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奔豚氣病脈證并治第八

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按】篇中只有奔豚一證,而吐膿、驚怖、火邪皆簡脫,必有缺文。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註】奔豚者,腎病也,以其病從少腹上衝咽喉,有如豚竄奔突之狀,故名之也。發作則腎氣上乘於心而欲死,作已則氣衰復還於腎而止,故其病雖有微甚不同,然必皆從驚恐得之。蓋驚傷心,恐傷腎,兩藏交病也。水能勝火,腎上凌心,故治法宜瀉腎而補心也。

【集註】張從政曰:驚者,為自不知故也;恐者,為自知也。

周揚俊曰:少陰脈循喉嚨,因其所繫之經,而上衝殊便也。

發汗後,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註】此條與《傷寒論》同。《傷寒論》中無「發汗後」三字,而有「太陽傷寒者,加温鍼必驚也」十一字,當從《傷寒論》為是。蓋明所以致驚之由非一端,卽寒侵鍼處,亦能為是病也。夫太陽傷寒者,加温鍼必驚也,謂病傷寒之人,卒然加以温鍼,其心必驚,非謂温鍼之後必生驚病也。燒鍼,卽温鍼也,燒鍼取汗亦汗法也。鍼處宜當避寒,若不知謹,外被寒襲,火鬱脈中,血不流行,所以有結核腫赤之患也。夫温鍼取汗,其法亦為迅烈矣,既鍼而營不奉行作解,必其人素寒陰盛也。故雖有温鍼之火,但發核赤,又被寒侵,故不但不解,反召陰邪,而加鍼之時,心既驚虛,所以腎水陰邪,得上凌心陽而發奔豚也。奔豚者,腎水陰邪之氣,從少腹上衝於心,若豚之奔也。先灸核上各一壯者,外祛其寒邪,繼與桂枝加桂湯者,內伐其腎邪也。

【集註】周揚俊曰:奔豚,北方腎邪也。燒鍼令汗,縱不合法,與少陰何與而作奔豚?蓋太陽相表裏也,鍼處被寒,核起而赤,吾知前此之邪未散,而後此之邪復入,惟桂能伐腎邪也。所以用桂加入桂枝湯中,一以外解風邪,一以內泄陰氣也。先灸核上者,因寒而腫,惟灸消之也。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 芍藥(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註】奔豚氣上衝咽喉,發作欲死,是奔豚之甚者也。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是奔豚之微者也。甚者以桂枝加桂湯,從腎逐陰降逆也;微者以奔豚湯,從心調血散逆也。

奔豚湯方

甘草 芎藭 當歸(各二兩) 半夏(四兩) 黃芩(二兩) 生葛(五兩) 芍藥(二兩) 生薑(四兩)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白話文:

醫師說:有一種病叫做奔豚,還有一種是吐膿,另外有受到驚嚇的,以及體內有火邪的,這四種病都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引起的。

(註解:這段文字中只提到奔豚這種病,吐膿、驚嚇、火邪等都只簡略帶過,應該是有缺漏文字。)

醫師說:奔豚這種病,是從下腹部開始,氣向上衝到喉嚨,發作的時候感覺快要死了,過一會兒又會停止,都是因為受到驚嚇恐懼而引起的。

(註解:奔豚是一種腎臟的疾病,因為它的病狀是從下腹部往上衝到喉嚨,像小豬奔跑衝撞一樣,所以叫做奔豚。發作的時候,是腎氣向上壓制到心臟,所以感覺快要死了,發作過後,氣就會衰弱,又回到腎臟而停止,所以雖然病情有輕微和嚴重之分,但一定都是因為受到驚嚇恐懼所導致。因為驚嚇會傷到心臟,恐懼會傷到腎臟,這是兩個臟器同時生病。水可以克制火,腎氣向上壓制心臟,所以治療方法應該要瀉腎氣而補心氣。)

(註解:張從政說:受到驚嚇是因為自己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恐懼是因為自己知道發生什麼事。

周揚俊說:少陰經脈是沿著喉嚨走的,所以病氣沿著它所連結的經脈往上衝特別方便。)

發汗之後,用燒熱的針去扎,讓它出汗,結果扎針的地方因為受寒,起了硬塊而且紅腫,這樣一定會發奔豚,氣會從下腹部往上衝到心臟,可以在那個硬塊上用艾草灸一下,各灸一壯,然後搭配桂枝加桂湯來治療。

(註解:這條跟《傷寒論》裡的描述相同。《傷寒論》裡沒有「發汗後」這三個字,而是說「太陽經受寒的人,如果用溫針一定會受到驚嚇」,應該要以《傷寒論》的說法為準。意思是說,會造成驚嚇的原因不只有一種,即使是扎針的地方受寒,也會造成這個病。太陽經受寒的人,如果突然用溫針,他的心一定會受到驚嚇,不是說溫針之後一定會產生驚嚇的病。燒針就是溫針,燒針取汗也是一種發汗的方法。扎針的地方應該要注意避寒,如果沒有注意,讓外面寒氣侵襲,熱氣鬱積在經脈中,血液循環不順暢,所以會有硬塊腫紅的狀況。用溫針取汗,方法也很快速猛烈了,既然扎了針,身體氣血卻沒有正常運作,這一定是這個人本來就屬於寒性體質。所以即使有溫針的熱,只會造成硬塊紅腫,又受到寒氣侵襲,所以不但沒辦法解除,反而招來寒邪,而且扎針的時候,心已經很虛弱,所以腎的陰邪之氣,就有機會往上壓制心陽,而發作奔豚。奔豚就是腎的陰邪之氣,從下腹部往上衝到心臟,像小豬奔跑一樣。先在硬塊上各灸一壯,是為了從外驅散寒邪,接著用桂枝加桂湯,是為了從內攻打腎的邪氣。)

(註解:周揚俊說:奔豚是北方的腎邪。燒針取汗,就算方法不正確,也跟少陰經沒關係,怎麼會造成奔豚呢?這是因為太陽經和少陰經是互相表裡的關係,扎針的地方受寒,起了硬塊而且紅腫,我認為這是先前殘留的邪氣還沒散去,然後又讓邪氣入侵,只有桂可以攻打腎邪。所以用桂加入桂枝湯中,一方面可以從外解風邪,一方面可以從內散陰氣。先灸硬塊的原因是因為寒氣造成的腫脹,只有用灸才能消除它。)

桂枝加桂湯的配方: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七升,用小火煮到剩下三升,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一升。

奔豚,如果氣往上衝到胸部,腹部疼痛,而且有時候發冷有時候發熱,可以用奔豚湯來治療。

(註解:奔豚的氣往上衝到喉嚨,發作的時候感覺快要死了,這是比較嚴重的奔豚。氣往上衝到胸部,腹部疼痛,而且有時候發冷有時候發熱,這是比較輕微的奔豚。嚴重的奔豚用桂枝加桂湯,是從腎來驅除陰邪,降逆氣;輕微的奔豚用奔豚湯,是從心來調和氣血,散逆氣。)

奔豚湯的配方:

甘草、芎藭、當歸(各二兩)、半夏(四兩)、黃芩(二兩)、生葛(五兩)、芍藥(二兩)、生薑(四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將以上九味藥材,用水二斗,煮到剩下五升,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