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4)
(4)
1.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困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
但以脈自微濇,在寸口關上小緊。
宜鍼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註】厯節屬傷氣也,氣傷痛,故疼痛也。
血痹屬傷血也,血傷腫,故麻木也。
前以明邪氣聚於氣分,此以明邪氣凝於血分,故以血痹名之也。
尊榮人,謂膏粱之人。
素食甘肥,故骨弱肌膚盛,是以不任疲勞,疲勞則汗出,汗出則腠理開。
亦不勝久臥,臥則不時動搖,動搖卽加被微風,亦遂得以干之。
此言膏粱之人,外盛內虛,雖微風小邪,易為病也,然何以知病血痹也?但以身體不仁,脈自微濇,則知邪凝於血故也。
白話文:
有人问:血痹病是怎么得的?老师说:那些养尊处优的人,骨骼虚弱,肌肉肥胖,容易疲劳,容易出汗,躺下也睡不安稳,只要稍微吹点风,就容易患上血痹病。
这种病的脉象特点是脉微细滑,在寸口关上略微紧。
治疗方法是用针灸引出阳气,使脉象平和,紧缩感消失就能痊愈。
需要注意的是,历节病是伤气,气受损就会疼痛,所以疼痛是历节病的症状。
血痹病则是伤血,血受损就会肿胀,所以麻木是血痹病的症状。
前面讲的是邪气聚集在气分,这里讲的是邪气凝滞在血分,所以称为血痹。
“尊荣人”指的是那些吃喝享乐的人。
他们平时吃得多,以甘肥的食物为主,所以骨骼虚弱,肌肉肥胖,因此无法承受劳累。劳累就会出汗,出汗就会毛孔张开。
他们也无法长时间躺着,躺着就会睡不安稳,动一动就会吹到风,更容易患病。
也就是说,那些养尊处优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健康,实际上身体虚弱,容易受风寒侵袭。但为什么知道是血痹病呢?因为身体麻木,脉象微细滑,就能知道邪气凝滞在血分了。
寸口關上小緊,亦風寒微邪應得之脈也。
鍼能導引經絡取諸痹,故宜鍼引氣血,以瀉其邪,令脈不濇而和,緊去邪散,血痹自通也。
【集註】周揚俊曰:天下惟尊榮人為形樂志苦。
形樂故肌膚盛,志苦故骨弱,骨弱則不耐勞,肌盛則氣不固,稍有勞困卽汗出也,汗出而陽氣虛,雖微風且得以襲之,則血為之痹。
故一見脈微,則知其陽之不足,一見脈濇,則知其陰之多阻,此血痹之本脈也。
而其邪入之處,則自形其小緊,小為正氣拘抑之象,緊為寒邪入中之徵。
然仲景明言微風,何以反得寒脈也?蓋邪隨血脈上下,阻滯汁沫,未有不痛者,故痛為緊脈也,鍼以泄之,引陽外出,則邪去而正自伸也。
白話文:
當你摸到寸口脈搏微弱緊縮時,說明你可能受到風寒外邪的侵襲。針灸可以疏通經絡,治療痹症,因此應該用針灸引導氣血,排除邪氣,使脈搏順暢和緩,緊縮的脈象消失,邪氣散去,血脈痹阻自然解除。
古人周揚俊說,世間唯有尊貴的人才會追求享樂,而勞苦的人則追求安穩。享樂會使肌膚豐滿,勞苦則會導致骨骼脆弱。骨骼脆弱的人難以承受勞累,肌膚豐滿的人則氣血不固,稍微勞累就會出汗。出汗後陽氣虛弱,即使微風也能入侵,導致血脈痹阻。
因此,當發現脈象微弱時,就說明陽氣不足;當發現脈象緊縮時,就說明陰寒阻滞。這就是血脈痹阻的根本原因。
而外邪入侵的部位,會表現出脈象微弱緊縮,微弱代表正氣被抑制,緊縮則代表寒邪入侵。
雖然仲景明确指出是微风导致寒脉,但为什么微风会导致寒脉呢?因为邪气会随着血脉上下流动,阻滞津液,不可能不痛,因此疼痛就是紧脉的表現。针灸可以泄邪引阳外出,邪气去除,正气就能恢复。
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註】此承上條互詳脈證,以明其治也。
上條言六脈微濇,寸口關上小緊,此條言陰陽寸口關上俱微,尺中亦小緊,合而觀之,可知血痹之脈浮沉,寸口、關上、尺中俱微、俱濇、俱小緊也。
微者虛也,濇者滯也,小緊者邪也,故血痹應有如是之診也。
血痹外證,亦身體頑麻,不知痛癢,故曰:如風痹狀。
但不似風痹厯關節流走疼痛也。
主黃耆桂枝五物湯者,調養榮衛為本,祛風散邪為末也。
【集註】周揚俊曰:此申上條既痹之後,未能鍼引以愈,遂令寸口微者。
白話文:
血痹患者,陰陽兩虛,寸口脈關上微弱,尺脈中段緊縮,外觀表現為身體麻木,如同風痹症狀。治療宜用黃耆桂枝五物湯。
今則陰陽俱微,且寸關俱微矣,且尺中小緊矣。
夫小緊既見於尺,則邪之入也愈深而愈不得出,何也?正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也。
脈經內外,謂之陰陽,上下亦謂之陰陽,今尺既小緊,則微屬內外也明矣。
若言證以不仁概之,則疼痛麻木,每與我相阻,其為不仁甚矣,故以風痹象之,非真風痹也。
