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五

None

2. 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六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風。

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跗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食卽為滿。

尺脈浮為傷腎,跗陽脈緊為傷脾。

風寒相搏,食穀卽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穀疸。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卽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疸。

【註】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鳳,前已詳言之矣。

白話文:

病人寸口脈浮而緩,浮代表風邪,緩代表痹證,但痹證不是中風。四肢感到苦煩,脾氣顏色必定偏黃,這是瘀熱在體內流動的表現。跗陽脈緊而數,數代表熱證,熱證會導致食慾不振;緊代表寒證,吃東西後就感到飽脹。尺脈浮代表傷腎,跗陽脈緊代表傷脾。風寒相互搏擊,吃東西就頭昏眼花,穀氣無法消化,胃裡感到苦濁,濁氣往下流,小便不通暢,陰氣被寒氣侵襲,熱氣流入膀胱,導致全身發黃,稱為穀疸。額頭上發黑,微微出汗,手腳發熱,傍晚時分發病,膀胱急迫,小便自利,稱為女勞疸,腹部像水一樣脹大,難以治療。心中煩躁發熱,吃不下飯,經常想吐,稱為酒疸。

今跗陽緊數而尺脈浮,四肢苦煩,身面色黃,乃疸病也。

黃,土色也,土病則見之。

土屬脾胃,脾為陰土主濕,胃為陽土主熱,故凡病疸,皆為濕瘀熱鬱也,行於外則必四肢苦煩、身面發黃也。

蓋其人素有濕熱,外被風寒相搏,內為女勞所傷,及食穀飲酒,或與濕瘀,或與熱鬱,皆能為是病也。

若胃脈數,是熱勝於濕,則從胃陽熱化,熱則消穀,故能食而謂之陽黃。

若胃脈緊,是濕勝於熱,則從脾陰寒化,寒則不食,故食卽滿而謂之陰黃也。

陽黃則為熱疸、酒疸,陰黃則為女勞疸、穀疸也。

若尺脈不沉而浮,則為傷腎,腎傷病疸,亦為女勞疸也。

白話文:

現在如果腳背上的陽脈緊而數,並且尺脈浮,四肢感到煩躁,身體和臉色發黃,這就是黃疸病。

黃色是土的顏色,土臟有病就會顯現出來。

土屬脾胃,脾臟是陰土,主濕氣;胃是陽土,主熱氣。所以凡是患有黃疸病,都是濕氣、瘀血和熱氣鬱結造成的。這些病氣行於外,就會導致四肢煩躁、身體和臉色發黃。

因為這種病的患者,本來就體內有濕熱,又受到風寒的侵襲,內部受到勞累的損傷,加上飲食不節,或吃生冷食物,或飲酒過度,這些因素都會造成濕氣瘀結、熱氣鬱結,最終導致黃疸病。

如果胃脈數,表示熱氣勝過濕氣,就會從胃陽熱氣化生,熱氣會消耗穀物,所以患者雖然能吃,但仍然很瘦,這種情況稱為陽黃。

如果胃脈緊,表示濕氣勝過熱氣,就會從脾陰寒氣化生,寒氣會影響食慾,所以患者吃一點就覺得飽,這種情況稱為陰黃。

陽黃又分為熱黃疸和酒黃疸,陰黃又分為女勞黃疸和穀黃疸。

如果尺脈不沉而浮,則表示腎臟受損,腎臟受損導致黃疸病,也屬於女勞黃疸。

胃脈不緩而緊,則為傷脾,脾傷病疸,亦為穀疸也。

穀疸則食穀卽滿,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清氣阻於上行,故頭眩也,濁氣流於膀胱,故小便不通也。

女勞疸則額上黑,腎病色也;微汗出,濕不瘀也;五心熱,薄暮發,腎陰熱也;膀胱急,小便利,下焦虛也。

腹滿如水狀,脾腎兩敗,故謂不治也。

若心中懊憹,熱不能食,時欲吐,小腹滿,小便不利,雖見目青面黑,必是酒疸病也。

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

【註】脈沉,主裏也;渴欲飲水,熱瘀也;小便不利,濕鬱也;熱瘀濕鬱於裏,故發黃也。

白話文:

