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心法要訣》~ (1)
(1)
1. 飢不欲食
飢不欲食吐蛔厥,下後不食屬陽明,懊憹頭汗梔子豉,厥緊心煩邪在胸。
【注】飢不欲食吐蛔厥,謂厥陰本證也。
下後飢不能食屬陽明也。
陽明病則懊憹,心中煩甚,頭上汗出,是熱在胃中,宜梔子豉湯湧之。
厥陰病則吐蛔、厥逆、脈微,今不微而緊更心煩者,非寒虛邪,是寒實邪,而在胸中,宜瓜蒂散吐之。
白話文:
人若感到飢餓卻不想吃,還吐出蛔蟲並出現昏厥,這是厥陰證。
如果吃飯後就感到飢餓,無法進食,則屬陽明證。
陽明病症會出現煩躁、心煩意亂、頭部出汗等症狀,這是熱邪停留在胃中,可以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厥陰病症則會吐出蛔蟲、昏厥、脈搏微弱,如果脈搏不微弱反而緊緊的,而且心煩意亂,就不是寒虛之邪,而是寒實之邪停留在胸中,可以用瓜蒂散來治療。
2. 陰陽咽痛
咽痛干腫為陽熱,不幹不腫屬陰寒,陽用甘桔等湯治,陰用甘桔附姜攢。
【注】咽痛一證,寒熱皆有。
咽乾腫痛,為三陽熱證,宜甘桔、半夏、苦酒、豬膚等湯調治。
不幹不腫而痛,為三陰寒證,宜四逆湯加桔梗主治也。
白話文:
喉嚨痛、乾燥腫脹是陽熱症狀,不乾不腫則屬陰寒。陽熱可以用甘草、橘子等藥材熬湯治療,陰寒則用甘草、附子、生薑等藥材煎藥服用。
3. 太陽陽邪停飲
太陽陽邪有水逆,消渴發熱汗出煩,小便不利水入吐,脈浮而數五苓攢。
【注】太陽陽邪,有水逆消渴之病,謂太陽中風,有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飲水多而小便少者,名曰消渴。
發熱汗出,風邪出。
煩,熱也。
小便不利,水入則吐,飲停也。
浮數,風熱脈也。
均宜五苓散,多服暖水,令微汗出,外解太陽,內利停水則愈。
若不能飲暖水,欲飲冷水者,是熱盛也,以五苓散加寒水石、石膏、滑石可也。
詳太陽上篇。
白話文:
當太陽中風,陽邪入侵,出現水逆、消渴、發熱、汗出、煩躁、小便不利等症狀,並且脈象浮數,這時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療。服用五苓散時,要多喝溫水,微微出汗,以達到外解太陽風邪,內利停水,從而使病情痊癒。如果患者不能喝溫水,反而想喝冷水,說明體內熱盛,可以在五苓散中加入寒水石、石膏、滑石。
4. 舌苔
舌心外候本澤紅,紅深赤色熱為輕,外紅內紫為熱重,滑白寒表少陽經,沉遲細緊臟寒結,干薄氣液兩虛空,黃黑苔潤裡熱淺,焦乾刺裂熱深明,黑滑若與三陰見,水來剋火百無生。
【注】舌者心之外候,色應紅澤為無病也。
若初感內外紅深,則為有熱。
外紅內紫,則為熱甚。
舌苔滑白,則為表寒。
其苔漸厚,則為傳少陽經也。
熱者宜辛涼汗之,寒者宜辛溫汗之。
在少陽者為胸中有寒,丹田有熱也,小柴胡湯兩解之。
胸中指表也,淺也;丹田指里也,深也。
非直指胸中丹田,謂半里之熱未成,半表之寒猶在。
白話文:
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應該紅潤滋潤。如果舌頭顏色偏紅,紅得深沉,甚至呈赤紅色,則表示體內有熱,紅得越深,熱氣越輕。如果舌頭表面紅色,但舌根顏色發紫,則表示熱氣很重。舌苔滑白,表示表寒。舌苔越來越厚,表示病邪已經傳入少陽經。如果舌苔乾燥薄弱,則表示氣血兩虛。舌苔黃黑而潤濕,表示裡熱較淺。舌苔乾燥焦裂,則表示裡熱很深。舌苔黑滑,表示三陰寒邪已經侵入。水能克火,百病不生。
故舌白一證,有寒有熱也,若其苔滑厚與陰證脈同見,乃臟虛寒結,以理中加枳實溫而開之。
若其苔干薄與陽證同見,乃氣虛液竭,以白虎加人參清而補之。
