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8)

回本書目錄

(8)

1. 中風厯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註】風病,《內經》論之詳矣。但往往與痹合論,後人惑之,故仲景復言之曰: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卽經所謂偏枯也;或但兩臂不遂者,非中風也,卽痹病也。蓋痹為陰病,脈多沉濇,風為陽病,脈多浮緩,今脈微而數,中風使然。其脈微者,正氣虛也,數者,邪氣勝也。故病中風之人,因虛而召風者,未有不見微弱之脈者也;因熱而生風者,未有不見數急之脈者也。

【集註】沈明宗曰:此分中風與痹也。風之為病,非傷於衛,卽侵於榮,故當半身不遂,謂半身之氣傷而不用也。若但臂不遂,此為痹;痹者,閉也,謂一節之氣,閉而不仁也。於是診之於脈,必微而數。微者,陽之微也;數者,風之數也。此中風使然,謂風乘虛入,而後使半身不遂也。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卽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卽重不勝;邪入於府,卽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則難言,口吐涎。

【按】「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此五句與本條文義不屬,當在後條之首。後條「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此六句亦與本條文義不屬,當在此條之首,文氣相屬,必是錯簡。其中有「浮者血虛」一句,必是衍文。浮則為虛,寒虛相搏,二「虛」字當是「風」字,是傳寫之譌。

【註】中風虛邪之脈,皆當浮緩,以浮主風,緩主虛也,榮分見緩,經絡之血亡也;衛分見緩,經絡之氣空也。蓋邪風中人,未有不由經絡血氣空虛而中也。賊邪不瀉,留而不去,在左則病左,在右則病右,淺則病經絡,深則病藏府。邪在於絡,則為病肌膚,麻木不仁也;邪在於經,則為病身肢偏重,喎斜不遂也;邪入於府,則為病九竅閉不識人也;邪入於藏,則為病舌喑難言,唇緩吐涎也。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痒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氣短。

【按】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二「遲」字當是「浮」字,「寒」字當是「風」字,始得文義了然,且遲、緩二脈不能並見,必是傳寫之譌。

【註】上條發明虛邪賊風之為病,此條發明榮衛風寒之為病也。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風,風寒之邪,相搏於表,鬱於皮膚經絡,則令人身痒而發癮疹也。若其人心氣不足,謂心胸之氣不足,而邪氣入心胸,故令人胸滿而短氣也。

白話文:

關於中風這種疾病,通常會出現半身不遂的狀況,或者只有手臂不能活動,這就是所謂的「痹症」。如果脈象微弱且頻數,這就是中風引起的。

【說明】關於風病,《內經》已經詳細論述過了。但常常把風病和痹症混在一起討論,讓後人感到困惑,所以張仲景再次說明:風病,通常會導致半身不遂,也就是經書上說的「偏枯」;如果只有兩條手臂不能活動,那不是中風,而是痹症。因為痹症是陰性疾病,脈象多為沉澀;風病是陽性疾病,脈象多為浮緩。現在脈象微弱且頻數,是中風引起的。脈微弱,是因為正氣虛弱;脈頻數,是因為邪氣旺盛。所以,患中風的人,如果是因為身體虛弱而招致風邪,一定會出現脈象微弱;如果是因為體內有熱而生風,一定會出現脈象頻數而急促。

【集註】沈明宗說:這是在區分中風和痹症。風病,不是傷在衛分,就是侵入榮分,所以會導致半身不遂,是說半邊身體的氣機受損而不能使用。如果只有手臂不能動,那就是痹症。痹,是閉塞的意思,指某一關節的氣機閉塞而不靈活。所以診斷脈象,必定是微弱而頻數。微弱,是陽氣微弱;頻數,是風邪的特性。這是中風所導致的,是指風邪趁虛而入,才導致半身不遂。

如果寸口脈象浮而且緊,緊脈代表寒邪,浮脈代表虛弱,寒邪和虛弱相互搏擊,邪氣就停留在皮膚表面。浮脈代表血虛,經絡空虛,如果邪氣不去,就會侵犯左邊或右邊的身體。邪氣反而變得遲緩,正氣就變得急迫,正氣牽引邪氣,就會導致口眼歪斜、身體不能活動。邪氣在經絡,會導致皮膚麻木不仁;邪氣在經脈,會感到身體沉重無力;邪氣進入腑,就會失去意識,不認得人;邪氣進入臟,就會出現說話困難、口吐涎沫的症狀。

【說明】「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這五句話和這段條文的意思不符合,應該放在後面的條文開頭。後面的條文「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這六句話也和這段條文的意思不符合,應該放在這段條文的開頭,這樣文氣才順暢,一定是錯簡。其中「浮者血虛」這句話,肯定是多餘的。浮脈表示虛弱,寒邪和虛弱相搏,兩個「虛」字應該是「風」字,是抄寫錯誤。

【說明】中風這種虛邪引起的脈象,都應該是浮緩的。浮脈代表風邪,緩脈代表虛弱。榮分出現緩脈,表示經絡中的血液流失;衛分出現緩脈,表示經絡中的氣血空虛。風邪侵入人體,都是因為經絡氣血空虛而趁虛而入的。邪氣如果留滯不去,在左邊就會導致左邊生病,在右邊就會導致右邊生病。邪氣在淺層,會影響經絡;在深層,會影響臟腑。邪氣在經絡,就會導致皮膚麻木不仁;邪氣在經脈,就會導致身體偏重、口眼歪斜、活動不便;邪氣進入腑,就會導致九竅閉塞,失去意識;邪氣進入臟,就會導致舌頭僵硬、難以說話、嘴唇鬆弛,流出口水。

如果寸口脈象遲而且緩,遲脈代表寒邪,緩脈代表虛弱。榮分出現緩脈,代表血液流失;衛分出現緩脈,代表中風。邪氣進入經脈,就會感到身體瘙癢,出現疹子。如果心氣不足,邪氣就會侵入心胸,導致胸悶、氣短。

【說明】寸口脈遲而緩,遲脈應該是浮脈,代表風邪,「寒」字應該是「風」字,這樣才能理解文意。遲脈和緩脈不可能同時出現,一定是抄寫錯誤。

【說明】上一條說明了虛邪賊風引起的疾病,這一條說明了榮衛氣血感受風寒引起的疾病。寸口脈象浮而且緊,緊脈代表寒邪,浮脈代表風邪。風寒邪氣在表層互相搏擊,鬱積在皮膚經絡,就會導致身體瘙癢,出現疹子。如果人體心氣不足,也就是心胸之氣不足,邪氣就會侵入心胸,導致胸悶和氣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