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雜病》~ 第七冊 (1)

回本書目錄

第七冊 (1)

1. 第七冊

2. 七竅門上

3.

經云: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故陰陽合轉而精明。此則眼具陰陽也。又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氣血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此則眼具五臟六腑也。

後世五輸八廓之說,蓋本諸此。臟腑主目有二:一曰肝。經云: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臟精於肝。又云: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又云: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二曰心。經云:心合脈。諸脈者,皆屬於目是已。至東垣又推之而及於脾,如下文所云。

東垣曰:五臟生成篇云,諸脈者,皆屬於目,目得血而能視。《針經九卷》大惑論云:心事煩冗,飲食失節,勞役過度,故脾胃虛弱,心火太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孔竅,天明則日月不明也。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土而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氣之宗也。

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包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及因邪氣所並而損其血脈,故諸病生焉。凡醫者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治標不治本,不明正理也。陽主散,陽虛則眼楞急,而為倒睫拳毛。

陰主斂,陰虛不斂,則瞳子散大,而為目昏眼花。《靈樞》顛狂篇云: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銳眥,在內近鼻者為內眥,上為外眥,下為內眥。論疾診尺篇云: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太陽病宜溫之散之,陽明病宜下之寒之,少陽病宜和之。

《保命集》云:眼之為病,在腑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里,當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而易療,久病者為里而難治。除風散熱者,瀉青丸主之。養血安神者,定志丸主之。婦人熟地黃丸主之。或有肥體氣盛,風熱上行,目昏澀,槐子散主之。此由胸中濁氣上行也,重則為痰厥,亦能損目。

常使胸中氣清,自無此病也。又有因目疾服涼藥多則損氣者,久之眼漸昏弱,乍明乍暗,不能視物,此則失血之驗也。熟乾地黃丸、宣風散、定志丸,相須養之。或有視物不明,見黑花者,此之謂腎氣弱也。當補腎水,駐景丸是也。或有暴失明者,謂眼居諸陽交之會也,而陰反閉也,此風邪內滿,當有不測之病也。

子和曰:聖人雖言目得血而能視,然血亦有太過不及也。太過則目壅塞而發痛,不及則目耗竭而失明。故年少之人多太過,年老之人多不及。但年少之人則無不及,年老之人,其間猶有太過者,不可不察也。夫目之內眥,太陽經之所起,血多氣少。目之銳眥,少陽經也,血少氣多。

白話文:

經典說:瞳孔黑眼屬於陰,白眼紅絲屬於陽。所以陰陽結合運轉,眼睛才能明亮。這就說明眼睛具有陰陽的特性。又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向上注入眼睛,成為眼睛的精華。精華的住所是眼睛,骨的精華是瞳孔,筋的精華是黑眼,血的精華是眼睛的脈絡,精華的氣是白眼,肌肉的精華是約束眼睛的,包裹著筋骨氣血的精華,和脈絡一起形成系統,向上連接到腦部,向後連到頸部。這就說明眼睛和五臟六腑都有關聯。

後世關於五輸八廓的說法,大概是從這裡來的。臟腑主導眼睛有兩個主要臟器:一個是肝。經典說:東方青色,與肝相通,在眼睛開竅,肝臟儲藏精華。又說:人躺下時血歸於肝,肝臟得到血液就能看見東西。還說:肝氣與眼睛相通,肝氣調和,眼睛就能辨別五種顏色。另一個是心。經典說:心臟與脈絡相連。所有的脈絡,都屬於眼睛。到了東垣,他又將此延伸到脾,就像下文所說。

東垣說:《五臟生成篇》說,所有的脈絡都屬於眼睛,眼睛得到血液才能看見東西。《針經九卷·大惑論》說:心事煩亂,飲食不節制,過度勞累,導致脾胃虛弱,心火過旺,就會使全身脈絡沸騰,血液逆行,邪氣侵入孔竅,到了白天眼睛就看不清楚了。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從脾土中吸收並向上輸送至眼睛,脾是諸陰的根本。眼睛是血氣聚集的地方。

所以脾虛,五臟的精氣就失去管理,不能使眼睛明亮。心是君火,是主宰人的精神的,應該安靜平和,相火代替它行使功能。相火是包絡,主導全身脈絡滋養眼睛。如果勞累過度,相火就會妄動,加上外邪入侵,就會損害血脈,各種疾病就會產生。一般醫生不調理脾胃和養血安神,只治標不治本,是不明白真正道理的。陽主導發散,陽氣虛弱,眼睛就會轉動不靈活,睫毛倒生。

陰主導收斂,陰虛不能收斂,瞳孔就會散大,眼睛昏花。《靈樞·癲狂篇》說:眼角外側靠近面部的稱為銳眥,內側靠近鼻子的稱為內眥,上邊稱為外眥,下邊稱為內眥。《論疾診尺篇》說:診斷眼睛疼痛,紅脈從上下延伸的,是太陽病;從下向上延伸的,是陽明病;從外向內延伸的,是少陽病。太陽病應該用溫散的方法治療,陽明病應該用寒涼的方法治療,少陽病應該用調和的方法治療。

《保命集》說:眼睛的疾病,在腑的屬於表證,應該祛風散熱。在臟的屬於里證,應該養血安神。發病快的屬於表證容易治療,病程長的屬於里證比較難治。祛風散熱可以用瀉青丸,養血安神可以用定志丸,婦女可以用熟地黃丸。有的人身體肥胖,氣盛,風熱上行,眼睛昏花澀痛,可以用槐子散治療。這是因為胸中濁氣上行導致的,嚴重的話會出現痰厥,也會損害眼睛。

常常保持胸中氣清,自然不會有這種病。還有的因為眼睛疾病吃太多寒涼藥,會損傷氣,時間久了眼睛會逐漸昏暗虛弱,時明時暗,看不清東西,這是失血的表現。可以用熟乾地黃丸、宣風散、定志丸等配合調理。還有的看東西模糊,看到黑影,這是腎氣虛弱的表現,應該補腎水,可以用駐景丸。還有的突然失明,這是因為眼睛是諸陽交會的地方,陰氣反過來閉塞了,這是風邪內滿,可能會有意外的疾病。

子和說:古人雖然說眼睛得到血液才能看見東西,但是血液也有太過和不及。太過的話眼睛會堵塞疼痛,不及的話眼睛會耗竭失明。所以年輕人多數是血液太過,老年人多數是血液不足。但是年輕人不會有不足,老年人中也有太過的,不可以不注意。眼睛內眥是太陽經的起點,血多氣少。眼睛銳眥是少陽經的起點,血少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