若白苔漸變黃色,此為去表入里,其熱尚淺,表不罷者,宜三黃石膏湯;已入里者,涼膈散,如焦乾黑色,或芒刺裂紋,此為裡熱已深,宜梔子金花湯。
兼滿痛者,大承氣湯。
紅,火色也;黑,水色也。
與三陽證見,為熱極反兼勝已之化,清之下之,尚可治也。
若與三陰證見,則為水來剋火,百無一生。
治者以生薑擦之,其黑色稍退,急用附子理中、四逆輩救之可生。
白話文:
舌苔白症的辨證論治
舌苔白,可以是寒證也可以是熱證。
1. 寒證:
- 若舌苔 滑厚,並伴隨陰證脈象,說明臟腑虛寒,寒邪凝結。此時應以理中湯加枳實溫中散寒,開結化寒。
2. 熱證:
- 若舌苔 干薄,並伴隨陽證脈象,說明氣虛津傷,體內津液枯竭。此時應以白虎湯加人參清熱生津,益氣補虛。
3. 由白苔轉黃:
- 白苔逐漸變黃,說明表證已退,熱邪入里,但熱邪尚未深入,表證未完全消退,應以三黃石膏湯清熱瀉火。
- 若熱邪已入里,應以涼膈散清熱解毒。
- 若舌苔焦乾黑色,或出現芒刺裂紋,說明裡熱已深,應以梔子金花湯清熱瀉火。
4. 舌苔白兼見滿痛:
- 若舌苔白且伴隨滿痛,應以大承氣湯瀉熱通腑。
5. 舌苔顏色變化:
- 紅色,代表火熱。
- 黑色,代表水寒。
6. 舌苔白與其他證候的關係:
- 若舌苔白與三陽證同時出現,說明熱邪過盛,導致虛熱內陷,應清熱降火,尚可治療。
- 若舌苔白與三陰證同時出現,則說明寒邪過盛,水寒剋制火熱,難以治療。
7. 舌苔白黑色的救治:
- 若舌苔白且伴隨黑色,可以用生薑擦拭舌苔,觀察黑色是否減退。
- 若黑色未減退,應立即使用附子理中湯、四逆湯等溫陽救逆藥物,方可保命。
5. 少陰陽邪停飲
少陰陽邪有停飲,六七日反不得眠,下利而渴咳而嘔,小便不利豬苓煎。
【注】少陰陽邪有停飲,謂少陰陽邪熱證,兼有停飲病也。
少陰病當欲寐,至六、七日反心煩不得眠,是少陰熱也,下利而渴,咳嘔,小便不利,是水飲停也。
以豬苓湯去其熱而利其水可也。
詳少陰篇。
白話文:
當少陰經受邪氣侵襲,出現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且伴有停飲症狀,病人會感到心煩意亂,原本想睡卻無法入眠,持續六七天都睡不好。同時,還會出現腹瀉、口渴、咳嗽、嘔吐等症狀。針對這種情況,可以用豬苓湯來清熱利水,解決停飲問題。
6. 熱利寒利
熱利尿紅渴黏穢,寒利澄清小便白,理中不應宜固澀,仍然不應利之瘥。
【注】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寒也。
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
此以渴辨寒熱也。
小便黃赤,穢氣稠黏者,皆熱利也。
小便清白,澄徹清穀,皆寒利也。
熱利有表證,輕者升麻葛根湯,重者葛根湯汗之。
有里證者,量以三承氣湯下之。
無表裡證,輕者宜黃芩湯,重者宜葛根黃連黃芩湯清之。
寒利宜理中湯溫而補之。
若服理中湯不應者,此屬下焦滑脫,宜赤石脂禹餘糧湯固澀。
仍然不應,此為清濁不分,水走大腸,宜五苓散或豬苓湯利之,可瘥也。
白話文:
如果小便量多、颜色偏红、口渴、排泄物黏稠,代表体内有热,属于热利;如果小便量少、颜色清白、排泄物清澈,代表体内有寒,属于寒利。
如果身体虚弱,不适合使用固涩的药物,但如果仍然有寒利,也不应该强行利尿。
如果口渴但不排尿,可能是太阴寒证。
如果想喝水却腹泻,则是体内有热导致的。
以上方法是根据口渴来判断寒热。
小便颜色黄赤、排泄物浑浊黏稠,都是热利的表现。
小便清白、排泄物清澈,都是寒利的表现。
热利有表证,轻者可用升麻葛根汤治疗,重者可用葛根汤发汗。
热利有里证,可用三承气汤泻下治疗。
没有表里证,轻者可用黄芩汤治疗,重者可用葛根黄连黄芩汤清热。
寒利应该用理中汤温补。
如果服用理中汤无效,可能是下焦滑脱,应该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固涩。
