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傷寒心法要訣》~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24. 表熱裡熱陰熱陽熱

發熱無時熱翕翕,炊籠騰越熱蒸蒸,表熱尿白裡熱赤,外需麻桂內涼承,燥干煩渴為陽熱,厥利外熱屬陰經,陽熱宜清白虎輩,陰熱四逆與白通。

【注】發熱無時熱翕翕,謂發熱無休止之時,若合羽外覆之表熱也。
炊籠騰越熱蒸蒸,謂發熱如炊籠蒸蒸內越之裡熱也。
表熱,熱不在裡,故尿白也;裡熱,故尿赤也。
外需麻桂,謂表熱無汗宜麻黃湯,有汗宜桂枝湯。
內涼承,謂裡熱輕者宜涼膈散,重者宜三承氣湯。
發熱兼口燥、舌乾、煩渴者,為陽經之熱也,發熱兼厥冷、下利清穀者,屬陰經之熱也。
陽熱宜清,白虎解毒輩也。
陰熱宜溫,四逆白通湯也。

【注】翕翕、蒸蒸發熱,俱有汗,二證相類。
若以翕翕之表熱,誤為蒸蒸之裡熱,下之則逆;若以蒸蒸裡熱,誤為翕翕表熱,汗之轉傷。
翕翕之汗熱雖同蒸蒸,捫之自溫,不似蒸蒸之汗熱、捫之自有熱氣透手也。
其間或有疑似難辨,又當審小便之白赤,舌苔之潤燥,自可決也。

25. 循衣摸床

循衣摸床有二因,太陽火劫熱傷陰,小便利生不利死,陽明熱極熱彌深,皆緣三法失成壞,脈實堪下弱難禁,虛實陰陽難辨處,獨參六味可回春。

【注】循衣摸床,危惡之證也。
一因太陽火劫取汗,致陽盛傷陰。
陰若末竭,則小便利,多生;陰若已竭,則小便難,多死。
一因陽明熱極,汗、吐、下三法失宜,致成壞證。
其熱彌深,脈實者,堪下則可治;脈弱者,不堪下則難治。
此已成危惡壞證,往往陰陽虛實,醫莫能辨,無下手處,當以大劑獨參、六味、乾生地黃湯,時時與之,每獲生也。

26. 手足厥逆

太陰手足溫無厥,少陰厥冷不能溫,厥陰寒厥分微甚,熱厥相因辨淺深。

【注】太陰經無厥逆,而有手足自溫。
少陰經有寒厥,而無熱厥。
厥陰經有寒、熱二厥。
寒厥者,只寒而不熱也。
熱厥者,由熱而厥,由厥而熱,熱厥相因無休歇也。
當辨陰陽淺深,以當歸四逆、承氣等湯施治可也。
詳厥陰篇。

27. 目眩耳聾

少陽目眩神自正,諸逆昏亂不能生,重蠍耳聾濕溫汗,不語面色變身青。

【注】目眩者,目黑不明也。
耳聾者,耳無所聞也。
皆少陽經主證,非死候也。
其目之明,其耳之聰,神自完整。
若因三法失宜,致諸變逆壞證,目眩而神昏言亂,乃神散氣脫之候,故曰不能生也。
若因誤發濕溫家汗而不能言語,耳聾無聞,身青面色變者,名曰重暍,亦死證也。

28. 往來寒熱如瘧寒熱

往來寒熱少陽證,寒熱相因小柴胡,如瘧寒熱三五發,太陽麻桂等湯除。

【注】寒而熱,熱而寒,寒熱相因不已,故名曰往來寒熱,為少陽主證,宜小柴胡湯。
寒熱而有作止之常,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謂之瘧,屬雜病也。
寒熱而無作止之常,日三、五發,謂之如瘧,屬太陽經未盡之表邪也,宜麻桂各半湯。
若熱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若有汗,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若無汗,亦宜麻桂各半湯。
此皆治太陽未盡之微邪法也。

29. 卷二

None

30. 惡寒背惡寒辨

惡寒表裡陰陽辨,發熱有汗表為虛,發熱無汗表實證,實以麻黃虛桂枝。
無熱惡寒發陰里,桂枝加附頗相宜,背寒口和陰附子,口燥渴陽白虎需。

【注】惡寒一證,有表裡、陰陽之辨。
發熱惡寒發於陽表也,有汗宜桂枝,無汗宜麻黃。
無熱惡寒發於陰里也,有汗宜桂枝加附子湯,無汗宜麻黃附子細辛湯。
背惡寒口和,謂口中不燥而和也;陰,謂屬少陰也,宜附子湯。
背惡寒口燥渴,謂口中燥而渴也;陽,謂屬陽明也,宜白虎加人參湯。

【注】陰陽二經,惡寒雖同,其身有熱無熱則異也,一則汗之,二則溫之。
少陰、陽明之背惡寒雖同,其口中和、口中不和則異也,一則溫之,一則清之。
惡寒雖屬輕微之證,仲景立法可辨,他可類推矣。

31. 嘔吐

嘔病因何屬少陽?表入里拒故為殃,太陽之嘔表不解,食谷欲嘔在胃陽,太陰有吐而無嘔,厥陰涎沫吐蛔長,少陰嘔利有水氣,飲嘔相因是水鄉。

【注】嘔病諸經皆有,因何屬少陽也?因表邪入里,裡氣拒格,上逆作嘔,故為殃屬少陽也,宜小柴胡湯。
心下硬而煩,或不大便,宜大柴胡湯,表不解之嘔屬太陽也,宜柴桂湯。
食谷欲嘔,屬胃陽,胃陽,陽明也。
屬中寒,宜吳茱萸湯。
得湯更嘔屬表熱,宜葛根加半夏湯,嘔吐涎沫,或嘔吐蛔,屬厥陰也,宜吳茱萸湯。
吐蛔者,宜烏梅丸。
嘔而下利,是有水氣,屬少陰也,宜真武湯。
飲而嘔,嘔而飲,飲嘔相因不已,是停水也,宜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