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三 (5)
卷三 (5)
1.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第九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卽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註】脈太過則病,不及亦病,故脈當取太過不及而候病也。陽微,寸口脈微也,陽得陰脈為陽不及,上焦陽虛也;陰弦,尺中脈弦也,陰得陰脈為陰太過,下焦陰實也。凡陰實之邪,皆得以上乘陽虛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胸痹之病輕者卽今之胸滿,重者卽今之胸痛也。
【集註】李彣曰:《內經》云:胃脈平者。不可見,太過不及則病見矣。寸脈為陽,以候上焦,正應胸中部分,若陽脈不及而微,則為陽虛,主病上焦,故受病胸痹。尺脈太過而弦,則為陰盛,知在下焦,故上逆而為痛也。
尤怡曰:上焦為陽之位,而微脈為虛之甚,故曰責其極虛。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註】平人,無病之人也。無寒熱,無表邪也。平人無故而有短氣不足以息之證,不可責其虛也,此必邪在胸中,痹而不通,阻礙呼吸,當責其實也。
【集註】李彣曰:上節云責其極虛,此又云實何也?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為實是也。然短氣與少氣有辨,少氣者,氣少不足於言,《內經》云: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是也。短氣者,氣短不能相續,似喘非喘,若有氣上衝,故似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是也。
尤怡曰:平人,素無疾之人也。無寒熱,無新邪也。而乃短氣不足以息,當是裏氣因邪而實,或痰、或食、或飲礙其升降之氣而然也。
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註】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裏氣滯,遲則為藏內寒,主上焦藏寒氣滯也。關上小緊而疾,小為陽虛,緊疾寒痛,是主中焦氣急寒痛也。胸背者,心肺之宮城也。陽氣一虛,諸寒陰邪得以乘之,則胸背之氣痹而不通,輕者病滿,重者病痛,理之必然也,喘息、欬唾、短氣證之必有也。主之以栝蔞薤白白酒湯者,用辛以開胸痹,用温以行陽氣也。
【集註】趙良曰:凡寒濁之邪,滯於上焦,則阻其上下往來之氣,塞其前後陰陽之位,遂令為喘息、為欬唾。為痛、為短氣也。
程林曰:胸中者,心肺之分,故作喘息欬唾也。諸陽受氣於胸,而轉行於背,氣痹不行,則胸背為痛,而氣為短也。
栝簍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搗,一枚)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註】上條胸痹胸背痛,尚能臥,以痛微而氣不逆也。此條心痛徹背不得臥,是痛甚而氣上逆也,故仍用前方,大加半夏以降逆也。
【集註】尤怡曰:胸痹不得臥,是胸中痛甚,肺氣上而不下也;心痛徹背,是氣閉塞而前後不通故也,其痹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飲以為之援也。
白話文:
醫師說:診斷脈象時,應該注意有沒有過盛或不及的情況。如果脈象出現陽氣虛弱、陰脈弦急,就會發生胸痹且疼痛的狀況。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身體極度虛弱。現在知道陽氣虛弱是在上焦,之所以會胸痹心痛,是因為陰脈弦急的緣故。
