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第九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卽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註】脈太過則病,不及亦病,故脈當取太過不及而候病也。

陽微,寸口脈微也,陽得陰脈為陽不及,上焦陽虛也;陰弦,尺中脈弦也,陰得陰脈為陰太過,下焦陰實也。

凡陰實之邪,皆得以上乘陽虛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

胸痹之病輕者卽今之胸滿,重者卽今之胸痛也。

【集註】李彣曰:《內經》云:胃脈平者。

不可見,太過不及則病見矣。

寸脈為陽,以候上焦,正應胸中部分,若陽脈不及而微,則為陽虛,主病上焦,故受病胸痹。

白話文: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卽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老師說:脈象要觀察其過於正常或不及於正常,若出現陽微陰弦的現象,就會導致胸部阻塞疼痛。這是因為身體極度虛弱的緣故。現在陽氣虛弱位於上焦,所以會出現胸部阻塞、心臟疼痛,這是由於陰弦的緣故。

【註】脈太過則病,不及亦病,故脈當取太過不及而候病也。

脈象過於正常或不及於正常都會導致疾病,所以要觀察脈象的過與不及來推測疾病。

陽微,寸口脈微也,陽得陰脈為陽不及,上焦陽虛也;陰弦,尺中脈弦也,陰得陰脈為陰太過,下焦陰實也。

陽微是指寸口脈微弱,陽氣受到陰氣的影響導致陽氣不足,是上焦陽氣虛弱的表現。陰弦是指尺中脈弦緊,陰氣受到陰氣的影響導致陰氣過盛,是下焦陰氣實滿的表現。

凡陰實之邪,皆得以上乘陽虛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

凡是陰氣實滿的邪氣,都能夠向上攻克陽氣虛弱的胸部,所以會導致胸部阻塞疼痛。

胸痹之病輕者卽今之胸滿,重者卽今之胸痛也。

胸部阻塞的疾病,輕微的表現為胸悶,嚴重的表現為胸痛。

【集註】李彣曰:《內經》云:胃脈平者。

不可見,太過不及則病見矣。

李彣說:《內經》中說:胃脈平穩則不可見,但若出現過於正常或不及於正常的現象,就會表現出疾病。

寸脈為陽,以候上焦,正應胸中部分,若陽脈不及而微,則為陽虛,主病上焦,故受病胸痹。

寸脈屬於陽脈,用來觀察上焦,正好對應胸部,如果陽脈不足而微弱,則表示陽氣虛弱,主要影響上焦,所以會導致胸部阻塞的疾病。

尺脈太過而弦,則為陰盛,知在下焦,故上逆而為痛也。

尤怡曰:上焦為陽之位,而微脈為虛之甚,故曰責其極虛。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註】平人,無病之人也。

無寒熱,無表邪也。

平人無故而有短氣不足以息之證,不可責其虛也,此必邪在胸中,痹而不通,阻礙呼吸,當責其實也。

【集註】李彣曰:上節云責其極虛,此又云實何也?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留而不去,其病為實是也。

然短氣與少氣有辨,少氣者,氣少不足於言,《內經》云: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是也。

白話文:

如果尺脈過於強勁且弦緊,代表陰氣過盛,病灶位於下焦,因此向上逆流而造成疼痛。

尤怡說,上焦屬於陽氣的位置,而微弱的脈象代表氣虛嚴重,所以稱之為“責其極虛”。

身體健康的人沒有寒熱症狀,卻出現短氣不足以呼吸的情況,這是因為氣血瘀滯,屬於實證。

註解:平人指的是沒有疾病的人。無寒熱指的是沒有表邪。

身體健康的人,沒有原因地出現短氣不足以呼吸的症狀,不能歸咎於虛弱,這一定是邪氣在胸中,阻礙氣血流通,導致呼吸困難,應當歸咎於實證。

集註:李彣說,上一段說“責其極虛”,而這段又說“實”是怎麼回事呢?經書上說:邪氣聚集的地方,氣血必然虛弱。

邪氣停留不去,就會導致實證。

然而,短氣和少氣有區別,少氣指的是氣不足以說話, 《內經》中說:說話聲音微弱,要休息一整天才能再說話,這就是奪氣。

短氣者,氣短不能相續,似喘非喘,若有氣上衝,故似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是也。

尤怡曰:平人,素無疾之人也。

無寒熱,無新邪也。

而乃短氣不足以息,當是裏氣因邪而實,或痰、或食、或飲礙其升降之氣而然也。

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註】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裏氣滯,遲則為藏內寒,主上焦藏寒氣滯也。

