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1)

1.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註】諸有水者,謂諸水病也。治諸水之病,當知表裏上下分消之法。腰以上腫者水在外,當發其汗乃愈,越婢、青龍等湯證也;腰以下腫者水在下,當利小便乃愈,五苓、猪苓等湯證也。

【集註】趙良曰:身半以上,天之分,陽也;身半以下,地之分,陰也。而身之腠理行天分之陽,小便通地分之陰。故水停於天者,開腠理而水從汗散;水停於地者,決其出關而水自出矣。卽《內經》開鬼門、潔淨府法也。

尤怡曰:發汗利小便,因其勢而利導之也。

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註】上條為水之在外、在下者立法也。若水在裏者,非其治矣。腹者至陰脾也,故病水必腹大也。水蓄於內,故小便不利也。其脈沉絕,卽伏脈也。脈伏腹大,小便不利,裏水已成,故可下之。十棗、神祐之類,酌而用之可也。

【集註】程林曰:腹大者,為水在裏,小便不利者,為水不行,是以脈必沉伏也,故宜下之以利其水。

裏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朮湯主之。

【按】「越婢加朮湯主之」七字,當在後「太陽病,脈浮而緊」條,「發汗卽愈」之下,文義始屬。必是錯簡在此,觀其裏有水之文,自可知非越婢加朮湯發表之藥所能治矣。

【註】此承上條言裏水未實,不可下、不可利之義也。裏水者,謂裏有水也。一身面目黃腫,有水之證也;脈沉,有水之脈也。雖有是證脈,猶必渴而小便不利、腹大者,始為裏有水也。設不腹大滿急,此裏水未實,不可下也。若小便自利,此亡津液作渴,非裏有水作渴,亦不可利小便也。

【集註】尤怡曰:裏水,水從裏積,與風水不同,故其脈不浮而沉,而盛於內者,必溢於外,故一身面目悉黃腫也。水病小便當不利,今反自利,則津液消亡,水病已,而渴病起矣。

越婢加朮湯方(見下)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實白朮湯主之。

【註】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此裏水所作也,似當下而不可下者,以堅大而不滿痛,是為水氣虛結,未可下也。故以白朮倍枳實,補正而兼破堅,氣行則結開,兩得之矣。此裏水不可下之和劑也。

【集註】趙良曰:心下,胃上脘也。胃氣弱,則所飲之水入而不消,痞結而堅,必强其胃,乃可消痞。白朮健脾强胃,枳實善消心下痞,逐停水,散滯氣。

程林曰:此證如盤而不如杯,是水飲散漫之狀也。以散漫於心下如盤,不必辛熱之劑以發之。但用枳、朮以散之,得腹中軟而水自消矣。

沈明宗曰:見心下堅大如盤,當審虛實寒熱,脈之浮沉、遲數、大小為異,毋得執方而誤用也。

白話文:

老師說:所有水腫的病人,腰部以下腫脹,應該利尿;腰部以上腫脹,應該發汗才能痊癒。

各種水腫病症的治療,應當了解表裡、上下不同的消腫方法。腰部以上腫脹,水在體表,應當發汗才能痊癒,像越婢湯、青龍湯等就是這種情況;腰部以下腫脹,水在體內下部,應該利尿才能痊癒,像五苓散、豬苓湯等就是這種情況。

趙良說:身體上半部分屬於天的部位,是陽;身體下半部分屬於地的部位,是陰。身體的毛孔運行著屬於天的陽氣,小便是疏通屬於地的陰氣的管道。所以,水停留在上半身(天),就要疏通毛孔,使水通過汗液排出;水停留在下半身(地),就要讓它從小便排出,這就是《內經》中所說的開鬼門、潔淨府的方法。

尤怡說:發汗和利尿,是順應水氣的趨勢,加以引導。

患水腫病,腹部膨大,小便不利,脈象沉弱的,這是水氣在體內,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上述是水在體表、體內下部的方法。如果水在體內(裏),就不是這種治療方法了。腹部是脾經的至陰部位,所以水腫病一定腹部膨大。水積聚在體內,所以小便不利。脈象沉弱,就是伏脈。脈象伏而腹部膨大,小便不利,是體內積水已經形成,所以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十棗湯、神祐湯等,可以酌情使用。

程林說:腹部膨大,是水在體內;小便不利,是水不能排出,所以脈象一定沉伏,因此應該用瀉下法來利水。

體內積水,全身和臉部都黃腫,脈象沉,小便不利,所以稱之為水腫病;如果小便自利,這是津液不足造成的,所以會口渴。越婢加朮湯可以治療。

「越婢加朮湯主之」這七個字,應該放在後面「太陽病,脈浮而緊」條、「發汗即可痊癒」之下,這樣文義才通順。一定是書頁錯亂了,從這裏關於體內積水的描述來看,就可以知道這不是越婢加朮湯這種發汗的藥物所能治療的。

這段文字承接上文,說明體內積水尚未嚴重,不可瀉下、不可利尿的道理。體內積水,是指體內有水。全身和臉部黃腫,是水腫的症狀;脈象沉,是水腫的脈象。即使有這些症狀和脈象,但必須同時出現口渴、小便不利、腹部膨大,才能算是體內積水。如果腹部沒有膨大脹滿疼痛,說明體內積水還不嚴重,不可瀉下。如果小便自利,這是津液不足引起的口渴,不是體內積水引起的口渴,也不可以利尿。

尤怡說:體內積水,是指水從內部積聚,和浮腫不同,所以脈象不浮而沉,而積聚在體內的水,一定會溢到體表,所以全身和臉部都黃腫。水腫病的小便應該不利,現在反而自利,這是津液消耗造成的,水腫病已經好轉,而口渴的病症卻出現了。

越婢加朮湯方(方劑內容略)

心下堅硬,像盤子一樣大,邊緣像旋轉的盤子一樣,這是水飲引起的,枳實白朮湯可以治療。

心下堅硬,像盤子一樣大,邊緣像旋轉的盤子一樣,這是體內積水引起的,好像應該瀉下,但又不能瀉下,因為堅硬腫大但沒有脹滿疼痛,這是水氣虛弱凝聚,還不能瀉下。所以用白朮加倍於枳實,補益正氣同時又破除堅硬,氣機運行,腫塊就會消散,兩方面都得到了治療。這是體內積水不能瀉下的和解劑。

趙良說:心下,是胃的上脘部位。胃氣虛弱,則飲入的水不能消化,痞結而堅硬,必須增強胃氣,才能消痞。白朮健脾益胃,枳實善於消除心下痞塊,排除停滯的水分,散佈滯氣。

程林說:這個症狀像盤子一樣,不像杯子一樣,是水飲散漫的樣子。因為散漫於心下像盤子一樣,不必用辛熱的藥物來發汗。只要用枳實、白朮來散開,就能使腹部柔軟,水自然會消退。

沈明宗說:見到心下堅硬像盤子一樣大,應該仔細辨別虛實寒熱,脈象的浮沉、遲數、大小等,不要拘泥於方劑而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