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集解】尤怡曰:大青龍合桂、麻而去芍藥加石膏,則水氣不甚而挾熱者宜之。倘飲多而寒伏,則必以小青龍為當也。

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

【註】弦為諸飲之診,然專主者肝也,水在肝部,則病懸飲,故脈沉弦也;水在肺部,則病支飲,故脈不弦也。喘欬短氣,肺飲證也;脇下引痛,肝飲證也。今亦不見脇下引痛之肝證,但見苦喘短氣之肺證,故曰:肺飲不弦也。

【集註】李彣曰:弦為肝脈,故肺飲不弦,苦喘短氣,肺邪迫塞也,前云欬逆倚息短氣為支飲是也。

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

【註】支飲,水在肺之病,故亦喘而不能臥,短氣也。其脈平,謂見肺之平脈,或浮、或濇、或短。此詳申上條不弦之義也。

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湯主之。

【註】此承上條以明其治也。喘欬不能臥,短氣不得息,皆水在肺之急證也,故以葶藶大棗湯,直瀉肺水也。

【集註】沈明宗曰:此支飲偏溢於肺也。支飲貯於胸膈,上干於肺,氣逆則呼吸難以通徹,故不得息。然急則治標,所以佐大棗之甘以保脾,葶藶之苦以泄肺,俾肺氣通調,脾得轉輸,為峻攻支飲在肺之方也。

尤怡曰:不得息,肺滿而氣閉也,葶藶入肺,通閉泄滿。用大棗者,不使傷正也。

葶藶大棗湯方(見肺癰中)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卽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註】支飲則喘滿不得息,水在胸肺也,更兼心下痞堅,則水盤結連引膈間,故曰:膈間支飲也。面色黧黑,水邪深結之色也。其脈沉緊,水邪深結之脈也。水邪深結,故有喘滿痞堅之證也。得之數十日,醫或吐之不愈者,是水邪不單結在上,故越之而不愈也。或下之不愈者,是水邪不單結在下,雖竭之亦不愈也。心下痞堅,飲結在中可知,故以木防己湯開三焦水結,通上中下之氣。方中用人參,以吐下後傷正也。故水邪虛結者,服之卽愈。若水邪實結者,雖愈亦復發也,卽復與前方亦不能愈,當以前方減石膏之寒凝,加芒硝峻開堅結,加茯苓直輸水道,未有不愈者也。

【集註】李彣曰:喘滿痞堅,膈間支飲逆上也。面黑者,飲屬北方水色也。脈沉為飲,緊為寒,皆陰脈,以水飲稟陰寒之氣也。吐下俱行不愈,則陰陽之氣俱虛,木防己湯補虛散飲,虛者受補卽愈。實者飲邪固結不解,故復發不愈,乃寒氣凝聚未解,故去石膏,恐寒胃也,加茯苓淡以滲飲,芒硝鹹以軟堅。

木防己湯方

木防己(三兩) 石膏(雞子大,十二枚) 桂枝(二兩) 人參(四兩)

白話文:

痰飲咳嗽病脈證及治療方法(十三)

上方藥材八味,用水一斗,先煮麻黃,煮到減少二升,去掉上面的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溫服一升。

【註釋】尤怡說:大青龍湯加桂枝、麻黃去芍藥加石膏,適用於水氣不算太多但夾雜熱症的情況。如果飲邪過多且寒邪內伏,則應當使用小青龍湯。

肺部積水,脈象不弦,病人只是感到喘促氣短。

【註釋】弦脈是各種積水病症的脈象,但主要是肝臟的病變。水停留在肝臟部位,則會患懸飲,所以脈象沉弦;水停留在肺部,則會患支飲,所以脈象不弦。喘咳氣短是肺部積水的症狀;脅肋下牽引疼痛是肝臟積水的症狀。現在病人沒有肝臟積水的脅肋下牽引疼痛症狀,只有肺部積水引起的喘咳氣短症狀,所以說「肺飲不弦」。

【集註】李彣說:弦脈是肝臟的脈象,所以肺部積水脈象不弦,只是喘咳氣短,是因為肺部的邪氣阻塞所致。前面提到的咳嗽逆氣、倚息氣短是支飲的症狀。

支飲也喘息不能平臥,並伴有氣短,脈象平和。

【註釋】支飲,是水停留在肺部的病症,所以也會喘息不能平臥,氣短。脈象平和,指的是見到肺部平和的脈象,可能是浮脈、緊脈或短脈。這詳細解釋了上面「不弦」的意思。

支飲呼吸困難,葶藶大棗湯可以治療。

【註釋】這承接上文說明治療方法。喘咳不能平臥,氣短呼吸困難,都是水停留在肺部的急症,所以用葶藶大棗湯直接瀉去肺部的水分。

【集註】沈明宗說:這是支飲偏盛於肺部的病症。支飲積聚在胸膈之間,上犯肺部,氣逆則呼吸難以暢通,所以呼吸困難。但是急症要治標,所以用大棗的甘味來保護脾胃,用葶藶的苦味來瀉肺,使肺氣通調,脾胃運化,這是峻攻肺部支飲的方劑。

尤怡說:呼吸困難,是因為肺部充盈而氣機閉塞。葶藶入肺,可以通利閉塞,瀉去充盈。使用大棗,是為了不傷及正氣。

葶藶大棗湯方劑(詳見肺癰篇)

膈間積水,病人喘息胸悶,心下痞塊堅硬,面色黧黑,脈象沉緊,持續數十日,醫生用過吐法、下法治療都沒好轉,木防己湯可以治療。體虛者服用即愈,體實者三天後會復發,再次服用仍然無效者,應當使用去石膏、加茯苓、芒硝的木防己湯治療。

【註釋】支飲則喘息胸悶呼吸困難,水停留在胸肺部。再加上心下痞塊堅硬,則水液盤踞凝結,牽連到膈間,所以稱為膈間積水。面色黧黑,是水邪深結的顏色。脈象沉緊,是水邪深結的脈象。水邪深結,所以有喘息胸悶痞塊堅硬的症狀。持續數十日,醫生用過吐法治療無效,是因為水邪不僅結聚在上焦,所以越治越重。用過下法治療無效,是因為水邪不僅結聚在下焦,即使竭力排出也無效。心下痞塊堅硬,可知積水結聚在中焦,所以用木防己湯疏通三焦水液凝結,通調上中下之氣。方中使用人參,是因為吐瀉之後傷及正氣。所以水邪虛弱凝結者,服用即愈。如果水邪實證凝結者,即使好了也會復發,再次服用之前的方劑也無效,應該去掉石膏,以免寒凝,加入芒硝峻瀉堅硬凝結的積水,加入茯苓以利水,就一定會痊癒。

【集註】李彣說:喘息胸悶痞塊堅硬,是膈間積水逆氣上犯。面色發黑,是積水屬北方水色。脈象沉為積水,緊為寒邪,都是陰脈,因為水飲稟性屬陰寒之氣。吐瀉都無效,則陰陽之氣都虛弱,木防己湯補虛散飲,體虛者服用即補虛,所以痊癒。體實者飲邪固結不解,所以復發無效,是因為寒氣凝結未解,所以去掉石膏,擔心寒邪傷及胃氣,加入茯苓以利水,加入芒硝以軟堅散結。

木防己湯方劑:

木防己(三兩) 石膏(雞子大,十二枚) 桂枝(二兩) 人參(四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