關上小緊而疾,小為陽虛,緊疾寒痛,是主中焦氣急寒痛也。

胸背者,心肺之宮城也。

陽氣一虛,諸寒陰邪得以乘之,則胸背之氣痹而不通,輕者病滿,重者病痛,理之必然也,喘息、欬唾、短氣證之必有也。

白話文:

氣喘不過來,呼吸短促,感覺像喘又不像喘,好像有氣往上衝,所以看起來像是喘但沒有聳肩,像是呻吟卻沒有疼痛。

一般人,指的是平常沒病的人。

沒有發燒、發冷,也沒有新的病邪入侵。

但是卻氣喘吁吁,呼吸不順暢,這應該是內臟之氣受到病邪阻礙而停滯,可能是痰、食物、飲料阻礙了氣機升降造成的。

胸痹的病症,包括喘息、咳嗽、吐痰、胸背疼痛、呼吸短促,脈象寸口沉而遲,關上脈小而緊數。可以用栝蔞薤白白酒湯治療。

註解:寸口脈沉而遲,沉脈代表內臟之氣停滯,遲脈代表內臟寒冷,說明上焦有寒氣停滯。

關上脈小而緊數,小脈代表陽氣虛弱,緊數脈代表寒氣導致疼痛,說明中焦氣虛寒冷。

胸背是心肺的部位。

陽氣一旦虛弱,寒氣和病邪就會乘虛而入,導致胸背氣機不通,輕者胸悶,重者疼痛,這是必然的道理。喘息、咳嗽、吐痰、呼吸短促都是這種病症的表現。

主之以栝蔞薤白白酒湯者,用辛以開胸痹,用温以行陽氣也。

【集註】趙良曰:凡寒濁之邪,滯於上焦,則阻其上下往來之氣,塞其前後陰陽之位,遂令為喘息、為欬唾。

為痛、為短氣也。

程林曰:胸中者,心肺之分,故作喘息欬唾也。

諸陽受氣於胸,而轉行於背,氣痹不行,則胸背為痛,而氣為短也。

栝簍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搗,一枚)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註】上條胸痹胸背痛,尚能臥,以痛微而氣不逆也。

白話文:

治療胸痹,可用栝蔞薤白白酒湯,這方子用辛辣的藥物來打開胸部阻塞,用溫性的藥物來使陽氣流通。寒濁之邪滯留在上焦,會阻礙氣機上下流通,阻塞陰陽之氣,導致喘息、咳嗽、咳痰、胸痛、氣短等症狀。胸部是心肺所在之處,所以會出現喘息咳嗽等症狀。陽氣從胸部接受氣息,並轉行到背部,氣機阻塞不通暢,就會導致胸背疼痛、氣短。栝蔞薤白白酒湯的組成是:栝蔞實(搗碎,一枚)、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將三味藥材一起煮,取二升藥液,分兩次溫服。如果胸痹症狀嚴重,患者無法平躺,心痛徹背,則可用栝蔞薤白半夏湯治療。上文中提到胸痹胸背疼痛,但還能平躺,是因為疼痛程度較輕,氣機沒有逆流。

此條心痛徹背不得臥,是痛甚而氣上逆也,故仍用前方,大加半夏以降逆也。

【集註】尤怡曰:胸痹不得臥,是胸中痛甚,肺氣上而不下也;心痛徹背,是氣閉塞而前後不通故也,其痹為尤甚矣。

所以然者,有痰飲以為之援也。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搗,一枚) 薤白(三兩)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解】魏荔彤曰:用半夏之苦,以開鬱行氣。

痛甚則結甚,故減薤白之濕,用半夏之燥,更能使膠膩之物,隨湯而蕩滌也。

日三服,亦從上治者,應徐取頻服也。

白話文:

這種心痛徹背、無法躺臥的情況,是因為疼痛過於劇烈,導致氣逆上衝。因此,仍使用之前的藥方,並大量增加半夏來降逆。

這種情況是因為胸部疼痛難忍,肺氣上逆,無法下降,而心痛徹背,則是氣血閉塞,前後不通,導致病情加重。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痰飲阻滯,使氣血運行不暢。

此處的方子是栝蔞薤白半夏湯:

栝蔞實(搗碎,一枚)、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將以上四味藥材一起煮,取四升,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使用半夏的苦味,可以開鬱行氣。

疼痛劇烈,病情就越嚴重,所以減少薤白濕性,使用半夏燥性,更能使粘膩的痰飲隨著湯藥排出。

一天服用三次,也遵循自上而下治療的原則,應慢慢服用,頻頻服藥。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圓主之。

【註】上條心痛徹背,尚有休止之時,故以栝蔞薤白白酒加半夏湯平劑治之;此條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是連連痛而不休,則為陰寒邪甚,浸浸乎陽光欲熄,非薤白白酒之所能治也,故以烏頭赤石脂九主之。

方中烏、附、椒、薑,一派大辛大熱,別無他顧,峻逐陰邪而已。

【集註】李彣曰:心痛在內而徹背,則內而達於外矣;背痛在外而徹心,則外而入於內矣。

故既有附子之温,而復用烏頭之迅,佐乾薑行陽。

大散其寒,佐蜀椒下氣,大開其鬱,恐過於大散大開,故復佐赤石脂入心,以固濇而收陽氣也。

白話文:

心痛到背部,背痛到心臟,可以用烏頭和赤石脂製成的丸藥來治療。

如果心痛到背部只是偶爾發生,還有休息的時候,可以用栝蔞、薤白、白酒和半夏一起煮湯來緩解。但如果心痛到背部,背痛到心臟,痛感持續不斷,那就是陰寒邪氣太重,陽氣快要熄滅,光靠薤白和白酒就無法治療了,所以要用烏頭和赤石脂來治療。

這方子裡的烏頭、附子、蜀椒和乾薑,都是辛熱之物,專門用來驅逐陰邪。

心痛徹背,是內痛外達;背痛徹心,是外痛內入。

所以這個方子既用附子溫陽,又用烏頭快速驅寒,並用乾薑來幫助陽氣運行。

藥方主要用來散寒,用蜀椒來疏通氣機,防止過度散寒疏通,所以加入赤石脂,讓藥效進入心臟,固護陽氣。

赤石脂圓方

蜀椒(一兩一法二分) 烏頭(炮,一分) 附子(炮,半兩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兩一法二分) 乾薑(一兩一法一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

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註】緩急者,謂胸痹痛而時緩時急也。

當審其緩急而施治。

若緩而不急者,以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今時緩時急,故以薏苡附子散,急通痹氣,以迅掃陰邪也。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 大附子(炮,十枚)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白話文:

赤石脂圓方

蜀椒(一兩一法二分) 烏頭(炮,一分) 附子(炮,半兩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兩一法二分) 乾薑(一兩一法一分)

以上五味藥物,研磨成粉末,製成大小如桐子的蜜丸。

飯前服用一顆,一天三次,如果沒有反應,可以增加服用量。

胸痹,疼痛緩慢或忽急忽緩,可用薏苡附子散治療。

【注】緩急者,指的是胸痹疼痛時而緩和時而加重的情況。

應該根據疼痛的緩急來選擇治療方式。

如果疼痛緩慢且不時加重,可用栝蔞薤白白酒湯來治療。

現今疼痛時而緩和時而加重,因此使用薏苡附子散,快速疏通脈絡,迅速掃除陰邪。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 大附子(炮,十枚)

以上兩種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三次。

【集解】李彣曰:緩急者,或緩而痛暫止,或急而痛復作也。

薏苡仁入肺利氣,附子温中行陽,為散服,則其效更速矣。

魏荔彤曰:薏苡下氣寬胸,附子温中散邪,為邪盛甚而陽微亦甚者立法也。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註】胸痹胸中急痛,胸痹之重者也;胸中氣塞,胸痹之輕者也。

