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雜病》~ 第五冊 (25)
第五冊 (25)
1. 狂
《內經》曰:木鬱則達之,火鬱則發之,正謂此也。又以調胃承氣湯半斤,用水五升,煎半沸,分作三服,大下二十行,血水與瘀血相雜而下數升,來日乃康,以通聖散調其後。)虛者補之。寧志膏、一醉膏、辰砂散。蓋狂之為病少臥,少臥則衛獨行陽不行陰,故陽盛陰虛。
今昏其神得睡,則衛得入於陰,而陰得衛填不虛,陽無衛助不盛,故陰陽均平而愈矣。經云: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此悲哀傷魂而狂,當以喜勝之,以溫藥補魂之陽。(婁云:仲景防己地黃湯,《本事》驚氣丸之類是也。)經云: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此喜樂傷魄而狂,當以恐勝之,以涼藥補魄之陰。(婁云:辰砂、鬱金、白礬之類是也。
)初虞世用苦參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化下。蓋子午乃少陰君火對化,故藥之味苦而氣寒者,類能助水而抑火。諸躁狂越,皆屬於火。故苦參一味能療之。戴院使主治痰寧心,用辰砂妙香散,加金箔、真珠末,雜青州白丸子末,濃薑湯調下,吞十四友丸。滑石六一湯,加真珠末,白湯調下。
熱入血室,發狂不認人,牛黃膏主之。《金匱》云: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防己地黃湯主之。有婦人狂言叫罵、歌笑不常,似祟憑依,一邊眼與口角吊起,或作狂治,或作心風治,皆不效。乃是舊有頭風疾,風痰使然。用芎辛湯加防風,數服頓愈。
白話文:
狂症的成因和治療方法,古籍《內經》說:「木鬱則達之,火鬱則發之」,意思是疏通鬱結的氣血就能治癒。治療狂症,可用調胃承氣湯(劑量:半斤藥材,加水五升,煎煮至半沸,分三次服用),效果是大量排出污血,次日即可康復,之後再用通聖散調理。虛弱者則需補益,可用寧志膏、一醉膏、辰砂散等藥物。
狂症患者通常少睡,少睡則衛氣只行於陽,不行於陰,導致陽盛陰虛。一旦昏睡,衛氣就能進入陰,陰得以補充,就不再虛弱,陽氣因失去衛氣的助長而不再盛,陰陽得以平衡,病也就好了。經書上說,悲傷過度會傷魂,魂傷則導致狂妄失常,這屬於悲傷傷魂而致狂,應以喜樂之情來調治,並用溫和的藥物補益魂的陽氣。(婁氏註解:仲景的防己地黃湯,《本事方》中的驚氣丸等藥物也適用。)經書上還說,過度喜樂會傷魄,魄傷也會導致狂症,狂者意識不清,這屬於喜樂傷魄而致狂,應以恐懼之情來調治,並用寒涼的藥物補益魄的陰氣。(婁氏註解:辰砂、鬱金、白礬等藥物也適用。)
早期,虞世用苦參末蜜丸(桐子大小,每服十丸,用薄荷湯送服)。因為子時午時為少陰君火對應的時間,所以苦寒性質的藥物,可以滋陰降火。各種躁狂症都屬於火熱過盛,所以單用苦參就能治療。戴院使治療痰盛擾心導致的狂症,常用辰砂妙香散,再加入金箔、珍珠末,以及青州白丸子末,用濃薑湯送服,並吞服十四友丸。滑石六一湯加珍珠末,用白開水送服也能治療。
熱邪入血室,導致發狂不認人,可用牛黃膏治療。《金匱要略》記載:病人像發狂一樣胡言亂語,獨自說話不停,沒有寒熱,脈象浮,可用防己地黃湯治療。有些婦女發狂喊叫、哭笑無常,像被鬼神附體一樣,一邊眼角和嘴角上吊,無論用狂症或心風的治療方法都不見效,這是因為舊患頭風,風痰所致。可用芎辛湯加防風,服用幾次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