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并治第十

跗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温藥服之。

【註】跗陽胃脈也,當緩而和,今見弦脈,是肝脈也。肝脈見於脾部,是木盛土虛也,法當腹滿。今不腹滿者,肝脈微弦,不盛而脾不虛,故脾未受病也,肝自鬱則失其條達之性,必本經自病,故便難兩胠痛也。然非肝火實病,此乃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温藥服之。

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温藥。

【按】此篇無治虛寒腹滿之方。當與温藥之下,當有「宜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十四字,必是脫簡,閱《傷寒論·太陰篇》自知。

【註】此承上條,互詳其證,以明其治也。腹滿便難,脾實病也,今腹滿而不便難,脾虛病也。且腹滿有時而減,有時復如不滿,乃虛寒也,當與温藥主之。以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消滿散寒,緩中降逆補虛,乃治虛滿之法也。

【集註】魏荔彤曰:腹滿或服下藥,或服補藥。有時減退,未幾旋腹滿如故,則不可作實與熱治也。仲景明此為寒,裏寒從無下法,惟有温藥與服,虛者以温中補氣,實者亦以温中行氣為義,是治氣寒腹滿第一善法也。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方

厚朴(半斤) 生薑(半斤) 半夏(半斤) 人參(一兩) 甘草(炙,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

【註】腹滿時減、時滿,虛滿也;腹滿常常而滿,實滿也。腹滿不減,減不足言,謂腹滿不減,雖減不過稍減,不足言減也。虛滿當温,實滿當下,故宜大承氣湯下之,此治實滿之法也。

【集註】尤怡曰:減不足言,謂雖減而不足云減,所以形其滿之至也,故宜大下。所謂中滿者,瀉之於內也。

大承氣湯方(見前痙病中)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

【註】前條腹滿,以時減、時不減別虛實;此條腹滿,以痛、不痛辨有餘不足也。腹滿按之不痛為虛,虛者脾虛也,可温之,則當與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也。按而痛者為實,實者胃實也,可下之,當與大承氣湯。胃實者舌苔必黃,若未下者,下之黃苔自去也。

【集註】趙良曰:腹滿亦有屬實,實則非虛寒也明矣,豈概以温藥治之乎?故有試之之法,在痛與不痛之分,虛實較然矣。蓋胃實必熱,熱蒸必舌黃,下其實熱,舌黃不自已乎?有此一辨,并虛者愈審已。

魏荔彤曰:無形之虛氣作痞塞,則按之無物,何痛之有?倘挾有形之實物為患,如宿食在胃,疝氣在少腹等是也。按之有物阻礙於藏府之側焉,有不痛者乎?是於按之痛否,以決其虛實之法也。

病者痿黃,躁而不渴,胸中寒實而利不止者,死。

白話文:

如果病人腳踝上的跗陽穴脈象微弱且呈現弦脈,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腹部脹滿,如果沒有腹脹,就一定是排便困難,並且兩側肋骨會疼痛,這是虛寒從下往上引起的,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

【解釋】跗陽穴是胃經的穴位,脈象應該是緩和而正常的。現在出現弦脈,是肝脈的表現。肝脈出現在脾的部位,說明肝氣太盛而脾氣虛弱,正常應該會腹脹。現在沒有腹脹,是因為肝脈只是微微的弦脈,不是非常強盛,而脾氣也不是特別虛弱,所以脾沒有生病。肝氣因為鬱結而失去正常的舒暢功能,一定是肝經本身出現問題,所以會排便困難和兩側肋骨疼痛。然而,這不是肝火實熱的病症,而是虛寒從下往上引起的,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

如果腹脹時好時壞,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這是屬於寒症,應該服用溫熱的藥物。

【說明】這一段沒有治療虛寒腹脹的方子。在“應該服用溫熱的藥物”之後,應該有“應該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來治療”這十四個字,一定是遺漏了。可以參閱《傷寒論·太陰篇》就知道了。

【解釋】這裡承接上一段,相互詳細說明症狀,以明確治療方法。腹脹且排便困難,是脾的實證;現在腹脹但不排便困難,是脾的虛證。而且腹脹有時候會減輕,有時候又恢復脹滿,這是虛寒的表現,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可以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來消除腹脹,散寒氣,緩和中焦機能,降逆氣,補充虛弱,這是治療虛寒腹脹的方法。

【集注】魏荔彤說:腹脹,有時服用瀉下藥,有時服用補藥。有時候腹脹減輕,不久又恢復脹滿,就不能當作實熱來治療。張仲景明確指出這是寒症,裡寒不能用瀉下法,只能用溫熱藥物來治療。虛證用溫中補氣的方法,實證也用溫中行氣的方法,這是治療氣寒腹脹的第一好方法。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的配方: 厚朴(半斤),生薑(半斤),半夏(半斤),人參(一兩),炙甘草(三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掉藥渣,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腹脹不減輕,或者減輕得不夠明顯,就應該用瀉下的方法,可以使用大承氣湯。

【解釋】腹脹時而減輕,時而脹滿,是屬於虛性腹脹;腹脹持續不減,是屬於實性腹脹。腹脹不減輕,或減輕不明顯,是指腹脹不減,即使稍微減輕,也不足以算是減輕。虛性腹脹應該用溫補的方法,實性腹脹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所以可以使用大承氣湯來瀉下,這是治療實性腹脹的方法。

【集注】尤怡說:減輕不足以稱之為減輕,是為了形容腹脹的嚴重程度,所以應該用瀉下藥。所謂中焦積滿,就要在體內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

大承氣湯的配方(見前面痙病篇中)。

病人腹脹,按壓腹部不痛是虛證,按壓疼痛是實證,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舌苔發黃但沒有用瀉下藥,用瀉下的方法,黃色的舌苔自然就會消失。

【解釋】前面提到腹脹,是用時減時不減來區分虛實;這裡提到腹脹,是用痛與不痛來區分有餘不足。腹脹按壓不痛是虛證,虛證是脾虛,應該用溫補的方法,也就是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按壓疼痛是實證,實證是胃實,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應該用大承氣湯。胃實的人舌苔一定發黃,如果還沒用瀉下藥,用了瀉下藥,黃色的舌苔就會自然消退。

【集注】趙良說:腹脹也有屬於實證的,實證就不是虛寒,這很明顯,難道可以用溫熱藥物來治療嗎?所以有檢驗的方法,就是看按壓腹部是否疼痛,這樣虛實就比較清楚了。一般來說,胃實一定是熱,熱盛一定會出現黃色舌苔,瀉下實熱,黃色舌苔不就會自然消失嗎?有了這個區分,虛證也更加明確了。

魏荔彤說:無形的虛氣造成的痞塞,按壓腹部是沒有東西的,怎麼會痛呢?如果夾雜有形的實物,例如胃中有宿食,小腹有疝氣等,按壓腹部就會感到有東西阻礙在臟腑旁邊,怎麼會不痛呢?所以,按壓腹部是否疼痛,是判斷虛實的方法。

病人出現身體虛弱發黃,煩躁不安但不口渴,胸中虛寒實證並且持續腹瀉不止,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