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二 (4)
卷二 (4)
1.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并治第三
苦參湯方
苦參(一升)
水一斗,煮取七升,熏洗日三。
雄黃熏方
雄黃
上一味為末,筒瓦二枚,合之燒,向肛熏之。
《脈經》云:病人或從呼吸,上蝕其咽;或從下焦,蝕其肛陰。蝕上為惑,蝕下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
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己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註】病者脈數,謂病狐惑之人脈數也。數主瘡主熱,今外無身熱,而內有瘡熱,瘡之熱在於陰,故默默但欲臥也。熱在於陽,故微煩汗出也,然其病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者,是熱蘊於血,故眥絡赤也。七八日四眥皆黑者,是熱瘀血腐,故眥絡黑也。若不能食,其毒尚伏諸裏,若已能食,其毒已化成膿也。故以赤小豆排癰腫,當歸調瘍血,米漿和胃氣也。
【集註】李彣曰:經云:脈數不止,而熱不解,則生惡瘡。今膿成何處?大率在喉與陰肛。蓋積熱生蟲,亦積熱成膿,是亦惡瘡之類也。
赤小豆當歸散方
赤小豆(浸令芽出,曝乾,三升) 當歸
上二味,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註】陰陽平,正氣也;陰陽偏,邪氣也;陰陽變,異氣也。正氣者,卽四時令平之氣也,中人為病,徐而淺;邪氣者,卽四時不和之氣也,中人為病,速而危;異氣者,非常災癘之氣也,中人為病,暴而死。所以過五日不治,以五藏相摶俱受邪也,此氣適中人之陽,則為陽毒;適中人之陰,則為陰毒。非後人所論陰寒極、陽熱極之陰毒、陽毒也。觀其所主之方,要不過升麻、甘草、當歸、鱉甲、蜀椒、雄黃,而並不用大寒大熱之藥,則可知仲景所論陰毒陽毒,非陰寒極、陽熱極之謂也。此二證卽今世俗所稱痧證是也。陽毒終屬陽邪,故見面赤斑斑如錦文,唾膿血之熱證;陰毒終屬陰邪,故見面目青,身痛如被杖之寒證。二證俱咽喉痛者,以此證乃邪從口鼻而下入咽喉,故痛也。
【按】由此推之,凡邪所過之處無不痛也。故中此氣之人,不止咽喉痛,身痛,甚至有心腹絞痛,大滿大脹,通身絡脈青紫暴出,手足指甲色如靛葉,口噤牙緊,心中忙亂,死在旦夕者。若謂必從皮毛而入,未有為病如是之速者也,是必從口鼻,而下入咽喉無疑。況陰毒反去雄黃、蜀椒,必傳寫之譌。故治是證者,不必問其陰陽,但刺其尺澤、委中、手中十指脈絡暴出之處出血,輕則用刮痧法,隨卽服紫金錠,或吐、或下、或汗出而愈者不少,若吐瀉不止,厥逆冷汗,脈微欲絕,用炮附子、炮川烏、吳茱萸、丁香、生乾薑、甘草,虛者加人參救之,亦多得生。
白話文: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第三
苦參湯方:用苦參一升,加水一斗,煎煮至七升,每日熏洗三次。
雄黃熏方:將雄黃研磨成粉末,用兩個筒瓦合起來燒熱,用來熏烤肛門。
《脈經》記載:此病可能從呼吸道入侵,腐蝕咽喉(惑);或從下焦入侵,腐蝕肛門(狐)。狐惑病可用豬苓散治療。
患者脈搏頻數,無發熱,略感煩躁,只想臥床休息,並伴有汗出。發病三四日,眼睛充血,像鴿子的眼睛一樣紅;七八日,眼角發黑。如果能進食,則表示膿已形成,可用赤小豆當歸散治療。
【註釋】患者脈搏頻數是指患狐惑病的人脈搏頻數。脈搏頻數通常與瘡瘍和發熱相關,但此病外無身熱,內有瘡熱,瘡熱在陰部,所以患者只想臥床休息;熱在陽部,所以略感煩躁並出汗。發病三四日,眼睛充血像鴿子眼一樣紅,是因為熱邪蘊積於血液,導致眼周血管充血;七八日眼角發黑,是因為熱邪瘀積血肉腐敗,導致眼周血管變黑。如果不能進食,表示毒邪仍在體內潛伏;如果能進食,表示毒邪已化膿。所以用赤小豆來排泄癰腫,用當歸來調和瘀血,用米漿來調和胃氣。
【集註】李彣說:《脈經》記載:脈搏頻數不止,發熱不退,就會生出惡瘡。膿瘡長在哪裡呢?大多在喉嚨和肛門。這是因為積熱生蟲,也因為積熱成膿,都屬於惡瘡一類。
赤小豆當歸散方:取赤小豆(浸泡至發芽,曬乾,三升)和當歸,搗成粉末,用米漿送服,每次方寸匕,每日三次。
陽毒的症狀:面部出現紅斑,像錦緞上的紋理一樣,咽喉疼痛,吐出膿血。五日內可治癒,七日內未治癒則難以痊癒。可用升麻鱉甲湯治療。
陰毒的症狀:面色青紫,全身疼痛,像被棍棒打過一樣,咽喉疼痛。五日內可治癒,七日內未治癒則難以痊癒。可用去雄黃蜀椒的升麻鱉甲湯治療。
【註釋】陰陽平衡是正氣;陰陽偏盛偏衰是邪氣;陰陽變異是異氣。正氣是指四季氣候平和的氣,正氣傷人,病程緩慢;邪氣是指四季氣候失調的氣,邪氣傷人,病程迅速危急;異氣是指非常災害瘟疫的氣,異氣傷人,病程迅速致死。所以超過五日不治,是因為五臟互相搏鬥,都受到邪氣侵犯。這種氣如果侵犯人體陽氣,就成為陽毒;如果侵犯人體陰氣,就成為陰毒。這與後人所說的陰寒極度和陽熱極度的陰毒陽毒不同。觀察其主要藥物,不過是升麻、甘草、當歸、鱉甲、蜀椒、雄黃,並沒有使用寒熱極端的藥物,所以可以知道仲景所說的陰毒陽毒,並不是陰寒極度和陽熱極度。這兩種病症就是現在俗稱的痧證。陽毒屬於陽邪,所以表現為面部紅斑,像錦緞上的紋理一樣,並吐出膿血的熱證;陰毒屬於陰邪,所以表現為面色青紫,全身疼痛像被棍棒打過一樣的寒證。兩種病症都咽喉疼痛,是因為邪氣從口鼻進入咽喉,所以疼痛。
【按語】由此推斷,凡是邪氣經過的地方都會疼痛。所以中邪的人,不只是咽喉疼痛,全身疼痛,甚至還有心腹絞痛,腹部脹滿,全身經絡青紫凸起,手腳指甲顏色像靛青葉,嘴巴緊閉,牙關緊咬,心中煩亂,隨時可能死亡。如果說邪氣一定從皮膚進入,則沒有病症如此迅速的。所以一定是由口鼻進入咽喉,毫無疑問。況且陰毒反而去掉雄黃、蜀椒,一定是抄寫錯誤。所以治療這種病症,不必區分陰陽,只要刺破尺澤、委中、手部十指脈絡凸起的地方放血,輕者用刮痧法,然後服用紫金錠,或者吐、或者瀉、或者出汗而痊癒的人很多。如果吐瀉不止,出現厥逆冷汗,脈搏微弱將死,則使用炮附子、炮川烏、吳茱萸、丁香、生薑、甘草,虛弱者加人參救治,也能救活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