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 (3)

回本書目錄

(3)

1. 婦人產後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

【集註】李彣曰:此一節具兩證在內:一是太陽蓄血證,一是陽明裏實證。因古人文法錯綜,故難辨也。無太陽證,謂無表證也。少腹堅痛者,以肝藏血,少腹為肝經部分,故血必結於此,則堅痛亦在此,此惡露不盡,是為熱在裏,結在膀胱,此太陽蓄血證也,宜下去瘀血。若不大便,煩躁,脈實,譫語者,陽明裏實也,再倍發熱者,熱在裏,蒸蒸發於外也。陽明旺於申、酉、戌,日晡是陽明向旺時,故煩躁不能食,病在陽而不在陰,故至夜則愈,此陽明府病也,宜大承氣湯以下胃實。

【按】《傷寒論》曰: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以胃中虛冷故也。又云:發熱者,尤當先解表,乃可攻之。況在產後,豈可妄議攻下哉?必認證果真,方可用此。

產後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

【註】產後續感風邪,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熱汗出,表未解也,雖有心下悶、乾嘔之裏,但有桂枝證在,可與陽旦湯解表可也。陽旦湯,卽桂枝湯加黃芩。陽旦證,卽桂枝證也。

【集註】沈明宗曰:上下三條,乃產後感冒證也。世謂產後氣血兩虛,不論外感內傷,皆以補虛為主,而仲景拈傷寒中之風傷衛發熱,仍以表裏陰陽去邪為訓。故云:產後中風,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汗出,乃太陽表未解也,但心下悶乾嘔,是外邪入於胸中之裏。太陽表裏有邪,謂之陽旦證,故以桂枝湯加黃芩而為陽旦湯。以風邪在表,故用桂枝解肌,邪入胸膈之間,當以清涼解其內熱,故加黃芩,正謂不犯其虛,是益其餘,不補正而正自補,不驅邪而邪自散,斯為產後感冒入神之妙方也。奈後人不察其理,反謂芍藥酸寒,能伐生生之氣,桂枝辛熱,恐傷其血,棄而不用,以致病劇不解,只因未窺仲景門牆耳!故《千金方》以此加飴糖、當歸,為當歸建中湯,治產後諸虛或外感病。推仲景之意,嘗以此湯加減出入,治產後諸病,屢獲神效,故表出之。

尤怡曰:夫審證用藥,不拘日數,表裏既分,汗下斯判。上條裏熱成實,雖產後七八日,與大承氣而不傷於峻;此條表不解,雖數十日之久,與陽旦湯而不慮其散,非通於權變者,未足語此也。

陽旦湯方

卽桂枝湯內加黃芩(桂枝湯方見下利中)

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按】「產後中風」之下,當有「病痙者」之三字,始與方合。若無此三字,則人參、附子施之於中風發熱可乎?而又以竹葉命名者,何所謂也?且方內有「頸項强用大附子」之文,本篇有證無方,則可知必有脫簡。

【註】產後汗多,表虛而中風邪病痙者,主之竹葉湯,發散太陽、陽明兩經風邪。用竹葉為君者,以發熱,面正赤,有熱也;用人參為臣者,以產後而喘,不足也;頸項强急,風邪之甚,故佐附子;嘔者氣逆,故加半夏也。

白話文:

婦人產後疾病脈象與治療方法

本文討論兩種產後病症:一種是太陽經蓄血,另一種是陽明經裡實。由於古文遣詞用字錯綜複雜,不易辨別。所謂「無太陽證」,指的是沒有表證。少腹堅痛是因肝臟藏血,少腹屬於肝經循行部位,所以瘀血必積聚於此,導致堅痛,這是惡露不盡,熱邪在裡,瘀血阻塞膀胱,屬於太陽經蓄血證,需使用能消散瘀血的藥物治療。若病人不大便,煩躁,脈象有力,神志不清,則屬於陽明經裡實證;若發熱加劇,則是裡熱蒸騰於外。陽明經的氣血最盛的時間是申時、酉時、戌時(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也就是下午日暮時分,所以病人煩躁、食慾不振,因為病邪在陽明經而非陰經,所以晚上症狀會減輕,這是陽明經的府病,需要服用大承氣湯瀉下通便,以治療胃腸實熱。

《傷寒論》記載:陽明經病症患者食慾不振,若強攻其熱邪則會引起咽喉疼痛,這是因為胃中虛寒所致。又說:發熱的病人,應先解表,然後才能攻裡。況且是產後,更不能輕易使用攻下之法,必須確實辨別病證,才能用藥。

產後感受風邪,數十日不癒,頭微痛,惡寒,時而發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然時間很久了,但太陽經的病證仍然存在,可以用陽旦湯治療。

產後持續感受風邪,數十日未癒,頭微痛,惡寒,時而發熱汗出,說明表證未解。雖然有心下悶、乾嘔的裡證,但符合桂枝湯的證候,可以用陽旦湯來解表。陽旦湯就是桂枝湯加黃芩。陽旦證就是桂枝湯的主治證候。

上下三條所述,都是產後感冒的證候。世人認為產後氣血兩虛,不論外感內傷,都以補虛為主,但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處理風邪侵犯衛氣所致發熱的病症,仍然以表裡、陰陽的理論去邪為原則。因此,產後感受風邪,數十日不癒,頭微痛,惡寒,時而發熱,汗出,這是太陽經表證未解;但心下悶、乾嘔,則說明外邪侵入胸中,屬於裡證。太陽經表裡都有邪氣,稱為陽旦證,故以桂枝湯加黃芩組成陽旦湯治療。因為風邪在表,所以用桂枝解肌;邪氣侵入胸膈之間,則需用清熱藥物來解除裡熱,所以加黃芩。這樣既不傷及元氣,又能益其餘氣,不需刻意補益正氣,正氣就能自行恢復;不需刻意驅邪,邪氣就能自行消散,這就是治療產後感冒的妙方。可惜後人不明其理,反而認為芍藥性寒,會損傷生機之氣;桂枝性溫,恐怕會傷及血液,因而棄而不用,導致病情加重,久治不愈,只因未曾深入研讀仲景的醫學理論。所以《千金方》在此方基礎上,加飴糖、當歸,組成當歸建中湯,治療產後各種虛弱或外感疾病。根據仲景的思路,可以加減此方,治療各種產後疾病,屢屢收到奇效,所以將此方列出。

審證用藥,不拘泥於病程長短,表裡分清,汗下即知藥效。上述裡熱實證,即使產後七八天,服用大承氣湯也不會傷及身體;上述表證未解,即使數十天,服用陽旦湯也不必擔心藥力過強,這需要靈活運用醫學知識才能做到。

陽旦湯方:

即桂枝湯中加入黃芩(桂枝湯方見下利篇)

產後中風,發熱,面色赤紅,呼吸困難,頭痛,用竹葉湯主治。

「產後中風」之下,應該有「病痙」二字,這樣才與方劑相符。如果沒有這兩個字,那麼人参、附子等藥物,能否用於中風發熱的病人呢?而且用竹葉命名,又是什么道理呢?並且方劑中有「頸項強直,用大附子」的記載,本文有證而無方,可知必然有脫漏。

產後汗多,表虛,且感受風邪,病發痙攣者,用竹葉湯主治,可以發散太陽經、陽明經的風邪。用竹葉做君藥,是因為發熱、面色赤紅,有熱邪;用人參做臣藥,是因為產後氣喘,元氣不足;頸項強直,是風邪侵犯的嚴重表現,所以佐以附子;嘔吐是氣逆,所以加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