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和鼎整理自張介賓之論述

《宜麟策》~ 續篇 (4)

回本書目錄

續篇 (4)

1. 合男女必當其年(布種一)

褚尚書求男論云:建平孝王妃姬,皆麗無子。擇民家未笄女子入御,又無子。問曰:求男有道乎?澄對曰:合男女必當其年,男雖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雖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陰陽完實,然後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子。堅壯強壽,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陰氣早泄,未完而傷,未實而動,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壽,此王之所以無子也。然婦人有所產皆女者,有所產皆男者,大王誠能訪求多男婦人至宮府,有男之道也。

王曰:善。未再期,生六男。夫老陽遇少陰,老陰遇少陽,亦有子之道也。

白話文:

褚尚書說求子之道,指建平孝王妃,姿容美麗卻沒有孩子。曾選未及笄的女子入宮侍奉,仍然沒有懷孕。於是有人問:求子有方法嗎?褚尚書回答:男女結合必須在適當的年齡,男子雖說十六歲精氣就通暢了,但最好三十歲再娶妻;女子雖說十四歲月經初潮就來了,但最好二十歲再嫁人。這樣男女陰陽都充盈飽滿,然後交合受孕,懷孕後才能順利生產,生下的孩子才會健康長壽。現在這位王妃選擇未及笄的女子,月經才剛來,就接近男色,陰氣過早洩露,陰陽未臻完善就受孕,所以無法懷孕,即使懷孕也無法順利生產,即使生下孩子,也會體弱多病,壽命不長。這就是王妃沒有孩子的緣故。不過,有些婦女生的都是女兒,有些婦女生的都是兒子,大王如果能找到生兒子多的婦女入宮,就能得到生子的方法。

國王說:很好。沒過多久,就生了六個兒子。其實,年長的陽性與年輕的陰性結合,或者年長的陰性與年輕的陽性結合,也是生子的方法。

2. 百脈齊到則孕成(布種二)

程鳴謙云:褚澄氏言男女交合,陰血先至,陽精後沖而男形成,陽精先入,陰血後參而女形成,信斯言也。人有精先泄而生男,精後泄而生女者,獨何歟?東垣曰:經水才斷一二日,血海始淨,感者成男,四五日,血脈已旺,感者成女,至於六七日後,則雖交感亦不成胎,信斯言也。

人有經始斷,交合生女,經久斷交合生男者,亦有四五日以前交合無孕,八九日以後交合有孕者獨何歟?俞子本撰《廣嗣要略》,著方立圖,謂實陽能入虛陰,實陰不能受陽,即東垣之故見也。又謂微陽不能射陰,弱陰不能攝陽,信斯言也。

世有尪羸之夫,怯弱之婦,屢屢受胎,雖欲止之而不能止者,亦有血氣方剛,精力過人,顧乃艱於育嗣而莫之救者,獨何歟?朱丹溪論治,專以婦人經水為主,然富貴之家,侍妾已多,其中寧無月水當期者乎?有已經前夫頻頻生育,而娶此以圖其易者,顧亦不能得胎,更遣與他人,轉盼生男矣,豈不能受孕於此,而能受孕於彼乎?愚以為父母之生子,如天地之生物。易曰: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夫知地之生物,不過順承乎天。則知母之生子,亦不過順承乎父而已。知母之順承乎父,則種子者果以婦人為主乎?以男子為主乎?然所謂主於男子者,不拘老少強弱,康寧病患,精易泄難泄,只以交感之時,百脈齊到為善耳。交感而百脈齊到,雖老弱病患易泄,亦可以成胎。

交感而百脈參差,雖少強,雖康寧,雖難泄,亦難以成胎矣。婦人所構之血,固由於百脈合聚,較之男子之精,不能無輕重之分也。孔子贊乾元資始曰大,贊坤元資生曰至,得無意乎?若男婦之辨,又不以精血先後為拘,不以經盡幾日為拘,不以夜半前後交感為拘,不以父強母弱母強父弱為拘,只以精血各由百脈齊到者別勝負耳!是故精之百脈齊到,有以勝乎血則成男矣。血之百脈齊到,有以勝乎精則成女矣。

至有既孕而小產者,有產而不育,有育而不壽者,有壽而黃耈無疆者,則亦精血之堅脆,分為修短耳。世人不察,其精血之堅脆,已定於稟受之初。乃以小產專責之母,以不育專付之兒,以壽天專諉之數,不亦謬乎?

白話文:

程鳴謙說:褚澄氏認為男女交合,陰血先到則生男,陽精先到則生女,這是可信的。但有些人精液先排出則生男,後排出則生女,這是為什麼呢?東垣說:月經剛乾淨一兩天,血海剛淨,此時受孕則生男;四五天后,血脈旺盛,此時受孕則生女;六七天后,即使交合也不易受孕,這也是可信的。

有些人月經剛停止就交合生女,月經停止很久後交合生男;也有些人四五天內交合沒懷孕,八九天后交合卻懷孕了,這是為什麼呢?俞氏在《廣嗣要略》中,繪圖說明,認為只有充足的陽氣才能進入虛弱的陰氣,而充足的陰氣卻不能接受陽氣,這就是東垣的觀點。他又說,微弱的陽氣不能射入陰道,虛弱的陰氣不能攝取陽氣,這也是可信的。

世上有些體弱的丈夫和虛弱的妻子,卻能多次受孕,即使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也有些血氣方剛、精力充沛的人,卻很難生育,這是為什麼呢?朱丹溪論述治療,專注於婦女經期,但是富貴人家,妾侍很多,其中難道沒有月經來潮的時候嗎?有些女子先前與前夫多次生育,改嫁圖其容易受孕,卻反而不能懷孕,改嫁他人後卻很快生了兒子,難道不能在這裡受孕,卻能在別處受孕嗎?

我认为父母生育子女,如同天地孕育万物。 《易經》说:“坤道的运行是顺畅的,它承接天意而运行。” 如同大地孕育万物,顺应天意一样,母亲生育子女,也只不过是顺应父亲而已。既然母亲生育子女要顺应父亲,那么决定生男生女的关键在于女人呢?还是在于男人呢?

所谓决定于男人,并非指年龄大小、强弱、健康与否,精液容易排出或不容易排出,而是在交合时,百脉齐至为最佳状态。交合时百脉齐至,即使年老体弱、疾病缠身、精液容易排出,也能受孕。交合时百脉不协调,即使年轻力壮、身体健康、精液不易排出,也很难受孕。妇女构成的血,来源于百脉的汇聚,与男子的精液相比,轻重是有区别的。孔子赞扬乾元主宰万物起始,称其为“大”,赞扬坤元主宰万物生生不息,称其为“至”,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所以,男女的辨别,并不拘泥于精血先后到达,也不拘泥于经期干净几天,也不拘泥于深夜前后交合,也不拘泥于丈夫强壮妻子虚弱,或者妻子强壮丈夫虚弱,只在于精血是否都由百脉齐至来决定胜负而已!所以,精气百脉齐至,胜过血气则生男;血气百脉齐至,胜过精气则生女。

至于已经怀孕却小产的,生了孩子却不能抚养的,抚养孩子却活不长的,活得很长寿的,这都取决于精血的强弱,长短而已。世人不明真相,认为精血的强弱,早就决定于先天禀赋,却把小产归咎于母亲,把不能抚养归咎于孩子,把寿命长短归咎于命运,这不都是错误的吗?