如果仍然无效,可能是清浊不分,水流入大肠,应该用五苓散或猪苓汤利尿,这样才能痊愈。
7. 少陰陰邪停飲
少陰陰邪有水氣,腹痛四肢重沉疼,小便不利自下利,或咳或嘔真武平。
咳加乾薑辛味共,小便若利去茯苓,嘔去附子生薑倍,利去芍藥入干寧。
【注】少陰陰邪有水氣,謂少陰陰寒兼有水氣病也,飲病主證,謂腹痛,四肢沉重疼痛,大便自利、小便不利,宜真武湯溫中利水也。
飲病或有之證,或咳,或小便利,或嘔,或下利。
咳加生薑、細辛、五味子。
小便若利去茯苓。
嘔,去附子倍加生薑。
利,去芍藥入乾薑也。
白話文:
陰邪導致的水氣病,會出現腹部疼痛和四肢沈重且疼痛的情況,同時小便不順暢甚至出現自行排便的情況。可能會伴有咳嗽或嘔吐。
對於咳嗽的情況,可以添加乾薑、辛味等成分來調理。
如果小便變得順暢,則可以考慮去除茯苓這類利尿的成分。
對於嘔吐的情況,應移除附子,並且增加生薑的用量來調和胃氣。
如果情況有所改善,可以將芍藥替換為乾薑,繼續進行治療。
8. 吐證
中寒吐食不能食,不渴而厥吐寒虛,得食吐渴火為逆,飲吐相因水病居。
【注】中寒吐食,謂中寒吐食不能食也。
凡不渴而厥吐,是寒虛吐也,宜理中、吳茱萸輩。
凡渴而得食即吐,是火吐也,熱實宜黃連解毒湯。
熱虛宜乾薑黃連黃芩湯,或竹葉石膏湯。
渴而飲,飲而吐,吐而復渴,水逆病也,宜五苓散。
白話文:
「中寒吐食不能食」,指的是因為中寒導致的嘔吐,無法進食。「不渴而厥吐寒虛」,指的是沒有口渴卻出現嘔吐的情況,這是由於體內寒氣過盛所導致的。「得食吐渴火為逆」,指的是吃東西後出現嘔吐和口渴的情況,這是由於體內有火氣所造成的逆轉。「飲吐相因水病居」,指的是飲水後會引起嘔吐,這是因為體內有水病的情況。
【註】「中寒吐食」,指的是因為受到寒邪侵入身體,導致的嘔吐和無法進食的情況。
「凡不渴而厥吐,是寒虛吐也,宜理中、吳茱萸輩」,指的是如果沒有口渴卻出現嘔吐,這是寒虛所導致的嘔吐,應該使用理中湯或吳茱萸等藥物進行治療。
「凡渴而得食即吐,是火吐也,熱實宜黃連解毒湯」,指的是如果有口渴的情況,但吃了東西後又出現嘔吐,這是火氣所導致的嘔吐,對於熱實的病症,應使用黃連解毒湯進行治療。
「熱虛宜乾薑黃連黃芩湯,或竹葉石膏湯」,指的是對於熱虛的病症,可以使用乾薑黃連黃芩湯或者竹葉石膏湯進行治療。
「渴而飲,飲而吐,吐而復渴,水逆病也,宜五苓散」,指的是如果喝了水後會引起嘔吐,嘔吐後又再次感到口渴,這是水逆病的情況,應使用五苓散進行治療。
9. 胸脅滿痛
邪氣傳裡必先胸,由胸及脅少陽經。
太陽脈浮惟胸滿,過經不解有陽明。
乾嘔潮熱胸脅滿,大柴加硝兩解行。
心腹引脅硬滿痛,乾嘔尿秘十棗攻。
【注】邪氣傳裡必先自胸,若脈浮惟胸滿而不及脅者,仍屬太陽表分也,宜麻黃湯。
因胸及脅而皆滿者,屬少陽經也,宜小柴胡湯。
若十餘日不解,而胸脅滿,兼乾嘔潮熱者,是少陽兼有陽明也,宜大柴胡湯加芒硝兩解之。
若表已解,心下及腹引脅、滿硬而痛,乾嘔小便不利者,是停飲內實也,宜十棗湯攻之。
白話文:
邪氣入侵身體,通常會先影響胸部,接著會蔓延到側肋部,這是少陽經的表現。
如果脈象浮現且只有胸部感到滿脹,但沒有影響到側肋部,這屬於太陽經的表症,應使用麻黃湯來治療。
當胸部和側肋部都感到滿脹時,這表明是少陽經的病症,應使用小柴胡湯來進行治療。
若病狀持續十多天仍未改善,並且出現胸部和側肋部滿脹、乾嘔和潮熱的情況,這表示少陽經與陽明經有共通的病症,應使用大柴胡湯加入芒硝來進行雙重治療。
如果表症已經得到控制,但心下或腹部引發側肋部的緊繃和疼痛,同時伴有乾嘔和小便困難,這可能是體內積聚了水分和實質物質(即停飲內實),應使用十棗湯來進行排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