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血痹虛勞第六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也。

白話文:

男子如果脈象平和,但脈氣虛弱細微,容易盜汗。

2. 跌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蚘蟲病第十九

師曰:病跌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陽經傷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腫動,此人身體瞤瞤者,黎蘆甘草湯主之。

問曰:病腹痛有蟲,其脈何以別之?師曰:腹中痛,其脈當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蚘蟲。

白話文:

老師說:病人跌倒,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後退,就在腨穴刺入二寸深。這是太陽經受傷了。

病人手指手臂腫痛,而且身體常抽搐,用黎蘆甘草湯治療。

有人問:患有腹痛蟲症,脈象有什麼特徵?老師說:腹部疼痛,脈象應該沉而弦,反而洪大,就是有蚘蟲(腸道寄生蟲)。

3. 腹滿寒疝宿食第十

寒氣厥逆,赤丸主之。

白話文:

腹部脹滿、寒疝(疝氣)、宿食等症狀,若因寒氣逆亂所致,可用赤丸來治療。

4. 正誤存疑篇

《金匱要略》一書,其世遠而就闕誤也,與《傷寒論》等。如「漀飥」之「䅽」字,與緩中補虛用大黃䗪蟲丸主之之類,俱不可以為法。爰加斟酌其改移刪補諸式,與夫存疑之二十八條,悉倣《傷寒論》敘次云。

白話文:

《金匱要略》這本書,年代久遠,流傳過程中出現了不少錯誤,跟《傷寒論》一樣。例如「胊飥」中的「䅽」字,以及緩解脾胃虛弱而使用大黃蟲丸之類的療法,都不能作為規範。因此,我仔細考量,對原文進行了修改、刪除和增補,並列出二十八條存疑之處,所有條目都仿照《傷寒論》的編排方式。

5. 卷八

6. 腹滿寒疝宿食第十

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温藥。〖宜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按】此篇無治虛寒腹滿之方。當與温藥之下,當有「宜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十四字,必是脫簡。閱《傷寒論·太陰篇》自知,當補之。

病者痿黃,〔躁〕{燥}而不渴,〔胸〕{胃}中寒實而利不止者,死。

【按】「躁而不渴」當是「燥而不渴」,文氣通順。「胸中寒實」當是「胃中寒實」,若是胸中寒實,如何曰下利不止者死,當改之。

〔其脈數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當下其寒〗。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

【按】「其脈數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之十九字,當是衍文,閱《傷寒論·辨脈法》自知,刪之。「當下其寒」四字,當在「必心下堅」之下,文義始屬,當移之。

脇下〔偏〕{滿}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温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按】「脇下偏痛」之「偏」字,當是「滿」字,當改之。

按之心下滿痛〖,有潮熱〗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按】「按之心下滿痛」之下,當有「有潮熱」三字,若無此三字,則不當與大柴胡湯,當補之。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卽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摶,卽為寒疝。繞臍痛苦,發則〔白〕{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緊者,〕大烏頭煎主之。

【按】此條脈重出,下條有證無脈,「其脈沉緊者」五字,當在下條「裏急」之下。然脈弦而緊,是勁急之甚,當屬寒疝之重者。其白汗之「白」字,當是「自」字,改之。下條「其脈沉緊者」,是裏痛之脈,當屬寒疝之輕者,當移之。

寒疝,腹中痛,及脇痛裏急,〖其脈沉緊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按】「脇痛裏急」之下,當有上條「其脈沉緊者」五字。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按】「抵當」二字,衍文也。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濇,尺中亦〔微〕{大}而濇,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按】「尺中亦微而濇」之「微」字,當按《傷寒論》作「大」是字,當改之。

白話文:

腹部脹滿時好時壞,反覆如常,這是寒症,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宜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來治療。

這篇沒有治療虛寒腹脹的方劑。在「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之後,應該有「宜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來治療」這十四個字,一定是抄寫時遺漏了。參考《傷寒論·太陰篇》就能明白,這裡應該補充上。

病人身體消瘦發黃,乾燥而不口渴,胃中寒邪積聚且腹瀉不止,會危及生命。

「乾燥而不口渴」應為「燥而不渴」,這樣文意才通順。「胃中寒邪積聚」應為「胃中寒邪積聚」,如果是胸中寒邪積聚,怎麼會說腹瀉不止就會死亡呢?這裏應該修改。

脈象數而緊,如同弓弦般,按壓不移,脈數而弦。脈大而緊而遲,一定是心下堅硬,應該去除寒邪。脈大而緊,是陽中有陰,可以瀉下。

「脈象數而緊,如同弓弦般,按壓不移,脈數而弦」這十九個字,應該是多餘的文字,參考《傷寒論·辨脈法》就能明白,應該刪除。「應該去除寒邪」這四個字,應該放在「一定是心下堅硬」之後,這樣文意才通順,應該移到後面。

脅下脹滿疼痛,發熱,脈象緊弦,這是寒症,用溫熱的藥物瀉下,宜用大黃附子湯。

「脅下偏痛」中的「偏」字,應為「滿」字,應該修改。

按壓心下脹滿疼痛,伴有潮熱,這是實證,應該瀉下,宜用大柴胡湯。

「按壓心下脹滿疼痛」之後,應該有「伴有潮熱」三個字,如果沒有這三個字,就不應該用大柴胡湯,應該補充上。

腹痛,脈象弦緊,弦則衛氣不通,就會惡寒;緊則不想吃東西,邪正相爭,就是寒疝。繞臍劇痛,發作時自汗出,手足厥冷,大烏頭煎主之。

這條脈象重複了,下一條有症狀但沒有脈象,「大烏頭煎主之」這五個字,應該放在下一條「裡急」之後。但是脈象弦緊,是勁急得很厲害,應屬寒疝重症。 「白汗」中的「白」字,應為「自」字,應該修改。下一條「大烏頭煎主之」,是裡痛的脈象,應屬寒疝輕症,應該移到前面。

寒疝,腹部疼痛,及脅痛裡急,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脅痛裡急」之後,應該加上上一條的「大烏頭煎主之」五個字。

寒疝,腹部疼痛,畏寒,手足麻木,如果全身疼痛,灸刺、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療,烏頭桂枝湯主之。

「抵當」兩個字,是多餘的文字。

有人問:病人有宿食,怎麼區分呢?老師說:寸口脈浮大,按壓反而收縮,尺脈也大而收縮,就知道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尺脈也微而收縮」中的「微」字,應該根據《傷寒論》改成「大」字,應該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