胃部脈象不平和緩,反而緊繃,說明脾臟受損。脾臟受損就會引起黃疸,這種黃疸也叫做穀疸。

穀疸患者吃飯後肚子就滿了,食物無法消化,胃裡感到苦濁,清氣無法上升,因此頭昏眼花。濁氣下行至膀胱,導致小便不通暢。

女性勞累導致的黃疸,額頭會發黑,這是腎臟疾病的顏色;微微出汗,是因為濕氣不瘀積;五心煩熱,傍晚加重,說明腎陰虛熱;膀胱急迫,小便量少,表示下焦虛弱。

肚子脹滿像裝滿水一樣,脾腎兩虛,因此無藥可治。

如果心中煩躁,熱得吃不下飯,經常想吐,小腹脹滿,小便不暢,雖然眼白發黃,臉色發黑,這一定是酒疸病。

脈象沉伏,口渴想喝水,小便不暢,這些都是發黃的表現。

脈象沉伏,說明病在內臟;口渴想喝水,說明熱邪瘀積;小便不暢,說明濕氣鬱結;熱邪、濕氣、瘀血都積聚在內臟,就會導致發黃。

首條謂脈浮緩、緊數皆令發黃,是得之於外因也;此條脈沉亦令發黃,是得之於內因也,故治黃有汗、下二法也。

【集註】李彣曰:脈沉而渴,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則濕熱內蓄,無從分消,故發黃也。

疸而渴者,其疸難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

發於陰部,其人必嘔;發於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註】未成疸前,小便不利而渴者,是欲作疸病也。

已成疸後而渴者,是熱深不已,故難治也;不渴者是熱淺將除,故可治也。

疸發於陰者,人必嘔逆。

嘔逆者,陰裏為之也。

發於陽者,人必振寒發熱。

白話文:

脈搏浮緩或緊數都會導致發黃,這是外因造成的;脈沉也可能導致發黃,這是內因造成的,所以治療黃疸有汗法和下法。如果脈沉伴隨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順暢,就是濕熱內積,無法消散,所以發黃。黃疸患者口渴,病情就難治;黃疸患者不口渴,病情就好治。黃疸發在陰部,病人必定嘔吐;黃疸發在陽部,病人會發冷發熱。還沒發黃之前,小便不順暢又口渴,就是快要得黃疸了。已經發黃之後還口渴,代表熱氣深重,所以難治;不口渴代表熱氣淺表,快要消散,所以就好治。黃疸發在陰部,人就會嘔吐。嘔吐是因為陰部發病。黃疸發在陽部,人就會發冷發熱。

寒熱者,陽表為之也。

此以渴不渴,別疸之難治、可治;以嘔逆、寒熱,辨黃之在表、在裏也。

【集註】程林曰:黃家以濕熱相搏,有口燥、鼻燥而未至於渴,渴則津液內消,邪氣獨勝;不渴則津液未竭,正氣未衰,治之所以分難易也。

陰主裏,濕勝於裏則嘔;陽主表,熱勝於表則振寒發熱也。

此條辨疸證之渴與不渴,有輕重表裏之分也。

尤怡曰:疸而渴,則熱方熾,而濕且日增,故難治;不渴則熱已減,而濕亦自消,故可治。

陰部者,裏之藏府,關於氣,故嘔;陽部者,表之軀殼,屬於形,故振寒而發熱。

白話文:

患者出現寒熱症狀,是陽氣表露的表現。

可以根據患者是否有口渴,來區別黃疸的難治與可治;也可以根據患者是否嘔吐、出現寒熱,來判斷黃疸是表證還是裏證。

黃疸患者口燥、鼻燥,但尚未達到口渴程度,是因為濕熱相互搏鬥,津液尚未內消,邪氣尚未獨勝;如果患者口渴,則代表津液已經內消,邪氣獨勝,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如果患者不口渴,則代表津液尚未竭盡,正氣尚未衰敗,治療起來就比較容易。

陰主裏,濕氣盛於裏則會引起嘔吐;陽主表,熱氣盛於表則會出現振寒發熱的症狀。

這一條論述了黃疸患者是否口渴,以及病情的輕重、表裏之分。

黃疸患者口渴,代表熱氣熾盛,濕氣也隨之日益增加,因此難治;如果患者不口渴,則代表熱氣已經減退,濕氣也會自然消散,因此比較容易治療。

陰部指的是裏面的臟腑,與氣有關,因此會引起嘔吐;陽部指的是表面的軀殼,與形體有關,因此會出現振寒發熱的症狀。

此陰陽內外淺深微甚之辨也。

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按】舌痿黃之「舌」字,當是「身」字,必傳寫之譌。

【註】身痿而黃,腹滿而躁不得睡者,屬黃家之病,在裏,當下之也。

【集註】徐彬曰:腹滿裏證也,乃有腹滿而加身痿黃,躁不得眠,瘀熱外行,此發黃之漸也。

故曰:屬黃家。

諸黃家病,但利其小便。

假令脈浮者,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註】諸黃家病,謂一切黃家病也。

黃病無表裏證,熱盛而渴者,當清之,濕盛小便不利者,但當利其小便。

白話文:

這是在討論陰陽、內外、淺深、微甚等方面的辨證。

如果病人腹脹、身體發黃且痿弱,煩躁不安、睡不著覺,屬於黃疸病。

「舌」字應該為「身」字,是傳抄錯誤。

身體痿弱發黃、腹脹煩躁難眠,屬於黃疸病,病在裏證,應該及時治療。

腹脹是裡證,伴隨身體痿弱發黃、煩躁難眠,表示瘀熱外行,是發黃的徵兆。

所以說這是黃疸病。

所有黃疸病,只要利尿就可以了。

如果脈象浮,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可以用桂枝加黃耆湯。

黃疸病沒有表裡證,如果熱盛口渴,應該清熱,如果濕盛小便不利,只要利尿即可。

假令脈浮則為在表,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

於此推之,可知脈沉在裏,當以下解之也。

【集註】高世栻曰:利小便,及黃家一定之法,故曰諸病黃家,但利小便。

然亦自有宜汗者,故又曰:假令脈浮為在表,當以汗解之。

汗解之法,宜桂枝加黃耆湯,用桂枝湯以解肌,肌解則汗自出,加黃耆以助表,表和則營衛亦通矣。

桂枝加黃耆湯方(見水氣病中)

師曰:病黃疸,發熱、煩喘、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相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裏,當下之。

白話文:

如果脈象浮於表面,就表示病邪在表層,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可以使用桂枝加黃耆湯。

以此類推,可以知道脈象沉於內,就表示病邪在裡,應該用下瀉的方法治療。

高世栻說:利尿,是治療黃疸的固定方法,所以說黃疸病,只要利尿就行。

但也有適合發汗治療的黃疸,所以又說:如果脈象浮於表面,就表示病邪在表層,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

發汗的方法,應該使用桂枝加黃耆湯,用桂枝湯來解表,表解了就會自然出汗,加黃耆來增強表氣,表氣調和了,營氣和衛氣也會暢通。

桂枝加黃耆湯的藥方(見水氣病中)

老師說:黃疸病,發熱、煩躁喘息、胸悶、口乾的,因為發病時,火邪劫奪了汗液,內外皆熱,但是黃疸病的病因是濕邪,從濕邪得來的,全身都發熱發黃,肚子裡也熱,熱邪在裡面,應該用下瀉的方法治療。

【註】此詳申黃疸誤用火汗之為病也。

病疸者,濕熱也。

今濕淫於內,則胸滿煩喘;熱淫於內,則發熱口燥。

若病發時,復以火劫其汗,則為兩熱相合。

蓋黃家所得,由濕得之,則一身必盡熱,而身面卽發黃也。

今因火劫誤汗而發黃,雖有表熱,則不當汗也,但捫其肚熱,其熱在裏,當下之以去其熱也。

【集註】程林曰:濕淫於內,則煩喘胸滿;熱淫於內,則發熱口燥;復以火迫劫其汗,反致兩熱相搏。

殊不知黃家之病,必得之濕熱瘀於脾土,故一身盡發熱而黃,正以明火劫之誤也。

若肚有熱,則熱在腹,可下之以去其濕熱。

白話文:

這段文字講的是黃疸病症,誤用火汗療法會加重病情。黃疸病症是由於濕熱內蘊導致,濕邪內侵會造成胸悶氣喘,熱邪內侵則會引起發熱口乾。若在發病時,再用火療法逼汗,就會導致內外熱邪交合,加重病情。黃疸病症是由於濕熱停滯在脾胃所致,全身發熱發黃,說明火療法是錯誤的。如果腹部有熱,則熱邪在內,應該用瀉下藥物去除濕熱。

黃病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裏實,當下之,宜大黃硝石湯。

【註】此承上條,互詳其證,以明其治也。

腹滿、小便不利而赤,是熱在裏,其人自汗出,此為表和裏實也,宜大黃硝石湯下之。

大黃硝石湯方

大黃 黃柏 硝石(各四兩) 梔子(十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硝更煮,取一升,頓服。

【集解】李彣曰: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裏病也。

自汗出,表和也。

裏病者,濕熱內甚,用梔子清上焦濕熱,大黃瀉中焦濕熱,黃柏清下焦濕熱,硝石則於苦寒瀉熱之中,而有燥烈發散之意,使藥力無所不至,而濕熱悉消散矣。

白話文:

病人腹部脹滿,小便不暢且呈紅色,並且自發汗出,這表示體表虛弱,內裏卻實熱,需要用藥物瀉下,宜用大黃硝石湯。大黃硝石湯由大黃、黃柏、硝石、梔子四味藥組成,以水煎煮後頓服,可以清熱利濕,瀉火解毒。

黃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陳湯及五苓散並主之。

【按】黃疸病之下,當有「小便不利者」五字,茵陳五苓散方有著落,必傳寫之遺。

【註】黃疸病,脈沉腹滿在裏者,以大黃硝石湯下之;脈浮無汗在表者,以桂枝加黃耆湯汗之;小便不利者,不在表裏,故以茵陳五苓散主之。

茵陳五苓散方

茵陳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見痰飲中)

上二味和,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集解】尤怡曰:此正治濕熱成疸者之法,茵陳散熱鬱,五苓利濕瘀也。

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

白話文:

