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癰疽之別(二)

《靈樞經》云:榮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肌膚,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臟,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堅,狀如牛領之皮。

癰者,其皮上薄以澤,此其候也。《鬼遺方》云:癰之痛只在皮膚之上,其發如火焚茅,初如黍米大,三兩日如掌面大,五七日如碗麵大即易治。如腫冷,發渴,發逆,治之難愈。疽發或如小癤,觸則徹心痛,四邊微起如橘皮孔,色紅赤不全變,膿水不甚出,至七八日疼悶喘急不止。若始發腫高,五七日忽平陷者,此內攻之候也。

又云:癰疽有三等,毒氣浮淺屬腑,毒氣沉深屬臟,毒氣猛烈而行經絡,或淺或深無定。五臟六腑皆受五毒,難為調理。唯宜急切於癰發諸處,不問虛實,高腫起盛,光澤疼痛,只在皮膚之上,熱急脹滿,或有癢疼,別無惡候。初用溫藥平氣,次用排膿發穴。(治癰所謂平氣者,乃犀角飲之類。

其方用犀角連翹漏蘆甘草當歸肉桂皆發表之藥也。所謂發穴者,乃棘針之類。用皂角刺為君,甘草、川芎乳香為佐使,亦托裡之藥也。然不若潔古、東垣諸方,發表、托裡為穩當。)疽發諸處不拘大小,惟起在背,廣一尺、二尺、三尺,皮厚而紫黑,高腫不常,內疼如錐刺,攻擊滿悶,應四肢重疼,前心亦痛。余處發猶可,唯虛處及近筋骨處,若膿毒未潰,即傷爛筋骨肉損。

為疽者屬五臟,毒氣深沉,多氣伏硬堅實而不宜緩慢。治之須內實五臟外透皮膚,令軟勻和即膿透,宜用內托實臟氣之藥,排膿勻氣乃可,不比癰之毒氣浮淺也,毋作一類治之。凡一切瘡腫,始覺患起高腫,五七日忽平陷者,此是內攻之候也,急以內托散內補湯藥,補填臟腑令實,最怕透膜,膜穿十無一生矣。

,婁全善云:癰之邪淺,其稽留壅遏,獨在經脈之中而專攻於外,故初發時自表便發熱,患處便如碗如盆,高腫而痛,甚者縱欲下陷,緣正氣內固不肯受,故或便秘,或發渴,發逆以拒之,是以骨髓終不焦枯,五臟終不傷也。疽之邪深,其稽留壅遏,內連五臟而不專攻於外,故身體或無熱,患處或不腫痛,甚者聲嘶氣脫,眼黑眼小,十指腫黑如墨多死也。

治之之法,癰之初發,當以潔古法為主,表者散之,里者下之,火以灸之,藥以敷之,膿未成者必消,膿已成者速潰也。疽之初發,當以《鬼遺方》為主,補填臟腑令實,勿令下陷之邪蔓延,外以火灸引邪透出,使有穴歸著而不亂,則可轉死回生,變凶為吉。今世外科,不分癰疽,一例宣熱拔毒,外以五香耗其氣,內以大黃竭其血,終不能自悟其藥之非,惜哉《集驗》云:癰疽之名雖有二十餘證,而其要有二,陰陽而已。發於陽者,為癰為熱為實。

發於陰者,為疽為冷為虛。故陽發則皮薄、色赤、腫高,多有椒眼數十而痛。陰發則皮厚、色淡、腫硬,狀如牛頸之皮而不痛。又有陽中之陰,似熱而非熱,雖腫而實虛,若赤而不燥,欲痛而無膿,既浮而復消,外盛而肉腐。陰中之陽,似冷而非冷,不腫而實,赤微而燥,有膿而痛,外雖不盛,而內實煩悶。

陽中之陰,其人多肥,肉緊而內虛,陰中之陽,其人多瘦,肉緩而內實。而又有陽變而為陰者,草醫涼劑之過也。陰變而為陽者,大方熱藥之驟也。然陽變陰者其證多,猶可返於陽,故多生。陰變為陽者其證少,不能復為陰矣,故多死。然間有生者,此醫偶合於法,百中得一耳。

觀此,則癰與疽,但有陰陽、深淺、內外、虛實之分,而無大小之別。《精要》乃謂二寸至五寸為癰,五寸至一尺為疽者,謬也。

2. 脈法(三)

沉實,發熱,煩躁,外無焮赤、痛,其邪深在裡,宜先疏通,以絕其源。浮大、數,焮腫在外,當先托裡,恐邪入內。脈不沉、不浮,內外證無,知其在經,當和榮衛。脈數,身無熱,內有癰膿。脈數,應當發熱而反惡寒,若有痛處,當發癰。若數脈不時見,當生惡瘡。

浮,腫瘍為虛,為風。潰瘍為虛,宜補。

洪,腫瘍為虛,為熱盛,宜宣熱,拔毒。年壯形實,宜下。潰瘍為邪氣盛,服藥久不退者難治。

滑,腫瘍為熱。潰瘍,為熱、為虛,為邪氣未退。

數,腫瘍為病進,為熱。數而洪者欲膿。潰瘍為難愈。數甚者,難治。

散,腫瘍為氣不收斂。潰湯為痛未退,洪、滑、大、散,難治。

芤,腫瘍為血虛。潰瘍為虛,為脈病相應。

長,腫瘍宜消退之法。潰瘍為易愈。謂長則氣治也。

牢,腫瘍為邪盛,為欲膿。潰瘍為邪氣不退。

實,腫瘍為邪氣太盛。潰瘍為邪不退,為實。緩、豁大者為虛。

弦,腫瘍為痛,為欲膿,弦、洪相搏,外緊內熱,為疽發也。潰瘍為血虛,為痛。

緊,腫瘍浮而緊,發熱、惡寒,或有痛處,是為癰疽。潰瘍主氣血,沉澀為痛,為有外寒。

澀,腫瘍為氣實,為氣滯。潰瘍為血虛,為病脈相應。

短,腫瘍為元氣不足。潰瘍為大虛,宜補。

微,腫瘍為虛。服藥漸充者佳,潰瘍若微而勻者為虛,為病脈相應。

遲,腫瘍為寒為虛。尺遲為血少。潰瘍為虛,為氣血不能滋榮於瘡,為有外寒。

緩,腫瘍為可治,大而緩為虛。潰瘍緩而澀者愈,以其病脈相應,及胃氣充也。

沉,腫瘍為邪氣深。潰瘍為遺毒在內。寸沉為胸有痰。

伏,腫瘍為陰中伏陽邪。潰瘍為陽伏陰中,為內蝕,為流注、浸淫難治。

虛,腫瘍便宜補而內托。潰瘍膿既泄,宜大補氣血。

弱,腫瘍為元氣不足,宜內補托裡。潰瘍為病脈相應,宜補。

結,腫瘍為邪氣結。潰瘍漸勻則愈,不調則危。

促,腫瘍為熱,為病進。潰瘍為熱不減,漸進則死,漸退即生。

代,腫瘍為氣血敗壞,元氣損傷。潰瘍為元氣竭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