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和鼎整理自張介賓之論述

《宜麟策》~ 總論

回本書目錄

總論

1. 總論

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此造化自然之理也。亦無思無為之道也。故有人道,即有夫婦。有夫婦,即有子嗣。又何有乏嗣之說?然天有不生之時,地有不毛之域,則人不能無乏嗣之流矣。然則生者自生,乏者當乏,而求嗣之說,又何為也?果可求耶?果不可求耶?則其中亦自有說,亦自有法矣。所謂說者,非為不生不毛者而說也,亦非為少壯強盛者而說也。

蓋不生不毛者,出於先天之稟賦,非可以人力為也。少壯強盛者,出於妙合之自然,不必識,不必知也。惟是能子弗子者,無後難堪,本非天付。衰老無兒者,精力日去,豈比少年?此所以有挽回之人力則有說而有法矣。雖法之垂諸古者已不為少,然以余覺之,則若有未盡其妙蘊者焉。

白話文:

天地之間的氣氛混雜,萬物因此繁茂成熟,男性與女性交合,萬物得以誕生,這是大自然運作的基本規律。也是無所思慮、無所作為的道義所在。所以,存在人類社會,就必定有夫妻制度。有了夫妻,就有子孫後代,又怎麼會有子孫缺乏的說法呢?然而,天有不能生育的時候,地有不能長出作物的領域,人類自然也就無法避免子孫缺乏的情況出現了。然而,生育的自然發生,缺乏生育的自然流露,那麼追求子孫的說法,又是為了什麼呢?真的能夠追求到嗎?真的不能追求到嗎?其中,自有道理,自有方法。所謂的道理,並不是為了天生不能生育、土地不能長出作物的人來說的,也不是為了年富力強、生命力旺盛的人來說的。

對於天生不能生育、土地不能長出作物的人,這是出自於先天的賦予,無法依靠人力改變。對於年富力強、生命力旺盛的人,這是出自於自然妙合,無需刻意認識或瞭解。只有對於能夠生育卻未能生育、年老無子的人,這種無法傳承後代的困境,是因為沒有得到上天的賦予。年老無子的人,體力日益衰退,這與年輕人截然不同。因此,有回復生育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存在。雖然古籍中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技術傳承,但根據我的理解,似乎還有尚未完全揭示其奧祕的部分。

因而臚列其法,曰天時,曰地利,曰人事,曰藥食,曰疾病。但犯其一,便足敗乃公事矣。賓於晚年得子,率鑑乎此。凡苦於是者,惟察之信之。則嗣續之猷,或非渺小,故命之曰《宜麟策》。

白話文:

因此,詳細列出方法如下:天時、地利、人事、藥食、疾病。只要觸犯其中任何一個,就足以破壞事情的進行。賓在晚年得到孩子,就是遵循了這個原則。凡是受困於這些問題的人,只需要觀察並相信這一切,那麼繼承事業的策略,或許並非渺小之事,因此將它命名為《宜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