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和鼎整理自張介賓之論述

《宜麟策》~ 續篇 (7)

回本書目錄

續篇 (7)

1. 保孕六說(胎教四)

胎前節養篇云:一除惱怒。凡受胎後切不可打罵人。蓋氣調則胎安,氣逆則胎病。惱怒,則痞塞不順肝氣上衝,則嘔吐衄血。脾肺受傷,肝氣下注,則血崩帶下,滑胎小產。欲生好子者。必須先養其氣,氣得其養,則生子性情和順,有孝友之心,無乖戾之習,所謂和氣致祥,一門有慶,無不由胎教得之。

二禁房勞。保胎以絕欲為第一要事,試觀貓犬至微,尚知有孕不復交合,何況人為萬物之靈,豈反不如之耶?所以婦人於經過一二日,交感之後,只宜分床獨宿,清心靜養,則臨盆易生易育,得子少病多壽。倘或房勞不慎,必致陰虛火旺,半產滑胎,可不謹歟?

三戒生冷。胎前喜食生冷,只因懷孕以後,多惱多氣,不慎房勞,以致火旺口渴。殊不知生冷等物,豈能退血分之熱?徒使脾胃受傷,瘧疾痢疾,嘔吐泄瀉諸病,皆由此起。病則消耗精液,口渴愈甚。惟戒惱怒,慎房勞,服健脾補血之藥,調理本原,可保平復。否則臨產之虛脫,產後之絕證,斷不免也。

四慎寒溫。胎前感冒外邪,或染傷寒時證,鬱熱不解,往往小產墮胎,攸關性命。要知起居飲食,最宜調和。夏不登樓,宜著地氣。夜不露坐,宜暖背腹。古人有言,不受寒自不發熱,不傷風自不咳嗽。此為胎前緊要關頭。

五服藥餌。胎前產後,藥能起死回生。世人鑑誤治之害,遂言胎產不必服藥,迷亂人意,以致關於調補,株守含忍,勉強臨盆,諸證蜂起。若知接養有方,隨時調治,其所安全母子者,藥餌之功,正復不淺也。

六宜靜養。胎前靜養,乃第一妙法。不校是非,則氣不傷矣。不爭得失,則神不勞矣。心無嫉妒,則血自充矣。情無淫蕩,則精自足矣。安間寧靜,即是胎教。紹宗祧之重,承舅姑之歡,葉琴瑟之和,衍螽斯之慶。所以古人必先靜養,無子者遵之,即能懷孕。懷孕者遵之,即為易育。靜養所關,豈不大哉?

白話文:

保孕六說(胎教四)

懷孕期間的注意事項共有六點:

第一,避免惱怒。懷孕後絕對不可打罵他人。因為情緒平和,胎兒才能安穩;情緒逆反,胎兒就會生病。惱怒會導致氣機阻塞不通暢,肝氣上逆則可能嘔吐、流鼻血。脾肺受損,肝氣下行則可能導致出血、白帶異常、流產。想要生下健康的孩子,必須先調養自身氣血。氣血充足,孩子就會性格溫順,孝順友愛,沒有乖戾的習性。所謂「和氣致祥,一門有慶」,都源於孕期胎教。

第二,禁止房事勞累。保胎最重要的是戒絕房事。即使貓狗這種小動物都知道懷孕期間不交配,何況人呢?因此,婦女在同房後一兩天內,應該分床獨睡,保持心情平靜,好好休息,這樣生產才會順利,孩子也較少生病,壽命較長。如果房事不慎,必然導致陰虛火旺,導致流產,不可不謹慎。

第三,戒除生冷。懷孕前喜歡吃生冷食物,是因為懷孕後容易煩躁、動怒,或房事不慎導致火旺口渴。但是生冷食物並不能消除血熱,反而會傷脾胃,導致瘧疾、痢疾、嘔吐、腹瀉等疾病。生病會消耗精氣,加重口渴。所以應該戒除惱怒,謹慎房事,服用健脾補血的藥物,調理身體,才能恢復健康。否則,臨產時可能虛脫,產後也可能出現嚴重後果。

第四,注意寒溫。懷孕期間如果感冒或患傷寒,鬱熱不消,很容易流產,危及性命。因此,起居飲食都要調和。夏天不要上樓,要多接觸地面之氣;晚上不要坐露在外,要保暖腹部和背部。古人說:「不感冒就不發燒,不傷風就不咳嗽。」這是孕期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項。

第五,服用藥物。孕期和產後,藥物可以起死回生。有些人因為害怕誤治的危害,認為孕產期不需要服藥,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導致孕婦在調理身體方面有所顧忌,勉強生產,結果出現各種疾病。如果懂得正確的調養方法,隨時調理身體,藥物的作用就能發揮,保障母子的安全。

第六,保持心境平和。孕期保持心境平和是最重要的。不計較是非,就不會傷氣;不爭奪得失,就不會傷神;沒有嫉妒之心,血氣就會充足;沒有淫亂之念,精氣就會充盈。身心安靜平和就是胎教。這關係到家族的延續,婆媳的和睦,夫妻的恩愛,子孫的興旺。因此,古人必定先靜養,不孕者遵從此法就能懷孕;已經懷孕者遵從此法,生產就會順利。靜養的重要性,難道不大嗎?

