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雜病》~ 第八冊 (15)

回本書目錄

第八冊 (15)

1.

實熱、陰虛火動、骨蒸所致,氣鬱血熱,蟲蛀,皆內因也。硬物所支,打擊等致,皆不內外因也。薛新甫云:濕熱甚而痛者,承氣湯下之,輕者清胃散調之。大腸熱而齦腫痛者,清胃散治之,重則調胃湯清之。六鬱而痛者,越鞠丸解之。中氣虛而痛者,補中益氣湯補之。思慮傷脾而痛者,歸脾湯調之。

腎經虛熱而痛者,六味丸補之。腎經虛寒而痛者,還少丹補之,重則八味丸主之。其屬風熱者,獨活散;不愈,茵陳散。風寒入腦者,羌活附子湯。病證多端,當臨證制宜。牙痛有風毒、熱壅、齲蛀、腎虛,未辨何證,俱用消風散揩抹,諸證皆宜。香附炒黑三分,炒鹽一分,研勻,揩用如常。

風寒濕犯腦痛,項筋急,牙齒動搖,肉齦袒脫疼痛,宜羌活散。冬月時,風寒濕頭疼,項筋急,牙齒動搖疼痛,宜麻黃散。大寒犯腦連頭痛,齒亦痛,宜細辛散、白芷散、蠍稍散。牙齒寒痛,用牢牙地黃散擦,或露蜂房、川椒(去目炒)等分為粗末煎漱,或荔枝殼、或核燒灰存性擦痛處。牙痛用清涼藥便痛甚者,從治之。

用蓽茇、川椒、薄荷、荊芥、細辛、樟腦、青鹽為末,擦牙上。得熱而痛,得涼則止者,以辛涼藥治之。東垣治劉經歷內子年三十餘,病齒痛不可忍,須騎馬外行,口吸涼風則痛止,至家則痛復作,此濕熱之邪也。足陽明貫於上齒,手陽明貫於下齒,陽明多血多氣,又加以膏粱之味,助其濕熱,故為此痛。

因立一方,不須騎馬出外,當令風寒之氣常生於齒間,以黃連、梧桐律之苦寒,新薄荷葉、荊芥穗之辛涼,四味相合而作風寒之氣,治其濕熱,更以升麻之苦平,引入陽明經為使,牙齒骨之餘,以羊脛骨灰補之為佐,麝香少許入內為引用,名曰馘鬼散,為細末擦之神效。又以調胃承氣湯,去芒硝,加黃連,以治其本,服之下三五行,其病良愈,不復作。

風毒牙痛,內服獨活散,外用皂角寸節,實之以鹽,火煨熟,湯泡,通口漱,吐下涎沫。風毒及熱壅上攻,牙齦痛,或齒縫有紅肉努出,宜消風散,食後臨臥入茶點,仍入荊芥、防風、白芷、蜂房之屬,煎冷頻頻漱口。若熱壅甚,牙腫連頰,痛不可忍,宜金沸草散,去麻黃,加薄荷如其數。

《三因方》云:一婦人牙痛,治療不效,口頰皆腫,以金沸草散大劑煎湯,熏漱而愈。陽明熱牙疼,大黃炒焦黑存性,香附亦然,為末,入青鹽少許,擦無時。因服補胃熱藥,致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大痛,陽明之別絡入腦,喜寒惡熱,乃手陽明經中熱盛而作,其齒喜冷惡熱,清胃湯主之。倉公治齊中大夫病齲齒,灸左手陽明脈,苦參湯日漱三升,五六日愈。

寒熱皆痛,當歸龍膽散、益智木律散。寒多熱少者,微惡熱飲,大惡寒飲,宜草豆蔻散。熱多寒少者,微惡寒飲,大惡熱飲,宜麝香散、立效散。上爿牙疼,升麻散。下爿牙疼,白芷散。平昔多食肉人,口臭,牙齒動搖欲落,或血出不止,乃內傷濕熱膏粱之疾也。宜神功丸、牢牙散、調胃承氣去硝加黃連湯。

白話文:

齒痛的原因很多,內因包括實熱、陰虛火旺、骨蒸、氣鬱血熱、蟲蛀等;外因則包括硬物撞擊等。治療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濕熱較重且疼痛者,用承氣湯;較輕者,用清胃散。大腸有熱,牙齦腫痛者,用清胃散;嚴重者,用調胃湯。六鬱導致疼痛者,用越鞠丸。中氣虛弱導致疼痛者,用補中益氣湯。思慮過度傷脾導致疼痛者,用歸脾湯。

腎經虛熱導致疼痛者,用六味地黃丸;腎經虛寒導致疼痛者,用還少丹,嚴重者用八味丸。風熱型牙痛,用獨活散;若無效,則用茵陳散。風寒入腦導致牙痛,用羌活附子湯。

牙痛的病因複雜,需根據實際情況用藥。如果病因不明,可用消風散塗抹患處。也可將香附子炒黑三分、炒鹽一分,研磨後塗抹。

風寒濕邪入侵導致頭痛、頸項肌肉緊張、牙齒鬆動、牙齦腫痛,用羌活散。冬季風寒濕邪導致頭痛、頸項肌肉緊張、牙齒鬆動疼痛,用麻黃散。大寒侵犯腦部導致頭痛、牙痛,用細辛散、白芷散、蠍梢散。牙齒寒痛,可用牢牙地黃散擦拭,或用蜂房、川椒煎水漱口,或用荔枝殼、核燒成灰擦拭患處。若用清涼藥後疼痛加劇,則需調整治療方案。

可用蓽茇、川椒、薄荷、荊芥、細辛、樟腦、青鹽研磨成粉末,塗抹在患牙上。若遇熱則痛,遇冷則止,則用辛涼藥治療。

濕熱型牙痛,可參考東垣先生治療案例:患者牙痛難忍,只有騎馬外出,吹涼風才能止痛,回家後又復發。這是由於濕熱之邪所致,足陽明經與手陽明經循行於牙齒,而陽明經氣血充盈,加上飲食辛辣肥甘,助長濕熱,故而引起牙痛。

治療方法是:用黃連、梧桐子、薄荷葉、荊芥穗等藥物,產生風寒之氣,以治療濕熱;再用升麻引藥入陽明經;用羊脛骨灰補益牙齒;用少許麝香引導藥物吸收。此方名為「馘鬼散」。同時服用去芒硝加黃連的調胃承氣湯治療根本病因。

風毒型牙痛,內服獨活散,外用皂角煮熟後,加鹽,泡水漱口。風毒或熱邪上攻導致牙齦痛,或牙縫有紅色肉芽突出,用消風散,飯後睡前服用,並用荊芥、防風、白芷、蜂房等煎水漱口。若熱邪嚴重,牙齒腫痛,甚至腫到臉頰,用金沸草散,去麻黃,加薄荷。

金沸草散可治療牙痛劇烈,口頰腫脹的症狀。陽明經熱邪引起的牙痛,可用大黃、香附炒焦後研磨,加少量青鹽擦拭患處。

若因服用溫補藥物導致牙痛,牽連頭腦,面部發熱疼痛,喜冷惡熱,這是手陽明經熱盛所致,用清胃湯治療。

寒熱交雜型牙痛,用當歸龍膽散、益智木律散。寒多熱少者,微惡熱飲,大惡寒飲,用草豆蔻散。熱多寒少者,微惡寒飲,大惡熱飲,用麝香散、立效散。上排牙痛,用升麻散;下排牙痛,用白芷散。

平時多食肥甘厚味,口臭,牙齒鬆動欲落,或出血不止,是內傷濕熱所致,用神功丸、牢牙散、去硝加黃連的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