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四 (1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9)

1.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麻黃附子湯方

麻黃(三兩) 甘草(二兩) 附子(炮,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集解】沈明宗曰:麻黃附子湯,今人置之不講,余特舉而明之。麻黃、附子通陽開竅,治水妙劑。今人惟用腎氣湯、丸壅補其內,致陽氣不宣,轉補轉壅,邪無出路,水腫日增,欬血而死者,不知凡幾矣。

杏子湯方

麻黃(四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炙,二兩)

上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得汗止服。

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何從得之?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主之。

【註】此承黃汗互詳其證,以明其治也。黃汗屬濕,故身體腫;屬風,故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者,謂面目浮腫也。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謂汗出黏黃也。脈自沉者,謂從水得之也。究其得之之由,以汗出入冷水中浴,則悽愴之寒內入,遏鬱汗液於肌腠,從土蒸化而出,故色黃也。宜黃耆、桂枝解肌邪,以固衛氣;白芍、苦酒止汗液,以攝營氣。營衛調和,其病已矣。

【集註】程林曰:汗出則元府開,入水浴則悽愴之水寒,藏留於腠理皮膚之中,則身腫發熱也。汗出沾衣如柏汁,則津液內竭,是以汗出而渴也。身腫雖狀如風水,但風水之脈不沉,汗不黃,口不渴,為異耳!

李升璽曰:按汗出浴水,亦是偶舉一端言之耳。大約黃汗由脾、胃濕久生熱,積熱成黃,濕熱交蒸而汗出矣。

魏荔彤曰:黃汗者,汗出之色黃而身不黃,與發黃之證不同也。

尤怡曰:黃汗之病,與風水相似。但風水脈浮,而黃汗脈沉;風水惡風,而黃汗不惡風為異。其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則黃汗之所獨也。風水為風氣外合水氣,黃汗為水氣外合熱氣,熱被水遏,互鬱交蒸,汗液則黃。用黃耆、桂枝、芍藥三味,行陽以益陰,則榮氣和而衛氣周,蓋欲使榮衛大行,而邪氣畢達耳。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方

黃耆(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方解】服後心煩者,以苦酒止汗太急也。蓋汗出於心,急止之,則不得出,故心煩也,至六七日乃解者,正復而邪自退也。

【集解】魏荔彤曰:古人稱醋為苦酒,非另有所謂苦酒也。美酒醯,卽人家所制社醋,卽鎮江紅醋是也。又醋之劣者,卽白酒醋,各處皆是,總以社醋入藥。

尤怡曰:苦酒阻者,欲行而未得遽行,久積藥力乃自行耳,故曰:服至六七日乃解。

白話文: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麻黃附子湯

組成:麻黃三兩、甘草二兩、炮附子一枚。

用法:用水七升,先煮麻黃,去除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二升半,溫服八合,一日三次。

【集解】沈明宗說:麻黃附子湯,現在的人都不重視,我特別提出並說明它。麻黃、附子可以通達陽氣、開通關竅,是治療水腫的妙方。現在的人只用腎氣湯、腎氣丸等溫補藥物,導致陽氣不能宣洩,反而越補越壅塞,邪氣無處排出,水腫日益加重,甚至咳嗽吐血而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了。

杏子湯

組成:麻黃四兩、杏仁五十個、炙甘草二兩。

用法:用水七升,先煮麻黃,煮至五升,去除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過濾藥渣,溫服一升,出汗後停止服用。

問:黃汗病症,身體腫脹,發熱,汗出而口渴,症狀像風水病,汗濕衣衫,顏色鮮黃如柏樹汁液,脈象沉弱,這是怎麼引起的?

答:因為出汗後在冷水中沐浴,水從汗孔進入身體引起的。應該用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治療。

【註】這段承接黃汗,詳細說明其病症和治療方法。黃汗屬濕,所以身體腫脹;屬風,所以發熱、汗出而口渴。狀如風水,是指面目浮腫。汗濕衣衫,顏色鮮黃如柏樹汁液,是指汗液黏稠且呈黃色。脈象沉弱,是指因水邪入侵所致。究其原因,是出汗後在冷水中沐浴,寒邪入侵,阻遏汗液於肌膚腠理之間,從體內蒸騰而出,所以顏色發黃。應該用黃耆、桂枝解肌散寒,固護衛氣;白芍、苦酒止汗,收斂營氣。營衛調和,疾病即可痊癒。

【集註】程林說:汗出則元氣外泄,在冷水中沐浴,則寒邪入侵,滯留於肌膚腠理之間,所以身體腫脹發熱。汗液濕衣,顏色如柏樹汁液,則體內津液耗竭,所以汗出而口渴。身體腫脹雖然像風水病,但是風水病的脈象不沉,汗液不黃,也不口渴,這是不同的。

李升璽說:出汗後沐浴,只是舉例說明一個原因。總的來說,黃汗是由於脾胃濕熱久久不消,積熱化黃,濕熱交蒸而引起的汗出。

魏荔彤說:黃汗是指汗液顏色發黃,而身體並不發黃,與黃疸的症狀不同。

尤怡說:黃汗病與風水病相似,但風水病脈象浮,而黃汗脈象沉;風水病怕風,而黃汗病不怕風,這是兩者的區別。其汗液濕衣,顏色鮮黃如柏樹汁液,是黃汗病獨有的症狀。風水病是風邪外合水邪,黃汗病是水邪外合熱邪,熱邪被水邪所遏,互相鬱結交蒸,所以汗液發黃。使用黃耆、桂枝、白芍三味藥,溫陽益陰,則營氣調和,衛氣周流,目的是使營衛之氣大行,邪氣得以完全排出。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

組成:黃耆五兩、白芍藥三兩、桂枝三兩。

用法:用苦酒一升,水七升混合,煮至三升,溫服一升。服用後如有心煩,服藥至六七日即可緩解。如果心煩不止,可能是因為苦酒所致。

【方解】服用後心煩,是因為苦酒止汗過急。因為汗液源於心臟,急於止汗,汗液就無法排出,所以心煩。服藥至六七日才緩解,是因為正氣恢復,邪氣自然消退。

【集解】魏荔彤說:古人所說的苦酒,就是醋,並不是別的什麼苦酒。美酒醯,就是家裡釀造的社醋,也就是鎮江香醋。醋的劣質品,就是白醋,各地都有,總之要用社醋入藥。

尤怡說:苦酒阻滯,是指藥力欲行而未得,久積藥力後才能自行消散,所以說服藥至六七日才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