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雜病》~ 第六冊 (50)
第六冊 (50)
1. 穀道癢痛
穀道癢,多因濕熱生蟲,欲成痔瘻。宜以雄黃入艾綿燒煙燻之,並納蜣螂丸。蜣螂丸,治肛門癢,或出膿血,有蟲旁生孔竅內,用蜣螂七枚,五月五日收,去翅足,炙為末,新牛糞半兩,肥羊肉一兩,炒令香,上共如膏,丸如蓮子大。炙令熱,以新綿薄裹,納下部中半日,少吃飯,即大便中蟲出,三五度永瘥。
治穀道䘌赤腫,或癢或痛,用杏仁搗作膏敷之。或炒令黃,以綿蘸塗穀道中。《外臺》治下部蟲齧,杵桃葉一斛,蒸之令極熱,內小口器中,以下部榻上坐,蟲立死。治肛門腫痛,用木鱉子去殼取肉四五枚,研如泥,安新瓦器或木盆,以沸湯衝動,洗了,另用少許塗患處。
【診】:䘌蝕陰脫,其脈虛小者生,緊急者死。
白話文:
肛門搔癢,多半是因為濕熱環境滋生寄生蟲,這可能會導致痔瘡或瘻管的形成。應該用雄黃混合艾草做成棉條,點燃後用煙燻肛門,同時塞入蜣螂丸。
蜣螂丸是用來治療肛門搔癢,或是流膿流血,有蟲在肛門內外孔洞邊滋生的情況。做法是用端午節採集的七隻蜣螂,去除翅膀和腳,烤乾磨成粉末,加入半兩新鮮牛糞,以及一兩炒香的肥羊肉,一起搗成膏狀,做成蓮子大小的丸子。將丸子烤熱後,用薄棉布包好,塞入肛門內半天,期間少吃飯,這樣大便時就會排出蟲子,重複三到五次就能徹底痊癒。
治療肛門周圍紅腫,發癢或疼痛,可以用杏仁搗成膏狀塗抹。或者將杏仁炒黃,用棉花沾取後塗在肛門內。《外臺》記載治療下體被蟲咬的方法,是將一斛桃葉搗碎,蒸到極熱,放入有小口的容器中,讓患者坐在容器上方用蒸氣熏肛門,蟲子就會立刻死亡。治療肛門腫痛,可以用四五個木鱉子,去殼取肉,研磨成泥,放在新的瓦器或木盆中,用沸水沖泡,然後用此水清洗肛門,另外取少量藥泥塗抹患處。
【診斷】:肛門腐爛導致陰部脫出,脈象虛弱細小的,可以存活;脈象急促的,就會死亡。
2. 痔
《巢氏病源》有五痔之論云:肛邊生鼠乳,出在外,時時出膿血者,牡痔也;肛邊腫,生瘡而出血者,牝痔也;肛邊生瘡,癢而復痛出血者,脈痔也;肛邊腫核痛,發寒熱而血出者,腸痔也;因便而清血隨出者,血痔也。又有酒痔,肛邊生瘡,亦有血出。又有氣痔,大便難而血出,肛亦出外,良久不肯入。
諸痔皆由傷風,房室不慎,醉飽合陰陽,致勞損血氣而經脈流溢,滲漏腸間,沖發下部,久不瘥變為瘻也。《聖濟總錄》敘痔之形狀,謂由五腑之所傳,大腸之所受,可謂得其始末矣。若《內經》所謂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又謂少陰之復為痔。注又以小腸有熱則戶外為痔。
又謂督脈生病癃痔。蓋督脈自會陰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是督脈者,與衝任本一脈,初與陽明合筋,會於陰器,故屬於腎而為作強者也。由是或因醉飽入房,精氣脫舍,其脈空虛,酒毒之熱乘之,流著是脈,或因淫極而強忍精不泄,或以藥固其精,停積於脈,流注篡間,從其所過大腸肛門之分以作痔也。與《靈樞》所謂膀胱足太陽之脈及筋,皆抵腰中,入絡腎。
其支者,貫臀。故主筋生病者為痔,亦與督脈病痔之理同也。自此推之,足厥陰之筋脈,環前後二陰,寧不為痔乎。每見患鼠痔者、其發則色青痛甚,豈非因肝苦急,苦痛甚,故本色見耶。方論有謂五痔潰皆血膿者,獨為熱甚血腐者言也。至若潰出黃水者,則為濕熱矣。更宜於東垣方論求之。
東垣治濕熱風燥四氣。《內經》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夫大腸庚也,主津,本性燥清,肅殺之氣,本位主收。其所司行津液,以從足陽明中州戊土之化,若旺則能生化萬物,而衰亦能殞殺萬物,故曰萬物生於土而歸於土也。然手足之陽明同司其化焉。既在西方本位,為之害蜚司殺之腑,因飽食行房,忍泄前陰之氣,歸於大腸,以致木乘火勢而侮燥金,以火就燥,則大便閉而痔漏作矣。其疾甚者,當以苦寒瀉火,以辛溫和血潤燥,疏風止痛,是其治也。
以秦艽、當歸稍和血潤燥,以桃仁潤血,以皂角仁除風燥,以地榆破血止血,以枳實之苦寒補腎以下泄胃實,以澤瀉之淡滲,使氣歸於前陰,以補清燥受胃之濕邪也。白朮之苦甘,以苦補燥氣之不足,其甘味以瀉火而益元氣也。故曰甘寒瀉火,乃假枳實之寒也。古人用藥,為下焦如瀆。