於是以黃耆固衛,芍藥養陰,桂枝調和榮衛,托實表裏,驅邪外出,佐以生薑宣胃,大棗益脾,為至當不易之治也。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現在病人陰陽兩虛,脈象寸關俱微,尺脈卻緊小。
尺脈緊小,說明邪氣深入體內,難以排出。這是因為正氣虛弱,就成了邪氣入侵的場所。
脈象有內外之分,也有上下之分,尺脈緊小,顯然是邪氣侵犯了內部。
如果從病症來說,病人不仁感強烈,疼痛、麻木、僵硬,說明邪氣侵犯嚴重,所以用風痹來比喻,但並非真正的風痹。
因此,用黃耆補氣固表,芍藥滋陰養血,桂枝調和營衛,以托實表裏,驅逐邪氣。再用生薑宣暢胃氣,大棗補益脾氣,這是最恰當的治療方法。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參。
)
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註】男子平人,應得四時五藏平脈,今六脈大而極虛,非平人之脈也。
然大而無力,勞役傷脾氣也;極虛者,內損腎陰精也。
此皆欲作虛勞之候,故有如是之診也。
【集註】李彣曰:平人者,形如無病之人,經云:脈病人不病者是也。
勞則體疲於外,氣耗於中,脈大非氣盛也,重按必空濡,乃外有餘而內不足之象,脈極虛則精氣耗矣。
蓋大者,勞脈之外暴者也;極虛者,勞脈之內衰者也。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用六升水煮,煮到剩下兩升,溫溫的喝,一次喝七合,一天喝三次。有些方子會加入人參。
正常男人應該脈象平和,但現在脈象又大又虛,就不是正常的脈象了。脈象又大又沒力,是勞役傷了脾氣;脈象非常虛弱,是內損了腎陰精。這兩種情況都預示著可能要變成虛勞,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診斷結果。
正常人應該體態健康,如同沒有病一樣,經書說:脈象可以反映出人體是否生病。勞累會使身體疲憊,元氣耗損,脈象雖然大,但不是氣盛,重按脈搏必定空虛無力,這是外強中乾的表現。脈象極度虛弱,說明精氣耗損。
總之,脈象大而無力,是勞累導致外在表現;脈象極度虛弱,是勞累導致內在衰敗。
魏荔彤曰: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脈大者,邪氣盛也,極虛者,精氣奪也。
以二句揭虛勞之總,而未嘗言其大在何脈?虛在何經?是在主治者,隨五勞七傷之故而諦審之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
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
【按】「若腸鳴」三字,與上下文不屬,必是錯簡。
俠癭之「癭」字,當是「瘰」字。
每經此證,先勞後瘰、先瘰後勞者有之,從未見勞癭先後病也,必是傳寫之譌。
【註】平人年二三十,常得大脈者,則多病勞。
若人年已五六十,其脈亦大,不卽病勞者,以氣血雖虛,而火自微也,火微故不病勞也。
白話文:
魏荔彤曰: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脈大者,邪氣盛也,極虛者,精氣奪也。
魏荔彤說:一般健康的男子,脈搏有力為勞損,極度虛弱也為勞損。脈搏有力者,是因為邪氣盛,極度虛弱者,是因為精氣被奪。
以二句揭虛勞之總,而未嘗言其大在何脈?虛在何經?是在主治者,隨五勞七傷之故而諦審之也。
這兩句話揭示了虛勞的總體特徵,卻沒有明確說明脈搏有力在哪條脈,虛弱在哪條經絡。這是因為醫生在治療時,要根據五勞七傷的原因來仔細判斷。
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
人到五六十歲,如果病症表現為脈搏有力,大多是痺症,疼痛沿著背部行走。
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
如果出現腸鳴、馬刀狀腫塊、瘰疬等症狀,都是因為勞損所致。
【按】「若腸鳴」三字,與上下文不屬,必是錯簡。
按: 「若腸鳴」這三個字與上下文內容不搭,應該是抄寫錯誤。
俠癭之「癭」字,當是「瘰」字。
「俠癭」中的「癭」字,應該寫成「瘰」字。
每經此證,先勞後瘰、先瘰後勞者有之,從未見勞癭先後病也,必是傳寫之譌。
患有這種病症,有的先勞損後出現瘰疬,有的先出現瘰疬後勞損。從未見過勞損和瘰疬先後發病的現象,這一定是抄寫錯誤。
【註】平人年二三十,常得大脈者,則多病勞。
註: 平常人二三十歲時,經常出現脈搏有力,則容易患勞損。
若人年已五六十,其脈亦大,不卽病勞者,以氣血雖虛,而火自微也,火微故不病勞也。
如果人到五六十歲,脈搏也仍然有力,卻沒有患勞損,是因為雖然氣血虛弱,但內火較弱,火弱則不會患勞損。
