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雜病》~ 第六冊 (26)

回本書目錄

第六冊 (26)

1.

血淋,用側柏葉、生藕節、車前草等分搗汁,調益元散、立效散、瞿麥散、小薊飲子、柿蒂散、當歸湯、羚羊角飲、雞蘇飲子、金黃散、發灰散。戴氏云:血淋一證,須看血色分冷熱。色鮮者,心、小腸實熱。色瘀者,腎、膀胱虛冷。若的是冷淋及下元虛冷血色瘀者,並宜漢椒根銼碎,不以多少,白水煎,候冷進。

按:血多有熱極兼水化而黑凝者,未可便以為冷也。膏淋,鹿角霜丸、沉香散、沉香丸、磁石丸、海金砂散、菟絲丸。戴云:有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狀,此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之類。按:此即膏淋也。

沙石淋,乃是膀胱蓄熱而成,正如湯瓶久在火中,底結白鹼而不能去,理宜清徹積熱,使水道通則沙石出而可愈。宜神效琥珀散、如聖散、石燕丸、獨聖散。石首魚腦骨十個,火煅,滑石二錢,琥珀三分,俱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煎木通湯調下。鱉甲九肋者一個,酥炙令脆,為細末。

每服一匙,酒煎服,當下沙石。雄鵲燒灰,淋取汁飲之,石即下。石淋,小便時沙石下流,塞其水道,痛不可忍,經及時日,水道不通,其氣上攻,頭痛面腫,重則四肢八節俱腫。其石大者如梅核,堅硬如有稜角,其石小者,唯碎石相結,通下即碎。宜服此取石方,用冬葵子、滑石、射干、知母,以上各一分,通草三分,為細末。

每服二錢半,水一盞半,苦竹葉十片同煎,取一盞,去滓,食前熱服。又大腑熱頭痛,若體氣壯健,先進後方藥兩三盞,然後進取石方。用麻黃去節、羌活、射干、荊芥穗、紫菀、防風、知母、蔓荊子、牽牛各一分,半夏二銖,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九分,去滓,食後熱服。

石淋,導水用螻蛄七枚,以鹽一兩,同於新瓦上鋪蓋焙乾,研為細末。每服一錢匕,溫酒調服。勞淋,地黃丸、黃耆湯、白芍藥丸。冷淋,肉蓯蓉丸、澤瀉散、沉香散、檳榔散、生附散。戴氏云:進冷劑愈甚者,此是冷淋。宜地髓湯下附子八味丸。有因服五苓散等藥不效,用生料鹿茸丸卻愈。

此皆下元虛冷之故。乃劉河間則謂亦由熱客膀胱,鬱結不能滲泄,非真冷也。小便淋,莖中痛不可忍,相引脅下痛,宜參苓琥珀湯。有小便艱澀如淋,不痛而癢者,虛證也。宜八味丸、生料鹿茸丸之類。若因思慮過度致淋,宜歸脾湯、或辰砂妙香散、吞威喜丸,或妙香散和五苓散。

汗多而小便赤澀,暑月多有此證。盛暑所飲既多,小便反澀少而赤,緣上停為飲,外發為汗,津液不通,小腸澀閉,則水不運下。五苓散一名導逆,內有朮、桂收汗,豬苓、澤瀉、茯苓分水道,收其在外者使之內,又從而利導焉。發者斂之,壅者通之,義取於此。然有虛勞汗多而赤澀者,卻是五內枯燥,滋腴既去,不能生津,故溺澀而赤,不宜過用通小便之劑竭其腎水,唯當溫養潤肺。十全大補湯、養榮湯之類,自足選用。

白話文:

血淋:若尿液帶血,可用側柏葉、鮮藕節、車前草等分量搗碎取汁,再搭配益元散、立效散、瞿麥散、小薊飲子、柿蒂散、當歸湯、羚羊角飲、雞蘇飲子、金黃散、發灰散等藥物服用。血淋需根據血色判斷寒熱,血色鮮紅者為心、小腸實熱;血色暗瘀者為腎、膀胱虛冷。若為下元虛冷、血色瘀滯的冷淋,可用漢椒根煎水服用,冷卻後飲用。血色黑而凝稠,即使看起來像是寒症,也不一定全是寒證。

膏淋:尿液如同膏脂狀,可用鹿角霜丸、沉香散、沉香丸、磁石丸、海金砂散、菟絲丸等藥物治療。若小便如米泔水,或排尿時伴隨鼻涕狀分泌物,則為精液與尿液同時排出,精液阻塞尿道所致,宜服用大菟絲子丸、鹿茸丸等藥物。此即膏淋。

沙石淋:膀胱積熱導致,如同久置於火中的湯瓶底部結垢一樣,需清熱利水,使水道暢通,才能排出沙石。可用神效琥珀散、如聖散、石燕丸、獨聖散等藥物,或使用石首魚腦骨、滑石、琥珀等藥物研末服用,亦可用炙鱉甲、雄鵲燒灰等藥物治療。

石淋:尿液中排出沙石,阻塞尿道,疼痛難忍,嚴重者可引起頭痛、面腫、四肢腫脹。沙石大小不一,堅硬如梅核或碎石樣,需服用冬葵子、滑石、射干、知母、通草等藥物,或配合麻黃、羌活、射干、荊芥穗、紫菀、防風、知母、蔓荊子、牽牛、半夏等藥物,以及螻蛄、鹽等藥物治療。

勞淋:尿頻尿急,可用地黃丸、黃耆湯、白芍藥丸等藥物治療。

冷淋:小便困難,可用肉蓯蓉丸、澤瀉散、沉香散、檳榔散、生附散等藥物治療。若服用寒涼藥物症狀加重,則為冷淋,宜服用地髓湯、附子八味丸等溫熱藥物。亦可用生鹿茸丸治療因服用五苓散等藥物無效的冷淋。

其他淋症:小便淋瀝疼痛,牽引至脅下,可用參苓琥珀湯。小便艱澀不痛而癢者,為虛證,宜服用八味丸、生鹿茸丸等。因思慮過度導致淋症,可用歸脾湯、辰砂妙香散、吞威喜丸或妙香散合五苓散等藥物。

暑熱淋:汗多尿赤澀,盛暑多見,因飲水過多,汗出過多,津液不足導致小腸澀閉,可用五苓散利水。若因虛勞汗多而尿赤澀,則為五內枯燥,需溫養潤肺,可用十全大補湯、養榮湯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