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

1. 婦人雜病第二十二

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厯年,血寒積結胞門。

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

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脇疼痛,與藏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

時著男子,非止女身。

在下〔來〕{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衝急痛,膝脛疼痛,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

非有鬼神〖,此皆帶下〗。

久則羸瘦,脈虛多寒。

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鍼藥,治危得安。

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

【按】「在下來多」之「來」字,當是「未」字。

本條皆經水斷絕之病,若系「來多」,則與上文不合,與下文經候不勻亦不合,當改之。

又本條內「此皆帶下」四字,當在非有鬼神之下,文義始屬,當移之。

婦人藏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草小麥大棗湯主之。

【按】甘草小麥大棗湯方,義未詳,必是譌錯。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數十日不止,暮卽發熱,少腹裏急,腹滿,手掌煩熱,脣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

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證脣口乾燥,故知之。

當以温經湯主之。

【按】「所病下利」之「利」字,當是「血」字,文義始屬,當改之。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按】「再」字當是「不」字,若是「再」字,一月兩來,與上文不利不合,當改之。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摶,此名曰革。

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覆花湯主之〕。

【按】此條詳在《傷寒論·辨脈法篇》,錯簡在此。

「旋覆花湯主之」一句,亦必是錯簡,半產漏下,則氣已下陷,焉有再用旋覆花下氣之理?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少陽篇》內,故不復釋。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少陽篇》內,故不復釋。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和,胸脇滿,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少陽篇》內,故不復釋。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陽明篇》內,故不復釋。

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穀氣之實也,〔膏髮煎導之,〕〖長服訶黎勒丸〗。

【按】「膏髮煎導之」五字,當是衍文。

此「穀氣之實也」之下,當有「長服訶黎勒丸」之六字。

後陰下氣謂之氣利,用訶黎勒散;前陰下氣謂之陰吹,用訶黎勒丸,文義始屬。

蓋訶黎勒丸以訶黎勒固下氣之虛,以厚朴、陳皮平穀氣之實,藥病相合,此方錯簡在《雜療篇》內。

下小兒疳蟲蝕齒一方,殺蟲解毒,或另有小兒門,或列在雜方內,茲列於婦人雜病之末,亦錯簡也。

2. 存疑

None

3. 痰飲欬嗽第十三

欬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

衝氣卽低,而反更欬、胸滿者,用苓桂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以治其欬滿。

欬滿卽止,而更復渴,衝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

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

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

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發其陽故也。

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

4. 水氣病第十五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摶,名曰沉。

跗陽脈浮而數,浮脈卽熱,數脈卽止,熱止相搏,名曰伏。

沉伏相搏,名曰水。

沉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摶,水走皮膚,卽為水矣。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卽惡寒,水不沾流,走於腸間。

問曰:病者苦水,面目、身體、四肢皆腫,小便不利。

脈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氣上衝咽,狀如炙肉,當微欬喘。

審如師言,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沉而緊,沉則為水,緊則為寒;沉緊相搏,結在關元。

始時當微,年盛不覺,陽衰之後,營衛相干,陽損陰盛,結寒微動,腎氣上衝,咽喉塞噎,脇下急痛。

醫以為留飲而大下之,氣擊不去,其病不除;後重吐之,胃家虛煩,咽燥欲飲水,小便不利,水穀不化,面目手足浮腫。

又與葶藶丸下水,當時如小瘥,食飲過度,腫復如前,胸脇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揚溢,則浮欬喘逆。

當先攻擊衝氣,令止,乃治欬,欬止其喘自瘥,先治新病,病當在後。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厯節。

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此榮氣也。

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

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卽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耆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