雖不病勞,然氣血榮衛虛痹不行,故為馬刀、鼠瘡、俠瘰也。
此發明脈大雖同,為病不同之義也。
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按】陰寒精自出之「寒」字,當是「虛」字,是傳寫之譌。
【註】此言浮大為勞,以詳其證也。
手足煩,卽今之虛勞,五心煩熱,陰虛不能藏陽也。
陰虛精自出,卽今之虛勞遺精,陰虛不能固守也。
酸削不能行,卽今之虛勞膝酸,削瘦骨痿不能起於床也。
夫春夏陽也,陰虛不勝其陽,故劇;秋冬陰也,陰虛得位自起,故瘥。
白話文:
即使沒有生病,但氣血、津液和衛氣虛弱,流通不暢,就會導致馬刀狀瘡、鼠瘡、瘰癧等疾病。
這段文字說明雖然脈象都呈現浮大,但病因卻不相同。
勞損導致的疾病,脈象浮大,手腳發熱,春夏加重,秋冬減輕。由於陰虛,精氣外泄,身體感到酸軟無力,行動不便。
「寒」字應為「虛」字,是傳抄錯誤。
這段文字詳細說明浮大脈象代表勞損。
手腳發熱,就是現在所說的虛勞,五心煩熱,是因為陰虛無法藏陽。
陰虛精氣外泄,就是現在所說的虛勞遺精,因為陰虛無法固守精氣。
酸軟無力,行走不便,就是現在所說的虛勞膝蓋酸痛,身體消瘦,骨骼痿縮,無法下床。
春夏屬陽,陰虛無法抵擋陽氣,所以病症加重;秋冬屬陰,陰虛得以恢復,所以病症減輕。
【集註】徐彬曰:脈大既為勞矣,更加浮,其證則手足煩,蓋陰既不足而陽必盛也。
於是春夏助其陽則劇,秋冬助其陰則瘥。
陰虛而精自出者,久則酸削不能行矣。
程林曰:「寒」字作「虛」字看,陰虛則氣不守,而精自出矣。
李彣曰:脈浮大者,裏虛而氣暴於外也。
四肢者,諸陽之本,勞則陽耗,陰虛而生內熱,故手足煩。
凡勞傷多屬陰虛。
當春夏木火盛炎之際,氣浮於外則裏愈虛,故劇;秋冬金水相生之候,氣斂於內則外不擾,故瘥也。
腎藏精,精自出者,腎水不藏也;腎主骨,故酸削而不能行也。
白話文:
脈搏又大又浮,代表身體勞損,導致陰氣不足,陽氣過盛,因此手腳煩躁不安。春夏季節陽氣旺盛,會加重病情;秋冬季節陰氣滋長,則會減輕。陰虛導致精氣外泄,時間久了就會虛弱無力,無法行走。寒字應理解為虛,陰虛則氣血不固,精氣就會外泄。脈搏浮大,代表內虛而氣血外溢。四肢是陽氣的根源,勞累過度會耗損陽氣,陰虛導致內熱,所以手腳煩躁。勞傷大多屬於陰虛。春夏季節天氣炎熱,陽氣外浮,內虛加重,所以病情加劇;秋冬季節天氣寒冷,陰氣內斂,陽氣不外泄,所以病情減輕。腎臟藏精,精氣外泄代表腎水虧虛;腎臟主骨,所以身體虛弱,無法行走。
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註】此復申虛極為勞,以詳其證之義也。
脈虛沉弦,陰陽俱不足也;無寒熱,是陰陽雖不足而不相乘也;短氣面白,時瞑兼衄,乃上焦虛而血不榮也;裏急,小便不利,少腹滿,乃下焦虛而氣不行也。
凡此脈證,皆因勞而病也,故曰:此為勞使之然。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
脈浮者,裏虛也。
【按】「脈浮者,裏虛也」當是衍文。
【註】此復申虛勞面色白,互詳其證之義也。
面色白不因衄者,是血不內生也;因衄者,是血亡於外也。
白話文:
男子脈象虛弱沉而弦緊,沒有寒熱症狀,卻感到呼吸急促、腹中絞痛,小便不順暢,面色蒼白,偶爾昏眩並伴隨鼻出血,下腹部脹滿,這是過度勞累所致。
脈象虛弱沉而弦緊,代表著陰陽氣血俱不足;沒有寒熱症狀,表示陰陽雖然不足,但尚未相互侵犯;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偶爾昏眩並伴隨鼻出血,說明上焦虛弱,氣血不足以濡養頭面;腹中絞痛、小便不順暢、下腹部脹滿,則代表下焦虛弱,氣血不足以推動運化。
這些脈象和症狀都源於過度勞累,所以說這是勞累所致。
男子面色蒼白,主要表現為口渴和失血,以及突發的喘息和心悸。
脈象浮者,屬於裡虛。
面色蒼白不因鼻出血者,是血氣不足無法生成;因鼻出血者,則是血氣流失於外。
今曰面色薄,謂面色淺淡不華,亦不足之色也。
故主津液不足之渴及吐衄亡血、氣虛卒喘,血虛卒悸也。
【集註】李彣曰:此節以亡血為主。
《內經》云: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
又云:心之華在面,其充在血脈。
勞則氣耗火動,逼血妄行,必致亡血。
蓋血主濡之,血亡則精采奪而面色薄,津液去而煩且渴矣。
又勞者,氣血俱耗,肺主氣,氣虛則喘,心主血,血虛則悸。
卒者,猝然見此病也。
男子脈浮弱而濇,為無子,精氣清冷。
【註】男子之脈浮大而虛者,為虛勞也。
白話文:
今天如果面色蒼白,代表氣色不好,顯示身體虛弱。這表示津液不足導致口渴,以及吐血、流鼻血、失血、氣虛喘不過氣、血虛心悸等症狀。
