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雜病》~ 第五冊 (31)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31)

1.

經云:諸躁狂越,皆屬於火。又曰:陰盛發躁,名曰陰躁,欲坐井中,宜以熱藥治之何也?成無己曰:雖躁欲坐井中,但欲水不得入口是也。東垣云:陰躁之極,欲坐井中,陽已先亡,醫猶不悟,復指為熱,重以寒藥投之,其死也何疑焉。況寒涼之劑入腹,周身之火得水則升走矣。宜霹靂煎、理中湯、四逆湯之類治之。

白話文:

醫書上說:各種躁動狂亂的現象,都屬於火熱之症。又說:陰氣過盛而發生的躁動,叫做陰躁,會想要坐在井裡,為什麼要用熱藥來治療呢?成無己解釋說:雖然躁動到想坐在井裡,但卻是想喝水卻喝不進去。李東垣說:陰躁到了極點,會想要坐在井裡,這表示陽氣已經先衰亡了,醫生卻還不明白,反而認為是熱症,又用寒涼的藥來治療,這樣死了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何況寒涼的藥吃進肚子裡,全身虛浮的火,遇到水反而會往上衝散。應該用霹靂煎、理中湯、四逆湯之類的藥來治療。

2. 譫妄

(屍疰等證)

丹溪,虛病、痰病有似鬼祟論:血氣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若夫血氣兩虧,痰客中焦,妨礙升降,不得運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有虛妄,以邪治之,其人必死,籲哉冤乎,誰執其咎。憲幕之子傅兄年十七八,時暑月因大勞而渴,欲飲梅漿,又連得大驚三四次,妄言妄見,病似鬼邪,診其脈兩手皆虛弦而帶沉數。予曰:數為有熱,虛弦是大驚,又梅漿之酸,鬱於中脘,補虛清熱,導去痰滯,病乃可安。

遂與人參、白朮、陳皮、茯苓、芩、連等藥濃煎湯,入竹瀝、薑汁,與旬日未效,眾皆尤藥之不對,予脈之,知其虛之未完,與痰之未導也。仍與前方入荊瀝,又旬日而安。外弟戚一日醉飽後,亂言妄見,詢之系伊亡兄附體,言出前事甚的,乃叔在邊叱之曰非邪,乃食魚生與酒太過,痰所為耳。灌鹽湯一大碗,吐痰一二升,汗因大作,歷一宵而安。

金氏婦壯年暑月赴筵歸,乃姑詢其坐次失序,遂赧然自愧,因此成疾,言語失倫,其中多間一句,曰奴奴不是,脈大率皆數而弦。予曰:此非邪,乃病也。但與補脾清熱導痰,數日當自安。其家不信,邀數巫者,噴水而呪之,旬余而死。或曰病非邪而以邪治之,何遽至於死。

予曰:暑月赴宴,外境蒸熱,辛辣適口,內境鬱熱,而況舊有積痰,加之愧悶,其痰與熱,何可勝言,今乃驚以法尺,是驚其神而血不寧也。噴以法水,是瀋其體、密其膚、使汗不得泄,汗不出則蒸熱內燔,血不寧則陰消而陽不能獨立也,不死何為。或曰《外臺秘要》有禁呪一科,庸可廢乎。

予曰:移精變氣,乃小術耳,可治小病。若內有虛邪,當用正大之法,自有成式,昭然可考。然符水惟膈上熱病,一呷冷涼,胃熱得之,豈不暫快,亦可取安。若內傷而虛,與冬令嚴寒,符水下咽,必冰胃而致害,彼鬱熱在上,熱邪在表,須以汗解,卒得清冷,膚腠固密,熱何由解,必致內攻,陰陽離散,血氣乖爭,去死為近,又何訝焉。仲景云: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

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多畏,合目欲眠夢遠行,則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顛,陽氣衰者為狂。運氣譫妄有二:一曰火邪助心。經云:歲火太過,上臨少陰、少陽,病反譫妄狂越。又云:火太過曰赫曦,其動炎灼妄擾。又云:少陰所至為譫妄。又云:少陰之復,振慄譫妄。

又云:少陽之勝,心痛煩心,善驚譫妄,治以鹹寒是也。二曰寒邪傷心。經云: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上臨太陽,渴而妄冒。又云:陽明司天之政,四之氣,寒雨降,振慄譫妄,治以甘熱是也。【中風】或歌哭,或笑語,無所不至,加減續命湯。

白話文:

譫妄

(關於屍疰等症狀)

朱丹溪認為,虛弱的病症和痰引起的病症,有時看起來像鬼祟作怪。他說:「血氣是身體的神氣,當神氣衰弱時,邪氣就會趁虛而入,這是有道理的。如果血氣都虧虛,痰又積在中焦,阻礙氣機升降,使身體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各個器官失職,出現視聽、言語、動作等方面的虛妄,如果用對付邪祟的方法來治療,病人一定會死,實在是冤枉啊,這責任應該歸咎於誰呢?」

