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雜病》~ 第四冊 (1)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1)

1. 第四冊

2. 諸痛門

3. 頭痛

(偏頭風,雷頭風,真頭痛,大頭痛,眉稜骨痛,頭風屑,頭重,頭搖)

醫書多分頭痛、頭風為二門,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淺而近者名頭痛,其痛卒然而至,易於解散速安也。深而遠者為頭風,其痛作止不常,愈後遇觸復發也。皆當驗其邪所從來而治之。世俗治頭痛,不從風則從寒,安知其有不一之邪乎。試考《內經》論頭痛所因以明之,如風從外入,振寒汗出頭痛。

新沐中風為首風,當先風一日,頭痛不可以出內。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頭痛齒亦痛。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風勝乃搖,候乃大溫,其病氣怫於上頭痛。二之氣,火反郁,白埃四起,其病熱鬱於上頭痛。少陽司天,火淫所勝,民病頭痛,發熱惡寒如瘧。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

太陽之勝,熱反上行,頭項頂巔腦戶中痛,目如脫。太陽之復,心痛痞滿,頭痛。太陰司天,濕淫所勝,腰脊頭項痛時眩。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太陰之復,頭頂痛重,而掉瘛尤甚。陽明之復,咳噦煩心,病在膈中,頭痛。傷寒一日,巨陽受之,頭項痛,腰脊強。

《靈樞》謂風痹,股脛爍,足如履冰,時如入湯,煩心頭痛時眩,悲恐短氣,不出三年死。凡此皆六氣相侵,與清陽之真氣相薄而痛者也。至於頭痛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頭痛巔病,下虛上實。注以腎虛不能引膀胱之氣故爾。心煩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心熱病者,卒心痛煩悶,頭痛面赤,刺手少陰、太陽。

肺熱病者,頭痛不堪,汗出而寒,刺手太陰、陽明。腎熱病者,項痛員員澹澹然,刺足少陰、太陽。《靈樞》謂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取足陽明、太陰。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取血與厥陰。厥頭痛,貞貞頭重而痛,取手、足少陰。厥頭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後取足太陰。

厥頭痛,項先痛,腰脊為應,先取天柱,後取足太陽。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後脈湧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少陽。頭痛不可取於腧者,有所擊墮,惡血在於內,若肉傷,痛未已,可側取不可遠取也。頭痛不可刺者,大痹為惡,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

膀胱足太陽所生病,頭囟頂腦戶中痛。膽足少陽所生病,頭痛。凡此皆臟腑經脈之氣逆上,亂於頭之清道,致其不得運行,壅遏經隧而痛者也。蓋頭象天,三陽六腑清陽之氣皆會於此,三陰五臟精華之血亦皆注於此。於是天氣所發六淫之邪,人氣所變五賊之逆,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經絡,因與其氣相薄,鬱而成熱則脈滿,滿則痛。若邪氣稽留則脈亦滿,而氣血亂故痛甚,是痛皆為實也。

白話文:

頭痛,包含偏頭痛、雷頭痛、真頭痛、大頭痛、眉稜骨痛、頭風屑、頭重、頭搖這些症狀。

醫書通常將頭痛和頭風分為兩類,但其實它們是同一種疾病,只是有新舊、病程長短的區別。病情較輕、發病時間短的稱為頭痛,這種痛來得快,也容易緩解;病情較重、發病時間長的稱為頭風,這種痛發作時間不固定,痊癒後遇到誘因又容易復發。治療時都應該仔細辨別病邪的來源。世俗治療頭痛,不從風邪就從寒邪入手,卻不知引起頭痛的原因並非只有這兩種。參考《黃帝內經》對頭痛病因的論述,便能明白:風邪從外部侵入,會出現發冷、出汗、頭痛等症狀。