李彣說:這段文字主要講的是失血的病症。《內經》記載:「精明五色,是氣的顯露。」又說:「心的精華在臉上,其充盈依賴於血脈。」勞累會導致氣虛火旺,逼迫血液亂跑,最終導致失血。因為血液滋潤身體,血虛則精華流失,面色蒼白,津液不足,感到口乾舌燥。
勞累的人,氣血都會消耗,肺主氣,氣虛則喘,心主血,血虛則心悸。猝然出現這些病症,稱之為「卒」。
男性如果脈象浮弱而遲緩,代表精氣不足,身體虛弱,無法生育。
註:男性脈象浮大而虛弱,屬於虛勞。
浮弱而濇者,則為精氣清冷,故為無子也。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
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按】此條「亡血失精」之下等句,與上文義不屬,當另作一條在後。
【註】失精家,謂腎陽不固精者也。
少腹弦急,虛而寒也。
陰頭寒,陽氣衰也。
目眩,精氣虧也。
發落,血本竭也,若診其脈極虛而芤遲者,當知極虛為勞,芤則亡血,遲則為寒,故有清穀、亡血、失精之證也。
【集註】程林曰;腎主閉藏,肝主疏泄,失精則過於疏泄,故少腹弦急也,陰頭宗筋之所聚,真陽日虧,故陰頭寒也。
白話文:
浮弱而濇者,則為精氣清冷,故為無子也。
有著浮弱和渾濁脈象的人,代表體內精氣清冷,因此無法生育。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
對於那些失去精液的人來說,小腹部會感到緊繃,陰部寒冷,眼睛會感到眩暈,頭髮會掉落,脈搏極度虛弱、芤狀、緩慢,這些現象是因為體內的穀物清冷、失血和失去精液所導致的。
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如果脈搏出現諸芤、動、微、緊的變化,男性可能失去精液,女性則可能夢見性行為,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桂枝龍骨牡蠣湯來治療。
【按】此條「亡血失精」之下等句,與上文義不屬,當另作一條在後。
在這裡,"亡血失精"的下一句與前文的意思不相符合,應該被視為另一個單獨的段落放在後面。
【註】失精家,謂腎陽不固精者也。
"失精家"指的是腎陽不足以固守精液的人。
少腹弦急,虛而寒也。
小腹部感到緊繃,這通常是虛弱且寒涼的表現。
陰頭寒,陽氣衰也。
陰部感到寒冷,表示體內陽氣衰減。
目眩,精氣虧也。
眼睛感到眩暈,這通常是由於精氣的消耗。
發落,血本竭也,若診其脈極虛而芤遲者,當知極虛為勞,芤則亡血,遲則為寒,故有清穀、亡血、失精之證也。
頭髮掉落是因為血液原本已經枯竭。如果脈搏極度虛弱、芤狀、緩慢,可以得知極度虛弱是勞累所致,芤狀代表失血,緩慢則代表寒冷,因此會有體內清冷、失血和失去精液的症狀。
【集註】程林曰;腎主閉藏,肝主疏洩,失精則過於疏洩,故少腹弦急也,陰頭宗筋之所聚,真陽日虧,故陰頭寒也。
程林認為,腎臟主掌封閉和收納,而肝臟則負責調節和疏洩。失去精液會導致肝臟疏洩過度,因而引起小腹部的緊繃感。陰頭是宗筋聚集的地方,真正陽氣不斷耗損,所以陰頭會感到寒冷。
目眩則精衰,發落則血竭,是以脈虛芤遲也。
虛主失精,芤主亡血,遲主下利清穀也。
李彣曰:肝主藏血,腎主藏精,亡血失精,則肝腎俱虛矣。
少腹者,肝、腎之部,今少腹弦急,以肝腎兩虧,則裏氣虛而張急加弦也。
肝主筋,前陰者,宗筋之所聚,肝衰故陰頭寒也。
肝藏血,開竅於目,腎主骨,骨之精為瞳子,又腎之華在發,髮者血之餘,此肝腎兩虛,故目眩發落也。
芤脈者,浮沉有,中間無,似中空芤草,故名芤脈,此亡血之脈,以脈者血之府,血虛則脈亦虛也。
遲為在藏,遲則為寒,脈極虛芤遲,則其證亦虛。
白話文:
眼睛昏花是因為精氣衰退,頭髮脫落是因為血液虧虛,因此脈象虛弱、空虛而遲緩。
虛弱主要表現為精氣不足,空虛則表示失血,遲緩則代表脾胃虛弱導致消化不良,排出清穀。
李彣說:肝臟負責儲藏血液,腎臟負責儲藏精氣,失血和精氣不足,就代表肝腎兩虛。
小腹是肝腎的部位,現在小腹弦緊,說明肝腎都虧虛,導致內氣不足,但又因緊張而弦緊。
肝臟主宰筋脈,前陰是宗筋匯集的地方,肝臟衰弱,所以陰部冰冷。
肝臟儲藏血液,並與眼睛相通,腎臟主宰骨骼,骨骼的精華是瞳孔,而腎臟的精華也表現在頭髮上,頭髮是血液的餘華,現在肝腎兩虛,所以眼睛昏花、頭髮脫落。
空虛的脈象,浮沉不一,中間空虛,像空心的草莖,所以稱為空虛脈,這是失血的脈象,因為脈象是血液的住所,血液虛弱,脈象也跟著虛弱。
遲緩的脈象,代表氣血藏而不發,遲緩也代表寒冷,脈象極度虛弱、空虛而遲緩,就說明身體狀況非常虛弱。
清穀者,大便完穀不化也。
此虛勞在肝、腎二經者也。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也。
【按】此節脈證不合,必有脫簡,故不釋。
脈沉、小,遲,名脫氣。
