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并治第十

烏頭煎方

烏頭(熬,去皮,不㕮咀,大者五枚)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寒疝,腹中痛,及脇痛裏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按】脇痛裏急之下,當有上條「其脈沉緊」四字。

【註】寒疝腹中痛及脇痛裏急,脈見沉緊,較之繞臍苦痛輕矣。且無惡寒汗出,手足厥冷,故不用烏頭煎之大温大散,而用當歸生薑羊肉湯,養正為本,散寒為次,此治寒疝之和劑也。服烏頭煎病勢退者,亦當與之。

【集註】李彣曰:疝屬肝病,肝藏血,其經布脇肋,腹脇并痛者,血氣寒而凝濇也。當歸通經活血,生薑温中散寒。裏急者內虛也,用羊肉補之。《內經》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也。

沈明宗曰:按此連衝脈為疝,治當温補也。肝木受邪,乘脾則腹中痛;本經之氣不舒,故脇亦痛;連及衝脈則裏急矣,所以當歸補養衝任而散風寒,羊肉温補營衛之氣,脾邪散而痛自止。方後云:痛而多嘔,乃肝氣上逆臨胃,故加橘、朮補之。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按】「抵當」二字,衍文也。

【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體疼痛,此疝之寒重者也。灸刺、諸藥不能取效,則急以烏頭煎加桂枝湯五合,以解內外之盛寒也。

【集註】徐彬曰:起於寒疝腹痛,而至逆冷,手足不仁則陽氣大痹;加以身疼痛,營衛俱不和,更灸刺諸藥不能治,是或攻其外,或攻其內,邪氣牽制不服也。故以烏頭攻寒為主,而合桂枝全湯以和營衛,所謂七分治裏,三分治表也。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卽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

【方解】以桂枝湯五合解之者,溶化也。令得一升,謂以烏頭所煎之蜜五合,加桂枝湯五合溶化,令得一升也。不知,不效也;又不知,又不效也;其知者,已效也。如醉狀,外寒方散。得吐者,內寒已伸,故為中病也。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濇,尺中亦微而濇,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按】尺中亦微而濇之「微」字,當按《傷寒論》作「大」字是。

【註】宿食病,卽今之傷食病也,謂食隔宿不化也。人病腹滿而痛,何以別之為宿食也?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濇,謂按且大、且濇,且有力也,關上尺中亦然,大濇有力為實而不利,故知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烏頭煎方:

用烏頭(先熬煮,去皮,不切碎,大的用五枚),加水三升,煮到剩一升,過濾掉渣滓,加入蜂蜜二升,繼續煎煮到水分蒸乾,剩下二升藥液。體格強壯的人服用七合,體弱的人服用五合。如果病情沒有好轉,隔天再服用,但不可一天服用兩次。

寒疝,肚子痛,以及肋下痛且裡急(腹瀉感)的,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療。

【按語】肋下痛且裡急的症狀,應有「脈象沉緊」四字。

【註解】寒疝導致的腹痛和肋下痛,並伴有裡急,脈象呈現沉緊,比繞著肚臍疼痛的症狀輕一些。而且沒有惡寒、出汗、手腳冰冷等症狀,所以不用烏頭煎這種溫散力很強的藥方,而用當歸生薑羊肉湯,以養護正氣為主,散寒為輔,這是治療寒疝的溫和藥方。如果服用烏頭煎後病情好轉的,也可以服用這個藥方。

【集註】李彣說:疝氣屬於肝臟疾病,肝臟藏血,經絡遍布肋下,腹部和肋下同時疼痛,是因為血氣受寒凝滯。當歸可以通經活血,生薑溫中散寒。裡急是因為內虛,用羊肉來補益。《內經》說:「形體不足的,用溫熱之氣來溫養;精氣不足的,用美味來補充。」

沈明宗說:按此連衝脈(任脈與衝脈)為疝氣,治療應當溫補。肝木受邪,乘犯脾土則腹中痛;經絡之氣不通暢,所以肋下也痛;連及衝脈則裡急,因此用當歸來補益衝脈和任脈並散寒,羊肉溫補營衛之氣,脾邪散去,疼痛自然停止。方後提到:痛且嘔吐,是肝氣上逆犯胃,所以加橘皮、白朮來補益。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以上三味藥材,加水八升,煮到剩三升,溫服七合,一天服用三次。如果寒邪較重,可以增加生薑到一斤。疼痛厲害且嘔吐的,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增加生薑用量時,也要增加水量到五升,煮到剩三升二合,再服用。

寒疝,腹中痛,畏冷,手腳麻木,或全身疼痛,灸法、針刺、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療的,用烏頭桂枝湯治療。

【按語】「抵當」二字,是贅述。

【註解】寒疝導致的腹痛,畏冷,手腳麻木,全身疼痛,這是寒邪很重的疝氣。灸法、針刺、其他藥物都無效,那就趕緊用烏頭煎加桂枝湯五合,來解決內外嚴重的寒邪。

【集註】徐彬說:起於寒疝腹痛,發展到畏冷,手腳麻木,則陽氣大受阻礙;再加上全身疼痛,營衛都失調,即使灸法、針刺、其他藥物都治療無效,這是因為寒邪侵襲,或從體表,或從內部,邪氣互相牽制而難以治療。所以用烏頭攻寒為主,再加入桂枝湯來調和營衛,這是所謂的「七分治裡,三分治表」。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加蜂蜜二斤,煎煮到剩一半,過濾掉渣滓,加入桂枝湯五合,混合後總量為一升。初服二合;無效,再服三合;仍無效,再加到五合。有效的話,會像醉酒一樣,並會嘔吐,這表示藥物起效了。

【方解】以桂枝湯五合來調和烏頭煎,目的是使其溶解。總量為一升,是指將烏頭煎煮後剩餘的蜂蜜五合,加入桂枝湯五合,混合後總量為一升。無效,是指藥物無效;再無效,是指再次無效;有效的話,會像醉酒一樣,寒邪從體表散去。嘔吐,是指體內寒邪已去除,所以藥物起效。

問:病人有宿食,如何辨別?答:寸口脈浮大,按壓反而更緊,尺脈也微弱而緊,就知道有宿食,用大承氣湯治療。

【按語】尺脈也微弱而緊的「微」字,應該根據《傷寒論》改為「大」字。

【註解】宿食病,就是現在說的傷食,指食物停滯不消化。病人腹脹疼痛,如何辨別是宿食?寸口脈浮大,按壓反而更緊,是指按壓時脈象又大又緊有力;關上及尺脈也是如此,脈象大而緊有力,表示實證而不通暢,所以就知道有宿食。應該服用大承氣湯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