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痰飲欬嗽第十三

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裏虛。脈偏弦者,飲也。〗

【按】「微者短氣」句下,古本有「脈雙弦者寒也……」諸句,文義不屬,另分一條,在本門二十七條之次。

假令〔瘦〕{病}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巔}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按】瘦人之「瘦」字,當是「病」字。癲眩之「癲」字,當是「巔」字;巔者頭也。文義始屬,當改之。

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飲者,脇下痛引缺盆,欬嗽則轉甚。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喘},四肢厯節痛。〔脈沉者,有留飲。〕

【按】此條古本於四肢厯節痛之下,有「脈沉者,有留飲」一句,當另為一條,始合論脈之義。短氣而渴之「渴」字,當是「喘」字,四肢上,當有缺文。

病者脈伏,其人慾自利,利反快〖,此為留飲欲去故也〗。雖利,心下續堅滿,甘遂半夏湯主之。

【按】「心下續堅滿」句下,「此為留飲欲去故也」八字,當在「利反快」之下,此傳寫之譌,當移之。

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水在脾,少氣身重。水在肝,脇下支滿,嚏而痛。水在腎,〔心〕{臍}下悸。

【按】「心下悸」之「心」字,當是「臍」字,當改之。

支飲〔胸〕{腹}滿者,厚朴大黃湯主之。

【按】「支飲胸滿」之「胸」字,當是「腹」字,若是「胸」字,無用承氣湯之理,當改之。

脈弦〔數〕{遲},有寒飲,冬夏難治。

【按】「脈弦數」之「數」字,當是「遲」字,始與寒飲之理合,當改之。

欬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青龍湯〔下〕{汗}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

【按】按「小青龍湯下已」之「下」字,當是「汗」字,蓋大、小青龍湯,皆汗劑也,當改之。

白話文:

痰飲咳嗽

病人喝水很多,必定會氣喘胸悶。凡是飲食減少,喝水卻很多,水停留在心窩下部,嚴重的話會心悸,輕微的則會氣短。脈象是雙弦脈,這是寒證;脈象是偏弦脈,這是飲邪。

瘦弱的病人臍下心悸,吐出涎沫並且頭暈目眩,這是水飲停滯,五苓散可以治療。

心窩下有水飲停滯,患者背部冰冷,像手掌那麼大的一片。水飲停滯,還會引起脅肋下疼痛,痛感牽引到鎖骨上窩,咳嗽時疼痛加劇。胸中有水飲停滯,患者會氣短且氣喘,四肢關節疼痛。

脈象沉伏,患者想腹瀉,腹瀉反而很快,這是因為水飲要排出體外的緣故。即使腹瀉了,心窩下仍然堅硬脹滿,甘遂半夏湯可以治療。

水停留在心臟,心窩下堅硬脹滿,氣短,厭惡水,不想喝水。水停留在肺臟,會吐出涎沫,想喝水。水停留在脾臟,會氣短,身體沉重。水停留在肝臟,會脅肋下脹滿,打噴嚏時疼痛。水停留在腎臟,臍下心悸。

腹部脹滿,厚朴大黃湯可以治療。

脈象弦而遲,有寒飲停滯,冬夏都很難治療。

咳嗽逆氣,倚靠著才能喘息,無法平臥,小青龍湯可以治療。小青龍湯服用後出汗,唾液增多,口乾,寸脈沉,尺脈微弱,手足厥逆,氣體從小腹部上衝到胸咽,手足麻痹,面部發熱像醉酒一樣,然後又下流到陰部,小便困難,時而又有冒汗的症狀,此時可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療氣體上衝。

2.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第十二

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浮}弦者,衄;脈〔浮〕{沉}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欬者,必吐血。

【按】脈沉當是「脈浮」,脈浮當是「脈沉」,文義始屬,當改之。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摶,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辨脈篇》內,故不復釋。

心氣〔不足〕{有餘},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按】心氣「不足」二字,當是「有餘」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當改之。

白話文:

患者臉色蒼白,沒有寒熱症狀,脈象浮而弦,則會流鼻血;脈象沉而弱,按壓脈搏幾乎摸不到,則會大出血;如果患者煩躁咳嗽,必定會吐血。

原文中關於脈象的描述有誤,應將「脈沉」改為「脈浮」,將「脈浮」改為「脈沉」。

寸口脈弦而有力,弦脈代表氣血虧虛,有力則代表氣虛;氣血虧虛又加氣虛,這叫做「革脈」。女性則表現為月經過多或陰道出血,男性則為失血。 這部分詳細說明請參考《傷寒論·辨脈篇》。

若心氣過盛,導致吐血或流鼻血,則可用瀉心湯治療。原文中「心氣不足」應改為「心氣有餘」,因為心氣不足的情況下,是無法用瀉心湯治療的。

3. 五藏風寒積聚第十一

肺中風者,口燥而喘,〔身〕{頭}運而重,〔冒〕{風}而腫脹。

【按】「身運而重」當是「頭運而身重」,「冒而腫脹」當是「冒風而腫脹」,乃與文義始為相屬,當改之補之。

肝中寒者,〔兩臂不舉,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轉側,食則吐〔而汗出〕也。

【按】「兩臂不舉,舌本燥」二句,「而汗出」三字,文義不屬,必是錯簡,不可為後世法,不釋。

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

【按】「旋覆花湯主之」六字,與肝著之病不合,當是衍文。

心傷者,其人勞倦,卽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煩,發熱,當臍跳,其脈〔弦〕{沉},此為心藏傷所致也。

【按】「其脈弦」之「弦」字,當是「沉」字,沉為腎脈,文義相屬,當改之。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則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癲〕{狂},陽氣衰者為〔狂〕{癲}。

【按】「陰氣衰者為癲」之「癲」字,當是「狂」字;「陽氣衰者為狂」之「狂」字,當是「癲」字。《內經》曰:重陰者癲,重陽者狂。當改之。

跗陽脈浮而濇,浮則胃氣强,濇則小便數,浮濇相摶,大便則堅,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陽明篇》內,故不復釋。

問曰:病有積,有聚,有〔䅽〕{漀}氣,何謂也?師曰:積者,藏病也,終不移;聚者,府病也,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為可治。〔䅽〕{漀}氣者,脇下痛,按之則愈,復發為〔䅽〕{漀}氣。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傍;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衝;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

【按】䅽作漀解,見首篇。

白話文:

肺部受風寒的人,嘴巴乾燥且呼吸急促,頭昏沉沉的,而且身體腫脹。

肝臟寒邪入侵的人,兩臂抬不起來,舌根乾燥,喜歡長吁短嘆,胸痛,無法翻身,吃東西就嘔吐並冒汗。

肝臟鬱滯的人,總是想要用手按壓自己的胸部,在病情尚未嚴重之前,只想喝熱水。

心臟受損的人,經常勞累,臉部發紅,下半身沉重,心痛且煩躁,發熱,肚臍跳動,脈象沉弱,這是心臟受損造成的。

哭泣過度導致魂魄不安的人,是因為血氣不足,血氣不足屬於心臟的問題。心氣虛弱的人,會感到害怕,閉上眼睛想睡覺,做著遠行的夢,精神渙散,魂魄失常。陰氣虛弱的人會發狂,陽氣虛弱的人會發癲。

足陽明胃經的脈象浮而緊,浮則胃氣旺盛,緊則小便次數增多,浮緊並存,大便則乾硬,脾臟功能失調,可用麻子仁丸治療。

問:疾病有積、有聚、有濇氣,這是什麼意思呢?師曰:積,是臟腑的病,長期不移動;聚,是腑臟的病,發作有時候,疼痛會反覆轉移,是可以治療的。濇氣,是指脅肋下疼痛,按壓後會減輕,但又會反覆發作。各種積證的診斷方法:脈象細小而貼近骨頭的,就是積證。寸口脈(手腕尺側寸關尺三部中的寸部)出現此情況,積在胸中;脈象略微超過寸口,積在喉嚨中;關脈(寸關尺三部中的關部)出現此情況,積在肚臍旁;略微超過關脈,積在心窩下;略微低於關脈,積在小腹部;尺脈(寸關尺三部中的尺部)出現此情況,積在氣衝穴;脈象從左手出現,積在左側;脈象從右手出現,積在右側;脈象從左右兩側都出現,積在中間,根據脈象出現的部位來判斷積聚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