以前有個叫傅某的年輕人,大概十七八歲,在炎熱的夏天因為過度勞累而口渴,想喝梅子漿,又連續受到三四次驚嚇,開始胡言亂語、產生幻覺,病症看起來像被鬼附身。我診斷他的脈象,發現兩手的脈都虛弱、弦細,而且帶有沉數的特徵。我說:「脈數是有熱,虛弦是受了驚嚇,加上梅子漿的酸味鬱積在中脘,應該用補虛清熱、化痰的方法來治療,病就可以痊癒。」

於是,我給他開了人參、白朮、陳皮、茯苓、黃芩、黃連等藥材濃煎的湯藥,加入竹瀝、薑汁服用,過了十天都沒見效。大家責怪藥方不對症,我診脈後,知道他虛弱的狀況還沒恢復,痰也還沒化開。於是,我繼續用原來的藥方,再加入荊瀝,又過了十天,他的病才痊癒。

我的外甥戚某,有一天喝醉酒又吃太飽,開始胡言亂語、看到幻象,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是過世的哥哥附身,說出的事情和以前的事一模一樣。他的叔叔在旁邊斥責說:「這不是鬼怪作祟,而是因為你吃魚生和喝酒過量,痰引起的。」於是,灌了他一大碗鹽湯,吐出了一兩升痰,然後出了很多汗,過了一夜就好了。

金家的婦女,正值壯年,在炎熱的夏天參加宴會回來,被婆婆問到在宴會上的座位順序,因為答不出來而感到羞愧,因此生病,開始胡言亂語,還會自言自語說:「我不是…我不是…」。我診斷她的脈象,發現大多是數而弦。我說:「這不是被邪祟附身,而是生病了。只要用補脾清熱、化痰的方法治療,幾天就會自己痊癒。」他們家人不相信,請了好幾個巫師,噴水唸咒,十多天後,那個婦女就死了。有人問:「明明不是鬼怪作祟,卻用對付鬼怪的方法來治療,怎麼會導致死亡呢?」

我說:「在炎熱的夏天參加宴會,外在環境蒸熱,又吃了辛辣的食物,體內就產生鬱熱,更何況她本來就有痰積,再加上感到羞愧悶悶不樂,體內的痰和熱氣可想而知。現在又用鞭子打她,是驚嚇她的神氣,使血氣不安;用符水噴她,是讓她的身體和皮膚更加密閉,使汗水無法排出,汗排不出來,熱就往體內燒,血氣不安,陰氣就會消耗,而陽氣也無法獨立存在,不死才怪。」

有人說《外臺秘要》裡面有禁咒這一類,難道可以廢棄不用嗎?我說:「移精變氣,只是一種小方法,只能治療小病。如果體內有虛邪,就應該用正大光明的方法,古人早有定論,可以查考驗證。符水只有對上焦有熱的病症,喝下後會感到清涼,胃熱會暫時好一點,勉強可以達到安定的效果。如果體內虛弱,或者是在寒冷的冬天,喝下符水,一定會讓胃受寒而導致傷害。像這種體內有鬱熱,熱邪在表的人,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解除,卻用符水讓皮膚更緊密,熱就無法排出,一定會往體內攻,陰陽失調,血氣紊亂,離死就不遠了,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仲景說:『邪哭使魂魄不安,是因為血氣虛少。』

血氣虛少與心有關,心氣虛弱的人容易感到害怕,閉上眼睛想睡覺時會夢到遠行,這是精神離散,魂魄胡亂遊走的表現。陰氣衰弱會導致癲病,陽氣衰弱會導致狂病。譫妄的病症有兩種:一種是火邪助長心火,如《內經》所說:「年火太過,會影響少陰、少陽,導致譫妄狂躁。」又說:「火太過稱為赫曦,其動搖炎熱妄擾。」又說:「少陰所主的病症是譫妄。」又說:「少陰的復氣,會導致發抖譫妄。」又說:「少陽過盛,會導致心痛煩悶,容易驚恐譫妄,應該用鹹寒的藥物治療。」另一種是寒邪傷害心火,《內經》說:「年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會導致身體發熱、煩躁、心悸、陰厥、上下中寒,出現譫妄心痛,影響到太陽經,會口渴而妄動。」又說:「陽明司天的氣候,到第四氣時,寒雨下降,會導致發抖譫妄,應該用甘熱的藥物治療。」

【中風】患者會又哭又唱,又笑又說,行為表現沒有規律,可用加減續命湯治療。

【中惡】患者突然心腹脹滿,嘔吐腹瀉,像得了急性腸胃炎的樣子。這是由於精神不健全,內心恐懼,被邪鬼擊中或附身所致。患者會沉默寡言,胡言亂語,誹謗謾罵,揭露他人隱私,不避諱別人的指責,喜歡說未來的禍福,等到事情發生時卻毫釐不差。有的人只是心中一想就知道事情的結果,登高走險,如履平地,或者悲泣呻吟,不願見人,像醉了一樣或發狂,各種表現都有,應該根據當地的習俗和經驗來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