黃疸病,可以用茵陳五苓散來治療。(另外有一種說法是:茵陳湯和五苓散都能治療。)

黃疸病的描述中,應該還包含「小便不利者」這五個字,才能完整說明茵陳五苓散的應用範圍,這應該是抄寫過程中遺漏的文字。

黃疸病的治療,如果脈象沉而腹部滿,表示病邪在裡,應該使用大黃硝石湯來瀉下;如果脈象浮而沒有汗,表示病邪在表,應該使用桂枝加黃耆湯來發汗。而「小便不利者」既不在表也不在裡,所以就用茵陳五苓散來治療。

茵陳五苓散的藥方:

茵陳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藥方請參考痰飲篇)

將以上兩種藥物混合,飯前服用,每次用湯匙盛滿一匙,一天服用三次。

這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導致的黃疸,茵陳可以散熱解鬱,五苓則能利濕化瘀。

如果黃疸病患者小便顏色沒有變化,想要上廁所卻排泄不出來,腹部脹滿並且呼吸困難,而且無法退熱,一旦退熱就會嘔吐,這就說明病症比較嚴重了。

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註】黃疸病小便當赤,今不赤而白,且欲自利,雖腹滿而喘,是濕盛無熱,陰黃證也。

切不可除熱,若除熱以涼藥下之,則胃必寒而作噦。

噦者主之以小半夏湯,以止噦也。

【集註】李彣曰: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裏無實可知,腹滿而喘,脾氣虛而肺氣不利耳!用苦寒藥攻裏除熱,則胃寒而虛氣上逆,故噦,宜小半夏湯散逆止噦。

高世栻曰:小便色不變,非赤也;欲自利,非下利也。

若腹滿而喘,雖似裏實,不可投寒劑以除熱,如大黃硝石湯,不可用也。

若投寒劑而除熱,則必噦。

白話文:

患了噦症,應該服用小半夏湯來治療。

黃疸病的患者,小便通常是紅色的,但現在小便卻是白色的,而且還想拉肚子,雖然腹部脹滿且呼吸困難,但這並非熱證,而是濕氣過盛導致的陰黃症。

切記不可使用寒涼的藥物來退熱,因為這樣會讓胃寒而引起噦症。

噦症主要是由胃寒引起,所以用小半夏湯來治療,可以止住噦症。

噦,呃逆也。

半夏生薑辛温散寒,故噦者,當以小半夏湯主之也。

小半夏湯方(見痰飲中)

黃疸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

【註】疸病屬脾,脾主土,土無定位,寄旺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

期之十八日者,土旺之日也,故治十日以上當瘥,而不逾十八日之外也。

若逾十八日不瘥而反劇者,則土衰矣。

故曰:難治。

【集註】高世栻曰:十八日,乃脾土寄旺於四季之期,十日,土之成數也,黃疸之病在於脾土,故當以十八日為期。

然治之宜先,故治之十日以上卽當瘥。

白話文:

「噦」就是打嗝。

半夏和生薑辛溫散寒,所以打嗝的人,應該用小半夏湯來治療。

小半夏湯的方劑在痰飲篇中可以找到。

黃疸病應該以十八天為期限,治療十天以上就會痊癒,如果超過十天反而加重,就很難治。

黃疸病屬於脾臟,脾臟主土,土沒有固定的位置,寄居在四季末的各十八天。

以十八天為期,是因為土旺的日期,所以治療十天以上就會痊癒,不會超過十八天。

如果超過十八天沒有痊癒反而加重,那就表示土氣衰敗了。

所以說,這時就很難治。

高世栻說:十八天,是脾土寄居在四季末的日期,十天,是土氣的成數。黃疸病在於脾土,所以應該以十八天為期限。

然而治療應該趁早,所以治療十天以上就會痊癒。

至十日以上不瘥,而疸病反劇者,是謂難治,謂土氣虛敗不可治也。

穀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卽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穀疸,茵陳蒿湯主之。

【註】此詳申穀疸之為病也。

未成穀疸之時,其人多病寒熱。

寒熱作時,則不能食;寒熱止時,則或能食,雖能食,然食後卽頭暈目眩,心煩不安。

此為濕瘀熱鬱而內蒸,將作穀疸之徵也。

久久身面必發黃,為穀疸矣。

宜茵陳蒿湯利下,使從大、小二便而出之。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 梔子(十四枚) 大黃(二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話文:

如果黃疸病持續十天以上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就屬於難治之症,這代表患者的脾胃虛弱,無法恢復,幾乎無藥可治。

