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雜病》~ 第六冊 (53)
第六冊 (53)
1. 痔
若得腦子末敷尤佳。又痔頭收斂,即可服十宣散,以生氣血。又國老湯,生甘草治痔本藥也,煎水熏洗,生肌解石毒,瘡極癢亦主之。共九方。
周先生枯痔法,明礬、赤石脂(五錢)、辰砂(痛加一錢)、黃丹,上為末。先用鬱金末護肛門,如無鬱金,用薑黃末代之。調塗四圍好肉,如不就加綠豆粉打合,卻將枯藥敷上。如肛門疼,急濃煎甘草湯放溫,拂四圍肛門上,就與寬腸藥,槐花、大黃、枳殼、木通、連翹、瞿麥、當歸,上半酒半水煎。
枯藥,早辰上一次,日午一次,洗去舊藥,申時又洗去,又上一次,如要急安,至夜半子時又洗,上一次。至次日且看痔頭淡淡黑色,兩三日如烏梅,四五日內用竹蓖子輕輕敲打痔頭,見如石堅,至七八日便住,更不須上枯藥,且待自然,如蘿蔔根乃脫去也。洗用甘草、荊芥、槐花,洗去舊藥,方上新藥。
凡醫痔之法,且如明日要下手,今日先與此藥,所以寬大腸,使大便軟滑,不與痔相礙,且不泄瀉。痔頭未脫落者,須要日日與之。以大黃一兩煨,枳殼炒,當歸酒洗一兩,同為細末,丸如桐子大。好酒吞下。治枯痔頭慮生他症,凡用枯藥,或觸壞腎根,或水道赤澀痛,與此方。
大黃、木通、生地各一兩,滑石、瞿麥各半兩,同為細末。每用四錢煎服。催痔方,如枯盡未脫落,以此催之。好磁石一錢,白殭蠶、生川烏五分,同為細末。冷水調敷上立脫。凡用枯藥,去盡乳頭,恐留痔硬頭,損破肛門四圍成瘡,用此藥。龍骨一錢,石膏一錢,沒藥五分,膩粉五分,同研十分細。
先以荊芥湯洗,次摻之。切忌毒物,生薑。痔脫後,用甘草湯、豆豉湯洗,再用荊芥、五倍子煎水洗,便不生膿。治痔脫後肉癢方,用大粉草濃煎湯洗。收腸方,凡用枯藥脫下乳頭,隨即與此以收其腸,此方補氣,又收膿去血,生肉令痕壯。人參、當歸各一兩,川芎、甘草、白芷、防風、厚朴、桔梗、桂枝、黃耆,上細末,半酒半水煎。如惡酒者,酒少水多煎之。
夏月減桂、樸,加芩、柏。
治痔切勿用生砒,毒氣入腹,反至奄忽。忌吃生冷硬物冷菜之類,及酒濕面、五辣辛熱大料物、及乾薑之類,犯之無效。
灸法,大蒜十片,頭垢捏成餅子,先安頭垢餅於痔頭上,外安蒜片,以艾灸之。唐峽州王文顯,充西路安撫司判官,乘騾入駱谷,有痔疾,因此大作,其狀如胡瓜貫於腸頭,熱如煻灰火,至驛僵仆。
主驛吏云,此病予曾患來,須灸即瘥,用柳枝濃煎湯,先洗痔,便以艾炷其上,連灸三五壯,忽覺一道熱氣入腸中,因轉瀉鮮血穢物,一時出至痛楚,瀉後遂失胡瓜所在,登騾馳去。
秘傳痔漏隔礬灸法,皂礬一斤,用新瓦一片,兩頭用泥作一壩,先用香油刷瓦上焙乾,卻以皂礬置瓦上煆枯,去砂為末,穿山甲一錢,入紫罐內煅存性為末,木鱉子亦如前法煆過,取末二錢五分,乳香、沒藥各一錢五分,另研。上件和勻,冷水調,量瘡大小作餅子貼瘡上,用艾炷灸三四壯,灸畢就用熏洗藥,先熏後洗,日六度,三五日後,如前法再灸,以瘥為度。熏洗方,皂礬如前制過,約手規二把,知母末一兩,貝母末一兩,蔥七莖。
白話文:
痔瘡治療方法彙集:
若痔瘡發炎腫脹,在患處塗抹藥膏效果更佳。痔瘡收斂後,可以服用十宣散,以促進血液循環。國老湯,以生甘草為主藥,煎水熏洗,能促進傷口癒合,消解毒素,治療奇癢難耐的痔瘡。以上方法共有九種。
