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雜病》~ 第七冊 (54)

回本書目錄

第七冊 (54)

1. 因毒證

謂人生瘡瘍腫毒累及目病也。夫六陽火燥有餘,水不能制,致妄亂無拘,氣滯血壅而始發瘡瘍腫毒,火性炎上,目竅高,火所從泄,濁能害清,理之自然。肝膽清淨融和之腑,瘡毒癰疽濁亂之邪,邪既熾盛,侵攪清和,因素斫喪,肝腎有虧,陰虛血少,膽之精汁不光,化源弱而目絡少滋,故邪得乘虛入目而為害。若病目正在病毒之時,治毒愈而目亦愈。

若毒愈而目不愈者,乃邪入至高之深處,難以自退,當浚其流,澄其源。因而觸激,甚者有瘀滯之變。

白話文:

所謂因毒證,是指人身上長瘡、癰腫等毒,進而影響到眼睛的疾病。

這是因為人體內六陽經的火氣過旺,導致陰水無法制衡,造成火氣亂竄不受控制。氣血運行不暢而淤積,進而引發瘡瘍腫毒。火的特性是向上燃燒,眼睛又處於高位,火氣自然會往上走,污濁之氣會傷害清明之處,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肝膽原本是清淨調和的臟腑,但瘡毒癰疽這些污濁的邪氣一旦強盛,就會侵擾清淨之處,損傷原本的基礎,導致肝腎虧虛、陰虛血少,膽的精華也因此黯淡無光。如此一來,滋養眼睛的養分就不足,邪氣便趁虛進入眼睛作亂。

如果眼睛的疾病正處於毒邪發作的時期,只要把毒邪治好,眼睛自然也會好轉。

如果毒邪已經消除,眼睛卻還沒痊癒,那就表示邪氣已經侵入很深的位置,難以自行消退,這時候就要疏通經絡,清理病源。如果沒有及時處理,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瘀滯現象。

2. 因他證

謂因患別病而害及目也。所致不同,有陰病而陰自傷,有陽病而陽自損,有寒病熱藥太過傷其神氣,有熱病寒藥太過耗其精血。補者瀉之,瀉則損其元;瀉者補之,補則助其邪。針砭之泄散真氣,炮炙之激動火邪。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之故。不同,亦各因人觸犯感受,臟腑經絡衰旺,隨其所因而入為病,內外輕重不等,當驗其標而治其本。譬如傷寒陽證,熱鬱蒸損瞳神,內證也;熱盛血滯,赤痛淚澀者,外證也。

陰證脫陽目盲,內證也;服姜附溫熱之劑多,而火燥赤澀者,外證也。瘧疾之熱損瞳神,內證也;火滯於血而赤澀,外證也。瀉利後昏眇,為穀氣乏,土腑清純之氣傷,不能發生長養,津液耗而膏汁不得滋潤,內證也;山嵐瘴氣目昏者,邪氣矇蔽正氣,外證也。蠱脹中滿赤痛者,陰虛難制陽邪,內證也。

氣證多怫鬱,弱證多昏花,皆內證也。痰證之膩沫,火證之赤澀,皆外證也。余仿此。夢靈丸、明目生熟地黃丸、合皂角丸、茺蔚子丸。

白話文:

所謂「因他證」,是指因為罹患其他疾病而影響到眼睛。這些疾病造成的影響各有不同,有的是因為陰虛而導致眼睛也陰虛受損,有的是因為陽虛而導致眼睛也陽虛受損;有的是因為患了寒病,卻使用過多熱性藥物而損傷了精神,有的是因為患了熱病,卻使用過多寒性藥物而耗損了精血。

應該要補的反而用瀉法,瀉反而會損害根本;應該要瀉的反而用補法,補反而會助長邪氣。針刺放血會洩散真氣,炮烙艾灸會激動火邪。這樣虛實不分,反而會損害不足而增益有餘。這些不同的情況,也都是因為每個人接觸到的病因不同,以及臟腑經絡的強弱程度不同,依照其病因而發病,病情的輕重內外也都不一樣,應該要檢驗其表象而治療其根本。

例如,傷寒陽證,熱邪鬱積蒸騰損害瞳神,這是內在的病症;熱盛導致血脈阻塞,出現眼睛紅痛、流淚乾澀,這是外在的病症。陰證脫陽導致失明,這是內在的病症;服用過多薑附等溫熱藥物,導致火燥、眼睛紅澀,這是外在的病症。瘧疾發熱損害瞳神,這是內在的病症;火邪滯留於血導致眼睛紅澀,這是外在的病症。腹瀉後出現眼睛昏暗,是因為穀氣不足,脾胃清純之氣受損,不能產生滋養,津液耗盡而眼睛失去滋潤,這是內在的病症;山嵐瘴氣導致眼睛昏暗,是因為邪氣蒙蔽正氣,這是外在的病症。蠱脹腹滿導致眼睛紅痛,是因為陰虛難以控制陽邪,這是內在的病症。