【註解】脈象過盛或不及都是生病的徵兆,所以診斷脈象時要觀察有沒有過盛或不及的情況,來判斷病情。陽氣虛弱,指的是寸口的脈象微弱,陽脈得到陰脈時就表示陽氣不及,是上焦陽氣虛弱的表現;陰脈弦急,指的是尺中的脈象弦急,陰脈得到陰脈時就表示陰氣過盛,是下焦陰氣旺盛的表現。凡是陰氣過盛的邪氣,都會向上侵襲陽氣虛弱的胸部,所以會發生胸痹心痛。胸痹的症狀,輕微的就像現在的胸悶,嚴重的就像現在的胸痛。
【集註】李彣說:《黃帝內經》提到,正常的胃脈是難以察覺的,一旦出現過盛或不及的現象,疾病就會顯現出來。寸脈代表陽氣,用來診察上焦的情況,對應的是胸部這個區域,如果陽脈不及而微弱,就表示陽氣虛弱,主要會在上焦引發疾病,所以會出現胸痹。尺脈過盛而弦急,就表示陰氣旺盛,知道病在下焦,所以會向上逆行而導致疼痛。
尤怡說:上焦是陽氣的所在,而脈象微弱表示虛弱到了極點,所以說是因為極度虛弱造成的。
正常人如果沒有寒熱症狀,卻出現呼吸短促、感覺氣不足夠用的情況,這就是實證。
【註解】所謂正常人,指的是沒有生病的人。沒有寒熱,指的是沒有表邪。如果正常人無緣無故出現呼吸短促、感覺氣不足夠用的症狀,就不能歸咎於虛弱,這一定是邪氣在胸中,阻礙氣的運行,使得呼吸不順暢,應該歸咎於實證。
【集註】李彣說:前面說是因為極度虛弱,這裡又說是實證,這是為什麼呢?《黃帝內經》說:「邪氣聚集的地方,正氣一定虛弱。」邪氣停留不去,就會形成實證。然而,呼吸短促和氣短是有區別的,氣短指的是氣少到說話都覺得不足,《黃帝內經》說「說話聲音很小,要過一整天才能再說話」,這就是氣被奪走了。呼吸短促指的是氣短到無法連續呼吸,像喘卻又不是喘,好像有氣向上衝,所以像喘卻不會聳肩,像呻吟卻又沒有疼痛。
尤怡說:正常人指的是平常沒有疾病的人。沒有寒熱,指的是沒有新發生的邪氣。如果出現呼吸短促、感覺氣不足夠用的狀況,應該是體內的氣因為邪氣而變得壅塞,可能是痰、食積或飲邪阻礙了氣的升降所導致的。
胸痹的病症,會出現喘息、咳嗽、吐口水,胸背疼痛、呼吸短促的現象,寸口的脈象沉而遲緩,關上的脈象稍微緊而快速。可以用栝蔞薤白白酒湯來治療。
【註解】寸口的脈象沉而遲緩,沉代表體內氣滯,遲代表體內有寒,主要是在上焦出現寒氣停滯;關上的脈象稍微緊而快速,稍微緊表示陽氣虛弱,緊而快速表示寒痛,主要是在中焦出現氣急寒痛。胸背是心肺的所在,陽氣一旦虛弱,各種寒邪就會侵入,導致胸背的氣運行不暢,輕微的會感到胸悶,嚴重的會感到胸痛,這是必然的道理。出現喘息、咳嗽、吐口水、呼吸短促等症狀也是必然的。使用栝蔞薤白白酒湯,是利用辛味來疏通胸痹,利用溫性來運行陽氣。
【集註】趙良說:凡是寒濁的邪氣停留在上焦,就會阻礙上下氣的流通,阻塞前後陰陽的通道,於是就會出現喘息、咳嗽、吐口水、疼痛和呼吸短促等症狀。
程林說:胸部是心肺的所在,所以會出現喘息和咳嗽。諸陽之氣在胸部聚集,然後運行到背部,氣一旦阻塞不暢,就會導致胸背疼痛,氣息也會短促。
栝蔞薤白白酒湯的藥方:
栝蔞實(搗碎,一枚)、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將以上三味藥一起煮,煮到剩二升,分成兩次溫服。
胸痹嚴重到無法躺臥,心痛痛到背部的,可以用栝蔞薤白半夏湯來治療。
【註解】上一條的胸痹胸背痛,還能躺臥,是因為疼痛比較輕微而且氣沒有上逆。這一條的心痛痛到背部且無法躺臥,是因為疼痛劇烈而且氣向上逆行,所以仍然使用之前的藥方,但要加入半夏來降逆。
【集註】尤怡說:胸痹嚴重到無法躺臥,是因為胸中疼痛劇烈,肺氣向上而無法向下運行;心痛痛到背部,是因為氣閉塞不通。這種情況的胸痹更加嚴重。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有痰飲在背後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