周先生治療枯痔的方法:明礬、赤石脂(五錢)、辰砂(疼痛加一錢)、黃丹,研磨成粉末。先用鬱金粉末保護肛門,若無鬱金,可用薑黃粉末代替。將藥粉調和後塗抹在痔瘡周圍的健康皮膚上,若效果不佳,可加入綠豆粉調和,再敷上藥粉。如果肛門疼痛,先用溫熱的甘草湯清洗肛門周圍,再服用緩瀉藥:槐花、大黃、枳殼、木通、連翹、瞿麥、當歸,用半酒半水煎服。
枯痔藥膏需每日早、午、申時各敷一次,每次敷藥前先清洗乾淨舊藥。若需快速治療,可在半夜子時再敷一次。持續用藥,直到痔瘡顏色變淡呈黑色,兩三日後如烏梅般,四五天后可用竹製的細刷子輕輕敲打痔瘡,直至感覺堅硬如石,七八天後即可停止用藥,靜待其自然脫落,如同蘿蔔根般脫出。清洗藥物使用甘草、荊芥、槐花煎水。
治療痔瘡的方法,如果明日要開始治療,今日先服用藥物,以使腸道通暢,大便軟化,避免加重痔瘡病情,且不致於腹瀉。痔瘡尚未脫落者,需每日服用。將大黃一兩煨制,枳殼炒制,當歸用酒洗淨一兩,研磨成細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用好酒送服。為避免枯痔治療後產生其他病症,凡使用枯藥後,如腎臟受損或尿道灼熱疼痛,可用此方:大黃、木通、生地各一兩,滑石、瞿麥各半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煎水服用。如果痔瘡已枯竭但尚未脫落,可用此方催促其脫落:好磁石一錢,白殭蠶、生川烏五分,研磨成細粉,用冷水調和後敷於患處,即可迅速脫落。凡使用枯痔藥膏,將痔瘡乳頭去除後,擔心留下硬結,損傷肛門周圍而形成潰瘍,可用此藥:龍骨一錢,石膏一錢,沒藥五分,滑石粉五分,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先用荊芥湯清洗,再將藥粉敷上。切忌使用毒性物質,例如生薑。
痔瘡脫落後,可用甘草湯、豆豉湯清洗,再用荊芥、五倍子煎水清洗,以防化膿。治療痔瘡脫落後皮膚瘙癢,可用大粉草濃煎水清洗。治療痔瘡脫落後腸道鬆弛,可用此方收斂腸道,此方能補氣,收斂膿血,促進肉芽生長:人參、當歸各一兩,川芎、甘草、白芷、防風、厚朴、桔梗、桂枝、黃耆,研磨成細粉,用半酒半水煎服。若不喜酒味,可用較少酒或全用水煎服。夏季可減少桂枝、厚朴用量,增加黃芩、側柏用量。
治療痔瘡切勿使用生砒霜,以免毒氣入腹,危及生命。忌食生冷硬物、冷菜等,以及酒、濕面、辛辣刺激食物及乾薑等,否則治療無效。
艾灸療法:大蒜十片,頭屑捏成餅狀,先將頭屑餅放在痔瘡上,外敷大蒜片,用艾灸。唐朝峽州王文顯曾患痔瘡,嚴重如胡瓜般突出腸外,疼痛劇烈,臥床不起。驛站吏員建議其用艾灸治療,先用柳枝煎水清洗痔瘡,再用艾條灸之,灸三五壯後,感覺一股熱氣進入腸道,隨後排出大量血液和穢物,疼痛減輕,痔瘡也消失了。
秘傳痔漏隔礬灸法:皂礬一斤,用新瓦片,兩頭用泥土封邊,先用香油刷瓦片,烘乾後,將皂礬置於瓦片上煅燒至枯,去除雜質研磨成粉末。穿山甲一錢,放入紫砂罐內煅燒存性,研磨成粉末。木鱉子也用同樣方法煅燒,取其粉末二錢五分。乳香、沒藥各一錢五分,研磨成粉。將以上藥物混合,用冷水調和,根據瘡口大小製成藥餅,貼於患處,用艾條灸三四壯。灸後用熏洗藥,先熏後洗,每日六次,三五天後,再用同樣方法艾灸,直至痊癒。熏洗藥方:皂礬如前法處理,約二把,知母粉末一兩,貝母粉末一兩,蔥七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