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15)

回本書目錄

(15)

1.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温其藏。(方未見)

【註】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似表證也;若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而無頭痛身痛,則非表證也。少腹如扇狀,其惡寒如扇風之侵襲也。所以然者,因其人陽虛子藏開,寒邪侵入,故用附子湯温子藏而逐寒,但方缺,文亦不純,必有殘缺。

【集註】程林曰:胎脹腹痛,亦令人發熱惡寒。少腹如扇者,陰寒勝也。妊娠陰陽調和,則胎氣安,今陽虛陰盛,不能約束胞胎,故子藏為之開也。附子湯用以温經。

李彣曰:按子藏卽子宮也。臍下三寸為關元,關元左二寸為胞門,右二寸為子戶,命門為女子系胞之處,非謂命門卽子藏也。蓋命門是穴名,在腰後兩腎中,附脊骨之第十四椎之兩旁。今經文明說少腹如扇者,子藏開,則子藏在少腹明矣。豈有在少腹者,而反謂其在脊後者乎?此誤也。

尤怡曰:脈弦發熱,有似表證,而乃身不痛而腹反痛,背不惡寒而腹反惡寒,甚至少腹陣陣作冷,若或扇之者,其所以然者,子藏開不能闔,而風冷之氣乘之也。夫藏開風入,其陰內勝,則其脈弦為陰氣,而發熱且為格陽矣。胎脹者,熱則消,寒則脹也。附子湯方未見,然温裏散寒之意概可推矣。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註】五六月墮胎者,謂之半產。婦人有漏下、下血之疾,至五六月墮胎而下血不絕者,此癥痼之害也。若無癥痼下血,惟腹中痛者,則為胞阻。胞阻者,胞中氣血不和,而阻其化育也,故用芎歸膠艾湯温和其血,血和而胎育也。

【集註】程林曰:漏下者,妊娠經來,脈經以陽不足謂之激經也。半產者,以四五月墮胎,墮胎必傷其血海,血因續下不絕也,若妊娠下血腹中痛,為胞阻,則用膠艾湯以治。

尤怡曰:婦人經水淋瀝,及胎產前後下血不止者,皆衝任脈虛,而陰氣不能守也,是惟膠艾湯能補而固之。

芎歸膠艾湯方

芎藭 阿膠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三兩) 芍藥(四兩) 乾地黃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消盡,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婦人懷娠,腹中㽲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按】妊娠腹中急痛用此方,未詳其義,必是脫簡,不釋。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朮(四兩) 澤瀉(半斤) 芎藭(半斤)

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二服。

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

【註】妊娠嘔吐謂之惡阻。惡阻者,謂胃中素有寒飲,惡阻其胎而妨飲食也。主之以乾薑去寒,半夏止嘔;惡阻之人,日日嘔吐,必傷胃氣,故又佐人參也。

白話文:

婦人懷孕六七個月,脈象弦細,發熱,胎兒越脹越大,腹痛怕冷,小腹像扇子一樣,原因是子宮張開了,應該用附子湯溫暖子宮。(藥方未記載)

懷孕六七個月,脈象弦細發熱,看似表證;但胎兒越脹越大,腹痛怕冷,卻沒有頭痛身痛,就不是表證。小腹像扇子一樣,怕冷像風吹一樣。原因是患者陽氣虛弱,子宮張開,寒邪入侵,所以用附子湯溫暖子宮驅寒,但藥方缺失,原文也不完整,一定有遺漏。

程林說:胎兒脹大腹痛,也會讓人發熱怕冷。小腹像扇子一樣,是陰寒盛的表現。懷孕時陰陽調和,胎氣就安穩,現在陽虛陰盛,不能約束胎兒,所以子宮張開。附子湯用來溫經。

李彣說:子宮就是子宮。肚臍下三寸是關元穴,關元穴左邊二寸是胞門穴,右邊二寸是子戶穴,命門穴是女子胞胎繫帶的地方,但命門穴不是子宮。命門穴是穴位名稱,在腰後兩腎之間,脊椎骨第十四節的兩旁。經文中明確說小腹像扇子一樣,是因為子宮張開,說明子宮在小腹。怎麼可能在小腹的器官,反而說在脊椎後面呢?這是錯誤的。

尤怡說:脈象弦細發熱,像表證,但身體不痛反而肚子痛,後背不畏寒反而肚子畏寒,甚至小腹陣陣發冷,像扇子扇一樣,原因是子宮張開不能閉合,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子宮張開,風寒入侵,陰氣內盛,所以脈象弦細是陰氣的表現,發熱是陽氣被阻礙。胎兒脹大,熱則消,寒則脹。附子湯方子沒有記載,但溫裡散寒的意思大概可以推測。

老師說:婦女有漏下(陰道異常分泌物)、有流產後持續出血不止的、有懷孕出血的,如果懷孕時肚子痛,是胞阻(胎兒受阻),用膠艾湯治療。

五六月流產叫半產。婦女有漏下、出血的疾病,到五六月流產出血不止,這是久病成疾。如果沒有久病成疾而只是肚子痛,就是胞阻。胞阻是胞中氣血不和,阻礙胎兒發育,所以用芎歸膠艾湯溫和血液,血液調和了,胎兒就能發育。

程林說:漏下,懷孕時來月經,脈象是陽氣不足,稱為激經。半產,是四五個月流產,流產一定會傷到血海,所以血一直流不止。如果懷孕出血肚子痛,是胞阻,就用膠艾湯治療。

尤怡說:婦女經水淋漓,以及胎產前後出血不止,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能固守,只有膠艾湯能補益和固守。

芎歸膠艾湯藥方:

芎藭、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乾地黃

以上七味藥,用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煮成三升,去渣,加入阿膠,使其溶解,溫服一升,一天三次,如果沒好再繼續服用。

婦女懷孕,肚子絞痛,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懷孕肚子劇痛用這個藥方,其原因不明,可能是簡略了,無法解釋。

當歸芍藥散藥方:

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朮(四兩)、澤瀉(半斤)、芎藭(半斤)

以上六味藥,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酒調服,一天二次。

懷孕嘔吐不止,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

懷孕嘔吐叫妊娠惡阻。惡阻是指胃中本來就有寒飲,阻礙胎兒,妨礙飲食。用乾薑去除寒氣,半夏止嘔;惡阻的人,每天都嘔吐,一定會傷到胃氣,所以再加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