剛洗完頭就吹風會導致頭風,這種情況通常會提前一天出現頭痛,而且不宜外出。大寒侵入骨髓,而腦髓又是骨髓的主要部分,腦髓機能失常會導致頭痛和牙痛。少陽經主管時令的年份,在第一段時間,風邪盛行會導致頭部搖晃,天氣也會變得溫熱,出現頭部脹痛。在第二段時間,火邪受到抑制,空氣中塵埃增多,出現熱邪鬱結在頭部導致頭痛。少陽經主管時令,火邪過盛,民眾容易出現頭痛、發熱、怕冷等類似瘧疾的症狀。如果金氣不足,火邪就會過盛,之後則會出現陰氣衰竭,陽氣逆行的情況,導致頭痛,甚至延及腦頂並伴有發熱。

太陽經的陽氣過盛,熱邪就會上行,導致頭部、後頸、頭頂、腦戶等部位疼痛,眼睛好像要脫落一樣。太陽經的陽氣恢復正常,則會出現心痛、胸悶、頭痛等症狀。太陰經主管時令,濕邪過盛,會導致腰部、脊椎、後頸疼痛,並伴有眩暈。太陰經在泉位時,濕邪過盛,會導致頭部劇烈疼痛,眼睛像要脫落,脖子像要被拉斷一樣。太陰經恢復正常時,頭頂疼痛沉重,抽搐症狀更加嚴重。陽明經恢復正常時,會出現咳嗽、呃逆、心煩等症狀,病位在膈,也會導致頭痛。傷寒病發作第一天,巨陽經受到侵襲,會出現頭部、後頸疼痛,腰脊僵硬等症狀。

《靈樞》提到風痹,會出現腿腳麻木,腳底像踩在冰上,又像泡在熱水中的感覺,同時會心煩、頭痛、眩暈、悲傷恐懼、氣短等症狀,通常不出三年就會死亡。這些都是六種外邪侵襲人體,與體內清陽之氣相互抗衡導致的疼痛。頭痛嚴重時會導致整個腦部都疼痛,手腳冰冷,甚至死亡。頭頂疼痛屬於上實下虛,這是因為腎虛不能引導膀胱之氣。心煩、頭痛、耳鳴、九竅不通暢等,都是腸胃功能失調引起的。心熱病會突然出現心痛、煩悶、頭痛、面色發紅等症狀,可以針刺手少陰經、太陽經。

肺熱病會導致頭痛難忍,出汗怕冷,可以針刺手太陰經、陽明經。腎熱病會出現後頸部疼痛,可以針刺足少陰經、太陽經。《靈樞》提到厥頭痛,會出現面部腫脹、心煩等症狀,可以取足陽明經、太陰經治療。厥頭痛,會出現頭部經脈疼痛、悲傷愛哭等症狀,可以刺血和取厥陰經治療。厥頭痛,會出現頭部沉重疼痛,可以針刺手、足少陰經治療。厥頭痛,會出現健忘等症狀,按壓疼痛部位無效,可以針刺頭部、面部左右的動脈,再取足太陰經治療。

厥頭痛,會先出現頸部疼痛,並牽連到腰脊,可以先針刺天柱穴,再取足太陽經。厥頭痛,會出現頭部劇烈疼痛,耳前後經脈跳動且有熱感,可以放出其血,再取足少陽經。頭痛不能用穴位治療的,通常是有外傷導致瘀血停留在體內,或者肌肉損傷,這種情況下,可以嘗試側向取穴,不可遠距離取穴。頭痛不能針刺的,通常是病邪深重,而且每天發作,可以稍作緩解,但無法根治。頭部半邊寒痛,可以先取手少陽經、陽明經,再取足少陽經、陽明經。

膀胱足太陽經所生的病,會出現頭囟、頭頂、腦戶等部位疼痛。膽足少陽經所生的病,也會導致頭痛。這些都是臟腑經脈的氣逆向上行,擾亂頭部的清陽通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壅塞而引起的疼痛。頭部象徵天,三陽經和六腑的清陽之氣都匯聚於此,三陰經和五臟的精華之血也灌注於此。因此,天氣中的六淫邪氣和人體自身產生的五種內亂都會侵擾頭部,或遮蔽清明,或阻塞經絡,一旦與體內正氣相互衝擊,就會鬱結成熱,導致脈象充盛,充盛就會引起疼痛。如果邪氣滯留,脈象也會充盛,氣血運行紊亂,就會導致劇烈疼痛,這種疼痛都屬於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