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雜病》~ 第八冊 (22)
第八冊 (22)
1. 舌出不收
心經熱甚,及傷寒熱毒攻心,及傷寒後不能調攝,往往有之,宜用珍珠末、冰片等分,敷之即收。或用巴豆一枚,去油取霜,用紙捻卷之,內入鼻中,舌自收。(此治傷寒後不能調攝者)。治一婦人產子,舌出不能收,令以硃砂末敷其舌,乃令作產子狀,以二女掖之,乃於壁外潛累盆盎置危處,墮地作聲,聲聞而舌卷矣。
白話文:
心經熱到極點,或是傷寒的熱毒侵犯心臟,以及傷寒過後沒有好好調養,常常會出現這種舌頭伸出來縮不回去的狀況。應該使用珍珠粉和冰片等量混合,敷在舌頭上就會縮回去了。或是用一顆巴豆,去掉油脂取其霜,用纸捻捲起來,塞入鼻孔中,舌頭自然會縮回去(這個方法是治療傷寒後沒有好好調養的人)。
曾經治療過一位婦人剛生完孩子,舌頭伸出來縮不回去,叫人用硃砂粉末敷在她的舌頭上,然後叫她做出正在生產的樣子,讓兩個女子扶著她,接著在牆壁外面偷偷把好幾個盆子疊放在危險的地方,讓它們掉到地上發出聲響,婦人聽到聲音後,舌頭就捲回去了。
2. 舌縱涎下多唾
《靈樞》口問篇,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飲食者皆入於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蕭炳治口角流涎不止,口目喎邪,手足痿軟,用神龜滋陰丸、通天愈風湯、清心導痰丸、清心牛黃丸。婁全善治宣文炳口流涎不止,喜笑舌喑,脈洪大,用連、芩、柏、梔、白朮、蒼朮、半夏、竹瀝、薑汁服之,五日涎止笑息。(流涎者,自然流出也)。
仲景云:大病瘥,喜出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東垣云:多唾或唾白沫者,胃口上停寒也,藥中加益智仁。
白話文:
《靈樞》口問篇提到,黃帝問:人流口水,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岐伯回答說:吃的食物都進入胃裡,如果胃裡有熱,就會讓蟲子活動,蟲子活動就會使胃鬆弛,胃鬆弛就會導致廉泉穴打開,廉泉穴打開就會流口水。這時應該補足腎經的少陰之氣。
蕭炳治療一位嘴角不斷流口水、嘴歪眼斜、手腳軟弱無力的病人,使用了神龜滋陰丸、通天愈風湯、清心導痰丸、清心牛黃丸等藥方。婁全善治療宣文炳口水流個不停、喜歡傻笑、舌頭發不出聲音,而且脈象洪大,使用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白朮、蒼朮、半夏、竹瀝、薑汁等藥物服用,五天後口水停止,傻笑也消失了。(流口水是指口水自然流出來)。
張仲景說:大病痊癒後,如果喜歡吐口水,而且很久都不能停止,這是因為胃裡有寒氣,應該用丸藥來溫暖胃部,可以使用理中丸。李東垣說:常常吐口水或吐白色泡沫痰,是因為胃部上端有寒氣停滯,藥物中應該加入益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