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雜病》~ 第五冊 (10)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10)

1. 破傷風

夫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腠理閉拒,雖有大風苛毒,莫之能害。諸瘡不瘥,榮衛虛肌肉不生,瘡眼不合而風邪入之,為破傷風之候。亦有因瘡熱鬱結,多著白痂,瘡口閉塞,氣難宣通,故熱甚而生風者。先辨瘡口,平無汁者,中風也;邊自出黃水者,中水也,並欲作痙。

急治之。東垣云:破傷風者,通於表裡,分別陰陽,同傷寒證治。人知有發表,不知有攻裡、和解。夫脈浮而無力太陽也,在表宜汗。脈長而有力陽明也,在裡宜下。脈浮而弦小者少陽也,半在表半在裡,宜和解。明此三法,而治不中病者,未之有也。(此但云三陽,不及三陰者,蓋風邪在三陽經,便宜按法早治而愈。

若得傳入三陰,其證已危,或腹滿自利,口燥嗌乾,舌卷卵縮,皆無生理,故置而勿論也。)河間云:破傷風,風熱燥甚,怫鬱在表,而裡氣尚平者,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或筋惕而搐,脈浮數而弦也。宜以辛熱治風之藥,開沖結滯而愈。猶傷寒表熱怫鬱,而以麻黃湯辛熱發散也。

凡用辛熱開衝風熱結滯,宜以寒藥佐之則良,免致藥中病而風熱轉甚也。如治傷寒發熱,用麻黃、桂枝,加黃芩、知母、石膏之類是也。若止以甘草、滑石、蔥、豉寒藥發散甚妙。若表不已,漸傳入里,里又未太甚,而脈弦小者,宜以退風熱開結滯之寒藥調之,或微加治風辛熱藥亦得,猶傷寒在半表半裡而以小柴胡和解之也。

若里勢已甚,而舌強口噤,項背反張,驚惕搐搦,涎唾稠黏,胸腹滿塞,便溺秘結,或時汗出,脈沉洪數而弦也。然汗出者,由風熱鬱甚於里,而表熱稍罷,則腠理疏泄而心火熱甚,故汗出也。法宜除風散結寒藥下之,後以退風熱、開結滯之寒藥調之,則熱退結散而風自愈矣。

解表,羌活防風湯、防風湯、九味羌活湯、蜈蚣散。解後實之白朮防風湯。攻裡,大芎黃湯、江鰾丸、左龍丸。後服小羌活湯。和解,羌活湯、地榆防風散、小柴胡湯。日久氣血漸虛,邪氣入胃,宜養血四物湯,加防風、藁本、白芷各等分,細辛減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

服風藥過多自汗出者,白朮黃耆湯。大汗不止,筋攣搐搦,白朮升麻湯。搐痙不已,蠲痙湯。背後搐者,羌活、獨活、防風、甘草。向前搐者,升麻、白芷、獨活、防風、甘草。兩旁搐者,柴胡、防風、甘草。右搐加滑石。手足顫掉不已,硃砂指甲散。四般惡證不可治。第一頭目青黑色,第二額上汗珠不流,第三眼小目瞪,第四身上汗出如油。

又痛不在瘡處者,傷經絡亦死證也。【外治】初覺瘡腫起白痂,身寒熱,急用玉真散敷之,或用杏仁去皮細嚼,和雄黃飛羅白麵敷之。(一方只用杏仁白麵等分和勻,新汲水調和如膏敷。)腫漸消為度。若腰脊反張,四肢強直,牙關口噤,用鼠一頭和尾燒作灰細研,以臘月豬脂和敷。

白話文:

所謂的「風」,是各種疾病的開端。當身體清靜時,皮膚紋理會緊密閉合,即使遇到強烈、有害的風邪也無法侵入。如果瘡瘍久久不癒,身體虛弱、肌肉不生長,瘡口無法癒合,風邪就會趁虛而入,導致破傷風。也有可能是因為瘡瘍的熱毒鬱結,產生許多白色的痂皮,瘡口被阻塞,氣血難以流通,導致熱邪過盛而生風。

首先要辨別瘡口的狀況,如果瘡口平滑沒有滲液,就是中了風邪;如果瘡口邊緣有黃色液體滲出,就是中了水邪,兩種情況都可能導致抽搐。必須立即治療。

東垣先生說,治療破傷風要內外兼顧,區分陰陽,如同治療傷寒。人們只知道用發汗的方法,卻不知道要攻下、和解。如果脈象浮而無力,是屬於太陽經的症狀,病邪在表,適合用發汗的方法。如果脈象長而有力,是屬於陽明經的症狀,病邪在裡,適合用攻下的方法。如果脈象浮而帶有弦小,是屬於少陽經的症狀,病邪一半在表一半在裡,適合用和解的方法。如果能夠清楚明白這三種治療方法,而治療卻沒有效果,是不可能發生的。(這裡只說到三陽經,沒有提到三陰經,是因為風邪侵犯三陽經時,只要依照方法及早治療就能痊癒。如果風邪傳入三陰經,病情就已經非常危急,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口乾舌燥、舌頭捲縮、陰囊收縮等症狀,都屬於無法治癒的情況,因此就不再討論了。)