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註】脈沉、小、遲,則陽大虛,故名脫氣。
脫氣者,謂胸中大氣虛少,不充氣息所用,故疾行喘喝也。
陽虛則寒,寒盛於外,四末不温,故手足逆冷也。
寒盛於中,故腹滿溏泄,食不消化也。
【集註】徐彬曰:脈沉,小、遲,其為陽衰無疑。
白話文:
指人體排泄食物殘渣的功能正常,大便排泄順暢,食物完全消化,沒有殘渣。
這種虛勞症狀是由於肝臟和腎臟經絡虛弱所致。
身體健康、脈象虛弱細小的人容易盜汗。
這一段脈證描述不完整,可能遺漏了一些內容,所以不作解釋。
脈象沉、小、遲,稱為脫氣。
這種人疾行時會喘不過氣,手腳冰冷,腹部脹滿,嚴重者會腹瀉,消化不良。
脈象沉、小、遲,代表陽氣虛衰,所以稱為脫氣。
脫氣是指胸腔內的元氣虛弱,不足以維持呼吸,所以疾行時會喘不過氣。
陽氣虛弱則會產生寒氣,寒氣盛於體表,四肢就會冰冷。
寒氣盛於內,就會導致腹部脹滿、腹瀉、消化不良。
徐彬認為,脈象沉、小、遲,無疑是陽氣衰竭的表現。
沉、小、遲三脈相併,是陽氣全虧,故名脫氣。
其軀為空殼,疾行則氣竭而喘喝,四肢無陽而寒,腹中無陽而滿,甚則胃虛極而溏泄,脾虛極而食不化也。
李彣曰:此脾、肺、腎三經俱病也。
肺主氣,氣為陽,沉、小,遲皆陽氣虛衰之脈,故為脫氣。
疾行則喘喝,以肺主出氣,而腎主納氣,為生氣之原,呼吸之門,若真元耗損,則氣虛不能續息,肺無所出,腎無所納,故喘喝,此肺腎病也。
又脾主四肢,四肢者,諸陽之本。
逆寒者,陽虛不温四末也。
腹滿者,脾經入腹,氣虛中滿也。
溏泄食不化者,此脾虛不能運磨水穀,多見騖溏飧泄之證也。
白話文:
當脈象沉、小、遲三種特徵同時出現,代表陽氣完全耗竭,因此稱為脫氣。患者就像空殼一樣,稍微快走就會氣喘吁吁,四肢冰冷,腹部脹滿,嚴重時甚至胃虛弱到腹瀉,脾虛弱到無法消化食物。這是脾、肺、腎三經同時生病的表現。肺主氣,氣屬陽,沉、小、遲都是陽氣虛衰的脈象,所以稱為脫氣。快走就喘,是因為肺主出氣,腎主納氣,腎是生氣的根本,是呼吸的門戶。當真元耗損,氣虛無法維持呼吸,肺無氣可出,腎無氣可納,就會氣喘吁吁,這是肺腎疾病的表現。脾主四肢,四肢是陽氣的根本,四肢冰冷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溫暖四肢。腹部脹滿是因為脾經入腹,氣虛導致腹部脹滿。腹瀉和消化不良,是因為脾虛無法運化水谷,常伴隨稀便和消化不良的症狀。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
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註】詳見《傷寒論·辨脈法》中,不復釋。
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註】脈得諸芤動微緊者,謂概虛勞之諸脈而為言也,非謂芤動微緊,僅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之候也。
通舉男女失精之病,而用桂枝龍骨牡蠣湯者,調陰陽和榮衛,兼固濇精液也。
【集註】徐彬曰:失精之家,脈復不一,苟得諸芤動微緊,是男子以虛陰而挾火則失精,女子以虛陰而挾火則夢交。
白話文:
脈象弦而大,其中弦表示脈象較弱,大則表示脈搏較粗大;脈象較弱表示有寒氣,脈搏較粗大表示體質虛弱,寒氣與虛弱相互影響,這種脈象稱為革脈。
對於女性來說,這種脈象可能表徵著半產漏下(即產後出血不止);對於男性來說,可能表現為失血或失精(即精子流失)。
【註】詳細內容可參考《傷寒論·辨脈法》,這裡不再進行詳細解釋。
如果診察到諸芤動微緊的脈象,男性可能會出現失精的情況,女性則可能出現夢交的情況,應使用桂枝龍骨牡蠣湯來治療。
【註】提及諸芤動微緊的脈象,指的是在虛勞的脈象中出現,並非僅指這種脈象會導致男性失精、女性夢交。
統計男女失精的病症後,使用桂枝龍骨牡蠣湯,其目的是調和陰陽、平衡體內的營養和衛生,同時也能固守精液。
【集註】徐彬認為,失精的家庭中,脈象可能多變,若診察到諸芤動微緊的脈象,這可能表示男性由於虛弱的陰氣加上火熱之氣,導致失精;女性則可能是由於虛弱的陰氣加上火熱之氣,引發夢交的現象。
主以桂枝龍骨牡蠣湯者,蓋陰虛之人,大概當助腎,故以桂枝,芍藥通陽固陰,甘草、薑、棗和中,龍骨、牡蠣固精也。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註】虛勞云云者,概虛勞之證而言也,非謂虛勞之證,止於此也,故下文有諸不足之說也。
均主以小建中湯者,欲小小建立中虛之意,合下六節,皆論虛勞,各有所主之方也。
白話文:
主要用桂枝龍骨牡蠣湯治療的人,是因為體質偏虛,需要補腎,因此用桂枝、芍藥來溫陽固陰,甘草、薑、棗則用來調和脾胃,而龍骨、牡蠣則可以固精。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的配方: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七升水煮至三升,分三次溫熱服用。
如果出現虛勞、裏急、心悸、鼻衄、腹痛、夢遺、四肢痠痛、手足煩熱、咽乾口燥等症狀,則可以用小建中湯來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虛勞,指的是虛勞的症狀,並不意味著虛勞的症狀僅限於此,所以後文還有其他的不足之症的說法。
所有的症狀都用小建中湯治療,主要是想稍微建立中氣,與接下來的六條內容相呼應,都是針對虛勞症狀,各自有相應的治療方劑。
小建中湯方
桂枝(三兩) 甘草(炙,三兩) 大棗(十二枚) 芍藥(六兩) 生薑(二兩) 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虛勞裏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
【註】所謂虛勞裏急諸不足者,亦該上條,諸不足證之謂也。
黃耆建中湯,建立中外兩虛,非單謂裏急一證之治也。
桂枝龍骨牡蠣湯,卽桂枝加龍骨、牡蠣;小建中湯,卽桂枝加膠飴;黃耆建中湯卽桂枝加膠飴、黃耆也。
故嘗因是而思仲景以一桂枝出入加減,無往不利如此。
白話文:
小建中湯的配方是桂枝、甘草(炙)、大棗、芍藥、生薑、膠飴,以水煮取三升,去渣,加入膠飴,用微火溶解,每次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嘔吐的人不能服用建中湯,因為它太甜了。虛勞、裡急、諸不足,可用黃耆建中湯治療。黃耆建中湯用於治療中外兩虛,不單是治療裡急一症。桂枝龍骨牡蠣湯,就是桂枝加龍骨、牡蠣;小建中湯,就是桂枝加膠飴;黃耆建中湯就是桂枝加膠飴、黃耆。可見,張仲景以桂枝為基礎,加減其他藥物,治病效果非常好。
何後世一見桂枝,卽為傷寒發汗之劑。
是但知仲景用桂枝治傷寒,而不知仲景用桂枝治虛勞也。
若知桂枝治虛勞之義,則得仲景心法矣,蓋桂枝辛甘而温之品也,若啜粥温覆取汗,則發散榮衛以逐外邪,卽經曰:辛甘發散為陽,是以辛為主也:若加龍骨、牡蠣。
膠飴、黃耆,則補固中外以治虛勞,卽經曰:勞者温之,甘藥調之,是以温以甘為主也。
由此推之,諸藥之性味功能加減出入,其妙無窮也。
【集註】魏荔彤曰:氣虛甚,加黃耆,津枯甚,加人參,以治虛勞裏急。
此言裏急非單指裏急之謂也,乃虛勞諸不足腹痛之謂也。
白話文:
後世的人一看到桂枝,就認為它是治療傷寒發汗的藥劑。
其實他們只知道仲景用桂枝治傷寒,卻不知道仲景也用桂枝治療虛勞。
如果了解桂枝治療虛勞的道理,就能領悟仲景的醫學精髓。因為桂枝性辛甘溫,如果用它來煮粥,溫暖覆蓋取汗,就能發散營衛驅逐外邪,就像經書上說的:「辛甘發散為陽」,所以辛味是主要的;如果再加入龍骨、牡蠣、膠飴、黃耆,就能補益中外,治療虛勞,就像經書上說的:「勞者温之,甘藥調之」,所以溫暖和甘味是主要的。
由此推論,各種藥物的性味功效,加減出入,變化無窮。
魏荔彤說:氣虛嚴重,要加黃耆;津液枯竭嚴重,要加人參,用來治療虛勞裏急。
這裡說的裏急,不只是單純的裏急,而是指虛勞導致的各種不足,腹痛等症狀。
故名其方為建中,正所以扶持其中氣,使漸生陰陽,達於榮衛,布於肢體也。
尤怡曰:裏虛脈急,腹中當引痛也。
諸不足者,陰陽諸脈俱不足,而眩悸喘喝,失精亡血等證,相因而至也。
急者緩之必以甘,不足者補之必以温,而充虛塞空,則黃耆尤有專長也。
黃耆建中湯方
於小建中湯內,加黃耆一兩半,餘依上法。
若氣短胸滿者,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三兩。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註】虛勞之人腰痛,腎氣虛而不行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膀胱氣虛不化也,主以八味腎氣丸温補下焦。
白話文:
因此將此方命名為建中,正是為了扶持人體中氣,使陰陽逐漸恢復平衡,到達榮衛,並散布到四肢。
尤怡說:如果內虛脈急,腹中就會有牽引性的疼痛。
各種不足,都是陰陽諸脈俱不足,就會出現頭昏眼花、心悸、喘息、咳嗽、遺精、失血等症狀,互相影響而來。
對於急症要用甘味緩和,不足者要用溫補,補虛塞空,黃耆就特別有效。
黃耆建中湯方
在小建中湯中,加入黃耆一兩半,其他按照原方。
如果氣短胸悶,加入生薑;腹脹,去掉大棗加入茯苓一兩半;如果要治療肺虛損傷、氣虛不足,加入半夏三兩。
虛勞腰痛、小腹拘緊、小便不利,用八味腎氣丸治療。
虛勞之人腰痛,是因為腎氣虛弱而不能運作;小腹拘緊,小便不利,是因為膀胱氣虛不能化氣,因此用八味腎氣丸溫補下焦。