氣鬱症狀大多表現為煩悶,虛弱症狀大多表現為眼睛昏花,這些都是內在的病症。痰證表現為眼睛有黏膩分泌物,火證表現為眼睛紅澀,這些都是外在的病症。其他的病症可以依此類推。這裡提到幾種藥方:夢靈丸、明目生熟地黃丸、合皂角丸、茺蔚子丸。

3. 痘疹餘毒證

痘疹為毒最重,為自稟受以來,蘊積惡毒深久之故,古稱曰百歲瘡。謂人生百歲之中,必不能免。一發則諸經百脈清純太和之氣,皆為其擾亂一番,正氣大虛,而邪得以乘之,各因所犯而為疾。況目又清純之最者,通於肝膽,肝膽為清淨之腑,邪正不並立,今受濁邪熏灼,則目有失發生長養之源,而病亦易侵,皆由人不能救而且害之之故也。或於病中食物太過,懷臟太暖,誤投熱藥,多食甘酸而致病者。

或於病後因虛未復,恣食辛辣燥膩,竭視勞瞻,好烘多哭,沖冒風沙煙瘴而致病者。有為昏蒙流淚之內證者,有為赤爛星障之外證者,有餘邪蘊積為凝脂、黃膜、花翳、蟹睛等證之重而目⿰米厭凸者,有餘邪偶流為赤絲、羞明、微星、薄翳等證之輕而病自消者。輕重淺深,亦各隨人之犯受所患不一,當驗其證而審其經以治之,不可執一,反有激變之禍。蓋痘疹之後,人同再造,比之常人不同,若有所誤,貽害終身,行斯道者,宜加謹焉。

大抵治之早則易退而無變,遲則雖無變,恐血氣凝定,即易治之證亦退遲矣。今人但見痘後目疾,便謂不治,不知但瞳神不損者,縱久遠亦有可治之理。惟久而血定精凝障翳,沉滑澀損者,則不治耳。倪仲賢云:癍疹餘毒所害者,與風熱不制之病,稍同而異,總以羚羊角散主之。

便不硬者,減硝黃。未滿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癍湯主之。海藏云:東垣先生治癍後風熱毒,翳膜氣暈遮睛,以瀉青丸子瀉之大效,初覺易治。余詳見痘疹門。

白話文:

痘疹是毒性最強的疾病,因為它累積了人從出生以來就有的深重惡毒之氣,所以古人稱之為「百歲瘡」。意思是說,人生在世,幾乎無法避免這種疾病。一旦發作,全身經脈的清純和諧之氣都會被擾亂,正氣大虛,邪氣就會趁虛而入,根據侵犯的部位而引發各種疾病。尤其眼睛,更是清純之極,它與肝膽相通,而肝膽是清淨的臟腑,邪氣和正氣不能並存。現在受到污濁邪氣的熏灼,眼睛就會失去發生、生長、滋養的來源,疾病也容易侵入,這都是因為人沒有好好保養,反而傷害了身體所導致的。

有的人在生病期間,飲食過量,腹中太熱,誤用熱性藥物,或是吃了太多甘甜酸味的食物而導致疾病;有的人在病後因為身體虛弱還沒恢復,就放縱地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過度用眼,喜歡烘烤,常常哭泣,或是不小心吹到風沙煙瘴而導致疾病。有的會出現眼睛昏花、流淚等內在症狀,有的會出現眼睛紅腫潰爛、長出星翳等外在症狀。有的因為殘餘邪氣累積,形成了像凝脂、黃膜、花翳、蟹睛等比較嚴重的眼疾,甚至導致眼球變形;有的因為殘餘邪氣偶爾流竄,形成了像紅絲、怕光、微小星翳、薄翳等比較輕微的眼疾,甚至能自行痊癒。眼疾的輕重深淺,也隨著個人體質和發病情況而有所不同,應該根據具體症狀來辨別病因,然後根據經絡來治療,不能執著於一種方法,否則反而會導致病情加劇。痘疹痊癒後,人的身體如同重生,和普通人不一樣,如果稍有不慎,就會留下終身遺憾。從事醫療的人,更應該謹慎小心。

總的來說,治療得越早,就越容易痊癒,而且不會產生其他變化;如果治療得太晚,即使沒有其他變化,也可能因為血氣凝滯而使痊癒的時間變長,即使是容易治療的疾病也會恢復得比較慢。現在的人看到痘疹後出現眼疾,就認為無法治癒,其實只要瞳孔沒有受損,即使時間再久,也有治癒的可能。只有那些血氣凝滯,精液凝固,產生遮蔽視線的障翳,而且這些障翳又變得沉滯、滑澀、損壞眼睛的,才無法治癒。倪仲賢說:痘疹殘餘毒害所引起的疾病,和風熱沒有被控制的疾病,雖然有些相似,但也有些不同,一般以羚羊角散為主來治療。

如果大便不硬,就減少硝石和黃連的使用。如果生病的時間不到二十一天,就用消毒化斑湯來治療。李杲說:東垣先生治療痘疹後因風熱毒邪引起的眼病,例如眼翳、氣暈遮眼,用瀉青丸子來瀉火,效果非常好,剛開始發病時很容易治療。詳細情況可以參考痘疹門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