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四 (4)
卷四 (4)
1. 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集註】趙良曰:水行走下,而高原之水,流入於川,川入於海,塞其川則洪水泛溢,而人之飲水亦若是。《內經》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今所飲之水,或因脾氣而不上散,或因肺氣而不下通,以致流溢,隨處停積,而為病也。
程林曰:《內經》云土鬱之發,飲發於中。以其性流衍不常,治法亦有汗下温利之異。
李彣曰:夫飲有四,而此獨以痰飲名,總之水積陰或為飲,飲凝陽或為痰。則分而言之,飲有四,合而言之,總為痰飲而已。
尤怡曰:素盛今瘦,知其津液盡化痰飲,故不復外充形體,而反下走腸間也。飲水流溢者,水多氣逆也,其流於脇下者,則為懸飲;其歸於四肢者,則為溢飲;懸者懸於一處,溢者溢於四旁。其偏結而上附心肺者,則為支飲。支飲者,如水之有派,木之有枝,附近於藏而不正中也。欬逆倚息不得臥者,上迫肺也。
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水在脾,少氣身重。水在肝,脇下支滿,嚏而痛。水在腎,心下悸。
【按】心下悸之「心」字,當是「臍」字,必傳寫之譌。
【註】四飲之水,或留膈間,或留腸間,或留脇下,或留肢體,或留胸中,然不能盡水之為病也。故又發明水之在心者,心下堅硬,短氣而悸,不欲飲水也;水之在肺者,吐涎沫,渴欲飲水也;水之在脾者,少氣身重也;水之在肝者,脇下支滿,嚏而痛也;水之在腎者,臍下悸也。醫者以此觸類而通之,則水之病,自無遁情矣。
支飲胸滿者,厚朴大黃湯主之。
【按】支飲胸滿之「胸」字,當是「腹」字,若是胸字,無用承氣湯之理,是傳寫之譌。
【註】支飲胸滿,邪在肺也,宜用木防己湯、葶藶大棗湯;支飲腹滿,邪在胃也,故用厚朴大黃湯,卽小承氣湯也。
【集註】尤怡曰:胸滿疑作腹滿,支飲多胸滿,此何以獨用下法?厚朴大黃與小承氣湯同,設非腹中痛而閉者,未可以此輕試也。
厚朴大黃湯方
厚朴(一尺) 大黃(六兩) 枳實(四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心下有痰飲,胸脇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
【註】此承上條詳出其證,以明其治也。心下有痰飲,謂痰飲之水流在膈間,故胸脇支滿,支滿則阻礙陽氣,不得上通於頭目,故目眩也。主以苓桂朮甘湯者,利水而通陽氣也。
【集註】李彣曰:胸脇支滿,痰飲停滯於中也;目眩,阻遏陽氣不上升也。茯苓淡滲以利水飲,桂枝宣導以行陽氣,白朮去濕健脾,甘草和中益氣,同為補土制水之劑。
苓桂朮甘湯方(見上)
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
白話文:
痰飲咳嗽病症、脈象與治療方法
水就像河流,從高處流向低處,最終匯入大海。如果河道阻塞,就會造成洪水泛濫。人體內的水分也一樣。《內經》說,飲水進入胃部,經過脾的運化,輸送到肺部,再經由肺氣調節水分,排出體外。如果脾或肺的運化功能失調,水分就會停滯,造成疾病。
人體水液的運行變化不定,治療方法也因情況而異,有汗法、下法、溫法、利法等。
所謂「飲」,可分為四種,但總體來說,陰性的水液積聚稱為「飲」,陽性的水液凝滯則稱為「痰」。所以,雖然有四種「飲」,但總歸都是「痰飲」。
人原本豐滿,現在卻消瘦,說明體內津液都化成了痰飲,不再滋養身體,反而流向下焦腸道。水液流溢,是氣逆所致。積聚在脅下的稱為「懸飲」;瀰漫於四肢的稱為「溢飲」;停留在靠近臟腑但非正中的位置,像河流的分支或樹木的枝椏一樣的,稱為「支飲」。 咳嗽氣逆,無法平臥,是痰飲上迫肺部所致。
水停留在心臟,心下(應為臍下)堅硬,呼吸短促,不想喝水;水停留在肺部,會吐出涎沫,卻想喝水;水停留在脾臟,會氣短乏力,身體沉重;水停留在肝臟,脅下脹滿,打噴嚏時疼痛;水停留在腎臟,臍下悸動。(原文「心下悸」中的「心」應為「臍」字之誤)
水停留在不同部位,症狀各有不同,但並非所有水液停滯都會引起疾病。 心下堅硬、呼吸短促、悸動、不想喝水,是水停留在心臟(應為臍下)的表現;吐涎沫、口渴想喝水,是水停留在肺部的表現;氣短乏力、身體沉重,是水停留在脾臟的表現;脅下脹滿、打噴嚏時疼痛,是水停留在肝臟的表現;臍下悸動,是水停留在腎臟的表現。醫生應根據這些症狀,觸類旁通,診斷水液停滯的疾病。
支飲導致胸部(應為腹部)脹滿,可用厚朴大黃湯治療。 (原文「胸」字應為「腹」字之誤)
支飲導致胸部(應為腹部)脹滿,邪氣在肺部(應為胃部),可用木防己湯、葶藶大棗湯;支飲導致腹部脹滿,邪氣在胃部,則用厚朴大黃湯(即小承氣湯)。
有人質疑,支飲多見胸部脹滿,為何獨用下法?厚朴大黃湯與小承氣湯類似,如果腹部沒有疼痛和閉塞,不可輕易使用。
厚朴大黃湯組成:厚朴一尺、大黃六兩、枳實四枚。 用水五升,煮成二升,分溫服。
心下有痰飲,胸脅脹滿,頭暈目眩,可用苓桂朮甘湯治療。
這段說明了上述症狀的詳細情況及其治療方法。心下有痰飲,是指痰飲停留在膈間,導致胸脅脹滿,脹滿阻礙陽氣上升,所以頭暈目眩。用苓桂朮甘湯治療,是因為它能利水通陽。
胸脅脹滿是痰飲停滯的表現;頭暈目眩是因為陽氣被阻遏,無法上升。茯苓淡滲利水,桂枝宣通陽氣,白朮健脾除濕,甘草和中益氣,共同起到補土制水的作用。
苓桂朮甘湯組成:(方劑內容已在前面列出)
腹部脹滿,口乾舌燥,是腸道積水氣的表現,可用己椒藶黃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