胸為氣海,一有其隙,若陽邪干之則化火,火性氣開不病痹也。

若陰邪干之則化水,水性氣闔,故令胸中氣塞短氣,不足以息,而為胸痹也。

水盛氣者,則息促,主以茯苓杏仁甘草湯,以利其水,水利則氣順矣。

白話文:

緩急是指疼痛的程度,有時緩慢而暫時停止,有時急劇而反覆出現。薏苡仁可以入肺利氣,附子可以溫中行陽,如果將它們一起服用,效果會更快。

薏苡仁可以下氣寬胸,附子可以溫中散邪,這個方子是針對邪氣很盛,陽氣也很虛弱的人而制定的。

胸痹指的是胸部疼痛,胸中氣塞、呼吸短促,可以用茯苓杏仁甘草湯或橘枳薑湯治療。

嚴重的胸痹會導致胸部劇烈疼痛,輕微的胸痹則表現為胸中氣塞。

胸部是人體的氣海,一旦出現空隙,陽邪入侵就會化為火,火性氣開,就不会得胸痹。

如果陰邪入侵就會化為水,水性氣闔,就會導致胸中氣塞、呼吸短促,無法順暢呼吸,形成胸痹。

水盛气者,呼吸急促,可以用茯苓杏仁甘草湯來利水,水利则气顺。

氣盛水者,則痞塞,主以橘皮枳實生薑湯,以開其氣,氣開則痹通矣。

【集註】沈明宗曰:邪氣阻塞胸膈,肺氣不得往來流利,則胸中氣塞短氣。

方用杏仁使肺氣下通,以茯苓導引濕下行,甘草和中,俾邪去則痹開而氣不短矣。

然胸痹乃胸中氣塞,土濕寒濁陰氣以挾外邪上逆所致,故橘、枳、生薑善於散邪下濁,所以亦主之。

魏荔彤曰:此證乃邪實而正不甚虛,陽微而陰不甚盛。

蓋痹則氣必塞,氣塞則必短氣,前言之矣。

今開降其氣,而諸證自除矣。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一兩)

白話文:

如果體內氣盛而水濕停滯,就會導致胸悶氣塞。這時可以用橘皮、枳實和生薑煮湯,以疏通氣機,氣機通暢後,胸悶就會消散。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橘皮枳實生薑湯方

橘皮(一斤) 枳實(三兩) 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脇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註】心中,卽心下也。

胸痹病,心下痞氣,悶而不通者虛也。

若不在心下而氣結在胸,胸滿連脇下,氣逆撞心者實也。

實者用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倍用枳、朴者,是以破氣降逆為主也。

虛者用人參湯主之,卽理中湯,是以温中補氣為主也。

白話文:

將橘皮、枳實、生薑三味藥材,以水一斗煮至五升,溫熱後每次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若未痊癒則繼續服用。

另一種方法是用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以水五升煎煮至二升,溫熱後分次服用。

胸痹,即胸部疼痛,伴有心下痞氣、氣結於胸、胸滿、脇下逆搶心等症狀,可以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人參湯也能治療。

註:心下即心窩處。

胸痹病,若心下痞氣,悶而不通,則屬虛證。

若不在心下,而是氣結於胸,胸滿並連及脇下,氣逆衝擊心臟,則屬實證。

實證應使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其中枳實和厚朴的用量加倍,目的是以破氣降逆為主。

虛證則應使用人參湯,也就是理中湯,以溫中補氣為主。

由此可知痛有補法,塞因塞用之義也。

【集註】魏荔彤曰:胸痹自是陽微陰盛矣。

心中痞氣,氣結在胸,正胸痹之病狀也。

再連脇下之氣,俱逆而搶心,則痰飲水氣,俱乘陰寒之邪,動而上逆,胸胃之陽氣全難支拒矣。

故用枳實薤白桂枝湯,行陽開鬱,温中降氣。

猶必先後煮治,以融和其氣味,俾緩緩蕩除其結聚之邪也。

再或虛寒已甚,無敢恣為開破者,故人參湯亦主之,以温補其陽,使正氣旺而邪氣自消也。

尤怡曰:心中痞氣,氣痹而成痞也。

脇下逆搶心,氣逆不降,將為中之害也。

白話文:

