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和鼎整理自張介賓之論述

《宜麟策》~ 續篇 (6)

回本書目錄

續篇 (6)

1. 胎教邇言(胎教三)

張石頑曰:胎教之說,世都未諳。妊娠能遵而行之,不特無產難之虞,且生子鮮胎毒殤夭之患,誠為廣嗣要旨,姑以大概陳之。婦人經後四十餘日不轉,即謹房室,慎起居,薄滋味,養性情,刻刻存心,與執持寶玉無異。

舉趾必徐,行立勿仰,坐不實其前陰,臥勿久偏一側,弗舉手攀高取物,勿擎手沐浴篦頭,不可看異形,不可獨處暗室,毋登高,毋臨深,毋移重,毋磋跌,忌耽坐嗜臥,使氣血凝滯。雖不可負重作勞,然須時時小役四體,則經絡流動,胎息易於運動,腰腹漸粗。飲食不宜過飽,茶湯更須節省,大熱大涼,總非所宜。

犬羊蟹鱉等一切有毒之物,固宜切禁,即椒姜常用之品,亦須少嘗。其豕肉醇酒濕面之類,縱不能摒絕不食,亦不可恣啖。歸精於胎,過於蕃長,致母臨蓐難產。而子在胞中,稟質肥脆,襁褓必多羸困。即如沃壤之草木,移植塉土,枝葉得不凋委乎?甫交三月,即當滿裹其腹。

胎氣漸長,僅可微松其束,切勿因其氣急滿悶而頓放之。在夏洗澡,須避熱湯。冬時寤寐,勿迫爐炭。其最甚者,尤在不節交合,淫火盡歸其子,以釀痘疹疥癩之毒。然須妊娠稟性安靜,不假強為,方遵實濟。若強制以違其性,則鬱火彌熾,此與恣情無禁者雖截然兩途,而熱歸胎息則一。

嘗見有切於求嗣者,得孕即分處房帷,而子仍歿於痘,豈非強制,其火彌熾之明驗乎?蓋人之志欲匪一,苟未能超出尋常,又須曲體母情,適其自然之性,使子氣安和,是即所謂胎教也。當知胎教原非一端,若懷子受驚則子多胎驚。懷子抱郁,則子多結核流注。懷子恐懼,則子多癲癇。

懷子常起貪妄之念,則子多貪吝。懷子常挾憤之心,則子多暴狠。懷子常造綺語詭行,則子多詐偽。非但懷子之後,當檢束身心,而經淨交感,慎毋恣肆,以遺胎息之患。若大醉後媾精,精中多著酒濕,則子多不育。大怒後媾精,精中多挾怒火,即子多乖戾。大勞後媾精,精中不滿真氣,則子多孱弱。

若夫熱藥助戰,作意秘精,精中流行毒悍,則子多異疾。至於風雨雷電媾精,感觸震氣,則子多怪類。以此言之,則三元五臘,宜確遵禁戒,誕育自是不凡。宗祧重務,安得視為嬉戲哉?

白話文:

胎教邇言(胎教三)

張石頑說:胎教的方法,世人大多都不了解。懷孕期間如果能遵循並實踐胎教,不僅能避免生產困難,而且孩子很少會有胎毒、夭折等問題,確實是延綿子嗣的重要方法,我姑且大致說明一下。

婦女月經乾淨後四十多天,就要開始注意房事,小心起居,飲食清淡,保持心情平和,時刻謹慎小心,如同珍藏寶玉一樣。

走路要緩慢,站立不要抬頭挺胸,坐著時不要壓迫私處,睡覺不要長時間側臥一邊,不要舉手攀高取物,不要舉著手洗澡洗頭,不要看奇形怪狀的東西,不要獨自一人待在黑暗的房間裡,不要爬高,不要靠近深淵,不要搬動重物,不要跌倒碰撞,要避免長時間坐著或躺著,以免氣血凝滯。雖然不能負重勞作,但是要經常活動四肢,這樣經絡才能暢通,胎兒更容易活動,腰腹才能慢慢變粗。飲食不宜過飽,茶水更要節制,太熱太冷的食物,都不可食用。

狗肉、羊肉、螃蟹、鱉等所有有毒的食物,當然要絕對禁止;即使是胡椒、薑等常用之物,也要少吃。豬肉、烈酒、濕麵等食物,即使不能完全不吃,也不可過量食用。精氣歸於胎兒,如果過於豐盛,會導致母親生產困難,而孩子在母體內,體質肥嫩,出生後容易體弱多病。就像肥沃土地上的草木,移植到貧瘠的土地上,還能枝葉繁茂嗎?懷孕滿三個月的時侯,就要開始用布條束腹。

胎氣逐漸增長,可以稍微鬆開束帶,絕對不能因為氣急悶脹而突然解開。夏天洗澡,要避開熱水。冬天睡覺,不要靠近火爐炭火。最重要的是,不要過度房事,過多的淫慾之火會傳給孩子,導致痘疹、疥瘡等皮膚病。但是,懷孕期間要保持心情平靜,不要勉強自己,才能真正收到效果。如果勉強違背自身意願,就會導致鬱火旺盛,這雖然和縱慾放蕩截然不同,但都會導致胎兒受熱。

我曾經見過一些非常渴望子嗣的人,懷孕後就分床睡覺,但孩子還是死於痘疹,這不就是勉強自己,導致鬱火旺盛的明證嗎?人的慾望各有不同,如果不能超越尋常,就要順應母親的情緒,順其自然,使胎兒的氣息平和,這才是真正的胎教。要知道,胎教並不僅僅是一方面,如果懷孕期間受驚嚇,孩子容易受驚;懷孕期間鬱悶,孩子容易患結核病;懷孕期間恐懼,孩子容易患癲癇。

懷孕期間經常貪婪妄想,孩子容易貪婪吝嗇;懷孕期間經常心懷憤怒,孩子容易暴躁狠毒;懷孕期間經常說謊做壞事,孩子容易奸詐虛偽。不僅懷孕以後要約束身心,而且在性交時也要謹慎,不要放縱,以免危害胎兒。如果醉酒後性交,精液中含有酒精,孩子容易不育;大怒後性交,精液中含有怒火,孩子容易乖戾;勞累後性交,精液中真氣不足,孩子容易體弱。

如果服用熱性的藥物助性,刻意儲存精液,精液中充滿毒氣,孩子容易患各種怪病。至於在刮風下雨打雷閃電時性交,受到震動之氣的影響,孩子容易變得奇形怪狀。以此來說,節氣和禁忌的日子,都應該嚴格遵守戒律,這樣才能生出健康的孩子。傳宗接代的大事,怎麼能把它當作兒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