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雜病》~ 第四冊 (27)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27)

1. 腰痛

亦分寒熱二證,脈細而無力,怯怯短氣,小便清利,是為陽虛。宜腎氣丸、茴香丸、鹿茸、羊腎之屬,或以大建中湯加川椒十粒,吞下腰腎丸,及生料鹿茸丸之類。仍以茴香炒研末,破開豬腰子,作薄片勿令斷,層層摻藥末,水紙裹煨熟,細嚼酒咽。此皆所以補陽之不足也。

其脈洪而無力,小便黃赤,虛火時炎,是謂陰虛。東垣所謂膏粱之人,久服湯藥,醉以入房,損其真氣,則腎氣熱,腎氣熱則腰脊痛而不能舉,久則髓減骨枯,發為骨痿。宜六味丸、滋腎丸、封髓丹、補陰丸之類。以補陰之不足也。楊仁齋云:經云,腰者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審如是則病在少陰,必究其受病之源,而處之為得。雖然宗筋聚於陰器,肝者腎之同系也。五臟皆取氣於谷,脾者腎之倉廩也。鬱怒傷肝則諸筋縱弛,憂思傷脾則胃氣不行,二者又能為腰痛之冠,故並及之。鬱怒傷肝發為腰痛,宜調肝散主之。憂思傷脾發為腰痛,宜沉香降氣湯和調氣散,薑、棗煎主之。

煨腎丸,治肝腎損及脾損,穀不化,腰痛不起者神效。又有沮銼失志傷腎而痛者,和劑七氣湯,多加白茯苓,少加乳香、沉香主之。瘧痢後腰痛,及婦人月經後腰痛,俱屬虛,宜補。於補氣血藥中,加杜仲、側柏葉主之。丹溪云:久腰痛,必用官桂開之方止,腹脅痛亦然。橘香丸,治腰痛經久不瘥,亦用官桂開之之意也。

白話文:

腰痛

腰痛可分為寒熱兩種。脈象細弱無力,畏寒怕冷,氣短,小便清長,這是陽虛。可以服用腎氣丸、茴香丸、鹿茸、羊腎等藥物,或者服用大建中湯加川椒十粒,並服用腰腎丸、生鹿茸丸等。也可以將茴香炒研成粉末,將豬腰子切成薄片(不要切斷),層層摻入藥粉,用荷葉包裹蒸熟,細嚼後用酒送服。這些都是為了補益陽氣不足。

如果脈象洪大而無力,小便黃赤,出現虛火,這是陰虛。正如東垣所說,飲食過度肥甘之人,長期服用湯藥,飲酒過度,房事過頻,損傷元氣,就會導致腎氣虛熱,腎氣虛熱則會引起腰脊疼痛,甚至不能勃起,時間久了就會髓液減少,骨骼枯萎,最終發展成骨痿。這應該服用六味丸、滋腎丸、封髓丹、補陰丸等藥物,來補益陰虛。楊仁齋說:經書上說,腰是腎臟的外在表現,如果腰部轉動困難,說明腎臟已經衰弱了。

如果確診是少陰病,就必須追究其病因才能有效治療。因為宗筋匯聚於陰器,肝與腎臟相表裡,五臟都依靠食物中的精氣,而脾胃是腎臟的倉庫。鬱怒傷肝會導致筋脈鬆弛,憂思傷脾會導致胃氣不暢,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腰痛,所以也需要考慮。鬱怒傷肝引起的腰痛,可以用調肝散治療。憂思傷脾引起的腰痛,可以用沉香降氣湯、和調氣散、生薑紅棗湯治療。

煨腎丸,治療肝腎損傷以及脾虛、消化不良、腰痛不能抬舉,療效顯著。對於因沮喪灰心、意志消沉損傷腎臟而引起的腰痛,可以用和劑七氣湯,多加白茯苓,少加乳香、沉香治療。瘧疾、痢疾之後出現腰痛,以及婦女月經之後腰痛,都屬於虛證,應該補益。在補氣血的藥物中,加入杜仲、側柏葉。丹溪翁說:長期腰痛,必須用官桂開竅的方劑治療,腹脅疼痛也是如此。橘香丸治療久治不愈的腰痛,也是運用官桂開竅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