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五 (19)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9)

1.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註】詳見《傷寒論·厥陰篇》內,不復釋。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温其裏,乃攻其表,温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註】詳見《傷寒論·大陰篇》內,不復釋。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炙,三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温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以助藥力,温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梔子豉湯主之。

【註】詳見《傷寒論·太陽中篇》內,不復釋。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 香豉(綿裹,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進一服,得吐則止。

下利,肺痛,紫參湯主之。

【按】此文脫簡不釋。

紫參湯方

紫參(半斤) 甘草(三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參,取二升,內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

白話文:

嘔吐、呃逆、下痢等疾病的脈證與治療方法(十七)

腹瀉、腹脹、身體疼痛的患者,應先溫暖內臟,再治療外邪。溫暖內臟可用四逆湯,治療外邪可用桂枝湯。

桂枝湯的組成: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炙甘草三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加水七升,小火煎煮至三升,去渣,溫熱服用一升。服用後不久,喝一升熱稀粥幫助藥力發揮,蓋上被子休息約一小時。全身微微出汗最佳,不可像淋雨般汗流不止。如果服藥後汗出而病癒,則停止服用。

腹瀉後更覺煩躁,按壓心窩處感覺濕潤,這是虛煩,可用梔子豉湯治療。

梔子豉湯的組成:梔子十四枚、香豉(用棉布包裹)四合。將以上二味藥材加水四升,先煎煮梔子至二升半,再加入香豉煎煮至一升半,去渣,分兩次溫服,服藥後若嘔吐則停止服用。

腹瀉伴隨肺痛,可用紫參湯治療。(此處原文簡略,未作詳細解釋)

紫參湯的組成:紫參半斤、甘草三兩。將以上二味藥材加水五升,先煎煮紫參至二升,再加入甘草煎煮至一升半,分三次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