河間先生認為,破傷風是風熱燥盛,邪氣鬱積在表,但體內還算平和時,會出現頻繁伸懶腰、打哈欠、筋脈拘急、有時怕冷、肌肉跳動、抽搐、脈象浮數而帶有弦。這時應該用辛熱的藥物來治療風邪,疏通鬱結,就能痊癒。就像治療傷寒表熱鬱積一樣,可以用麻黃湯來發散。

凡是用辛熱的藥物來疏通風熱鬱結,最好加入一些寒涼的藥物輔助,這樣可以避免藥物對症後,反而使風熱更加嚴重。就像治療傷寒發熱,使用麻黃、桂枝時,會加入黃芩、知母、石膏等藥物。如果只用甘草、滑石、蔥、豉等寒涼藥物來發散,效果也很好。如果表邪沒有解除,逐漸傳入體內,體內病情還不算太嚴重,而脈象帶弦小,這時應該用退風熱、疏通鬱結的寒涼藥物來調和,或者稍微加入一些治療風邪的辛熱藥物也可以,就像治療傷寒半表半裡時,可以用小柴胡湯來和解。

如果體內病情已經很嚴重,出現舌頭僵硬、口噤、脖子僵硬向後反張、驚厥抽搐、口水黏稠、胸腹脹滿、大小便不通暢,有時會出汗,脈象沉洪數而帶有弦。之所以會出汗,是因為風熱過度鬱積在體內,導致表邪稍解,皮膚紋理疏鬆,心火過盛而導致。這時應該用祛風散結的寒涼藥物來攻下,之後再用退風熱、疏通鬱結的寒涼藥物來調和,這樣熱邪就能消退,鬱結就能散開,風邪自然就會痊癒。

以下列出一些常用的藥方:解表的藥方有羌活防風湯、防風湯、九味羌活湯、蜈蚣散。解表後補益身體的藥方有白朮防風湯。攻下的藥方有大芎黃湯、江鰾丸、左龍丸。之後可以服用小羌活湯。和解的藥方有羌活湯、地榆防風散、小柴胡湯。如果病久了,氣血逐漸虛弱,邪氣侵入胃部,應該用補血的四物湯,再加入防風、藁本、白芷各等份,細辛減半,做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

如果服用過多治療風邪的藥物導致自汗,可以用白朮黃耆湯。如果大汗不止,導致筋攣抽搐,可以用白朮升麻湯。如果抽搐不停,可以用蠲痙湯。如果是背後抽搐,可以用羌活、獨活、防風、甘草。如果是向前抽搐,可以用升麻、白芷、獨活、防風、甘草。如果是兩側抽搐,可以用柴胡、防風、甘草。如果右側抽搐,可以加入滑石。如果手腳顫抖不止,可以用硃砂指甲散。

有四種危險的病症是無法治癒的:第一種是頭部和眼睛呈現青黑色,第二種是額頭上的汗珠不流動,第三種是眼睛變小且目光呆滯,第四種是身上出汗像油一樣。另外,如果疼痛的地方不在瘡口處,而是傷到了經絡,也是屬於無法治癒的病症。

【外治法】當發現瘡腫起白痂,身體出現寒熱症狀時,應該立即用玉真散敷在瘡口,或者將杏仁去皮搗碎,和雄黃粉、白麵混合敷在瘡口。(另一個方子是只用杏仁和白麵等份混合均勻,用新汲的水調成膏狀敷在瘡口。)敷到腫脹消退為止。如果出現腰背反張、四肢僵硬、牙關緊閉,可以用一隻老鼠(連尾巴)燒成灰,研磨成細末,用臘月豬油調和敷在患處。如果牙關緊閉無法張開,可以用一條蜈蚣烘乾後研成細末,塗擦在牙齦上,吐出唾液就能立即恢復。如果被狗咬傷導致破傷風,可以用不拘多少的人參,在桑柴火上燒到煙滅,用小杯子合著研磨成粉末,撒在瘡口上,再用魚膠煮溶後封固。

《嬰童百問》中記載,縣尹張公曾經說過他有一個治療破傷風的神奇秘方,用人家糞堆裡的蠐螬蟲(爛草房上也有),捏住它的背部,等它口中吐出水,就抹在瘡口上,感覺麻麻的就會出汗,立即痊癒。後來有人試驗,果然有效。用完蟲子後,要把它埋回原處,不要傷害它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