穀疸是一種由濕熱瘀阻引起的黃疸病,患者會出現寒熱交替、食慾不振、吃飯後頭昏眼花、心煩不安等症狀,久而久之,皮膚和眼白會發黃,這就是穀疸。茵陳蒿湯可以治療穀疸。

這段文字詳細說明了穀疸的病因和症狀。

在穀疸發病初期,患者會經常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

寒熱發作時,患者無法進食;寒熱消退時,患者可以勉強進食,但吃飯後會頭暈目眩、心煩不安。

這是濕熱瘀阻在體內積聚,將要發作穀疸的徵兆。

久而久之,患者的身體和臉部會發黃,這就正式患上了穀疸。

應服用茵陳蒿湯,幫助排出體內的濕熱,從大小便中將其排出。

茵陳蒿湯的配方如下: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

將三味藥材用水一斗煎煮,先煮茵陳,煮到只剩下六升,再加入梔子和黃,繼續煮到只剩下三升,去渣,分三次溫服。

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穀疸。

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註】穀疸屬胃熱,脈當數,今脈遲,脾藏寒也。

寒不化穀,所以雖飢欲食,食難用飽,飽則煩悶,胃中填塞健運失常也。

清者阻於上升,故頭眩;濁者阻於下降,故小便難也。

此皆欲作穀疸之徵。

其證原從太陰寒濕鬱黷而生,若誤以為陽明熱濕發黃,下之雖腹滿暫減,頃復如故,所以然者,脈遲寒故也。

此發明欲作穀疸,屬脾陰寒化而不可下者也。

白話文:

小便排泄不順暢,尿液像肥皂角汁一樣,顏色偏紅,整晚肚子都消瘦,黃色物質從尿液中排出。

陽明病,脈搏遲緩,食慾不振,吃一點就感覺飽脹,飽脹後容易煩躁不安,頭昏眼花,小便困難,這預示著要發展成穀疸。

即使瀉下,腹部仍然脹滿如故,原因是脈搏遲緩。

註解:穀疸屬於胃熱,脈搏應該要數,現在脈搏遲緩,是脾臟寒涼。

寒涼無法消化食物,所以雖然飢餓想吃,卻吃不下多少,吃飽了就煩躁,胃中塞滿了食物,運化功能失常。

清氣被阻礙,無法上升,所以頭昏眼花;濁氣被阻礙,無法下降,所以小便困難。

這些都是穀疸的徵兆。

這種病症的根源在於太陰寒濕鬱結,如果誤以為是陽明熱濕發黃,瀉下雖然可以暫時減輕腹部脹滿,但很快又會恢復原狀,原因是脈搏遲緩,體內有寒氣。

這段文字說明了欲作穀疸,屬於脾陰寒化,不可瀉下的疾病。

【集註】程林曰:脈遲為寒,寒不殺穀,故食難用飽。

飽則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蘊蓄則發煩,熏蒸則作眩也。

小便難者,以脈遲則無陽以施化濁氣,但留於胃而不宣,是以欲作穀疸。

若下之,徒虛其胃而腹滿如故也,所以然者,以脈遲為寒之故也。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註】此詳申女勞疸之為病,黃疸日晡所發熱,乃陽明熱症,當不惡寒也;而反惡寒者,非陽明熱症,此或為女勞得之也。

白話文:

脈搏遲緩代表體內寒氣重,寒氣會影響食物消化,所以吃不飽。吃飽了,食物的氣無法消化,胃中積聚著濁氣,濁氣積聚就會讓人感到煩躁,向上熏蒸則會頭昏眼花。小便不順暢也是因為脈搏遲緩,陽氣不足無法化解濁氣,濁氣停留在胃中無法宣泄,所以容易出現黃疸。如果服用瀉藥,只會虛耗脾胃,腹脹依舊。這就是脈搏遲緩代表寒氣重的原因。

黃疸患者在下午發熱,但反而怕冷,這是女性勞損導致的,膀胱急迫,小腹脹滿,全身發黃,額頭發黑,腳底發熱,進而演變成黑疸,腹部脹滿像水一樣,大便黑色,偶爾稀溏。這種女性勞損導致的黃疸,不是水腫,腹脹難治,用硝石礬石散治療。

這裡詳細說明了女性勞損導致的黃疸,黃疸患者在下午發熱,應該是陽明熱證,不應該怕冷;反而怕冷,就不是陽明熱證,可能是女性勞損導致的。

女勞得之疸證,雖膀胱急,少腹滿,而小便自利;身雖盡黃,而額上則黑;雖發熱,惟足下甚。

此少陰熱因作黑疸也。

故腹脹如水狀,而大便必黑,時溏,知非水脹病,乃為女勞得之疸脹病也。

時溏黑色者,亦藏病及血之徵也。

血病者顏必變,豈有色黑而血不病者乎?女勞疸腹滿者為難治,以其脾腎兩敗也。

以硝石入血消堅,礬石入氣勝濕,然此方治標固宜,非圖本之治。

世久書譌,姑辨其理也。

【集註】尤怡曰:黃家,日晡所本當發熱,今發熱而反惡寒者,此為女勞得之疸也。

熱在胃淺而腎深,故熱深則先反惡寒也。

白話文:

女性因勞累導致黃疸,雖然膀胱急迫、小腹脹滿,但小便通暢;身體雖然全身泛黃,但額頭卻是黑色的;雖然發熱,但腳底卻很冷。

這是少陰經熱氣導致的黑色黃疸。

因此,腹部脹滿像水一樣,大便必定是黑色的,而且時常稀軟,就知道這不是水腫病,而是女性因勞累導致的黃疸脹滿病。

時常稀軟且黑色的糞便,也是藏病影響到血液的徵兆。

血病的人臉色必定會改變,怎麼可能臉色發黑,卻說血液沒有病呢?女性因勞累導致的黃疸腹脹,難以治療,因為脾腎都受損。

用硝石入血消解堅硬,用礬石入氣勝過濕氣,然而這種方法只是治標,並不是治本。

由於時間久遠,古書可能出現錯誤,這裡只是辨明道理。

黃家說:一般情況下,太陽西斜時應該發熱,現在發熱反而怕冷,這就是女性因勞累導致的黃疸。

熱氣在胃部比較淺,在腎臟比較深,所以深處的熱氣首先表現為怕冷。

膀胱急,額上黑,足下熱,大便黑,皆腎熱之徵。

雖少腹滿脹有如水狀,而實為腎氣不行,非脾濕而水不行也。

惟是證兼腹滿,則脾腎並傷,而其治為難耳!硝石鹹寒除熱,礬石除痼熱在骨髓,骨與腎合,用以清腎熱也。

大麥粥和服,恐傷胃也。

硝石礬石散方

硝石 礬石(燒,等分)

上二味為散,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候也。

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註】婦人產後經崩,發黃色者,乃脫血之黃色,非黃疸也。

白話文:

膀胱急迫、額頭發黑、腳底發熱、大便發黑,都是腎臟熱氣的徵兆。

雖然肚子脹滿,感覺像是水一樣,但實際上是腎氣運行不順暢,並非脾臟濕氣導致水液運行不順。

不過,如果同時出現腹部脹滿的症狀,就表示脾臟和腎臟都受損了,治療起來就會比較困難。硝石性寒可以除熱,礬石可以清除骨髓裡的頑固熱氣,骨頭與腎臟相連,因此可以用來清熱解毒。

用大麥粥來服用藥物,可能會傷胃。

硝石礬石散的配方:

硝石、礬石(燒成灰,各取等量)

將上述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大麥粥汁調和,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服用三次。

病情隨著大小便排出,小便顏色恢復正常為黃色,大便顏色也恢復正常為黑色,就表示病情在好轉。

如果是男性患者,小便顏色變黃,而且自己排尿順暢,應該服用虛勞小建中湯。

婦女產後如果出現經血崩漏、顏色發黃,是失血導致的黃色,並不是黃疸。

今男子黃而小便自利,則知非濕熱發黃也。

詢知其人必有失血亡血之故,以致虛黃之色外現。

斯時汗、下、滲、利之法俱不可施,惟當與虛勞失血同治,故以小建中湯調養營衛,黃自愈矣。

【集註】高世栻曰:女為陰,男為陽,陰主血,陽主氣,男子黃,陽氣虛也。

黃者土之色,陽氣虛而土色外呈。

中無濕熱,故小便自利。

此為虛也,故當以小建中湯和其陰陽,調其血氣也。

本論《血痹虛勞篇》有小建中湯主治虛勞,故曰:虛勞小建中。

意謂此男子黃而小便利,亦為虛勞之證云爾。

白話文:

如果一個男人面色發黃,卻小便通暢,就能知道這不是濕熱引起的發黃。詢問得知,他肯定有失血的情況,導致虛黃的顏色外顯。這種情況下,出汗、瀉下、滲出、利尿的方法都不適合,應該像治療虛勞失血一樣,用小建中湯調養營氣和衛氣,黃色自然會消失。

小建中湯方(見虛勞中)

酒黃疸者,或無熱譫言,小腹滿,欲吐,鼻燥。

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註】此詳申酒疸之為病也。

酒體濕而性熱,過飲之人必生濕熱為疸病也。

無熱,無外熱也;譫語、鼻燥,有內熱也;小腹滿,濕熱蓄於膀胱也;欲吐,濕熱釀於胃中也。

其脈浮者,酒熱在經,先吐之以解外也;沉弦者酒飲在裏,先下之以解內也。

【集註】李彣曰: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故鼻燥也。

夫病酒黃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註】此詳酒疸之病。

白話文:

小建中湯方(見虛勞中)

酒黃疸者,或無熱譫言,小腹滿,欲吐,鼻燥。

患有酒黃疸的人,可能沒有發熱、神志不清,但小腹脹滿,想吐,鼻孔乾燥。

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如果脈象浮,表示酒熱在上焦,應先用藥引吐,以解外熱;若脈象沉弦,表示酒熱在下焦,應先用藥導瀉,以解內熱。