腎與膀胱表裏之氣足,而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未有不愈者也。
【集註】程林曰:腰者腎之外候,腎虛則腰痛;腎與膀胱為表裏,不得三焦之陽氣以決瀆,則小便不利而少腹拘急矣。
與是方以益腎間之氣,氣强則便尿行,而少腹拘急亦愈矣。
尤怡曰:虛勞之人,損傷少陰腎氣,是以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以八味腎氣丸補陰之虛,可以生氣,助陽之弱,可以化水,乃補下治下之良劑也。
八味腎氣丸方(見婦人雜病中)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湯主之。
【註】因虛勞而煩,是虛煩也。
因虛煩而不得眠,是虛煩不得眠也。
白話文:
腎臟和膀胱的氣血充足,腰部疼痛、小腹緊縮、小便不暢,沒有不治癒的。腰部是腎臟的外在表現,腎虛就會腰痛;腎臟和膀胱是表裡關係,如果得不到三焦陽氣的幫助來排泄,就會小便不暢,導致小腹緊縮。因此,這方劑以滋補腎臟的氣血為主,氣血強盛,小便就會暢通,小腹緊縮也會痊癒。虛勞的人,損傷了腎陰之氣,所以會腰痛、小腹緊縮、小便不暢。八味腎氣丸可以補益陰虛,生氣化水,是治療下焦虛損的良藥。虛勞虛煩、失眠,則以酸棗湯治療。虛勞導致煩躁,稱為虛煩;虛煩導致失眠,稱為虛煩不得眠。
故主以酸棗仁湯,專治虛煩,煩去則得眠也。
【集註】李彣曰:虛煩不得眠者,血虛生內熱,而陰氣不斂也。
《內經》云:氣行於陽,陽氣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
酸棗湯養血虛而斂陰氣也。
酸棗湯方
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兩) 茯苓(二兩) 芎藭(二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勞極虛,羸瘦腹滿,不能飲食。
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主之。
白話文:
因此用酸棗仁湯來治療,專門針對虛煩,煩躁消除就能入睡。
虛煩睡不着的原因是血虛生內熱,陰氣不能收斂。
《內經》說:氣運行於陽,陽氣充足,無法進入陰,陰氣虛弱,所以眼睛不能閉合。
酸棗湯滋養血虛,收斂陰氣。
酸棗湯方:
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兩) 茯苓(二兩) 芎藭(二兩)
以上五味藥,用八升水煮酸棗仁,煮到六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三升,分三次溫服。
五勞極虛,身體瘦弱,肚子脹滿,無法進食。
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體內有乾血,肌膚粗糙,雙眼黯黑,需要緩解脾胃,補益虛損,大黃䗪蟲丸可以治療。
【按】「緩中補虛」四字,當在「不能飲食」之下,必是傳寫之譌。
【註】五勞所傷,久之令人極虛羸瘦,腹中虛滿,不能飲食,宜緩中補虛,如前之建中等方也。
原其所傷之道,不止過勞傷氣,房室傷精也,卽飲食傷胃,飢過傷脾,渴過傷腎,憂思傷心,罷極傷肝,過言傷肺,皆令人經絡營衛氣傷,是以勞熱煎熬,內有乾血,故肌膚不潤,甲錯如鱗也。
兩目不榮,黯黑不明也。
似此乾血之證,非緩中補虛之劑所能治,故主以大黃䗪蟲丸,攻熱下血,俾瘀積去而虛勞可復也。
【集註】程林曰:此條單指內有乾血而言。
白話文:
「緩中補虛」這四個字,應該放在「不能飲食」之下,應該是抄寫錯誤造成的。
五種勞損,久了會讓人非常虛弱消瘦,肚子空虛卻覺得飽脹,無法進食,應該要緩解脾胃虛弱、補益身體,就像之前提到的建中湯等方劑。
追究勞損的原因,不僅僅是過度勞累傷了元氣,房事過度傷了精氣,還有飲食傷了胃,飢餓過度傷了脾,口渴過度傷了腎,憂慮思慮過度傷了心,勞累到極點傷了肝,說話過多傷了肺,這些都會讓人經絡、營衛氣血受損,因此體內如同被火燒烤一樣,內有乾血,所以皮膚乾燥沒有光澤,指甲凹凸不平像魚鱗一樣。
雙眼失神,黯淡無光。
這種乾血的症狀,不是緩解脾胃虛弱、補益身體的藥物可以治療,所以要用大黃䗪蟲丸,攻破熱毒,排出積血,讓瘀積消除,虛勞才能恢復。
程林說:這段文字單純指身體內有乾血的情況。
夫人或因七情,或因飲食,或因房勞,皆令正氣內傷,血脈凝積,致有乾血積於中,而尫羸見於外也。
血積則不能以濡肌膚,故肌膚甲錯;不能營於目,則兩目黯黑。
與大黃䗪蟲丸以下乾血,則邪除正王矣,非大黃䗪蟲丸能緩中補虛也。
尤怡曰:內有乾血不去,適足以留新血而滲灌不周,故去之不可不早也。
此方潤以濡其乾,蟲以動其瘀,通以去其閉,而以地黃、芍藥、甘草和養其虛,攻血而仍滋夫血也。