2. 防磋跌(胎教五)

保生輯要云:孕婦切忌傾跦,懷子之初,胎元未固,一遭磋跌,多致損墮。至月分已多,兒神識初生,魄魂怯弱,母身傾跌,兒在母腹,如山崩地陷,神驚氣亂,無論胎墮子母不保,即幸而生育,其子必有胎驚夭折之虞,可不慎哉?

白話文:

懷孕期間,孕婦應避免跌倒。懷孕初期,胎兒尚未穩固,一旦跌倒,很容易造成流產。到了懷孕後期,胎兒的意識開始形成,但神魂脆弱,如果母親跌倒,胎兒在母體內如同經歷山崩地裂,驚嚇受損,輕則流產母子皆危,重則即使順利生產,孩子日後也可能因受驚而夭折,所以孕婦一定要格外小心。

3. 忌多浴(胎教六)

護生編云:凡覺受妊,不可抬手洗頭,不可曲身洗足,不可熱湯多洗下體,易致竅開胎墮。初受胎及臨月,尤宜禁戒。關係不小也。

白話文:

懷孕期間,不要抬高手洗頭,不要彎腰洗腳,也不要用熱水多洗下體,以免導致身體開竅,造成流產。懷孕初期和臨近預產期尤其要注意避免這些行為,因為關係到胎兒安危,不可輕忽。

4. 論胎肖(胎教七)

月令: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是可知民生,垂疣枝指,朦聾喑啞,侏儒跛躄,形體不備者,其來有故矣。聖人早戒於生身受氣之初,後人徵驗於凝質象形之際,所謂胎肖之說,其言豈不可信哉?霏雪錄云:礬昌高八舍家,軒墀間畜龜,數年生育至百餘,其家產子四五人,皆龜胸傴僂。

至正末,越有夫婦二人,於大善寺金剛神側,縛葦而居,其婦產一子,首兩肉角,鼻孔昂縮,類所謂夜叉形,陳白雲家,籬落間植決明,家人摘以下茶,生三子,皆短而跛,而王氏女甥亦跛,予皆識之。會稽民朱氏,一子亦然,其家亦多種之,悉拔去。胎養保真論云:吾見鄙俗婦人,懷胎時看搬傀儡,裝神像,舞猴戲者,後生子貌多肖之。

便產須知云:孕婦應避宰殺凶殘之事,不見殘廢穢毒之人。種種瑣言,其旨衷於聖訓,可忽乎哉?蓋胎元化始,未有定儀,如鑑納形,有感隨象,自然之理也。

白話文:

論胎肖:

古人認為,孕婦在懷孕期間的行為和所見所聞會影響胎兒的發育,甚至決定胎兒的相貌和身體狀況。就像春天打雷前三天,就要敲響木鐸來警告百姓一樣,孕婦若不謹慎,胎兒就會有缺陷,甚至帶來災禍。那些天生殘疾的人,例如皮膚有疣、手指畸形、聾啞、侏儒、跛腳等等,都是因為孕期母親沒有注意而造成的。因此,聖人早就告誡人們,從受孕開始就要謹慎;後人也在觀察胎兒成形時驗證了這一點。「胎肖」之說,難道不可信嗎?

書上記載,某人家裡養了許多龜,生了好幾個孩子,都像龜一樣,胸部佝僂。還有一對夫妻住在寺廟邊,生下的孩子長得像夜叉一樣,面目猙獰。又有一家種了許多決明子,家人用它泡茶喝,生下的三個孩子都是又矮又跛,連他們家的外甥女也是跛腳的。還有一個姓朱的人家,也是因為種植這種植物而生下跛腳的孩子,後來他們把這些植物都拔掉了。

此外,有些孕婦懷孕時看傀儡戲、神像或猴戲,生下的孩子往往會長得像這些東西。

孕婦應該避免接觸殺戮、殘忍的事情,也不要看那些殘疾、骯髒、有毒的人或物。這些古訓,我們怎能忽視呢?因為胎兒剛開始發育時,形體尚未穩定,就像鏡子能反映影像一樣,孕婦的所見所聞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這是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