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五 (13)
卷五 (13)
1.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高世栻曰:食己卽吐者,非宿穀不化之胃反,乃火熱攻衝之吐逆。
大黃甘草湯方
大黃(四兩) 甘草(一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註】病人欲吐,上越之勢方盛,故不可下之。若病人吐後,其勢衰矣,因其衰而濟之,故已吐有可下之法也。
【集註】徐彬曰:治病之法,貴因勢利導,故《內經》曰:在上者越之,在下者竭之。今病欲上吐,不可强之使下,凡病皆然,故曰: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程林曰:按「欲」字,乃吐而未吐之義。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
【註】此承上條,詳申欲吐之狀,以明其治也。喘者呼吸氣急也,似喘不喘,謂胸中似喘之不快,而不似喘之氣急也。嘔者吐物而有聲也,似嘔不嘔,謂似作嘔之狀,而不似嘔之有物也。噦者乾嘔也,似噦不噦,謂似乎噦之有聲,而不似噦之聲連連也。胸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總形容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憒亂無奈,懊憹欲吐之情狀也,故以半夏降逆,生薑安胃也。
【集註】沈明宗曰: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誠不是喘,不是嘔,不是噦也。徹者,通也,竟是通心中憒憒然無奈,卽泛泛惡心之義也。
生薑半夏湯方
半夏(半升) 生薑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薑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後服。
【集解】李彣曰:生薑、半夏,辛温之氣,足以散水飲而舒陽氣,然待小冷服者,恐寒飲固結於中,拒熱藥而不納,反致嘔逆。今熱藥冷飲下嗌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情且不違,而致大益,此《內經》之旨也。此方與前半夏乾薑湯略同,但前温中氣,故用乾薑,此散停飲,故用生薑;前因嘔吐上逆,頓服之則藥力猛峻,足以止逆降氣,嘔吐立除;此心中無奈,寒飲內結,難以猝消,故分四服,使胸中邪氣徐徐散也。
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緊頭痛。
【按】「文蛤湯主之」五字,當在頭痛之下,文義始屬,是傳寫之譌。兼主之「主」字,衍文也。
【註】吐後而渴,當少少與飲之,胃和吐自止也。若恣意貪飲,則新飲復停,而吐必不已也,當從飲吐治之。若兼感微風,脈必緊,頭必痛。主之文蛤湯者,是治渴兼治風水也。故以越婢湯方中加文蛤。越婢散風水也,文蛤治渴不己也。
【集註】程林曰:貪飲者,飲水必多,多則淫溢上焦,必有溢飲之患,故用此湯以散水飲,方中皆辛甘發散之藥,故亦主微風,脈緊頭痛。
文蛤湯方
文蛤(五兩) 麻黃 甘草 生薑(各三兩) 石膏(五兩) 杏仁(五十個) 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嘔吐、呃逆、下痢病症脈象與治療(十七)
吃了東西就吐的人,不是宿穀不化的胃氣逆亂,而是火熱之邪衝擊導致的嘔吐。
大黃甘草湯
大黃(四兩) 甘草(一兩)
將以上兩味藥,用三升水煎煮,取一升,溫服,分二次服用。
病人想吐時,不可服用下瀉的藥物。
【註解】病人想吐,嘔逆之勢正盛,所以不能用下瀉藥物。如果病人吐完之後,嘔逆之勢減弱了,就可以趁勢治療,所以已經吐過之後,是可以服用下瀉藥物的。
【集解】徐彬說:治療疾病的方法,貴在順應病情,因勢利導。《內經》說:「在上者,疏通它;在下者,排出它。」現在病人想吐,就不能強迫他瀉下,各種疾病都一樣,所以說:「病人想吐時,不可服用下瀉藥物。」
程林說:「欲」字,是指想吐但還沒吐的意思。
病人胸中好像喘不過氣,又好像不是;好像想吐,又好像不是;好像呃逆,又好像不是;心中覺得悶悶的,很痛苦,這種情況,用生薑半夏湯治療。
【註解】這一段承接上一條,詳細說明想吐的症狀,以說明其治療方法。喘是指呼吸急促,好像喘又好像不是,是指胸中好像喘,覺得不舒服,但並沒有喘到呼吸急促的地步。嘔是指嘔吐有聲,好像想吐又好像不是,是指有想吐的樣子,但沒有吐出東西。呃逆是指乾嘔,好像呃逆又好像不是,是指好像有呃逆的聲音,但聲音並不連續。胸中悶悶的,很痛苦,總體來說,就是形容好像喘不過氣,好像想吐,好像呃逆,心中煩亂,痛苦想吐的情形,所以用半夏降逆氣,生薑和胃。
【集解】沈明宗說:好像喘又好像不是,好像想吐又好像不是,好像呃逆又好像不是,確實不是喘,不是嘔吐,不是呃逆。徹,是貫通的意思,意思是整個心中煩悶,痛苦,也就是泛泛作嘔的意思。
生薑半夏湯
半夏(半升) 生薑汁(一升)
將以上兩味藥,用三升水煎煮半夏,取二升,加入生薑汁,再煎煮,取一升半,稍涼後分四次服用,一天三次,晚上一次。症狀停止後,停止服用。
【集解】李彣說:生薑、半夏,辛溫之氣,足以散寒飲,舒解陽氣,但是要稍涼後服用,是因為擔心寒飲凝結在體內,拒絕吸收溫熱藥物,反而導致嘔吐。現在溫熱藥物和涼水一起服用,涼性去除後,溫熱藥性就會發揮,病情也能得到改善,這是《內經》的道理。這個方子和之前的半夏乾薑湯有點類似,但是之前的方子是溫中氣,所以用乾薑;這個方子是散寒飲,所以用生薑;之前的方子是因為嘔吐上逆,一次服用,藥力猛烈,足以止逆降氣,嘔吐立刻消除;這個方子是心中痛苦,寒飲內結,很難快速消除,所以分四次服用,讓胸中邪氣慢慢散去。
吐後口渴想喝水,而且喝很多水,用文蛤湯治療。也治輕微風寒,脈象緊,頭痛。
【按】「文蛤湯主之」五個字,應該放在頭痛之下,這樣文義才通順,是抄寫錯誤。兼主之中的「主」字,是贅字。
【註解】吐後口渴,應該少量飲水,胃氣和緩,嘔吐自然停止。如果任意大量飲水,新的水分又會停滯,嘔吐就不會停止,應該從飲水導致的嘔吐來治療。如果同時感受輕微風寒,脈象一定緊,頭一定痛。用文蛤湯治療,是治療口渴又治療風寒水飲。所以用越婢湯的藥方加上文蛤。越婢湯散風寒水飲,文蛤治療口渴不止。
【集解】程林說:大量飲水,水喝多了,就會充盈上焦,一定會有水飲停滯的問題,所以用這個湯散水飲,方中都是辛甘發散的藥物,所以也治輕微風寒,脈象緊,頭痛。
文蛤湯
文蛤(五兩) 麻黃 甘草 生薑(各三兩) 石膏(五兩) 杏仁(五十個) 大棗(十二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