蔣介繁

《本草擇要綱目》~ 熱性藥品 (1)

回本書目錄

熱性藥品 (1)

1. 附子

【氣味】

辛溫有大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浮中之沉。無所不至。入手少陽足少陰三焦命門之劑。

【主治】

風寒咳逆。溫中。散臟腑沉寒。拘攣膝痛。補虛散壅。脊強而厥。久病嘔噦。反胃噎膈。癰疽不斂。下痢赤白。助陽退陰。凡傷寒傳變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近世陰症傷寒。往往疑似。不敢遽用。直待陰極陽竭。而莫之救。則惑之甚也。豈知附子稟雄壯之質。

白話文:

風寒咳嗽逆氣。溫暖中部。散除臟腑積鬱的寒氣。拘攣膝蓋疼痛。補充虛弱的部分。疏散壅塞。脊背強直,下肢厥冷。長久的嘔逆。反胃噎膈(胃口反逆,胸膈氣噎)。癰疽不收斂。赤白下痢。增強陽氣。減少陰氣。凡是外感風寒轉變為三陰病,或中寒夾陰,即使身體發熱,但脈搏沉細的,一定要用此方。近代的陰症傷寒患。往往疑似。不敢貿然使用。直到陰氣極度衰竭陽氣完全竭盡,而無藥可救。這種疑惑很深。豈知附子具有雄壯的質地。

有斬關奪將之功。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滋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祛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驅除在裡之陰濕。功能退陰扶陽。起死回生。信不誣也。仲景八味丸用為少陰經之嚮導。又其性走而不守。健悍走下。

白話文:

具有斬關奪將的功效。能引導補氣藥物行走於十二經絡。以追回散失的元陽。引導補血藥物進入血分。以滋養不足的真陰。引發散藥打開腠理。以祛逐在表面的風寒。引溫暖藥物到達下焦。以驅除在裡面的陰濕。功能是驅散陰氣扶助陽氣,能起死回生。真是沒有騙人。仲景八味丸用於少陰經的嚮導,它的藥性善於運行而不停留。強健有力的走向下焦。

以行地黃之滯。後人不審。相習為治風之藥。併為補藥。亦惑之甚也。又熟附配麻黃。發中有補。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是也。又曰附子無干姜不熱。得甘草則性緩。得桂則補命門真火。川烏頭即生附子之母。氣辛溫。功同附子而稍緩。又曰川烏頭性輕疏。溫脾去風。

白話文:

古人用生地黃來治療停滯在體內的濕熱,後人誤解了它的作用。將它當作治療風症和補益身體的藥物一起使用,這簡直是誤會大了。還有人將熟附子與麻黃一起搭配使用,認為這可以起到發散風寒、補益身體的作用。張仲景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和麻黃附子甘草湯就是以此為基礎配製的。還有人說附子不加乾薑就不會熱,加了甘草可以緩和它的藥性,加了桂枝可以補益人的命門真火。川烏頭就是生附子的根源,性味辛溫,與附子具有相同的功效,但藥性較緩和。還有人說川烏頭性情輕揚疏散,可以溫暖脾臟,祛除風寒。

又云服烏附藥。並宜冷服。謂陰寒在下。虛陽上浮。治之以寒。則陰氣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熱。則拒格而不納。熱藥冷飲。下嗌之後。冷體既清。熱性便發。而病氣隨愈。不違其情。而致大益。此熱因寒用。反治之妙也。天雄乃種附子而內中生出者。又或附子中變換而出。其形長而不生子。

白話文:

另有一種說法是服用烏頭附子這類藥物時,應該先將它冷藏後再服用。原因是陰寒之氣沉降在外,虛陽之氣浮在上部。如果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那麼陰氣就會更加嚴重,病情也會加重。如果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那麼藥物就會被拒斥在外,難以被吸收。

