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并治第十

【按】脇下偏痛之「偏」字,當是「滿」字,必是傳寫之譌。

【註】腹滿而痛,脾實邪也;脇下滿痛,肝實邪也;發熱若脈數大,胃熱實邪也。今脈緊弦,脾寒實邪也,當以温藥下之,故以大黃附子湯下其寒實。方中佐細辛者,以散其肝邪,此下肝脾寒實之法也。

【集註】尤怡曰:脇中滿痛而脈緊弦,陰寒成聚也,雖有發熱,亦是陽氣被鬱所致。是以非温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結,故曰:宜以温藥下之。

大黃附子湯方

大黃(三兩) 附子(炮,三枚) 細辛(二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

【註】病腹滿,裏證也。發熱,裏熱也。然十日脈浮而數,表熱亦未已也。飲食如故,胃熱能消穀也。因胃熱裏實,表熱發熱,故用厚朴七物湯,表裏均解,腹滿發熱兩除也。此桂枝湯、小承氣湯之複方也。

【集註】程林曰:腹滿者,內有實熱也。十日脈尚浮而數,浮為在表,表熱邪未已,故發熱。數為在裏,裏熱能消穀,故飲食如故。與此方蕩腹滿而除表熱。夫表裏俱實,當先解表,乃可攻裏,今表邪微而裏邪甚,故用承氣桂枝二湯,相合以和表裏,如傷寒之用大柴胡,此其義也。

厚朴七物湯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兩) 大黃(二兩) 大棗(十枚) 枳實(五枚) 桂枝(二兩) 生薑(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按】按之心下滿痛之下,當有「有潮熱」之三字,若無此三字,則不當與大柴胡湯,是必傳寫之遺。

【註】按之心下滿痛,有潮熱者,此為表裏俱實,當下之,宜大柴胡湯兩解之。此二治皆下實滿之法也。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洗,半斤) 枳實(炙,四枚) 大黃(二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五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卽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卽為寒疝。繞臍痛苦,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緊者,大烏頭煎主之。

【按】此條脈重出,下條有證無脈,「其脈沉緊者」之五字,當在下條裏急之下。然脈弦而緊,是勁急之甚,當屬寒疝之重者,其白汗之「白」字,當是「自」字。下條其脈沉緊是裏痛之脈,當屬寒疝之輕者,必是傳寫之譌。

【註】疝病犯寒卽發,故謂之寒疝也。其病發則繞臍少腹急痛,惡寒汗出,手足厥冷,不欲飲食,脈弦而緊,主急主痛,此寒疝應有之證脈也。主之烏頭煎者,是專以破邪治標為急,虛實在所不論,故曰: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也。

白話文: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十

脇下疼痛,應是腹部脹滿,應是抄寫錯誤。

腹部脹滿疼痛,是脾胃積聚邪氣;脅下脹滿疼痛,是肝臟積聚邪氣;發熱脈數增快,是胃熱積聚邪氣。脈象緊弦,是脾臟寒邪積聚,應當用溫熱的藥物攻下寒邪,所以用大黃附子湯攻下寒邪。方中加入細辛,是為了疏散肝臟的邪氣,這是治療肝脾寒邪積聚的方法。

尤怡說:脅肋脹滿疼痛,脈象緊弦,是陰寒之邪凝聚的緣故,即使有發熱,也是陽氣被鬱阻造成的。因此,不用溫熱的藥物無法緩解寒邪,不用攻下的藥物無法消除積聚,所以說: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攻下。

大黃附子湯方:

大黃三兩,附子(炮製後)三枚,細辛二兩。

以上三味藥,用水五升,煎煮至二升,分溫三次服用;體質強健者,煎煮至二升半,分溫三次服用。服藥後,如同步行四五里路程後,再服用一次。

腹部脹滿,發熱,十天后脈象浮數,飲食如常,可用厚朴七物湯治療。

腹部脹滿,是裡證(內臟病變);發熱,是裡熱(內臟發熱)。然而,十天后脈象仍然浮數,表示表熱(體表病變)尚未消除。飲食如常,表示胃熱能消化食物。由於胃熱裡實,表熱發熱,所以用厚朴七物湯,同時治療表裡,消除腹部脹滿和發熱。這是桂枝湯和小承氣湯的合方。

程林說:腹部脹滿,內有實熱。十天后脈象仍然浮數,浮脈表示在表,表熱邪氣尚未消除,所以發熱;數脈表示在裡,裡熱能消化食物,所以飲食如常。用這個方劑可以消除腹部脹滿和表熱。表裡都實證,應該先解表,然後再攻裡,現在表邪輕微而裡邪嚴重,所以用承氣湯和桂枝湯合用,以調和表裡,如同傷寒用大柴胡湯一樣,這就是它的道理。

厚朴七物湯方:

厚朴半斤,甘草三兩,大黃二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

以上七味藥,用水一斗,煎煮至四升,溫服八合,每日三次。嘔吐者,加半夏五合。大便溏瀉者,去掉大黃。寒邪較重者,加生薑至半斤。

按壓心下部脹滿疼痛,這是實證,應當攻下,宜用大柴胡湯。

按壓心下部脹滿疼痛,應當有「潮熱」二字,如果沒有這三個字,就不應該用大柴胡湯,這一定是抄寫錯誤。

按壓心下部脹滿疼痛,伴有潮熱,這是表裡都實證,應當攻下,宜用大柴胡湯同時治療表裡。這兩種治療方法都是攻下實滿的方法。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洗淨)半斤,枳實(炙甘草)四枚,大黃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五兩。

以上八味藥,用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去渣再煎,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腹部疼痛,脈象弦緊,弦脈表示衛氣運行不暢,即惡寒;緊脈表示不欲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繞臍部疼痛,發病時自汗出,手足厥冷,脈象沉緊,可用大烏頭煎治療。

這條記載脈象重複,下一條有症狀而無脈象,「脈象沉緊」五個字,應該放在下一條裡急的敘述後面。然而脈象弦緊,是勁急的嚴重表現,屬於寒疝的重症,白汗的「白」字,應當是「自」字。下一條脈象沉緊是裡痛的脈象,屬於寒疝的輕症,一定是抄寫錯誤。

疝氣遇到寒邪就發病,所以稱為寒疝。發病時繞臍少腹劇烈疼痛,惡寒汗出,手足厥冷,不欲飲食,脈象弦緊,這是寒疝應有的症狀和脈象。用烏頭煎治療,是專門破邪治標為急,虛實並不在考慮範圍內,所以說:體質強健者服七合,體質虛弱者服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