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八 (3)
卷八 (3)
1. 瘧病第四
師曰: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
弦〔小〕{沉}緊者下之瘥,弦遲者可温之,弦〖浮〗緊者,可發汗鍼灸也,弦〔浮〕{滑}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
【按】「弦小緊者」之「小」字,當是「沉」字,則有可下之理。
弦緊者,當是「弦浮緊」,則有可發汗之理。
「弦浮大」者,當是「弦滑大」,則有可吐之理。
且不遺本文瘧脈自弦之意,當改之補之。
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若但熱不寒者,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鑠肌肉。
白話文:
老師說,瘧疾的脈象是弦脈,弦數的脈象多為熱證,弦遲的脈象多為寒證。弦脈沉緊的,可以服用瀉藥治療;弦脈遲的,可以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弦脈浮緊的,可以用發汗針灸的方法治療;弦脈浮滑而大的,可以服用吐瀉藥治療。弦脈數的,是風邪引起的,可以用飲食調理的方法治療。
老師又說,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就會出現發熱、氣短、煩躁、手足發熱、想嘔吐等症狀,稱為癉瘧。如果只是發熱不寒,是邪氣藏於心臟,並停留在肌肉之間,會導致身體消瘦。
【按】此言癉瘧,其文脫簡,《內經》已詳,不復釋。
温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按】此言温瘧,其文脫筒,《內經》已詳,不復釋。
瘧多寒者,名曰牝瘧,蜀漆散主之。
【按】此言牝瘧,其文脫簡,《內經》已詳,不復釋。
白話文:
這段話說的是癉瘧、溫瘧和牝瘧。癉瘧的描述很簡略,《內經》已經詳細解釋過了,就不再贅述。溫瘧的脈象平穩,患者不覺得寒冷,只有發熱、骨節疼痛、煩躁不安、偶爾嘔吐,可以用白虎加桂枝湯治療。牝瘧主要是寒症,用蜀漆散治療。牝瘧的描述也很簡略,《內經》已經詳細解釋過了,就不再贅述。
2. 藏府經絡先後第一
師曰:病人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腹}中病。
【按】「頭中病」之「頭」字,當是「腹」字。
經中從無頭中病之文,且文義不屬,當改之。
師曰:吸而微數,其病在中焦。
實也,當下之卽愈;虛者不治。
在上焦者,其吸〔促〕{遠};在下焦者,其吸〔遠〕{促}。
此皆難治。
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
【按】「吸促」之「促」字,當是「遠」字,「吸遠」之「遠」字,當是「促」字,方合病義,當移之。
問曰:〔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摶,〕〔血〕{厥}氣入藏卽死,入府卽愈,此為卒厥。
白話文:
老師說,病人說話聲音低微,喜歡驚呼的,是骨節間有病;說話聲音嘶啞,聲音無法傳達的,是心膈間有病;說話聲音細長,像是鳥叫一樣的,是腹部有病。
老師說,吸氣時呼吸微弱且次數少的,病在中焦。實證的病人,立即治療就能痊癒;虛證的病人就無法治癒。病在上焦的病人,吸氣時呼吸較遠;病在下焦的病人,吸氣時呼吸較短促。這些都是難以治療的。呼吸急促且不穩定的病人,無法治癒。
問道: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證,滑則為氣證,實氣相合,氣血逆流入藏就會死亡,氣血逆流入府就會痊癒,這就是卒厥。
何謂也?師曰:脣口青,身冷,為入藏,卽死;如身和,汗自出,為入府,卽愈。
【按】「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摶」之十八字,文理不順,衍文也,當刪之。
血氣入藏之「血」字,當是「厥」字,始與卒厥相合,當改之。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
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欬,上氣,喘,噦,咽,腸鳴,脹滿,心痛,拘急。
五藏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為一百八病。
五勞、七傷、六極,婦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白話文:
什麼叫做入藏?老師說:嘴唇和嘴巴發青,身體冰冷,就是入藏,馬上就會死;如果身體還算溫暖,汗水自然流出來,就是入府,就會痊癒。
「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摶」這十八個字,文理不通順,是多餘的文字,應該刪除。
血氣入藏的「血」字,應該是「厥」字,才能跟卒厥相符合,應該改過來。
問:陽病十八,是什麼意思?老師說:頭痛,頸部、腰部、脊椎、手臂、腳抽痛。
陰病十八,是什麼意思?老師說:咳嗽、上氣、喘不過氣、呃逆、咽喉痛、腸鳴、腹脹、心痛、肌肉拘緊。
五臟的疾病各有十八種,加起來是九十種疾病;人還有六種微恙,每種微恙又有十八種疾病,加起來是一百零八種疾病。
五勞、七傷、六極、婦人的三十六種疾病,都不包括在其中。
清邪居上,濁邪居下。
大邪中表,小邪中裏。
〔䅽〕{漀}飥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風中於前,寒中於暮,濕傷於下,霧傷於上;風令脈浮,寒令脈急,霧傷皮腠,濕流關節,食傷脾胃。
極寒傷經,極熱傷絡。
【按】字典無「䅽」字,當是「漀」字。
漀音傾,側水也。
後之積聚門,䅽氣之「䅽」字,亦誤。
問曰:病有急當救裏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太陰篇》內,故不復釋。
白話文:
邪氣輕則浮於表面,重則沉於深層。大的邪氣侵犯於外,小的邪氣侵犯於內。
由飲食不節所造成的邪氣,從口入者,大多是積食。
五種邪氣侵犯人體,各有不同的表現:風邪從前面侵入,寒邪從傍晚侵入,濕邪侵犯下部,霧邪侵犯上部;風邪導致脈象浮,寒邪導致脈象急,霧邪侵犯肌膚腠理,濕邪流注關節,食邪傷及脾胃。
極度的寒冷傷害經脈,極度的炎熱傷害血脈。
當病人出現腹瀉、清穀不止、身體疼痛等症狀時,應急救裡;而如果病人身體疼痛,但大便已經恢復正常,則應急救表。
夫諸病在藏,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小便不利〗,與猪苓湯。
