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心法要訣》~ 卷二 (3)
卷二 (3)
1. 腹滿痛
腹滿時痛不足證,腹滿大痛有餘名。誤下邪陷太陰里,汗熱便硬轉陽明。
【注】腹滿時痛為不足,桂枝加芍藥湯,不愈,用理中湯。腹滿大痛為有餘,桂枝加大黃湯。此皆誤下邪陷太陰之裡證也。若潮熱自汗,大便硬,則為太陰之邪轉屬陽明也,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腹脹痛的時候,輕微疼痛屬於氣血不足;腹脹且劇痛則屬於實證。如果誤用瀉下藥,邪氣就會深入脾胃(太陰),導致發汗、發熱、便秘,邪氣轉移到大腸(陽明)。
輕微腹脹疼痛屬於氣血不足,可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再用理中湯。腹脹劇痛屬於實證,可用桂枝加大黃湯治療。這些都是因為誤用瀉下藥,導致邪氣深入脾胃的症狀。如果出現潮熱自汗、大便乾燥的情況,說明脾胃的邪氣已經轉移到大腸,就應該使用大承氣湯。
2. 少腹滿痛
少腹滿而按之痛,厥逆尿白冷膀胱,不厥血蓄小便利,小便不利水為殃。
【注】少腹滿按之痛,若四肢厥冷,小便清白者,是冷結膀胱,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不厥冷,小便自利者,是血蓄膀胱,宜桃仁承氣湯。小便不利者,是水蓄膀胱,宜五苓散,若大小便不利者,是水熱蓄結,宜八正散。
白話文:
少腹脹滿按壓疼痛,如果四肢冰冷,小便清澈冰冷,這是膀胱受寒,應該服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如果不冰冷,小便通暢,這是血瘀在膀胱,應該服用桃仁承氣湯。如果小便不通暢,這是水液停滯在膀胱,應該服用五苓散。如果大小便都不通暢,這是水熱互結,應該服用八正散。
3. 神昏狂亂蓄血發狂
神昏胃熱重陽狂,三黃三承白解湯。蓄血發狂小便利,少腹硬痛屬太陽,陽明蓄血大便黑,其人如狂而喜忘,桃仁承氣抵當治,須識作汗奄然狂。
【注】神昏胃熱,謂神昏是胃經熱極乘心也。重陽狂,謂熱入於陽則狂亂也。三黃,謂三黃石膏湯,治神昏狂亂表實無汗者也。三承,謂三承氣湯,治神昏狂亂裡實不便者也。白解湯,謂白虎解毒湯,治神昏狂亂,無表裡證而熱極者也。太陽蓄血發狂,則少腹硬痛,小便自利。若小便不利,是水熱蓄也,非血蓄也。陽明血蓄如狂,則喜忘大便黑,若大便不黑,是熱極也,非血蓄也。蓄血輕者,桃仁承氣湯,重者抵當湯,擇而用之可也。然發狂證,亦有陽盛陰虛之人,作汗將解之時,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當須識之,不可以藥也。
白話文:
神志不清、胃火旺盛、陽氣亢盛而發狂,可用三黃石膏湯、三承氣湯、白虎解毒湯治療。如果因蓄血而發狂,小便通暢,下腹部疼痛堅硬,屬於太陽經病症;如果大便發黑,屬於陽明經病症,病人會神志不清,喜忘事,可用桃仁承氣湯或抵當湯治療。但有些人因陽氣過盛、陰氣虛弱,出汗將要痊癒時,卻突然發狂,大量出汗後症狀解除,這種情況不需要用藥。
4. 手足汗
手足濈濈然汗出,便硬尿利本當攻,寒中汗冷尿不利,攻之固瘕瀉澄清。
