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八 (12)
卷八 (12)
1. 水氣病第十五
【按】「脾脹」之「脾」字,當是「肺」字,改之,發汗卽愈之下,當補入前條之「越婢加朮湯主之」七字。
〔裏〕{皮}水越婢加朮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按】「裏水」,之「裏」字,當是「皮」字,豈有裏水,而用麻黃之理,當改之。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按】「厥而」二字,當是衍文。
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風}水。發其汗卽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按】「為氣水」之「氣」字,當是「風」字,若是「氣」字,則無發汗之理,且通篇並無氣水之病,當改之。
白話文:
水氣病第十五
關於「脾脹」,應將「脾」字改為「肺」字。這種病症,發汗後即可痊癒,前面「越婢加朮湯主治」七字應補上。
皮膚水腫,可用越婢加朮湯或甘草麻黃湯治療。
關於「裏水」,應將「裏」字改為「皮膚」字。哪有內臟水腫,卻用麻黃來治療的道理呢?應將其改為皮膚水腫。
皮膚水腫,可用蒲灰散治療。「厥而」二字應是多餘的字。
水病的脈象沉而細小,屬於少陰經。脈浮者是風水症,虛脹無水的則是風水症。發汗即可治癒。脈沉者宜用麻黃附子湯,脈浮者宜用杏仁湯。
關於「氣水」,應將「氣」字改為「風」字。如果是「氣水」,則沒有發汗的道理,而且全文也未提及氣水病,應將其改為風水。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