大黃䗪蟲丸方
大黃(蒸,十分) 黃芩(二兩) 甘草(三兩)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藥(四兩) 乾漆(一兩) 虻蟲(一升) 水蛭(百枚) 䗪蟲(半升) 蠐螬(一升) 乾地黃(十兩)
白話文:
婦女們常常因為七情不順、飲食不節、房事勞累等原因,導致正氣受損,血液瘀積,形成乾血積聚在體內,而外在則表現出虛弱無力。血瘀積聚則無法滋潤肌膚,所以皮膚粗糙,指甲有異常;無法滋養眼睛,所以眼睛黯黑無光。
大黃䗪蟲丸可以化解乾血,去除病邪,恢復正氣,並不是單純用來緩解脾胃虛弱。
尤怡說:「體內乾血若不去除,會阻礙新血的運行,使氣血無法暢通,因此必須及早清除。」
這個方劑以大黃潤腸通便,使乾血得以濡潤;以蟲類藥物活血化瘀,使瘀血得以運行;以乾漆通經活絡,使阻塞得以疏通;並以地黃、芍藥、甘草滋補虛損,既能攻血又能滋養血液。
大黃䗪蟲丸的藥方如下:
大黃(蒸熟,十分) 黃芩(二兩) 甘草(三兩)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藥(四兩) 乾漆(一兩) 虻蟲(一升) 水蛭(百枚) 䗪蟲(半升) 蠐螬(一升) 乾地黃(十兩)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為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圓方主之。
【註】虛勞諸不足者,謂五勞。
諸虛、百損也。
上條以熱傷乾血為言,此條以風氣百疾立論。
熱傷其上之血分,則病肺癰;熱傷其下之血分,則病乾血。
風中其外之氣分,則病肺痿;風中其內之氣分,則病百疾。
主之以薯蕷丸,散諸風邪,補諸不足,滋諸枯槁,調諸榮衛,故其藥温潤共劑,補散同方也。
【集註】徐彬曰:虛勞不足證,多有兼風者,正不可著急治風氣,故仲景以四君、四物,養其氣血;麥冬、阿膠、乾薑、大棗,補其肺胃;而以桔梗、杏仁、開提肺氣;桂枝行陽;防風運牌;神麯開鬱;黃卷宣腎;柴胡升少陽之氣;白蘞化入營之風。
白話文:
將這十二味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用酒送服五粒,一天服用三次。
針對身體虛弱、各種不足、風邪引起的各種疾病,可以用薯蕷丸來治療。
虛勞諸不足是指五勞,也就是各種虛弱和損傷。
上面一段話以熱傷血分為論點,而這一段則以風邪百疾為論點。
熱傷上部的血分,就會患上肺癰;熱傷下部的血分,就會患上乾血。
風邪侵入外在的氣分,就會患上肺痿;風邪侵入內在的氣分,就會患上各種疾病。
用薯蕷丸治療,可以散除各種風邪,補充各種不足,滋潤枯竭,調節營衛,因此藥方溫潤平和,兼具補益和散邪的功能。
徐彬說:虛勞不足的症狀,大多伴隨風邪,因此不能急於治療風氣,所以仲景用四君子湯、四物湯來滋養氣血;用麥冬、阿膠、乾薑、大棗來補益肺胃;用桔梗、杏仁來疏通肺氣;用桂枝來溫通陽氣;用防風來驅散風邪;用神麴來開鬱;用黃芪來補腎;用柴胡來升提少陽之氣;用白蘞來化解營衛之風。
雖有風氣未嘗專治之,謂正氣運而風氣自去也。
然以薯蕷名丸者,取其不寒不熱,不燥不滑,脾腎兼宜,故多用以為君,則諸藥相助以為理耳。
薯蕷圓方
薯蕷(三十分) 當歸 桂枝 神麯 乾地黃 豆黃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參(七分) 芎藭 芍藥 白朮 麥門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膠(七分) 乾薑(三分) 白蘞(二分) 防風(六分) 大棗(為膏,百枚)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白話文:
雖然風寒病症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但認為只要正氣充足,風寒自然就會消散。
而用山藥來命名丸藥,是因為它性平味甘,不寒不熱,不燥不滑,脾腎兩者皆宜,所以常常作為君藥,其他藥物輔助,共同起到治療的作用。
山藥丸方
山藥(三十分) 當歸 桂枝 神麴 乾地黃 豆黃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參(七分) 芎藭 芍藥 白朮 麥門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膠(七分) 乾薑(三分) 白蘞(二分) 防風(六分) 大棗(為膏,百枚)
以上二十一味,研磨成粉,用蜂蜜混合製成丸藥,大小如彈珠,空腹用酒服用一丸,一百丸為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