【注】胃主四肢為津液之主,今熱聚於胃,蒸其津液,傍達於四肢,故手足濈濈然汗出,且小便自利,胃中津液必干,大便必硬,本當攻也。若中寒胃陽土虛,脾不約束,津液橫溢,四肢猶如陰盛淫雨滂沱,故汗出而冷也。陽虛失運,中寒不化,故小便不利也。今雖便硬而手足汗出,非為熱越者比,慎不可攻,攻之必變生,固瘕泄瀉澄清不止也。
白話文:
手足汗
手腳不停地出汗,而且小便通暢,大便乾燥,應該瀉下治療。但如果是因為體內寒冷導致的汗冷、小便不通暢,則不應瀉下,否則會加重病情,導致腹痛、腹瀉不止。
註解:胃主宰四肢,是體液的總樞紐。現在是胃部熱邪聚集,蒸騰體液,蔓延到四肢,所以手腳不停地出汗,而且小便通暢。由於胃中津液虧損,所以大便乾燥,應該瀉下治療。但如果因體內寒冷,胃的陽氣不足,脾臟失調,體液外溢,四肢如同陰寒之氣過盛,雨水滂沱一般,所以汗出而感覺寒冷。因為陽氣虛弱失去運化功能,體內寒冷無法化解,所以小便不通暢。現在雖然大便乾燥,但手腳出汗卻是寒症,不是熱邪引起的,所以千萬不能瀉下,瀉下治療只會導致病情惡化,引起腹痛、腹瀉不止。
5. 吐血
傷寒吐血多因逆,下厥上竭少陰經,三陽熱盛宜清解,血瘀胸滿痛當攻,暴吐腐臭內潰死,過多血脫面無紅,犀角桃仁宜揀用,救脫聖愈及養榮。
【注】傷寒吐血,皆因失汗、失下、火逆,以致邪熱熾盛,沸騰經血故也。若血從口鼻耳目而出,小便難,此為強發少陰汗,名曰下厥上竭,為難治也。三陽熱盛吐血,宜升麻葛根合犀角地黃湯,熱甚加芩連清解可也。若血瘀則胸滿或痛,當以桃仁承氣合犀角地黃湯攻之。若暴吐腐臭之血,名曰內潰,內潰者死。若吐血過多,面唇無紅色,名曰血脫。救脫,輕者以聖愈湯,重者以人參養榮湯。
白話文:
吐血
傷寒導致的吐血大多是因為氣逆,下焦虛寒,上焦衰竭,影響少陰經。如果三陽經熱盛,就應該用清熱解毒的方法;如果血瘀導致胸悶疼痛,就應該攻破血瘀;如果吐出腐臭的血,說明內臟已經潰爛,這是危急的徵兆;如果吐血過多,面色蒼白沒有血色,說明已經失血過多。治療時,要根據情況選擇犀角、桃仁等藥材,輕症用聖愈湯,重症用人參養榮湯來救治,並注重調理身體。
6. 頭痛
三陽頭痛身皆熱,無熱吐沫厥陰經,不便尿紅當議下,尿白猶屬表未清。
【注】三陽,謂太陽、陽明、少陽也。頭痛身皆熱,謂三陽頭痛身皆熱也。三陽經頭痛,法當從三陽治也。厥陰頭痛,則多厥而無熱,嘔吐涎沫,是厥陰挾寒邪上逆也,宜吳茱萸湯溫而降之。三陽頭痛,若不大便,小便紅赤,為裡實熱,法當議下,宜承氣湯。若小便清白,即不大便,為裡熱未實,表尚未清,法當先從表治也。三陰經無頭痛,惟厥陰有頭痛,以其脈與督脈上會於巔也。三陰經無發熱,厥陰少陰亦有發熱,謂之反發熱,以其藏有相火,陰盛格陽於外也。
白話文:
頭痛
太陽、陽明、少陽三條經絡引起的頭痛,全身發熱,這屬於三陽經頭痛,要從三陽經治療。如果頭痛但沒有發熱,反而嘔吐涎沫,這是厥陰經受寒邪影響,應該用吳茱萸湯溫和地把它降下去。三陽經頭痛,如果大便不通,小便顏色紅赤,表示體內有實熱,需要考慮瀉下,可以使用承氣湯。如果小便顏色清白,但大便不通,表示體內雖然有熱,但還不是實熱,表症還沒有完全清除,應該先從治療表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