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八 (6)
卷八 (6)
1. 水氣病第十五
〔少陰脈,緊而沉,沉則為水,小便卽難,〕脈得諸沉者,當責有水,身體腫重。
【按】「脈得諸沉者」一條,乃始論水氣病之脈,當列於篇首。
但古本「脈得諸沉」之上,有「少陰脈緊而沉……」四句,文義不屬,并有脫簡,不釋,且刪之。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
〔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
【按】「其人消渴」之下。
古本有「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四句,與上文義不屬,當另分為一條,在本門五條之次,始合裏水脈證。
白話文:
少陰脈緊而沉,沉則代表水氣積聚,導致小便困難。脈象沉,就應該考慮水氣問題,身體會因此腫脹沉重。水氣病人的眼睛下方會有臥蠶,面容光澤黯淡,脈象沉伏,並且會出現口渴的症狀。如果腹部腫大,小便不暢,脈象沉而微弱,代表體內有水氣,可以考慮使用瀉藥治療。
裏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越婢加朮湯主之。
〕
【按】「越婢加朮湯主之」七字,當在後「太陽病脈浮而緊」條內,「發汗卽愈」之下,文義始屬,必是錯簡在此,觀其裏有水之之文,豈有用越婢加朮湯發表之藥,自可知也。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按】「其人陰腫」四字,當在腎水條內,錯簡在此,當移之。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尿,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其人陰腫〗。
白話文:
內有水濕的人,全身及臉部會出現腫脹的情況,脈搏沈而小便不順暢,因此導致水濕積聚在體內。如果小便能順利排出,則是因為身體流失了水分,所以會感到口渴。
[越婢加朮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註】「越婢加朮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這七個字,應該在「太陽病脈浮而緊」這一條的最後,「發汗即痊癒」之後,才能正確理解文意。顯然它被錯位放置在這裡,由於有關於體內有水濕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知道它並不是用於發汗的藥物治療。
心水的情況,會讓人覺得身體沈重且呼吸困難,無法平躺休息,感到煩躁。[這種情況下,患者的陰部會腫脹。]
【註】「這種情況下,患者的陰部會腫脹」這四個字,應該放在「腎水」這一條目下,被錯置在這裡,應該把它移回去。
腎水的情況,腹部會膨脹且肚臍處腫起,腰部疼痛,排尿困難,陰部會有潮濕感,類似牛鼻頭的汗水,腳部反而感到冰冷,但臉部卻變得消瘦。[這種情況下,患者的陰部也會腫脹。]
【按】「面反瘦」之下,當補上條「其人陰腫」四字。
師曰:寸口脈遲而濇,遲則為寒,濇為血不足;跗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
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不利;榮衛不利,則腹滿腸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俱勞,陽氣不通卽身冷;陰氣不通卽骨疼;陽氣前通則惡寒,陰氣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尿,名曰氣分〖,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按】「名曰氣分」之下,當補入下條「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十五字。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白話文:
【按】在「面反瘦」的表述後面,應該補充「其人陰腫」四個字。
老師說:寸口脈遲而濇,遲表示有寒氣,濇表示血液不足;跗陽脈微而遲,微表示氣血不足,遲表示有寒氣。
如果寒氣不足,就會導致手腳逆冷;手腳逆冷,就會影響到營衛的運行;營衛運行受阻,就會導致腹脹、腸鳴聲響,氣體轉移到膀胱;營衛都感到疲勞,陽氣不通暢就會使身體變冷;陰氣不通暢就會導致骨頭疼痛;陽氣先得到通暢就會感到怕冷,陰氣先得到通暢就會導致關節僵硬、麻木;陰陽調和,氣血才能順暢流通,大氣循環一次,氣血就能分散開來,實症會失去氣血,虛症會出現遺尿,這種情況被稱為氣分問題,應使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
【按】在「名曰氣分」的表述後面,應該補充「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這十五個字。
[氣分,心下堅硬,形狀像盤子,邊緣圓滑,是因飲食過多導致,應使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
【按】「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之十六字,當是衍文,觀心下堅之本條自知。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之十五字,當在上條氣分之下,文氣始屬,正是氣分之治法,必是錯簡在此,當移之。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
風氣相摶,風强則為隱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强則為水,難以俯仰。
風氣相擊,身體〔洪〕{浮}腫,汗出乃愈。
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按】「身體洪腫」之「洪」字,當是「浮」字,改之,「此為黃汗」四字,當是衍文。
白話文: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這十六個字,應該是後人添加的,從「心下堅」這條文意就可以理解。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這十五個字,應該放在上面「氣分」的條目下面,這樣文意才順暢,而且也符合「氣分」的治療方法。這段文字很可能是抄寫時出現錯誤,才會出現在錯誤的地方。
脈象浮而洪,浮代表風,洪代表氣。
風氣互相交纏,風盛就會出現隱疹,身體會發癢,癢是泄去風邪的表現,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痂癩;氣盛就會變成水腫,難以彎腰抬頭。
風氣互相衝擊,身體浮腫,出汗就可以治癒。
怕風就是虛寒,這是風水邪氣入侵的表現;不怕風的人,小便通暢,上焦有寒,口裡會流口水。
「身體洪腫」的「洪」字應該是「浮」字,應該改過來。「此為黃汗」這四個字應該是後人添加的。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卽愈,此「為風水。
惡寒者,此為極虛,發汗得之。
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
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痛在骨節。
欬而喘,不渴者,此為〔脾〕{肺}脹,其狀如腫,發汗卽愈〖,越婢加朮湯主之〗。
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者,皆不可發汗。
【按】「脾脹」之「脾」字,當是「肺」字,改之,發汗卽愈之下,當補入前條之「越婢加朮湯主之」七字。
〔裏〕{皮}水越婢加朮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脈搏浮而緊,通常會伴隨骨節疼痛,如果沒有疼痛,反而覺得身體沉重酸痛,而且不渴,只要出汗就能痊癒,這是風水症。
若伴隨惡寒,則體虛,發汗即可治癒。
若口渴但不惡寒,則是皮水症。
若身體腫脹且冰冷,如同周痹,胸悶難以進食,反而集中疼痛,傍晚躁動難以入眠,這是黃汗症,疼痛位於骨節。
若咳嗽且喘不過氣,但不渴,這是肺脹,症狀如同腫脹,發汗即可治癒,越婢加朮湯可以治療。
然而,這些病症如果伴隨口渴、腹瀉、頻繁小便,則不能發汗治療。
皮水症可以服用越婢加朮湯或甘草麻黃湯治療。
【按】「裏水」,之「裏」字,當是「皮」字,豈有裏水,而用麻黃之理,當改之。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按】「厥而」二字,當是衍文。
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
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風}水。
發其汗卽已。
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按】「為氣水」之「氣」字,當是「風」字,若是「氣」字,則無發汗之理,且通篇並無氣水之病,當改之。
白話文:
「裏水」中的「裏」字,應該是「皮」字,哪有裏水這種病症呢?使用麻黃的治療方法也不合適,應該修改。
皮水症,可以用蒲灰散治療。
「厥而」兩個字應該是多餘的字。
水病的脈象沉小,屬於少陰經。
脈象浮的屬於風,沒有水份而虛脹的屬於風水。
只要發汗就能治好。
脈象沉的病人適合用麻黃附子湯,脈象浮的病人適合用杏子湯。
「為氣水」中的「氣」字,應該是「風」字,如果是「氣」字,就沒有發汗的道理,而且整篇文章都沒有氣水這種病症,應該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