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2.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并治第三

論曰: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然,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欲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每尿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尿時頭不痛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尿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各隨證治之。

【註】百合,百瓣一蒂,如人百脈一宗,命名取治,皆此義也。百合病者,謂人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日百脈卽一脈也,猶言百體一體也,是蓋以周身言之也,周身之脈,分而言之曰百,合而言之曰一,故曰百脈一宗。若曰百合之病,總脈病也。脈者謂十二脈,三百六十五絡脈也。傷寒大病之後,餘熱未解,百脈未和,或平素多思不斷,情志不遂,或偶觸驚疑,卒臨景遇,因而形神俱病,故有如是之現證也。百脈周於身,脈病則身病,故身形如和不和,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也。百脈通於心,脈病則心病,故常默默也。如寒無寒,如熱無熱,似外感而非外感也。意欲食復不能食,或有美時,或聞食臭,有不用時,似裏病而非裏病也。至脈數、口苦、小便赤者,是鬱結之熱,雖侵裏而其熱未甚也。方其初病之時,醫者不識,誤為表裏之病,以藥汗下之,故劇吐利也。雖劇吐利,不變諸逆。若有神靈,身形如前之和,而脈則比前微數,故其勢卽不能遽進,不覺加甚,而亦不能速愈也。試以緩愈之期,約略言之,重者不過六十日,輕者不過二十日,輕重之間者,不過四十日可愈也。然愈必以每尿時頭痛不頭痛,惡風不惡風,快然不快然辨者,以經脈之邪,莫不由太陽而愈也。頭痛惡風,是其經之候也;尿時快然,是其府之徵也。其證或未病而預見者,其證指百合病等證言也。未病,言未病傷寒病也,猶言未病傷寒之前,而預先見百合欲食不食等證也。或病四五日而出,謂已病傷寒之後,而始見百合病證也。預先見者,是先有情志不遂,偶觸驚疑而召病也,或病二十日或一月才見者,是因傷寒病後而才見也。故曰:各隨證治之也。

【集註】李彣曰:《活人書》云:傷寒大病後,氣血未得平復,變成百合病。今由百脈一宗,悉致其病觀之,當是心、肺二經之病也。如行臥、飲食、寒熱等證,皆有莫可形容之狀,在《內經》解㑊病似之。觀篇中有如神靈者,豈非以心藏神、肺藏魄,人生神魄失守,斯有恍惚錯妄之情乎?又曰:《內經》云:凡傷於寒,則為病熱。熱氣遺留不去,伏於脈中,則昏昏默默,凡行臥、飲食、寒熱,皆有一種虛煩不耐之象矣。

白話文:

關於百合病,是因為全身的經脈都受到影響而導致的疾病。患者會出現想吃東西卻吃不下,常常默默不語,想躺下又睡不著,想走動卻沒力氣,有時想吃東西,有時又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身體感覺忽冷忽熱,但又不是真正的發冷或發熱,嘴巴會覺得苦,小便顏色偏紅,吃任何藥都沒效,吃了藥反而會嚴重嘔吐或拉肚子。當身體狀況好像恢復正常時,脈搏卻會變得微弱且頻數。如果每次小便時頭痛,大約需要六十天才能痊癒;如果小便時頭不痛,但身體會發冷,大約四十天會好;如果小便時感覺舒暢,只是頭暈,大約二十天就會痊癒。這種病可能會在還沒生病時就出現徵兆,也可能在生病四五天後才出現,也可能在生病二十天或一個月後才稍微出現,治療方法會根據不同的情況而有所不同。

【註解】百合,有多瓣且共用一個蒂,就像人體的百脈都歸於一個整體。所以用「百合」來命名這個疾病,其治療的原理也是基於這個概念。「百合病」的意思是指,人體全身的經脈都受到影響而導致的疾病。「百脈一宗」的意思是,全身的經脈都歸於一體,就像全身各個部位都屬於同一個身體一樣,這是用全身的角度來看待。全身的經脈,分開來說有許多條,合起來說則是一條,所以說是「百脈一宗」。所謂「百合病」,就是所有經脈都出問題的病。這裡所說的「脈」,指的是十二經脈和三百六十五絡脈。在經歷傷寒等大病之後,如果身體的餘熱沒有完全消退,全身經脈沒有恢復平衡,或者平時思慮過多、情緒不順,或是突然受到驚嚇、遇到突發狀況,都可能導致身心俱病,出現這些症狀。全身的經脈遍布全身,經脈生病則身體也會生病,所以身體會感覺好像正常又好像不正常,想躺下又睡不著,想走動又沒力氣。全身的經脈通往心臟,經脈生病則心臟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會常常默默不語。感覺忽冷忽熱,但又不是真正的外感疾病。想吃東西卻吃不下,有時想吃,有時又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這好像是內在疾病,但又不完全是。至於脈搏頻數、嘴巴苦、小便紅,這是體內鬱結的熱,雖然影響到體內,但熱的程度還不算太嚴重。在剛開始發病的時候,醫生如果沒有正確判斷,誤以為是外感或內在疾病,用發汗或瀉下的藥物來治療,就會導致嚴重的嘔吐或拉肚子。雖然出現嚴重的嘔吐和拉肚子,但病情不會因此而逆轉。如果身體狀況好像恢復正常,但脈搏卻比之前更微弱且頻數,說明病情沒有快速好轉,也沒有繼續惡化,但也無法很快痊癒。從痊癒的時間來看,比較嚴重的可能需要六十天,比較輕微的可能只需要二十天,介於兩者之間的可能需要四十天左右。而判斷是否痊癒,要根據每次小便時是否頭痛、是否怕風、小便時是否感到舒暢來判斷,因為經脈的邪氣都是從太陽經而逐漸消退的。頭痛怕風是太陽經受到影響的表現,小便時感到舒暢是膀胱(太陽經所屬的腑)恢復正常的徵兆。這種病也可能在還沒有生病時就出現徵兆,這裡說的「證」是指百合病等症狀。所謂「未病」,是指還沒得傷寒等病,也就是在得傷寒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想吃東西卻吃不下等百合病的症狀。也有可能在得傷寒後四五天才出現百合病的症狀。提前出現徵兆的,是因為先前有情緒不順或突然受到驚嚇等原因。也有可能是在得傷寒病後二十天或一個月才出現,所以說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治療。

【集註】李彣認為,《活人書》中說,傷寒大病後,氣血還沒有恢復平衡,就可能轉變成百合病。現在從「全身經脈都受到影響而導致的疾病」來看,這應該是心經和肺經的疾病。像無法正常行走、躺臥、飲食、以及忽冷忽熱等症狀,都無法用一般的狀況來形容,這跟《內經》中描述的「解㑊病」很相似。文章中說「如有神靈」,難道不是因為心藏神、肺藏魄,當人的神和魄失去控制時,就會出現精神恍惚、錯亂的情形嗎?他又說,《內經》提到,凡是受到寒邪侵襲而導致的疾病,都會轉變成熱。如果熱氣沒有完全消退,潛伏在經脈中,就會出現昏昏沉沉、默默不語的狀況,在行走、躺臥、飲食、以及寒熱方面都會有虛煩、無法忍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