【註】此詳申酒疸之為病也。

這段文字詳細說明酒黃疸的病因和表現。

酒體濕而性熱,過飲之人必生濕熱為疸病也。

酒的性質濕潤而性熱,過度飲酒的人,必然會產生濕熱,導致黃疸病。

無熱,無外熱也;譫語、鼻燥,有內熱也;小腹滿,濕熱蓄於膀胱也;欲吐,濕熱釀於胃中也。

沒有發熱,表示沒有外熱;神志不清、鼻孔乾燥,表示有內熱;小腹脹滿,是濕熱積聚在膀胱;想吐,是濕熱積聚在胃中。

其脈浮者,酒熱在經,先吐之以解外也;沉弦者酒飲在裏,先下之以解內也。

脈象浮,表示酒熱在上焦經脈,應先用藥引吐,以解外熱;脈象沉弦,表示酒熱在下焦內臟,應先用藥導瀉,以解內熱。

【集註】李彣曰: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故鼻燥也。

李彣說:胃經的陽明脈,從鼻樑交接的地方開始,所以鼻孔乾燥是胃經熱的表現。

夫病酒黃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患有酒黃疸的人,必然小便不暢,而且伴隨心口發熱、腳底發熱的症狀,這些都是酒黃疸的表現。

【註】此詳酒疸之病。

這段文字再次強調酒黃疸的病理。

濕熱生也,必小便不利。

其候心中熱,胃府熱也;足下熱,胃經熱也。

是其酒疸之證也。

【集註】程林曰:夫小便利則濕熱行,不利則濕留於胃,胃脈貫膈下足跗,上熏胃脘則心中熱,下注足跗,則足下熱也。

酒疸,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註】此詳申酒疸宜吐之治也。

酒疸,心中熱、欲吐者,謂胃中煩亂懊憹欲吐,非吐之不能愈也。

【集註】程林曰:後證熱深則懊憹欲吐,今微熱則心中熱亦欲吐。

病屬上焦,故吐之可愈也。

酒黃疸,心中懊憹,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

白話文:

溼熱產生時,必然導致小便不暢。

其症狀表現爲心中發熱,胃部發熱;腳底發熱,則是胃經發熱。

這是酒疸的症狀。

【集註】程林說:小便通暢則溼熱得以散去,若不暢通則是溼氣滯留在胃部。胃部的脈絡貫穿至膈下和腳踝,向上燻蒸胃部時會導致心中發熱,向下注入腳踝時則導致腳底發熱。

酒疸,心中發熱並有噁心欲吐的感覺,通過嘔吐可以得到緩解。

【註釋】這部分詳細闡述了酒疸適宜使用嘔吐療法進行治療。

酒疸,心中發熱並有噁心欲吐的感覺,指的是胃部因煩亂、懊惱而想要嘔吐,並非因爲嘔吐而無法痊癒。

【集註】程林說:在後階段,如果熱症加重,則會感到懊惱並想要嘔吐,現在只是輕微的發熱,心中也感到熱並有想要嘔吐的感覺。

疾病屬於上焦病症,因此通過嘔吐可以得到治癒。

酒疸(黃疸),心中懊惱或伴有熱痛,使用梔子大黃湯進行治療。

【註】此詳申酒疸宜下之治也。

酒黃疸,謂因飲酒過度而成黃疸也。

心中懊憹欲吐,或自吐之而愈,或服梔子豉湯吐之而愈,皆可也。

若心中懊憹不欲吐,或心中熱痛,皆非吐之可愈,故以梔子大黃湯下之愈也。

梔子大黃湯方

梔子(十四枚) 大黃(一兩) 枳實(五枚) 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集解】魏荔彤曰:酒黃疸,心中懊憹或熱甚而痛,梔子大黃湯主之,蓋為實熱之邪立法也。

酒家積鬱成熱,非此不除也。

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酒黃疸的治療方法。酒黃疸指的是因過度飲酒導致的黃疸。如果患者感到噁心嘔吐,可以自行嘔吐或服用梔子豉湯催吐,都能達到治療效果。但若患者沒有嘔吐的慾望,或感到心口灼熱疼痛,則不適合催吐,需要服用梔子大黃湯來治療。梔子大黃湯由梔子、大黃、枳實和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可以治療因酒積鬱積而導致的實熱症狀。

如果酒黃疸長期不治,會發展成黑疸,患者會出現眼白發青、面色發黑、口中有蒜泥味、大便黑色、皮膚和指甲無知覺、脈象浮弱等症狀。即使顏色略帶黃色,也能判斷是黑疸。

【註】酒疸,心中懊憹,或心中熱痛,脈沉實者,當下之。

若心中熱欲吐,脈浮弱者,當吐之,而反下之則為逆也。

若其人素有勞倦,下之則熱入於脾,頃時腹滿如故,則成穀疸也。

若其人素有女勞,下之則熱入於腎,雖黃微黑,久久必變為黑疸也。

目青者精傷也,面黑者腎傷也,心中如噉蒜虀狀胃傷也,大便黑色血傷也,皮膚不仁血痹也。

此等證皆因酒疸脈浮弱者,應吐而反下之之誤使然也。

【集註】趙良曰:酒疸之黑,非女勞疸之黑也。

蓋女勞之黑,腎氣所發也;酒疸之黑,敗血之黑也。

白話文:

酒疸患者,如果心中烦闷,或心中热痛,脉象沉实有力,就应该使用下法治疗。

若患者心中发热想要呕吐,脉象浮弱无力,则应该使用吐法治疗,反之若使用下法,则为逆治。

如果患者原本就劳累过度,使用下法治疗,热气就会进入脾脏,很快就会出现腹胀如前,最终形成谷疸。

如果患者原本就过度劳损,使用下法治疗,热气就会进入肾脏,虽然皮肤颜色呈现黄中略黑,但久而久之一定会变成黑疸。

眼睛发青是精气受损,脸色发黑是肾脏受损,心中感觉像吃蒜泥一样是胃部受损,大便发黑是血液受损,皮肤麻木是血气痹阻。

这些症状都是因为酒疸患者脉象浮弱无力,本该使用吐法治疗,却误用下法所导致的。

赵良说:酒疸引起的黑色,并非女劳疸引起的黑色。

因为女劳疸的黑色是肾气所致,而酒疸的黑色则是败血所致。

因酒之濕熱傷脾胃,脾胃不和,陽氣不化,陰氣不運,若更下之,久久則運化之用愈耗矣。

氣耗血積故腐瘀,濁色越出面為黑,味變於心咽作嘈雜,心辣如噉蒜虀狀。

榮血衰而不行於皮膚,抓之不仁;輸於大腸,便如黑漆。

其目青與脈浮弦,皆血病也。

諸黃,猪膏髮煎主之。

【按】諸黃,謂一切黃也。

皆主猪膏髮煎,恐未必盡然。

醫者審之,此必有脫簡也。

【集註】程林曰:扁鵲有《黃經》,《明堂》有烙三十六黃法,皆後人所未見,唯《聖濟總錄》載三十六黃,方論詳明,治法始備,今猪膏髮煎,能治諸黃,當是黃之輕者,可從小便而去,至若陰黃、急黃、女勞之屬,豈猪膏髮煎所能治乎?醫者審之。

白話文:

喝酒會讓濕熱傷脾胃,脾胃失調,陽氣不能轉化,陰氣也不能運行,如果繼續喝酒,久而久之,身體運化功能就會越來越衰弱。

氣血虧虛就會導致瘀血堆積,造成腐敗的瘀血,污濁的顏色會顯現在臉上,使臉色發黑。腐敗的氣味會上升到心和咽喉,引起口乾舌燥、嗓子發癢,感覺像吃了蒜醬一樣。

血液不足,不能滋養皮膚,導致皮膚失去光澤,用手抓時感覺麻木。血液不能輸送到大腸,導致排便呈黑色,像黑漆一樣。

眼睛發青,脈象浮弦,都是血虛的表現。

各種黃疸,可以用豬膏髮煎來治療。

(註:這裡的“諸黃”指的是所有黃疸。)

豬膏髮煎可能不能治療所有黃疸。

醫生要仔細審察,這裡面肯定有遺漏的內容。

(集註:程林說:扁鵲有《黃經》,《明堂》有烙三十六黃的方法,這些都是後人沒有見過的。只有《聖濟總錄》記載了三十六黃的治療方法,方論詳盡,治法齊備。現在的豬膏髮煎,可以治療一些輕度的黃疸,這些黃疸可以通過小便排出。但是對於陰黃、急黃、女勞黃等重症,豬膏髮煎就無能為力了。醫生要仔細審察。)

猪膏髮煎方

猪膏(半斤) 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

諸黃,腹滿而嘔者,宜柴胡湯。

【註】嘔而腹痛,胃實熱也,然必有潮熱便硬,始宜大柴胡湯兩解之;若無潮熱便軟,則當用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和之可也。

【集註】程林曰:嘔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今黃家腹痛而嘔,應內有實邪,當是大柴胡湯以下之。

若小柴胡,則可止嘔,未可療腹痛也。

柴胡湯方(見寒疝嘔吐中)

白話文:

豬膏髮煎方,是用半斤豬膏和三枚雞蛋大小的頭髮一起煎煮,直到頭髮融化成藥,分兩次服用,病症會從小便排出。如果有黃疸、腹脹並嘔吐的症状,應該服用柴胡湯。嘔吐並伴隨腹痛,可能是胃實熱導致,如果還有潮熱、便秘的情況,就應該用大柴胡湯來治療。如果沒有潮熱,且大便軟,則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黃芩,再加芍藥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