而熱藥配上冷飲,在服用之後,藥物的寒涼之性就會消退,藥物的溫熱之性就會顯現出來,病症也會隨之而痊癒。這種治療方法不會違揹人體的自然規律,反而會產生很大的益處。這就是「熱因寒用」的妙用所在。

天雄是附子的一種,它是生長在附子內部的,有時候也會從附子中自行生長出來。它的形狀細長,而且不會結子。

故曰天雄。元素曰。非天雄不能補上焦之陽虛。但思上焦陽虛。即屬心肺之分。當用參耆。不當用天雄。不知補下即所以益上。先賢非誤認上尖為上藥也。

白話文:

因此,天雄這個藥纔有「天雄」這個名字。元素說,如果不是天雄,就不能夠補充上焦的陽虛。但是,如果你只想到上焦的陽虛,那就會認為這是肺與心臟的事情,應該要用人參和黃芪來治療,而不是用天雄。不知道補充下焦就可以幫助上焦,所以古代著名醫家並沒有錯誤的認為只用比較好的藥材就可以了。

2. 乾薑

【氣味】

辛溫無毒。半浮半沉。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又云大辛大熱。為陽中之陽。

【主治】

其用有四。通心助陽。去臟腑沉寒痼冷。發諸經之寒氣。療感寒腹痛。故腎中無陽。脈氣欲絕。附子為引。名姜附湯。亦治中焦寒邪淫勝之症。又能補下焦。故四逆湯用之以治裡寒。理中湯用之以回陽氣。或言乾薑為心脾二氣分之藥。則當補心氣之不足。補脾胃之空虛。今理中湯用之言泄不言補何也。

白話文:

附子的功效有四種。第一,能夠通心助陽。第二,能夠去除臟腑中的沉寒痼冷。第三,能夠發散諸經之寒氣。第四,能夠治療因感受寒邪而引起的腹痛。因此,當腎中陽氣不足,脈氣將要斷絕時,常用附子作為引藥,配伍成姜附湯。姜附湯也可用於治療中焦寒邪淫盛的證候。附子還能夠補下焦。因此,四逆湯中用附子來治療裡寒。理中湯中用附子來回陽氣。有人說,乾薑是心脾二臟的氣分之藥,所以應該可以用來補益心氣之不足,補益脾胃之空虛。那麼,為什麼理中湯中用乾薑卻說它可以瀉而不說它可以補呢?

蓋辛熱燥濕。泄脾中寒濕邪氣。非泄正氣也。邪去而正自升。只言其泄之功可也。又或云服乾薑以治中者。恐其僭上。不可不知。何也。蓋乾薑入肺中利肺氣。入腎中燥下濕。入肝經引血藥生血。同補陰藥亦能引血藥入氣分。然溫肺必和之以五味。溫胃必和之以人參。而概緩之以甘草之甘。

白話文:

辛熱燥濕的乾薑,可以將脾中寒濕的邪氣排出體外,這並不是損耗人體的正氣,而是將邪氣去除後,人體自然會恢復健康,因此我們只強調它的排出功能即可。另一派說法是服用乾薑可以治療中焦的疾病,恐怕它向上冒犯了,這一點不可不知。為什麼呢?乾薑進入肺臟可以幫助肺氣,進入腎臟可以去除下焦的濕氣,進入肝經可以引血入藥並且生血,與補陰藥一起服用,也可以引血藥進入氣分。然而,溫肺的時候一定要用五味來調和,溫胃的時候一定要用人參來調和,並且用甘草的甘味來緩解。

庶不致壯火而食氣也。久服令人目暗。孕婦不可食。恐令胎內消。炒黑為灰。能引血藥入血分。引氣藥入氣分。另有奇功。

白話文:

這樣就不會壯火而損傷精氣。長期服用會使人眼睛昏暗。孕婦不能吃,擔心會導致胎兒流產。炒黑成灰,能將活血藥引導入血液。將理氣藥引導入氣血。另外還有奇特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