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雜病》~ 第八冊 (44)
第八冊 (44)
1. 蟲
其餘各種,皆不利人,人胃無不有者,宜服九蟲丸以除之。蛔蟲者,是九蟲之一也,長一尺,亦有長五六寸。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發動則腹中痛,發作種聚,行來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腹中熱,口中喜涎,及吐清水,貫傷心者則死。診其脈,腹中痛、其脈法當沉弱弦,今反洪而大,則蛔蟲也。
蛔蟲,九蟲之數,人腹中皆有之。小兒失乳而哺早,或食甜過多,胃虛蟲動,令人腹痛惡心,口吐清水,腹上有青筋。火煨史君子與食,以殼煎湯送下,甚妙。然世人多於臨臥服之,又無日分,多不驗。唯是於月初四五間,五更服之。至日午前蟲盡下,可以和胃溫平藥,一兩日調理之,不可多也。
九蟲在人腹中,月上旬頭向上,中旬橫之,下旬頭向下,故中下旬用藥即不入蟲口,所以不驗也。牛馬之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並肩而行,下旬生者後隨之。貓之食鼠亦然,上旬食上段,中旬中段,下旬下段,自然之理,物皆由之而莫知之。客座新聞云:青陽夏戚宗陽家,素業醫,任江陰訓科。
有儒生之父患腹脹,求其診視,乃曰:脈洪而大,濕熱生蟲之象,況飲食如常,非水腫蠱脹之證,以石榴皮、椿樹各東行根,加檳榔,三味各五錢,用長流水煎,空心頓服之。少頃,腹作大痛,瀉下長蟲一丈許,遂愈。《本事方》云:肺蟲如蠶能殺人,居肺葉之內,蝕人肺系,故成瘵疾,由是咳嗽咯血聲嘶,藥所不到,治之為難。《道臟經》中載:諸蟲頭皆向下,唯自初一至初五以前蟲頭向上,故用藥多取效者此也。
又姚寬《西溪叢話》云:五臟蟲皆上行,唯有肺蟲下行最難治。用獺爪為末調藥,於初四、初六日治之,此日肺蟲上行也。二說小異,姑兩存之,以備參考。泊宅編永州通判廳軍員毛景得奇疾,每語喉中必有物作聲相應,有道人教令誦本草藥名,至藍而默然,遂取藍捩汁而飲之,少頃,吐出肉塊長一寸余,人形悉具,自後無聲。
陳正敏《遁齋閒覽》載:楊勔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有小聲效之,數年間其聲浸大,有道人見而驚曰,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讀本草,遇蟲不應者,當取服之。勔如言讀至雷丸,蟲無聲,乃頓服之,遂愈。正敏後至長沙,遇一丐者,亦有是疾,環而觀之甚眾,教使服雷丸,丐者亦愈。
丁志記:齊州士曹席進孺,招所親張彬秀才為館舍,彬嗜酒,每夜必置數升於床隅,一夕忘設,至夜半大渴,求之不可得,忿悶呼躁,俄頃,嘔吐一物於地,旦起視之,見床下肉塊如肝而黃,上如蜂窠,猶微動,取酒沃之,唧唧有聲,始悟平生酒病根本,亟投諸火中,後遂不飲。庚志記:趙子山字景高,寓居邵武軍天王寺,苦寸白蟲為撓。
白話文:
蟲
各種蟲子都對人體有害,人胃裡難免會有蟲。如果體內有蟲,就應該服用九蟲丸來清除它們。蛔蟲是九蟲之一,長約一尺,也有長五六寸的。蛔蟲發作有時是因為臟腑虛弱,有時是因為吃了肥甘厚膩的食物,發作時會腹痛,疼痛會集中在某個部位,或上下移動,疼痛時有時無,甚至會痛到心臟,伴隨腹熱、口吐唾液和清水,嚴重到傷及心臟則會死亡。診斷時,如果腹痛卻脈象沉弱弦細,但實際上脈象洪大有力,那就是蛔蟲。
蛔蟲是九蟲之一,人腹中都有。小孩子斷奶太早或吃太多甜食,導致胃虛蟲動,會引起腹痛、噁心、口吐清水,腹部還會出現青筋。用火煨過的使君子,以其殼煎湯服用,效果很好。但是很多人臨睡前服用,又沒有選擇合適的時間,所以療效不佳。最好在月初四五左右,五更時分服用。到中午蟲子就會排盡,之後可以用和胃溫平的藥物調理一兩天,不宜服用過多。
九蟲在人腹中,上旬蟲頭向上,中旬橫著,下旬蟲頭向下。因此,在中下旬用藥,藥物就進不了蟲子的嘴裡,所以效果不好。牛馬生小牛小馬也是這樣,上旬生的走在母體前面,中旬生的並肩而行,下旬生的則落在後面。貓吃老鼠也是一樣,上旬吃老鼠的上半段,中旬吃中段,下旬吃下段,這是自然規律,萬物都遵循這個規律,卻鮮少有人知道。客座新聞記載:青陽夏戚宗陽家,世代行醫,擔任江陰訓科教官。
有一位儒生的父親患有腹脹,請他診治,他診斷說:脈象洪大有力,是濕熱生蟲的症狀,而且飲食如常,不是水腫或蠱脹,於是用石榴皮、椿樹的東行根、檳榔各五錢,用長流水煎煮,空腹服用。不久,腹部劇痛,瀉下了一丈多長的蟲子,病就好了。《本事方》記載:肺蟲像蠶一樣,能致人死命,住在肺葉內,腐蝕肺部,導致肺癆,因此會咳嗽、咯血、聲音嘶啞,藥物難以到達,治療很困難。《道藏經》記載:所有蟲子的頭都向下,只有從初一到初五之前,蟲頭向上,所以這段時間用藥療效較好。
姚寬《西溪叢話》記載:五臟的蟲子都向上走,只有肺蟲向下走,最難治療。用獺爪磨成粉末調藥,在初四、初六服用,因為這兩天肺蟲向上走。這兩種說法略有不同,都記載下來供參考。泊宅編永州通判廳軍員毛景得了一種怪病,每次說話,喉嚨裡都會有東西發出相應的聲音,一位道士教他誦讀本草綱目中的藥名,讀到“藍”字時便停止,然後喝下藍靛汁,一會兒就吐出一寸多長的肉塊,形狀像人,之後便不再發聲。
陳正敏《遁齋閒覽》記載:楊勔中年得了一種怪病,每次說話應答,肚子裡都會有小聲音回應,幾年下來聲音越來越大,一位道士見了很驚訝,說這是應聲蟲,久了不治會累及家人,應該讀本草綱目,遇到蟲子不再回應的藥物就服用。楊勔按照道士的吩咐,讀到“雷丸”時,蟲子沒聲了,於是服用雷丸,病就好了。陳正敏後來到了長沙,遇到一個乞丐也有這種病,很多人圍觀,他教乞丐服用雷丸,乞丐也好了。
丁志記:齊州士曹席進孺,邀請親戚張彬秀才到家中做客,張彬嗜酒,每天晚上都要在床邊放幾升酒,有一天晚上忘了放,半夜口渴難耐,找不到酒,又急又躁,不久嘔吐出一物在地上,第二天早上一看,發現床下有一塊像肝臟一樣黃色的肉塊,上面像蜂窩一樣,還在微微蠕動,用酒澆上去,發出唧唧的聲音,才知道他平生酒癮的根本原因,趕緊把它扔進火裡燒掉,之後就不再喝酒了。庚志記:趙子山字景高,住在邵武軍天王寺,飽受寸白蟲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