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13)

回本書目錄

(13)

1.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困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自微濇,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鍼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註】厯節屬傷氣也,氣傷痛,故疼痛也。血痹屬傷血也,血傷腫,故麻木也。前以明邪氣聚於氣分,此以明邪氣凝於血分,故以血痹名之也。尊榮人,謂膏粱之人。素食甘肥,故骨弱肌膚盛,是以不任疲勞,疲勞則汗出,汗出則腠理開。亦不勝久臥,臥則不時動搖,動搖卽加被微風,亦遂得以干之。此言膏粱之人,外盛內虛,雖微風小邪,易為病也,然何以知病血痹也?但以身體不仁,脈自微濇,則知邪凝於血故也。寸口關上小緊,亦風寒微邪應得之脈也。鍼能導引經絡取諸痹,故宜鍼引氣血,以瀉其邪,令脈不濇而和,緊去邪散,血痹自通也。

【集註】周揚俊曰:天下惟尊榮人為形樂志苦。形樂故肌膚盛,志苦故骨弱,骨弱則不耐勞,肌盛則氣不固,稍有勞困卽汗出也,汗出而陽氣虛,雖微風且得以襲之,則血為之痹。故一見脈微,則知其陽之不足,一見脈濇,則知其陰之多阻,此血痹之本脈也。而其邪入之處,則自形其小緊,小為正氣拘抑之象,緊為寒邪入中之徵。然仲景明言微風,何以反得寒脈也?蓋邪隨血脈上下,阻滯汁沫,未有不痛者,故痛為緊脈也,鍼以泄之,引陽外出,則邪去而正自伸也。

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註】此承上條互詳脈證,以明其治也。上條言六脈微濇,寸口關上小緊,此條言陰陽寸口關上俱微,尺中亦小緊,合而觀之,可知血痹之脈浮沉,寸口、關上、尺中俱微、俱濇、俱小緊也。微者虛也,濇者滯也,小緊者邪也,故血痹應有如是之診也。血痹外證,亦身體頑麻,不知痛癢,故曰:如風痹狀。但不似風痹厯關節流走疼痛也。主黃耆桂枝五物湯者,調養榮衛為本,祛風散邪為末也。

【集註】周揚俊曰:此申上條既痹之後,未能鍼引以愈,遂令寸口微者。今則陰陽俱微,且寸關俱微矣,且尺中小緊矣。夫小緊既見於尺,則邪之入也愈深而愈不得出,何也?正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也。脈經內外,謂之陰陽,上下亦謂之陰陽,今尺既小緊,則微屬內外也明矣。若言證以不仁概之,則疼痛麻木,每與我相阻,其為不仁甚矣,故以風痹象之,非真風痹也。於是以黃耆固衛,芍藥養陰,桂枝調和榮衛,托實表裏,驅邪外出,佐以生薑宣胃,大棗益脾,為至當不易之治也。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關於血痹這種病是怎麼來的?

醫生說:通常是那些生活優渥的人,他們天生骨頭比較弱,肌肉卻很豐滿,一旦過度勞累,就會出汗。如果他們喜歡躺著不動,又在不經意間吹到一點微風,就容易得這個病。這個病的特點是,把脈時會感覺到脈象細微而澀滯,在寸口和關上的位置會感覺到一點點緊。這種情況適合用針灸來引導陽氣,讓脈象恢復平和,緊的感覺消失,病就會好。

【註解】 這裡說的「厯節」是指傷到氣,氣傷了就會痛,所以會感到疼痛。而「血痹」是指傷到血,血傷了就會腫脹,所以會感到麻木。前面說的是邪氣聚集在氣分,這裡說的是邪氣凝結在血分,所以稱為「血痹」。所謂「尊榮人」是指那些吃好穿好的人,他們平時吃太多油膩甜膩的東西,導致骨頭比較弱,肌肉卻很豐滿,所以不耐勞累,一旦勞累就容易出汗。出汗時毛孔會打開,如果躺著不動,又容易吹到風,就容易得病。這說明這些生活優渥的人,外表看起來很強壯,其實體內很虛弱,即使是微小的風邪,也容易讓他們生病。那怎麼知道是血痹呢?只要身體感覺麻木不仁,脈象又細微澀滯,就表示邪氣凝結在血分了。寸口和關上出現一點點緊的脈象,也是因為受到微小的風寒邪氣影響所致。針灸可以疏通經絡,治療麻痹的病症,所以適合用針灸來引導氣血,把邪氣排出去,讓脈象不再澀滯而恢復平和,緊的感覺消失,邪氣散去,血痹自然就好了。

【集註】 周揚俊說:天下只有那些生活優渥的人,才會身體過得安逸,精神卻很疲憊。身體安逸所以肌肉豐滿,精神疲憊所以骨頭虛弱,骨頭虛弱就不耐勞累,肌肉豐滿則氣不固,稍微勞累就會出汗。出汗導致陽氣虛弱,即使是微風也容易侵襲,導致血痹。所以看到脈象微弱,就知道陽氣不足;看到脈象澀滯,就知道陰血運行不暢。這是血痹的根本脈象。而邪氣侵入的地方,則會顯現出脈象稍微緊的感覺,稍微緊表示正氣受到壓抑,緊表示寒邪入侵。但仲景明明說是微風,為何反而出現寒脈呢?這是因為邪氣隨著血脈上下流動,阻礙了氣血的運行,導致疼痛,所以痛就會出現緊脈。針灸可以發散邪氣,引導陽氣向外散發,邪氣就會離開,正氣自然就會恢復。

血痹這種病,陰陽之氣都衰弱,把脈時寸口和關上的脈象微弱,尺中的脈象稍微緊,外在表現是身體麻木不仁,感覺像風痹一樣。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黃耆桂枝五物湯來治療。

【註解】 這段文字承接上一段,詳細說明了脈象和症狀,並說明了治療方法。上一段說的是六脈細微澀滯,寸口和關上的脈象稍微緊。這段說的是陰陽之氣都虛弱,寸口和關上的脈象都微弱,尺中的脈象也稍微緊。綜合來看,可以看出血痹的脈象有浮沉變化,寸口、關上、尺中都會出現微弱、澀滯、稍微緊的現象。脈微表示虛弱,脈澀表示運行不暢,脈稍微緊表示有邪氣。所以血痹應該有這樣的脈象特徵。血痹的外在表現也是身體麻木,感覺不到疼痛,所以說「像風痹一樣」。但它跟風痹不一樣,風痹會出現關節疼痛並且會流竄,而血痹則不會。使用黃耆桂枝五物湯,主要是調理身體的氣血,增強正氣,並且驅除風邪。

【集註】 周揚俊說:這段文字補充說明了,如果前一段提到的血痹沒有及時用針灸治療好,就會導致寸口的脈象越來越微弱,甚至陰陽之氣都虛弱,而且尺中的脈象也會出現稍微緊的現象。如果尺中出現稍微緊的現象,表示邪氣入侵的更深,更難以驅除。這是因為身體虛弱的地方,就容易成為邪氣侵入的通道。脈經把內外稱為陰陽,上下也稱為陰陽。現在尺中出現稍微緊的現象,說明脈象的微弱不僅表現在外,也表現在內了。如果單純用「不仁」來概括症狀,會導致疼痛和麻木的感覺相互干擾,讓人感覺非常不舒服。所以用風痹來形容,但它並不是真正的風痹。因此,用黃耆來固護正氣,用芍藥來滋養陰液,用桂枝來調和身體的氣血,扶正祛邪,再佐以生薑來宣通胃氣,大棗來健脾,這是非常恰當而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黃耆桂枝五物湯的配方:

黃耆(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