餘皆倣此。
【按】「如渴者」之下,當有「小便不利」四字。
必是遺失,當補之。
白話文:
在治療藏象(人體內臟)的疾病時,若要進行治療,應該根據病人的症狀來選擇相應的方法。例如,如果病人表現出口渴但小便不順暢的症狀,則可以使用豬苓湯來進行治療。 其他類似的病情也應該按照這種方法來處理。「如渴者」下面應該加上「小便不利」這四個字,似乎是遺漏了,應該補上。
3. 黃疸病第十六
諸黃,猪膏髮煎主之。
4.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第十二
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
白話文:
【火邪】指的是,使用桂枝去除芍藥並加入蜀漆、牡蠣和龍骨的救逆湯來治療。
【心下悸】指的是,使用半夏和麻黃的丸藥來治療。
5. 果實菜穀禁忌第二十五
食躁〔式〕{或}躁方
【按】食躁式躁之「式」字,當是「或」字,應改之。
白話文:
【說明】食躁或躁方中的「式」字,應該是「或」字,需要進行修改。
6. 雜療第二十三
〔長服訶黎勒丸方。
〕
【按】此方當移在前篇「穀氣之實也」之下。
白話文:
【說明】這個配方應該放在前面一章「穀氣之實也」下面。
7. 痙濕暍第二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强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
〔若發其汗者,寒濕相摶,其表益虛,卽惡寒甚。
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
【按】「痙病也」之下諸句,與上文義不屬。
與後條之「為欲解,脈如故」諸句,文義相屬,宜分於彼。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按】「反惡寒」之「反」字,衍文也。
玩痙病之條自知,當惡寒也。
宜刪之。
〖若發其汗者,寒濕相摶,其表益虛,卽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白話文:
病人身體發熱但腳冰冷,脖子僵硬,怕冷,偶爾頭發熱、臉紅、眼睛紅,頭部單獨搖動,突然嘴巴緊閉,背部反弓,這是痙病。
(註:以下兩句與上文意思不符,應該移到後文「為欲解,脈如故」的段落。)
如果病人出汗,寒濕交纏,表層更加虛弱,所以更怕冷。
病人出汗後,脈象像蛇一樣。
(註:以下兩句為後文「為欲解,脈如故」的段落。)
太陽病,發熱不汗,反倒怕冷,稱為剛痙。
(註:此處「反」字為多餘的字。)
由痙病的條目可知,病人應該怕冷。
(註:此處「反惡寒」之「反」字為多餘的字,可刪除。)
〗〔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
【按】「暴腹脹大者」五字,衍文也,當刪之。
白話文:
"突然腹部脹大"的情況,表示正在消化;如果脈象與之前一樣,反而變得深沈緊繃,則是肌肉收縮的徵兆。
【解析】"突然腹部脹大者"這五個字是多餘的文字,應該刪除。
8. 中風厯節第五
寸口脈〔遲〕{浮}而緩,〔遲〕{浮}則為〔寒〕{風},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卽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卽重不勝;邪入於府,卽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卽難言,口吐涎。
【按】「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摶,邪在皮膚」,此五句原文在本條之首,當在後條之首。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此六句原文在後條,當在此條之首,文氣始各得相屬,必系錯簡,當移之。
白話文:
寸口脈摸起來遲緩而浮,遲緩代表寒風,浮則代表虛弱;若脈象是榮緩,代表失血,衛緩則代表中風。邪氣侵犯經絡,脈浮代表血虛,絡脈空虛,邪氣無法消散,可能出現偏左或偏右的症狀。邪氣逆流,正氣反而急促,正氣引導邪氣,導致身體歪斜不便。
邪氣停留在經絡,則肌膚失去知覺;邪氣侵犯經絡,則身體沉重無力;邪氣入侵臟腑,則不認得人;邪氣深入內臟,則舌頭難以說話,還會吐口水。
其中有「浮者血虛」一句,必是衍文,當刪之。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二「遲」字當是「浮」字,「寒」字當是「風」字,始得文義了然,且遲緩二脈不能並見,當改之。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風},寒〔虛〕{風}相摶,邪在皮膚,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按】「浮則為虛,寒虛相摶」二「虛」字,應是「風」字,當改之。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
枯泄相摶,名曰斷〔泄〕{絕},榮氣不通,衛不獨行,榮衛俱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羸瘦。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寒,風寒相搏,邪氣在皮膚,則身體發癢起疹子;心氣不足,邪氣入侵,則胸悶氣短。
味酸傷筋,筋傷則脈緩,稱為泄;味鹹傷骨,骨傷則肌肉萎縮,稱為枯。
枯泄相搏,稱為絕,氣血運行不暢,衛氣不能獨行,榮衛都衰弱,三焦失其功能,四肢無力,身體消瘦。
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
假令發熱,便為厯節也。
病厯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按】「名曰斷泄」之「泄」字,當是「絕」字,始與下文相屬,當改之。
諸肢節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温温〕{嗢嗢}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按】温温應是「嗢嗢」,當改之。
白話文:
如果單腳腫脹,伴隨黃色汗水排出,小腿冰冷,且發熱,就可能是歷節病。歷節病會造成關節無法彎曲伸直,疼痛難忍,烏頭湯可以治療。
各種肢體關節疼痛,身體虛弱,腳腫脹得像要脫落,頭暈氣短,噁心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