因此可知疼痛有補救方法,阻塞是因為阻塞而造成的。胸痹是陽氣虛弱陰氣盛的表現。胸中痞氣,氣結於胸,正是胸痹的病症。再加上脅下的氣逆而上衝向心臟,說明痰飲水氣乘着陰寒之邪,向上逆行,胸胃的陽氣難以抵擋。所以用枳實薤白桂枝湯,行陽開鬱,溫中降氣。但必須先後煮治,讓藥味融和,才能慢慢地蕩除積聚的邪氣。如果虛寒已很嚴重,不敢隨意開破,則人參湯也可以治療,溫補陽氣,使正氣旺盛,邪氣自然消散。胸中痞氣,是氣痹而成的痞塊。脇下逆氣衝向心臟,氣逆不降,將會危害內臟。

用此二方者,一以去邪之實,卽以安正;一以養陽之虛,卽以逐陰。

是在審其病之新久,與氣之虛實而決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 厚朴(四兩) 薤白(半斤) 桂枝(一兩) 栝蔞實(搗,一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温三服。

人參湯方

人參 甘草 乾薑 白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註】心中痞,卽上條心中痞氣也。

諸逆,諸氣上逆也。

白話文:

使用這兩種藥方,一個是去除邪氣的實證,使正氣安穩;另一個是滋養陽氣的虛證,使陰邪消退。這要根據病人病情的時間長短和氣虛實來決定使用哪一種。

枳實薤白桂枝湯的組成: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栝蔞實(搗碎,一枚)。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五升水先煮枳實、厚朴,取三升湯液,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分三次溫服。

人參湯的組成:人參三兩、甘草三兩、乾薑三兩、白朮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八升水煮取三升湯液,溫服一升,每天三次。

心中痞悶、各種逆氣上涌、心臟懸痛,可以用桂枝生薑枳實湯治療。

註:心中痞悶,就是前一條所說的「心中痞氣」。各種逆氣上涌,就是各種氣體逆流上行。

上條之逆,不過撞心而不痛;此條之逆,則心懸而空痛,如空中懸物動搖而痛也。

用桂枝生薑枳實湯,通陽氣破逆氣,痛止痞開矣。

【集註】程林曰:諸逆如脇下逆搶心之類,邪氣獨留於上,則心懸痛。

尤怡曰:諸逆,該痰飲客氣而言。

心懸痛,謂如懸物動搖而痛,逆氣使然也。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桂枝(三兩) 生薑(三兩) 枳實(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集解】趙良曰:枳實、生薑,原以治氣塞,況於痞乎?故較前條稍減輕分兩,使痞者下其氣以開之。

懸痛屬飲者,得生薑以散之,既足建功矣。

乃去橘皮而用桂枝者,以所逆非一,或通陽氣,或破結氣,或散寒氣,皆能去痹也。

白話文:

上條所說的逆氣,只是衝撞心臟,不至於疼痛;但這條所說的逆氣,則會讓人感到心臟懸空疼痛,就像空中懸掛的東西搖晃一樣。

可以用桂枝生薑枳實湯,通暢陽氣,破除逆氣,就能止痛消痞。

註解:程林說:各種逆氣,比如脇下逆氣衝向心臟之類,邪氣只停留在上半身,就會導致心懸痛。

尤怡說:各種逆氣,指的是痰飲和客氣。

心懸痛,就是像懸掛的東西搖晃一樣的疼痛,是由逆氣引起的。

桂枝生薑枳實湯的藥方:

桂枝(三兩) 生薑(三兩) 枳實(五枚)

以上三味藥材,用水六升,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溫服。

註解:趙良說:枳實、生薑原本就用來治療氣滯,更何況是痞症呢?所以跟前條相比,藥量稍微減輕,讓有痞症的人可以下氣開痞。

心懸痛屬於飲邪所致,用生薑來散寒,已經足夠應付了。

之所以用桂枝而不用橘皮,是因為逆氣的種類很多,有的是要通暢陽氣,有的是要破除結氣,有的是要散寒氣,這些都能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