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三 (6)
卷三 (6)
1.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第九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搗,一枚) 薤白(三兩)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解】魏荔彤曰:用半夏之苦,以開鬱行氣。痛甚則結甚,故減薤白之濕,用半夏之燥,更能使膠膩之物,隨湯而蕩滌也。日三服,亦從上治者,應徐取頻服也。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圓主之。
【註】上條心痛徹背,尚有休止之時,故以栝蔞薤白白酒加半夏湯平劑治之;此條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是連連痛而不休,則為陰寒邪甚,浸浸乎陽光欲熄,非薤白白酒之所能治也,故以烏頭赤石脂九主之。方中烏、附、椒、薑,一派大辛大熱,別無他顧,峻逐陰邪而已。
【集註】李彣曰:心痛在內而徹背,則內而達於外矣;背痛在外而徹心,則外而入於內矣。故既有附子之温,而復用烏頭之迅,佐乾薑行陽。大散其寒,佐蜀椒下氣,大開其鬱,恐過於大散大開,故復佐赤石脂入心,以固濇而收陽氣也。
赤石脂圓方
蜀椒(一兩一法二分) 烏頭(炮,一分) 附子(炮,半兩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兩一法二分) 乾薑(一兩一法一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註】緩急者,謂胸痹痛而時緩時急也。當審其緩急而施治。若緩而不急者,以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今時緩時急,故以薏苡附子散,急通痹氣,以迅掃陰邪也。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 大附子(炮,十枚)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集解】李彣曰:緩急者,或緩而痛暫止,或急而痛復作也。薏苡仁入肺利氣,附子温中行陽,為散服,則其效更速矣。
魏荔彤曰:薏苡下氣寬胸,附子温中散邪,為邪盛甚而陽微亦甚者立法也。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註】胸痹胸中急痛,胸痹之重者也;胸中氣塞,胸痹之輕者也。胸為氣海,一有其隙,若陽邪干之則化火,火性氣開不病痹也。若陰邪干之則化水,水性氣闔,故令胸中氣塞短氣,不足以息,而為胸痹也。水盛氣者,則息促,主以茯苓杏仁甘草湯,以利其水,水利則氣順矣。氣盛水者,則痞塞,主以橘皮枳實生薑湯,以開其氣,氣開則痹通矣。
【集註】沈明宗曰:邪氣阻塞胸膈,肺氣不得往來流利,則胸中氣塞短氣。方用杏仁使肺氣下通,以茯苓導引濕下行,甘草和中,俾邪去則痹開而氣不短矣。然胸痹乃胸中氣塞,土濕寒濁陰氣以挾外邪上逆所致,故橘、枳、生薑善於散邪下濁,所以亦主之。
魏荔彤曰:此證乃邪實而正不甚虛,陽微而陰不甚盛。蓋痹則氣必塞,氣塞則必短氣,前言之矣。今開降其氣,而諸證自除矣。
白話文: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將栝蔞實搗碎成一片,與薤白、半夏、白酒一起煮,煮到剩下四升的藥液,溫溫的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魏荔彤認為:使用半夏的苦味來疏通鬱結之氣。疼痛嚴重表示鬱結嚴重,因此減少薤白的濕性,用半夏的燥性,更能使黏膩的物質隨著藥湯排出。一天服用三次,也是依照上方的治療方法,應該少量多次服用。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則用烏頭赤石脂丸治療。
關於心痛徹背:如果疼痛還有間歇期,可以用栝蔞薤白白酒加半夏湯來緩解;但如果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是持續不斷的疼痛,則屬於陰寒邪氣很重,陽氣將要熄滅的狀態,薤白白酒湯就無效了,所以要用烏頭赤石脂丸來治療。方劑中烏頭、附子、蜀椒、乾薑,都是辛熱之物,目的就是強力驅逐陰邪。
李彣認為:心痛從內部延伸到背部,是內達於外;背痛從外部延伸到心臟,是外達於內。因此,既有附子的溫暖作用,又有烏頭迅速的作用,輔以乾薑來運行陽氣,大力散寒;輔以蜀椒來疏通氣機,大力開鬱;擔心藥力過於猛烈,所以再加入赤石脂入心,以收斂陽氣。
赤石脂丸方:
將蜀椒、炮製過的烏頭、炮製過的附子、赤石脂、乾薑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飯前服用一丸,一天三次,若效果不佳可適當增加服用劑量。
胸痹,疼痛時緩時急者,用薏苡附子散治療。
緩急指的是胸痹疼痛時輕時重。應該根據疼痛的緩急程度來治療。如果疼痛緩慢而不劇烈,則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如果疼痛時緩時急,則用薏苡附子散,快速疏通痹氣,迅速清除陰邪。
薏苡附子散方:
將薏苡仁和炮製過的大附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湯匙,一天三次。
李彣認為:緩急指的是,有時疼痛緩慢暫時停止,有時疼痛又加重。薏苡仁入肺利氣,附子溫中行陽,研磨成粉末服用,效果更快。
魏荔彤認為:薏苡仁下氣寬胸,附子溫中散邪,這是針對邪氣盛而陽氣虛弱者制定的方劑。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用茯苓杏仁甘草湯或橘枳薑湯治療。
胸中急痛是胸痹的重症;胸中氣塞是胸痹的輕症。胸部是氣的聚集之處,如果陽邪侵犯,則化為火,火的性質是氣機開洩,不會產生痹症;如果陰邪侵犯,則化為水,水的性質是氣機閉塞,所以導致胸中氣塞短氣,無法順暢呼吸,形成胸痹。如果水氣盛,則呼吸急促,用茯苓杏仁甘草湯來利水,水利則氣順;如果氣盛於水,則氣機阻塞,用橘皮枳實生薑湯來開氣,氣開則痹症通暢。
沈明宗認為:邪氣阻塞胸膈,肺氣不能正常通行,就會出現胸中氣塞短氣。方劑中用杏仁使肺氣下行通暢,用茯苓引導濕邪下行,甘草調和脾胃,使邪氣去除,痹症消除,氣也不短促了。但是胸痹是胸中氣塞,土濕寒濁陰氣與外邪上逆所導致,所以橘皮、枳實、生薑善於散邪下濁,因此也可用於治療。
魏荔彤認為:這種情況是邪氣實而正氣不虛,陽氣微弱而陰氣不盛。因為痹症必然氣機閉塞,氣機閉塞必然短氣,前面已經說過了。現在開通下降其氣機,諸症自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