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麟策》~ 總論
總論
1. 總論
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此造化自然之理也。亦無思無為之道也。故有人道,即有夫婦。有夫婦,即有子嗣。又何有乏嗣之說?然天有不生之時,地有不毛之域,則人不能無乏嗣之流矣。然則生者自生,乏者當乏,而求嗣之說,又何為也?果可求耶?果不可求耶?則其中亦自有說,亦自有法矣。所謂說者,非為不生不毛者而說也,亦非為少壯強盛者而說也。
蓋不生不毛者,出於先天之稟賦,非可以人力為也。少壯強盛者,出於妙合之自然,不必識,不必知也。惟是能子弗子者,無後難堪,本非天付。衰老無兒者,精力日去,豈比少年?此所以有挽回之人力則有說而有法矣。雖法之垂諸古者已不為少,然以余覺之,則若有未盡其妙蘊者焉。
因而臚列其法,曰天時,曰地利,曰人事,曰藥食,曰疾病。但犯其一,便足敗乃公事矣。賓於晚年得子,率鑑乎此。凡苦於是者,惟察之信之。則嗣續之猷,或非渺小,故命之曰《宜麟策》。
白話文:
[總論]
天地間氣息交融,萬物自然成熟,男女結合孕育,萬物得以繁衍,這是自然造化的規律,也是順其自然的道理。所以,有人的社會,就有夫妻;有夫妻,就有子女。那麼,為什麼會有沒有後代的說法呢? 因為天有不能生育的時候,地也有不長草木的地方,所以人當然也會有沒有後代的情況。然而,能生育的自然會生育,不能生育的自然不能生育,那麼追求生育的方法,又有什麼意義呢?到底能不能求得?能不能求不得呢?其實其中自有道理,自有方法。所謂的道理和方法,並不是為了那些本來就不孕不育的人,也不是為了那些年輕力壯的人。
因為不孕不育的人,是先天稟賦不足造成的,人力無法改變;而年輕力壯的人,則因為結合得妙,自然而然,不需要刻意去學習,去了解。只有那些本該生育卻不能生育的人,擔心無後繼承香火,這並非上天注定。而年老無子的,精力一天天衰退,又怎能和年輕人相比?所以,對於這類人,運用人力來挽回,才有道理和方法可言。雖然古代流傳下來的方法已經不少了,但我感覺,好像還有未盡善盡美的部分。
因此,我將這些方法列舉出來,包括天時、地利、人事、藥物飲食和疾病。只要其中一樣出了問題,就足以影響成功。老年得子的,大多都因為這些原因。所有為此苦惱的人,只要仔細觀察,認真相信,那麼繼承香火的願望,或許並非遙不可及。因此,我將此書命名為《宜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