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八 (7)
卷八 (7)
1. 婦人雜病第二十二
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厯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脇疼痛,與藏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來〕{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衝急痛,膝脛疼痛,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非有鬼神〖,此皆帶下〗。久則羸瘦,脈虛多寒。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鍼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
【按】「在下來多」之「來」字,當是「未」字。本條皆經水斷絕之病,若系「來多」,則與上文不合,與下文經候不勻亦不合,當改之。又本條內「此皆帶下」四字,當在非有鬼神之下,文義始屬,當移之。
婦人藏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草小麥大棗湯主之。
【按】甘草小麥大棗湯方,義未詳,必是譌錯。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數十日不止,暮卽發熱,少腹裏急,腹滿,手掌煩熱,脣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脣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温經湯主之。
【按】「所病下利」之「利」字,當是「血」字,文義始屬,當改之。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按】「再」字當是「不」字,若是「再」字,一月兩來,與上文不利不合,當改之。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摶,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覆花湯主之〕。
【按】此條詳在《傷寒論·辨脈法篇》,錯簡在此。「旋覆花湯主之」一句,亦必是錯簡,半產漏下,則氣已下陷,焉有再用旋覆花下氣之理?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少陽篇》內,故不復釋。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少陽篇》內,故不復釋。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和,胸脇滿,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少陽篇》內,故不復釋。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按】此條註詳見《傷寒論·陽明篇》內,故不復釋。
白話文:
婦人各種疾病的成因,多為體虛、寒邪積聚、氣滯不通,導致經血不通,時間長達數年,寒邪凝結於胞宮,寒邪侵犯經絡,凝結成塊,位於上焦,出現嘔吐涎沫的症狀,時間久了就會發展成肺癰,身體消瘦。若寒邪積聚於中焦,則繞臍而痛,像疝氣一樣;或兩側脅肋疼痛,與臟腑相連;或寒邪與熱邪交結於下焦,則關元穴疼痛,脈象數而無瘡瘍,皮膚像魚鱗一樣。這種疾病不限於女性,男性也可能患病。經血量少或沒有,月經不調,導致陰部抽搐疼痛,小腹怕冷;或者疼痛牽引至腰脊,下腹部氣機阻滯,氣衝穴疼痛劇烈,膝蓋脛骨疼痛,突然頭暈目眩,像中風或癲癇一樣;或者情緒憂鬱,悲傷易怒。這些症狀都不是鬼神作祟,而是帶下病的症狀。時間久了就會消瘦,脈象虛弱,多寒邪。婦科疾病有三十六種,變化多端,要仔細辨別脈象的陰陽虛實,以及脈象的緊緩,然後施以針藥治療,才能轉危為安。雖然是相同的疾病,但脈象卻各有不同,醫師應當仔細辨別,不要認為都是一樣的。
婦人藏有鬱怒,喜歡悲傷哭泣,表現得像神靈作祟一樣,經常伸懶腰,可以用甘草小麥大棗湯治療。
婦人五十歲,下血數十日不止,傍晚發熱,小腹裡急腹脹,手掌心煩熱,口唇乾燥,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帶下病。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曾經經歷過流產,瘀血滯留在小腹沒有排出。怎麼知道的呢?因為她的口唇乾燥,所以知道是這個原因。應該用溫經湯治療。
帶下和經血不通,小腹脹痛,一個月沒有來月經,可以用土瓜根散治療。
寸口脈弦大,弦脈代表氣血不足,大脈代表氣血虛弱;氣血不足則為寒邪,氣血虛弱則為虛證;寒邪與虛證互相交錯,稱為革脈。婦女如果出現流產後陰道出血,可以用旋覆花湯治療。
婦人中風七八日,接著出現寒熱交替,發作有規律,經期剛結束,這是熱邪進入血室,血必然瘀結,所以像瘧疾一樣,發作有規律,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婦人患傷寒發熱,經期剛來,白天症狀清楚,晚上則胡言亂語,像看見鬼一樣,這是熱邪進入血室,治療時不要傷及胃氣及上焦,自然會痊癒。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期剛來,持續七八日,熱退,脈象遲緩,身體涼爽,胸脅部脹滿,像胸痺一樣,胡言亂語,這是熱邪進入血室,應該刺期門穴,根據病情瀉血。
陽明病,下血,胡言亂語,這是熱邪進入血室,但頭部出汗,應該刺期門穴,根據病情瀉血,汗出後即可痊癒。
胃氣下陷,陰部吹氣而聲音洪亮,這是谷氣壅盛,應該服用訶黎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