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2)
(2)
1. 肺痿肺癰欬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
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
【註】此詳申上條肺痿、肺癰之脈也。肺痿得之於熱亡津液,虛邪也,故脈數而虛;肺癰得之於熱毒蓄結,實邪也,故脈數而實。
【集註】李彣曰:潘碩甫云:痿與癰,皆熱在上焦,其脈皆數,皆欬,亡津液,未有異也。但痿屬肺氣虛而亡津,雖有熱亦不烈,故不至燥涸,雖欬而口中有濁唾涎沫,故脈雖數而虛也。癰則氣壅血凝,邪實而熱烈,故津液亡而更覺乾涸,口中辟辟燥,欬卽胸中隱痛,津液既涸,脈應濇滯而反滑數者,蓄熱腐膿,脈故數實也。
尤怡曰: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榮,為津亡而肺焦也;癰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為熱聚而肺㿉也。故其脈有虛實不同,而其數則一也。
問曰:病欬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欬,口乾,喘滿,咽燥不渴,時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按】肺癰之上,當有「肺痿」二字,不然本文論肺痿之義,則無著落,必是脫簡。脈微之三「微」字,當是三「浮」字,「微」字文氣不屬,必是傳寫之譌。
【註】病欬逆者,何以知為肺痿肺癰也?欬而不渴,濁唾涎沫,脈數而虛,是以脈證知為肺痿也。口中乾燥,胸中隱痛,脈數而實,是以脈證知為肺癰也。至於所以受病之由,肺痿前已言之,而肺癰則未嘗言也,故又取所以致熱而病肺痿肺癰之由,互為詳悉發明也。寸口肺脈也,肺脈當浮濇而短;今浮而數,是以知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初病風熱,外摶皮毛,則榮衛受邪,故汗出而惡寒也。末傳風熱,內舍於肺,則榮衛分病。病肺痿者,屬風熱傷於衛氣,氣分有津液而無血,津液為之濁,故其力證,欬而不吐膿血,唾濁涎沫也。病肺癰者,屬風熱傷於營血,血分有血而無津液,血為之凝蓄,故其為證,欬而不唾涎沫,吐膿血如米粥也。具發熱汗出,惡寒惡風,欬而喘滿,咽燥不渴,呼氣不入,吸氣不出,則為痿、癰互相兼有必然之證也。呼氣不入,吸氣不出,乃言其呼吸氣促,難出難入,非竟不出入也。始萌可救,謂肺傷尚淺。膿成則死,謂肺已壞矣。蓋示人圖治於早,又特為肺癰而諄諄言之也。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註】此承上條,以明急治之義也。肺癰者,謂口中辟辟乾燥,胸中隱隱作痛,脈數實也。而更加喘不得臥,是邪壅肺甚急,故以葶藶大棗瀉肺湯,大苦大寒,峻瀉肺邪,恐稍遷延,膿成則死矣。
白話文: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等疾病的脈象、症狀與治療方法
脈搏頻數而虛弱的是肺痿,脈搏頻數而有力的是肺癰。
(註:這是詳細解釋上文肺痿、肺癰脈象的部分。肺痿因熱邪耗傷津液,屬虛證,所以脈搏頻數而虛弱;肺癰因熱毒積聚,屬實證,所以脈搏頻數而有力。)
(集註:李彣說:潘碩甫認為,肺痿和肺癰都是上焦有熱邪,脈象都頻數,都咳嗽,都耗傷津液,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肺痿屬於肺氣虛弱而耗傷津液,即使有熱邪也不嚴重,所以不會乾燥到極點,雖然咳嗽,但口中會有濁痰涎沫,所以脈象雖然頻數卻虛弱。肺癰則氣機壅塞,血液凝滯,邪氣實盛而熱邪嚴重,所以津液耗傷更為明顯,感覺口乾舌燥,咳嗽時胸中隱隱作痛,津液耗竭,脈象應該澀滯,反而滑數,這是因為蓄積的熱邪腐化成膿,所以脈象頻數有力。
尤怡說:痿是指萎縮,如同草木枯萎而不茂盛一樣,是津液耗竭,肺部受損;癰是指壅塞,如同泥土阻塞不通一樣,是熱邪聚集,肺部阻塞。所以他們的脈象虛實不同,但脈搏頻數則相同。
問:病人咳嗽氣逆,從脈象如何判斷是肺癰?肺癰會有膿血,吐出膿血就會死亡,其脈象是什麼樣的?
答:寸口脈微弱而頻數,微弱表示風邪,頻數表示熱邪;微弱則出汗,頻數則惡寒。風邪侵犯衛氣,呼氣不通暢;熱邪侵犯營血,吸氣不通暢。風邪損傷皮毛,熱邪損傷血脈。風邪留滯於肺,病人就會咳嗽、口乾、氣喘胸悶、咽喉乾燥但不渴,時而咳出濁痰涎沫,時而發冷。熱邪所到之處,血液凝滯,積聚成癰膿,吐出的膿血像米粥一樣,初期可以治療,膿成則必死。
(按:肺癰之前應該有「肺痿」二字,否則本文論述肺痿的意義就沒有著落,一定是抄寫時遺漏了。脈象微弱的三個「微」字,應該是三個「浮」字,「微」字在文義上不通順,一定是抄寫時錯誤。)
(註:病人咳嗽氣逆,如何判斷是肺痿還是肺癰呢?咳嗽而不渴,咳出濁痰涎沫,脈象頻數而虛弱,這是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是肺痿。口中乾燥,胸中隱隱作痛,脈象頻數而有力,這是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是肺癰。至於致病的原因,肺痿前面已經說過了,而肺癰則沒有提到,所以又說明導致發熱而患肺痿肺癰的原因,使之詳盡明白。寸口是肺部的脈象,肺脈應該浮而澀滯且短;現在是浮而頻數,所以知道浮則為風邪,數則為熱邪,初期風熱邪氣,外束皮毛,則衛氣和營血都受邪氣侵犯,所以出汗而惡寒。後期風熱邪氣,內留於肺,則衛氣和營血分別生病。患肺痿的,屬於風熱邪氣傷及衛氣,氣分有津液而無血,津液濁化,所以其主要症狀是咳嗽而不吐膿血,咳出濁痰涎沫。患肺癰的,屬於風熱邪氣傷及營血,血分有血而無津液,血液凝滯積聚,所以其症狀是咳嗽而不咳出涎沫,吐出像米粥一樣的膿血。同時出現發熱、出汗、惡寒、惡風、咳嗽、氣喘胸悶、咽喉乾燥但不渴、呼氣不通暢、吸氣不通暢,則是肺痿和肺癰同時存在的必然症狀。呼氣不通暢、吸氣不通暢,是指呼吸急促,難以呼氣吸氣,並不是指完全不能呼氣吸氣。初期可以治療,是指肺部損傷尚淺;膿成則死,是指肺部已經壞死了。這是為了讓人及早治療,特別針對肺癰而反覆強調。)
肺癰,喘息得不到安臥,用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
(註:這是承接上文,說明急救治療的意義。肺癰是指口中乾燥,胸中隱隱作痛,脈象頻數有力。並且加重到喘息不能平臥,這是邪氣壅塞肺部非常嚴重,所以用葶藶大棗瀉肺湯,藥性苦寒,能迅速瀉去肺部的邪氣,擔心稍有延誤,膿成則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