又曰:在下者引而竭之。多為大便秘澀,以大黃推去之。其津血益不足,以當歸和血,及油潤之劑,大便自然軟利矣。宜作銼湯以與之,是下焦有熱以急治之之法也。以地榆惡人而壞胃,故宿食消盡,空心作丸服之。曰秦艽白朮九。又云:痔瘡若破,謂之痔漏,大便秘澀,必作大痛。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提到五種痔瘡的說法:長在肛門邊,像小老鼠乳頭一樣突出,時常流膿血的,稱為牡痔;肛門邊腫脹,生瘡並出血的,稱為牝痔;肛門邊生瘡,癢又痛還出血的,稱為脈痔;肛門邊腫塊疼痛,發冷發熱還出血的,稱為腸痔;因為排便而流出清澈血液的,稱為血痔。還有一種稱為酒痔,是肛門邊長瘡,也會出血。還有一種稱為氣痔,大便困難且出血,肛門的肉也會突出在外,很久都無法縮回。
各種痔瘡都是因為受寒感冒、性生活不節制、酒醉飽食後行房事,導致勞累損傷血氣,使得經脈中的血液溢出,滲漏到腸道之間,向下衝擊發病。久病不癒就會變成瘺管。 《聖濟總錄》描述痔瘡的形狀,認為是由五臟傳導、大腸接受而來的,可以說抓住了痔瘡的起因和結果。《內經》則說,因為吃太飽,使得筋脈鬆弛,導致腸道病變成為痔瘡。又說,少陰經氣的復發也會導致痔瘡。注釋又說,小腸有熱,則肛門外就會發生痔瘡。
還說,督脈生病會導致癃痔。督脈從會陰部,經過肛門和尾椎之間,繞過尾椎後,又繞到臀部。督脈和衝脈、任脈本來就是一條脈絡,最初與陽明經的筋絡相合,匯集於陰部,因此屬於腎臟,並負責讓身體強壯。因為喝醉飽食後行房事,精氣外洩,導致經脈空虛,酒的熱毒乘虛而入,流到這條經脈;或是因為性慾太過強烈而強忍精液不射出,或是用藥物固精,使得精液停積在經脈中,流注到尾椎和肛門之間,從它所經過的大腸肛門處形成痔瘡。這和《靈樞》所說的,膀胱經、太陽經的脈絡和筋脈,都通往腰部,進入腎臟。
而它的分支,則貫穿臀部。所以主導筋脈的疾病也會導致痔瘡,這與督脈生病導致痔瘡的道理相同。由此推論,足厥陰經的筋脈環繞著前後陰部,怎麼可能不會引起痔瘡呢?常見的鼠痔發作時,顏色青紫,疼痛劇烈,這難道不是因為肝經氣急,疼痛難忍,所以才顯現出肝經的本色嗎?醫方理論說,五種痔瘡潰爛都會有膿血,這只是針對熱邪太盛、血肉腐敗的情況而言。至於潰爛流出黃水的,則是屬於濕熱。更應該從東垣的醫方理論中尋找治療方法。
東垣治療濕熱、風燥等四種病氣。《內經》說,因為吃太飽,使得筋脈鬆弛,導致腸道病變成為痔瘡。大腸屬金,主導津液,本性乾燥清肅,具有收斂之氣,本職是主導收斂。它所負責運行的津液,是從足陽明胃土的中土化生而來的。如果土氣旺盛,就能化生萬物;如果衰弱,也能毀滅萬物,所以說萬物生於土而歸於土。手足的陽明經共同負責它的變化。既然大腸處於西方本位,具有肅殺之氣,本來是負責排泄的臟腑,卻因為吃飽飯、行房事,忍住不排泄陰部的氣,都歸於大腸,導致木氣過旺,反過來壓制燥金,讓火氣更加乾燥,導致大便不通暢,痔瘡和瘺管就產生了。病情嚴重時,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瀉火,用辛溫的藥物來調和血氣、潤燥,疏散風邪、止痛,這才是治療方法。
可以用秦艽、當歸稍微調和血氣、潤燥,用桃仁潤血,用皂角仁去除風燥,用地榆破血止血,用枳實的苦寒之氣補腎、向下疏泄胃中積食,用澤瀉的淡滲之氣,使氣回到陰部,用來補益清燥、承受胃的濕邪。白朮的苦甘之味,可以用苦味來補益乾燥之氣的不足,用甘味來瀉火、增益元氣。所以說用甘寒的藥物瀉火,其實是借助枳實的寒性。古人用藥,把下焦比作溝渠。
又說:在下的病就要引導向下疏泄。大多是因為大便秘結不通,所以用大黃來排泄。這樣津液和血氣會更加不足,要用當歸來調和血氣,配合油脂潤滑的藥物,大便自然就會軟化通暢了。應該做成銼湯來服用,這是下焦有熱要緊急治療的方法。因為地榆會讓人厭惡,而且傷害脾胃,所以要等宿食消化完畢,空腹時服用藥丸。 藥丸組成是秦艽九份、白朮九份。又說:痔瘡如果破裂,就稱為痔漏,如果大便秘結不通,一定會引起劇烈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