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3)

1. 瘧病第四

師曰: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

弦〔小〕{沉}緊者下之瘥,弦遲者可温之,弦〖浮〗緊者,可發汗鍼灸也,弦〔浮〕{滑}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

【按】「弦小緊者」之「小」字,當是「沉」字,則有可下之理。

弦緊者,當是「弦浮緊」,則有可發汗之理。

「弦浮大」者,當是「弦滑大」,則有可吐之理。

且不遺本文瘧脈自弦之意,當改之補之。

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若但熱不寒者,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鑠肌肉。

【按】此言癉瘧,其文脫簡,《內經》已詳,不復釋。

温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按】此言温瘧,其文脫筒,《內經》已詳,不復釋。

瘧多寒者,名曰牝瘧,蜀漆散主之。

【按】此言牝瘧,其文脫簡,《內經》已詳,不復釋。

2. 藏府經絡先後第一

師曰:病人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腹}中病。

【按】「頭中病」之「頭」字,當是「腹」字。

經中從無頭中病之文,且文義不屬,當改之。

師曰:吸而微數,其病在中焦。

實也,當下之卽愈;虛者不治。

在上焦者,其吸〔促〕{遠};在下焦者,其吸〔遠〕{促}。

此皆難治。

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

【按】「吸促」之「促」字,當是「遠」字,「吸遠」之「遠」字,當是「促」字,方合病義,當移之。

問曰:〔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摶,〕〔血〕{厥}氣入藏卽死,入府卽愈,此為卒厥。

何謂也?師曰:脣口青,身冷,為入藏,卽死;如身和,汗自出,為入府,卽愈。

【按】「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摶」之十八字,文理不順,衍文也,當刪之。

血氣入藏之「血」字,當是「厥」字,始與卒厥相合,當改之。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

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欬,上氣,喘,噦,咽,腸鳴,脹滿,心痛,拘急。

五藏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為一百八病。

五勞、七傷、六極,婦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濁邪居下。

大邪中表,小邪中裏。

〔䅽〕{漀}飥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風中於前,寒中於暮,濕傷於下,霧傷於上;風令脈浮,寒令脈急,霧傷皮腠,濕流關節,食傷脾胃。

極寒傷經,極熱傷絡。

【按】字典無「䅽」字,當是「漀」字。

漀音傾,側水也。

後之積聚門,䅽氣之「䅽」字,亦誤。

問曰:病有急當救裏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太陰篇》內,故不復釋。

夫諸病在藏,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小便不利〗,與猪苓湯。

餘皆倣此。

【按】「如渴者」之下,當有「小便不利」四字。

必是遺失,當補之。

3. 黃疸病第十六

諸黃,猪膏髮煎主之。

4.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第十二

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

5. 果實菜穀禁忌第二十五

食躁〔式〕{或}躁方

【按】食躁式躁之「式」字,當是「或」字,應改之。

6. 雜療第二十三

〔長服訶黎勒丸方。

【按】此方當移在前篇「穀氣之實也」之下。

7. 痙濕暍第二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强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

〔若發其汗者,寒濕相摶,其表益虛,卽惡寒甚。

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按】「痙病也」之下諸句,與上文義不屬。

與後條之「為欲解,脈如故」諸句,文義相屬,宜分於彼。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按】「反惡寒」之「反」字,衍文也。

玩痙病之條自知,當惡寒也。

宜刪之。

〖若發其汗者,寒濕相摶,其表益虛,卽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

【按】「暴腹脹大者」五字,衍文也,當刪之。

8. 中風厯節第五

寸口脈〔遲〕{浮}而緩,〔遲〕{浮}則為〔寒〕{風},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卽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卽重不勝;邪入於府,卽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卽難言,口吐涎。

【按】「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摶,邪在皮膚」,此五句原文在本條之首,當在後條之首。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此六句原文在後條,當在此條之首,文氣始各得相屬,必系錯簡,當移之。

其中有「浮者血虛」一句,必是衍文,當刪之。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二「遲」字當是「浮」字,「寒」字當是「風」字,始得文義了然,且遲緩二脈不能並見,當改之。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風},寒〔虛〕{風}相摶,邪在皮膚,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按】「浮則為虛,寒虛相摶」二「虛」字,應是「風」字,當改之。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

枯泄相摶,名曰斷〔泄〕{絕},榮氣不通,衛不獨行,榮衛俱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羸瘦。

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

假令發熱,便為厯節也。

病厯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按】「名曰斷泄」之「泄」字,當是「絕」字,始與下文相屬,當改之。

諸肢節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温温〕{嗢嗢}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按】温温應是「嗢嗢」,當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